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六章——北極熊的咆哮(6)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六章——北極熊的咆哮(6)

俗話說的好,老鼠拉木鍁大頭在後頭,最後壓軸出場的的就是彼得大帝改革中的重頭戲了,那就是軍事改革。其實我總有種這樣的感覺,在歷史上出現的改革中,歷史上記得最清楚、印象最深刻的還是產生軍事影響的改革,感覺好像“萬般皆下品,唯有軍事高”,比如戰國時期比較著名的管仲改革,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秦國的商鞅變法,這些都是在人群中流傳的比較廣的,但是估計沒幾個人知道韓國的申不害改革,知道王安石變法的也是珍稀動物,知道明朝張居正“一條鞭法”的同志大多數也是從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中知道的。在西方,莫里斯改革、古斯塔夫改革、彼得一世改革也是巨星級別。經過多方面的考慮,我覺得原因可能是這樣的,在講述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中,我們討論過為什麼我們一般給那些獲得巨大武功的君主以大帝的稱號,“用劍為犁”這個理由放在這也同樣適用。

一個文明,最根本的目標就是生存下去,延續下去,在文明的生存發展過程中,因為自身的創造性,會產生大量的財富,這些財富的出現,一方面是文明輝煌的印章,向後世彰顯文明的繁盛,另一方面,卻也給文明招致了災禍,因為一個是脫胎於野蠻之中,因此當一個文明出現的時候,它總是會尷尬地發現自己處於一種被包圍的狀態,而這些野蠻人自己卻不會製造這些財富。就好比是一群乞丐,本來大家都一樣,穿得破破爛爛,手裡拿的也都是破碗,吃的東西也是東挑西撿找來的,可是現在突然有個乞丐變聰明了,長本事了,不在要飯了,能自己做好看的衣服給自己穿,把破碗一扔,開始拿金碗吃飯了,吃的東西也不是隨隨便便巴拉巴拉能吃就得,開始追求色香味俱全了,旁邊一群乞丐看了是各種羨慕嫉妒恨,各種眼紅,誰不想過好點阿,可是他們又沒那本事,只能乾著急。人畢竟是貪婪的,忍一天可以,忍兩天可以,忍十天半個月也沒問題,可是時間越久,這種貪婪就越強烈,直到有一天會讓別的乞丐忍不住對那個長本事的乞丐下手,剛開始可能只是小偷小摸,如果小偷小摸得手,之後可能就可能直接飛車搶劫,搶了就跑;如果這也得手了,沒準下來就是攔路打劫,直至最後闖進家裡,搶光他的一切。歷史長河奔流,多少文明毀滅在了野蠻人的喧囂之中!所以,如果那個長本事的乞丐不想最後落得一個國破家亡的下場,就必須修練武功,只有武功高到能夠把那些打劫的乞丐來一次打一次,甚至不但打一次,還反衝到打劫乞丐的家裡一把火少了他的家,只有達到“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這樣霸氣側漏的程度,才能保證自己的家能夠平安的過下去。對於一個文明來說,這“武功”就是軍隊,文明的發展,需要更多的資源和更廣闊的空間,這資源和空間從哪來?總不可能天上掉下來,或者自己魅力指數爆表,跟別人一說別人就屁顛屁顛地送過來,拜託,資源和空間也是別人家的命根子,怎麼可能給你?!那都是自己的軍隊一刀一槍拼出來的,是用鮮血滲透過的,一寸一山河一寸血,這句話形容的不單單是保衛,更是開拓。所以,軍隊作為文明的盾與劍,它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才會如此重要,一個尊重軍人的國家,才是一個真正有未來的國家,一個尊重軍人的民族,才是一個有未來的民族。也正因為如此,與軍事有關的一切,都會很自然地吸引人們的眼球。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說了那麼多廢話,咱們進入正題——彼得大帝的軍事改革。彼得幹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令廢除射擊軍,實行義務兵役制,不管你是達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不管你腰纏萬貫還是一貧如洗,不管你是商人場主,還是工人農民,在兵役面前一律平等。義務兵役制的出現,使俄國人實現了第二個人人平等,第一個人人平等當然是一個人最後的歸宿:見上帝,只不過是早見晚見的問題,兵役也是如此,早晚都得過這一遭。

現在部隊的兵員有了,而且以當時俄國的人口基數,這個數量是絕對不少,但是打仗絕對不是一個比大小的遊戲,其實要是這樣的話,戰爭也就簡單了,反正是比大小,直接相互點人數不就行了,那還用費那麼大的勁,死那麼多的人?戰爭的決定因素不是軍隊的數量,是武器,兩支軍隊的武器差距達到一定地步之後,是可以直接決定一場戰爭的勝負的,說到這肯定會有人反駁,決定戰爭成敗的不應該是人麼,怎麼回事武器,要是這樣的話,那抗美援朝時中美兩國武器差距大吧,中國只有大炮,飛機還是蘇聯的,而且還只能護一段,坦克、海軍什麼的有跟沒有差不多,那怎麼還能打敗武器領先我們那麼多的美軍?很簡單,因為武器差距沒有達到不能克服的地步,舉個大家都知道的例子,在清朝末期,西方列強入侵,清軍抗擊,兩支軍隊對壘,一支是準備近代火器的西方侵略軍,另一方則是滿清的精銳八旗騎兵。不要因為歷史課本就覺得清朝士兵就是塊豆腐,誰來都能捏個稀爛,清朝是有還沒見對面軍旗就開始逃跑的敗類,但也不乏關天培這樣的鐵血男兒。戰鬥開始後,清朝的騎兵向對方的陣地發起了衝鋒,當年,他們就是如此打下了天下,他們渴望用自己的馬刀劃過削起對方的腦袋,可是,這次衝鋒是次有去無回的衝鋒,他們都倒在了進攻的路上,以至於西方軍隊指揮官都感嘆:這不是戰爭,而是一場屠殺!而為什麼西方能夠瓜分世界,不就是因為他們拿著火器去欺負那些拿著冷兵器的人麼?

當兩支軍隊的武器沒有絕對差距的時候,這時候戰爭的決定因素就是指揮戰爭的人,如何運用各種條件使自己的軍隊發揮出最大的戰鬥力,這是各個軍事指揮官晝思夜想的問題,也是人們茶前飯後的談資。由於俄國之前犯了跟清朝一樣的毛病,結果就出現了一樣的問題,那就是武器落後,軍事戰術落後。落後怎麼辦?學唄,還能怎麼辦!彼得把大批貴族青年派往了義大利、法國、英國、荷蘭等國去學習軍事。為什麼派貴族而不是派平民,其一是在當時的環境下這種機會肯定貴族容易獲得,第二是因為當時俄國的教育水平確實不咋地,一般只有貴族收到過良好的教育,最起碼識文斷字沒問題,你去學習軍事,總不可能派兩個文盲出去吧。

彼得不但派人去學,而且還直接挖牆腳,方法就是用椅子吸引、用錢砸,用重金聘請外國人在俄國人的在俄國軍隊中擔任要職。這些被聘請過來的人大多數在各自國內都屬於那種還才不遇或者自認為懷才不遇的型別,真要在自己的國家順風順水,社願意跑那麼老遠去俄國?這些人之中是有一些有真本事的,舉個例子,在1721年俄國的著名將領中,就有14名是外國人。彼得還在國內成立了很多軍事學校,大力培養軍事人才。

在武器方面也差不多,派人學,挖牆腳,自己教。可是武器不是指揮,只要有人就好,你總得有原料、有機器才能造武器吧,你總不能讓人學成之後或者千里迢迢把人挖過來後,就把人供起來然後向外國買吧,如果到最後還是買的話那用這麼費勁,直接買不就好了,但是人家既然能賣給你,也能不賣給你,凡是一個有抱負的君主都不能容忍這種不可控的情況。所以,為了能夠實現武器的自給自足,彼得大帝在全國開始找礦藏,開始在全國建工廠,都是為了武器,而勘探礦藏、興建工場基本上就是彼得關於工業的改革。

當一支軍隊有了精良的武器、卓越的指揮之後,它還需要完善的軍事條令和章程,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武器和指揮的軍隊並不是一支優秀的軍隊。為此,彼得親自參與制定了軍隊重要的條令和章程。在1716年,彼得政府頒佈了著名的《軍事法規》,它總結了北方戰爭的經驗,包含了佇列和戰術訓練的基本原理,確定了軍隊的編制和組織原則。陸軍是如此,彼得重視的海軍也是一樣,手心手背都是肉。在1720年到1722年之間,陸續頒佈了《海上章程》,對海上艦隊的編制、戰船的等級、海軍官員相互之間的關係及他們的權利和義務都作了明確規定。彼得在領導海軍建設的同時,並注意對陸軍的集中統一領導。他根據北方戰爭的形勢發展,幾次調整統帥機構。在1720年,成立了陸軍院,加強對陸軍的領導,這又涉及到了對政府中央機構的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對俄國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把俄國推進到一個新的歷史時代。馬克思就認為彼得一世改革“為結束俄國百年來的落後狀況,起了重大的歷史作用”。俄國偉大詩人普希金更為形象地給彼得一世改革以高度評價,說它“讓俄羅斯騰空而起”。首先,彼得一世改革大大增強了俄國的軍事實力,保證了俄國在北方戰爭中擊敗當時歐洲的軍事強國瑞典,從而使“俄國在波羅的海沿岸站穩了腳跟”,“進入強國的行列”。到1725年,俄國已擁有一支訓練有素的20餘萬人的近代化常備軍。以前俄國沒有海軍,到彼得一世執政末年,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已擁有各種艦隻895艘,水兵28000人。

其次,彼得一世改革重新整理了俄國政治、削弱了貴族權力,加強了中央集權,提高了行政管理效能,俄國著名歷史學家波克羅夫斯基就曾認為彼得一世的行政改革具有近代資產階級改革的色彩,在俄國開創了近代議政制度。特別是1722年頒佈的“官秩表”,體現了彼得一世的“量才施用”、“論功取仕”的思想,它是對按貴族門閥取仕的腐朽傳統的挑戰,使一大批出身寒微、德才兼備之士脫穎而出。這對革新政治,廣羅人才,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具有積極意義。“一子繼承法”迫使眾多功貴族子弟去從商、從軍、從學、去“自尋飯碗”,這是對俄國舊貴族勢力的又一次沉重打擊。“皇位繼承法”革除了舊的皇位繼承原則,沙皇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後繼人。這些都對整飭政治,強化皇權,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另外,彼得一世改革推動了俄國逐漸向近代化國家的道路上邁進,客觀上為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列寧指出,俄國的歐化“甚至從彼得大帝時代就開始進行了”。彼得一世改革,打破了俄國閉關自守的落後狀態,使社會生產力得到了較快的發展。正是在18世紀初葉,俄國的近代工商業開始發展,新興的資產階級開始形成。與新興資產階級開始出現的同時,在被剝削的勞動大眾中“發現了工業無產階級的萌芽”。

再次,彼得一世改革促進了俄國文化教育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在彼得一世改革期間,烏拉爾和卡累利亞等地設立了礦業學校;莫斯科、彼得堡等城市相繼開辦了軍事學校和其他各類學校。到18世紀20年代,在40多個城市裡開辦了算術學校。

彼得一世改革的時間基本上和大北方戰爭時間相同,而戰爭的重中之重就是用一切手段打敗敵人,打敗敵人,打敗敵人。所以,彼得改革軍事,提升軍隊戰鬥力;改革中央和地方行政機構,給俄國現在換了一個CPU,把原來的奔騰1換成了現在的奔騰4,運轉更快更高效;打仗需要錢和武器,於是鼓勵國內工商業的發展;學習西歐先進的技術、思想,需要基本的知識水平,再好的老師也不能讓大字不識一個的學生學會寫散文,所以興辦了教育。

他的敵人,就是瑞典,這場戰爭,就是大北方戰爭。(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