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七章——北極熊的咆哮(7)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七章——北極熊的咆哮(7)

話說瑞典和俄國可是老冤家了,在瑞典退出卡爾瑪同盟、獨立後不久,就和俄羅斯這頭北極熊結下了樑子,而這樑子得從俄羅斯首位沙皇伊凡雷帝說起。

伊凡雷帝透過改革,增強了俄羅斯的國力,直接就把以前一直欺負自己的遊牧給滅了,在大仇得報、出了口惡氣之後,他就琢磨著哪塊地盤兒比較好,而且最好在那塊地盤看場子的不怎麼厲害。選來選去,最後選中了利沃尼亞這塊地方,這地方好啊,有著通往波羅的海的出海口,看場子的立窩尼亞騎士團相比俄羅斯來說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的選手,得,就你了,在1558年,俄羅斯的大兵開進了立窩尼亞。立窩尼亞騎士團的表現果然跟估計中一樣,軟柿子一個,很快就跪下唱《征服》了。但是俄國痛扁立窩尼亞騎士團讓周圍的小夥伴們看不下去了,這可是我們的地盤兒,我們還商量好呢你就上了,果斷不把我們放在眼裡啊,是可忍孰不可忍,走,上去,抽他!然後的情形就比較喜聞樂見了,大家一起打毛熊,丹麥、波蘭、立陶宛、瑞典全摻和進來了,俗話說雙拳難敵四手,俄國被一頓胖揍打回來了。不過俄國的戰爭目的部分達到了,那就是看場子的立窩尼亞騎士團被滅了,但是立窩尼亞這場子被波蘭和瑞典瓜分了,芬蘭灣和納爾瓦都歸了瑞典。

立窩尼亞戰爭戰爭之後,俄羅斯一直咽不下這口氣,尤其是拿著波羅的海入海口的瑞典更是其眼中釘肉中刺。在立窩尼亞戰爭後的第7年,俄國沙皇費爾多一世在1590年初派兵西進。這次俄國學乖了,沒有開啟群嘲技能,只打瑞典,結果瑞典招架不住,被迫割地求和,在1595年簽訂合約。雖然瑞典戰敗割地,但是波羅的海的門戶納爾瓦依舊牢牢地掌握在瑞典手中,俄國並沒有達到其目標。

之後就到了古斯塔夫二世時期,在古斯塔夫剛即位的時候,瑞典內憂外患,而且還被丹麥找著機會給了一棒子,1612年——1613年的丹瑞戰爭瑞典戰敗。這下情形對古斯塔夫就更不利了,如果不在做出點成績,沒準這國王寶座就要和自己說拜拜了,於是他找上了在當時同樣比較倒黴的俄國。當時俄國正在和波蘭上演“全武行”,可能是之前打瑞典打得驕傲了,準備和立窩尼亞戰爭中的最大的對手波蘭在較量一下,結果遭遇了“混亂時期”。本著“有便宜不佔是王八蛋”的原則,古斯塔夫開始進攻俄國,最終贏了個盆滿缽滿,在1617年3月5日簽訂的瑞俄斯託爾波沃條約中,俄國被迫割讓了克斯霍爾梅和安格里亞,從而使瑞典的領土連成一片,切斷了俄國通往波羅的海的出路,明確地告訴俄國:此路不通。因為這事,古斯塔夫還曾興奮地說道:“俄國人今後必難跨雷池半步。”很顯然,大帝就是大帝,眼光就是不一樣,能看出俄國深厚的發展潛力。

經過苦練內功,古斯塔夫二世這頭獅子終於磨利了自己的牙齒和爪子,開始為自己劃地盤了,在三十年戰爭中,把原先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的一些地盤劃到了自己這邊。

依靠於古斯塔夫二世留下的底子,瑞典成了歐洲一等強國,北歐的霸主。在1655年,瑞典國王卡爾十世希望能擴大自己在波羅的海地區的領土,對波蘭宣戰。戰爭很順利,波蘭國王在瑞典人窮追猛打之下都被迫放棄了王位。估計這時候,這個卡爾就差大喊一聲“還有誰!”了。可是,就在卡爾正得意的時候,一個反瑞同盟成立了,裡邊的成員可以說跟瑞典都有刻骨切膚之仇。

第一個,丹麥,瑞典就是從丹麥手裡飛出去的,兩者之間又打了那麼多仗。第二個,俄國,俄國和瑞典前前後後已經打了三次了,雖然第二次佔了點小便宜,但是到了古斯塔夫這,連本帶利都吐出來了,也不用多說。最後一個就是奧地利,這個奧地利好像跟瑞典沒什麼交集啊,不像前邊那兩位,都跟瑞典打打殺殺了那麼多年,再說了現在的瑞典可不是軟柿子,沒理由要跟著摻一腳啊。其實說到底,這三個國家裡邊最恨瑞典的,可能還真是奧地利。三十年戰爭大家還記得吧,那場戰爭如果沒有這頭北歐雄獅前來砸場子,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很真有可能憑藉著赫赫軍威把這個皇位坐實了,從而真真正正地重建神聖羅馬帝國。但是啊但是,就是因為古斯塔夫,這個希望破滅了,雖然最後古斯塔夫也死了,但是皇帝失去的卻是最後一次統一神聖羅馬帝國的機會,而這個神羅的皇帝,也是奧地利的大公,這下大家應該能理解為什麼奧地利也會摻一腳了吧。

趁著瑞典專心致志於打波蘭的時候,丹麥、俄國、奧地利對瑞宣戰,俄國直接玩了個背刺,向兵力空虛的立窩尼亞地區發動了進攻,聯軍也開始向波蘭境內的瑞軍開進。就在這時候,本來和瑞典同盟一起打波蘭的勃蘭登堡反水了,也站到了反瑞同盟一方,這下在波蘭境內的瑞典軍隊就是四面被圍,被迫撤退。被陰了一把的卡爾十世咽不下這口氣啊,這仗打得窩囊啊,等到瑞軍回來之後反過來就給了丹麥一巴掌,誰讓你離我最近,不削你削誰!丹麥哪是瑞典軍隊的對手,三下五除二就被打得快亡國了,要不是荷蘭過來拉了一把,丹麥就成瑞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雖然國家保住了,但是割地那是肯定的,丹麥被迫把自己三分之一的地盤給了瑞典,從而失去了松德海峽的控制權。松德海峽歷史上為一巨大商業利益水道,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每年的通行稅都是一把筆錢,以前都是丹麥自己的搖錢樹,現在不行了,分給了瑞典一半。

瑞典不但把丹麥打得吐血,還把俄國打得黑拳也給擋了回去,里加防禦戰,俄軍損失了2萬人,被迫撤退;俄國沙皇還不死心,覺得是姿勢不對,於是換了個姿勢不對,於1658年再次捲土重來,結果又被打得鼻青臉腫,不過俄國比丹麥好多了,最起碼沒丟地盤。

等到這場戰爭結束的時候,瑞典還是贏了,波蘭放棄了對瑞典王位的要求(古斯塔夫二世時期,波蘭國王就一直認為自己才是瑞典的正統繼承人),獲得了丹麥的領土,打退了俄國的進攻。瑞典一時風頭無良,大有幾分獨孤求敗的樣子。

這就是大北方戰爭前俄國和瑞典的恩怨,瑞典自建國之後,一直在走上坡路,到了大北方戰爭前,瑞典形成了一個以芬蘭灣為中心的波羅的海帝國,包括卡累利阿因格里亞,愛沙尼亞和立窩尼亞。在三十年戰爭中,瑞典在德意志也得到了大片領地,包括西波美拉尼亞,維斯馬,不萊梅公國和費爾登。同時瑞典還征服了丹麥和挪威在松德海峽以北的領地。

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多的土地,核心還是那支訓練有素的軍隊。因為北歐地區自然條件比較惡劣,畢竟就挨著北極圈呢,人口較少,在古斯塔夫二世實行徵兵制後,軍隊規模因為兵源的原因始終不大,既然不能以量取勝,那就只能以質取勝了,古斯塔夫軍事改革,保證了這支規模較小的軍隊以強大的戰鬥力,從而為瑞典開疆擴土。

瑞典獲得了波羅的海的霸權,然而,這卻引起了周邊國家的妒忌和提防。同時間,俄國在彼得大帝的改革後變得強大起來,但仍欠缺一個可以與西方國家聯絡的出海口,因此對瑞典控制的波羅的海虎視眈眈,兩國之間的衝突越益加劇,戰事一觸即發。

就在這種看似風光但是群狼環飼的背景下,當時的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又見查理......)卻有著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他試圖使他的國家遠離戰爭!這怎麼可能?!群雄爭霸,不進則退,如果懷有這種心思,那真是一個國家最大的災難。而作為他的對手,俄國沙皇彼得一世卻一直在為這場關乎命運的戰爭做著準備。查理十二世,在1697年登上瑞典王位,年僅十五歲,比古斯塔夫二世還要小兩歲,等到戰爭爆發時年僅18歲。俄國沙皇彼得大帝,在戰爭開始時也才僅僅28歲,也就是彼得登上皇位那一年,也是查理十二世出生那一年。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查理十二世當上國王時年僅十五歲,在大多數人看來這就是個娃娃,現在讓一個娃娃當國王,無論誰心裡都得嘀咕:這小國王靠譜嗎?在瑞典主少國疑的空檔,丹麥忍不住了,準備趁你病要你命,為什麼丹麥忍不住,因為瑞典這小子原本是我小弟,自己不但沒能把小弟修理一頓,反而差點被小弟給收了。丹麥最先跳了出來,進攻瑞典的同盟荷爾斯坦因-戈託普,1697年,丹麥軍隊已經摧毀了戈託普的幾座要塞,1700年3月,一支丹麥軍隊再一次侵入並圍攻特寧。與此同時,波蘭國王強人奧古斯特的軍隊也向瑞屬立窩尼亞進軍,奪取了杜納明德並圍攻。之前對里加的圍攻早在1699年12月已經開始。

戰爭,終於開始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