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三章——高盧雄雞(1)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十三章——高盧雄雞(1)

當時的歐洲強國基本上都說了一圈了,咱們最後來看看法國。

當年輝煌的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大塊之後,西羅馬帝國不久就消逝在了歷史的車輪下。讓西羅馬成為歷史的,就是野蠻人進攻。當然,這些“野蠻人”並非真正茹毛飲血、野性難馴的野人,他們也是有文明的,只不過文明程度不如羅馬而已。之所以稱他們為“野蠻人”,就跟咱們中國從春秋時期就開始稱我們的鄰居們一樣,為了更好地區分他們,我們還根據我們鄰居不同的位置親切地給他們起了“外號”,分別是東夷、南蠻、西戎和北狄。

而且正如同我們和我們的鄰居之間還經常玩遊戲,經常用兵刃刀劍切磋武功一樣,西羅馬也經常與被他們稱為的“野蠻人”進行類似的活動,只不過我們這邊是我們比較厲害,最後把匈奴打服了、打跑了,西羅馬這邊武功不夠,結果“一不留神”就被“野蠻人”一刀插死了。西羅馬掛了之後,他的家自然而然就被鄰居們給佔了,這些人把西羅馬的家給分了之後,建立了很多小國家,當然,這些人被稱為“野蠻人”,他們所建立的國家也被稱為蠻族國家……

這些國家之間彼此征伐不休,最終法蘭克王國強盛了起來,法蘭克王國陸續擊敗其他競爭者,到了查理曼大帝時期,法蘭克王國達到了其發展的頂峰,西邊已經越過了阿爾卑斯山,南邊半個義大利也拿在了手裡,而東邊,已經推進到了萊茵河流域,一個強大、繁盛的統一大帝國似乎已經在向法蘭克人招手了,這也是歐洲這個大雜院繼羅馬帝國之後,第一次接近統一。可惜阿,創下這一大好局面的查理曼大帝死了,如果查理曼大帝還能再撐個幾十年的話,真沒準歐洲就此大一統了,也就不用現在歐盟這麼費勁了。可惜阿,人命有盡時,查理曼壯志未酬,我覺得在他死的時候心裡想的可能是電視劇《康熙王朝》的主題曲《向天再借五百年》中的最後一句歌詞: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

俗話說老子英雄兒好漢,查理曼的孫子們也是好漢,只不過他們把好漢的勁頭兒用在了跟他們老爸搶他們爺爺查理曼給他們留下的遺產上。最後,查理曼的三個孫子把整個國家給分成了三份,分別是東法蘭克王國、中法蘭克王國和西法蘭克王國。東法蘭克王國最後成了神聖羅馬帝國,中法蘭克王國最後就成了義大利,而西法蘭克王國後來變成了法蘭西,也就是我們之後的主角——法國。

法國雖然和神聖羅馬帝國是孿生兄弟,但是發展過程卻完全翻了個個,神聖羅馬帝國是由統一到分裂,而法國正相反,是從分裂到最後的統一,要說法國能統一,還得感謝咱們中國,感謝被稱為“上帝之鞭”的蒙古人,因為咱們中國發明的*能讓法王們轟開封建主們的烏龜殼(城堡),而蒙古人在勤勤懇懇地幹殺人放火的主職之餘,也客串了一把郵遞員,把*傳到了歐洲,傳到了法王們的手中。法國地形平坦,水源充沛,土地肥沃,能夠養活大量的人口,在封建時期,人就是力量,盛產糧食的土地就是力量,而法國恰恰兩者都有,所以在法國統一之後,就有了成為大國的潛質和力量。強國之間,終有碰撞,難免一戰。在新大陸發現的第三年,法國終於和之後的霸主西班牙刺刀見紅。

戰爭的原因,起源於歐洲人那種繼承傳統。在1494年1月,位於義大利半島南部的那不勒斯王國的國王費迪南一世死後,法王覺得有機可乘,因為他自己是有繼承權的,當然這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法王查理八世(又見查理……)覺得自己的拳頭足夠大,就算不是自己的也能搶過來。於是他向大家宣佈費迪南一世留下的地盤那是我的!查理不是只像中宣部那樣只動嘴皮子,他還亮出了自己的拳頭:1494年8月,查理帶著三萬七千人越過了阿爾卑斯山,準備去拿地盤,法王的盟友皮埃蒙特也派出了兩萬三千人友情站街。兩軍匯合之後,,六萬人的大軍浩浩蕩蕩地向那不勒斯開進。一路上義大利城邦的小夥伴們被這個陣仗給嚇住了,查理可以說優哉遊哉地就到了那不勒斯。羅馬教皇也很給力,在1495年1月正式授予他那不勒斯的王冠,給了他授職書,從而解決了查理佔領那不勒斯的法理問題,成為了名正言順的那不勒斯國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不過可能因為這一切太過於順利,還是查理沒把那不勒斯當成自己的地盤,到了之後,法軍的肆意掠奪,政府橫徵暴斂,人民苦不堪言。那不勒斯的慘狀讓義大利各國有種兔死狐悲的感覺,別忘了法國這頭老虎就在自己旁邊呢,今天能把那不勒斯吞了,沒準明天就是自己了,沒準明天這樣的慘劇就要發生在自己的頭上了!義大利一群小夥伴一合計,發現還是把這位不請自來的“那不勒斯國王”“請”回去比較好。同時,與法國同一重量級的西班牙和神聖羅馬帝國看到法國平白無故得了這麼大的一塊地盤,心裡是各種羨慕嫉妒恨,看到義大利與法王鬧彆扭,趕緊過來插一腳。最終,威尼斯、米蘭、羅馬教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和西班牙國王費迪南二世於1495年3月結成了同盟。這個同盟被稱為威尼斯同盟,因為教皇也加入了,所以這個同盟又被稱為“神聖同盟”。所以說,在當時,教皇的面子是很大的,誰能讓教皇站在自己這一邊,誰就是正義的,誰就是“神聖”的,自然,對手就是非正義,就是邪惡的,就跟咱們中國這邊三國時期的皇帝差不多,誰有了皇帝,誰就有了大義。

就在同一年,法王查理終於在那不勒斯呆不下去了,法國人以一種佔領者的身份趾高氣揚地拿到了那不勒斯的官職和土地,一點都沒給當初支援自己的當地人留一點,這可就讓原先親近法國的人寒心了,另一方面,法國佔領軍肆意掠奪,政府腐敗不堪,也使其他人對法軍恨之入骨。整個那不勒斯上上下下就沒有一個人歡迎查理,歡迎法國人,法國佔領軍的殘暴骯髒惡名遠揚,名聲都臭大街了。各地紛紛起義,查理無法,只能在留下總督之後,率領著主力返回法國。

可是你來的時候容易,想回去可就沒那麼容易了,“神聖同盟”早就在路上等著了,在1495年7月6日在福爾諾沃兩軍相遇了。此時的法軍可不是剛來的時候那麼意氣風發了,來時的三萬五千人到最後就剩下八千士兵外加四千的瑞士僱傭兵,整個隊伍縮水到了原先的三分之一,而且缺吃少穿,那是惶惶如喪家之犬,急急如漏網之魚。而當時神聖同盟聯軍,兵力是法軍的二倍,二萬之眾,而且補給充足,精神飽滿,而且意大利人還佔有地利。這場仗怎麼看,都是法軍必敗無疑,而且很有可能的結果是法軍匹馬不得回。

按理說,這場仗法軍應該固守待援,因為天時地利人和這三塊都不在自己這邊,但是法軍依然發起了進攻。原因很簡單,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法軍沒吃的,連隔夜糧都沒有,如果不想被活活餓死或者餓得被抓了俘虜那就只能趁著自己還有力氣的時候拼死一搏了。

同盟軍統帥為了能趁此機會全殲法軍,制定了一個很完美的計劃,簡單來說,就是中間拖住,兩翼包抄,四面夾擊,全殲法軍。戰役的前半段是按照同盟軍的劇本來走的,同盟軍步兵正面拖住了瑞典僱傭兵,兩翼的騎兵也已經放出去了,只要能趕在中路崩潰之前來個夾擊法軍,整個計劃就算成了。說同盟軍中路被擊潰那是很有可能的,因為與專業的瑞典僱傭兵相比,同盟軍的步兵基本就是一業餘水平……可是左等,騎兵沒出現,右等,騎兵也沒出現,一個多小時過去了,中路都快頂不住了,同盟軍統帥都親自上陣了,騎兵還是沒有來。這讓統帥很是納悶阿,難道法國人如此神勇,以少打少還把自己的騎兵都給全部消滅了?!上帝,,開什麼玩笑?!當然,這絕對不可能,這個查理可不是瑞典的那個查理,能八千破三萬,這個法王查理利用了人的一個天性——愛財。

法王查理也知道自己這一仗恐怕沒自己的好果子吃,不但沒好果子沒準還得把自己給搭進去,跟自己的性命一相比,查理心一橫就把這幾年在義大利掠奪的財寶全扔地上了。要知道查理的法軍可是連吃的都沒帶,結果還一路上呆了這些財寶,也是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不過現在這些財寶好歹也發揮了一下價值。同盟軍士兵一看地上居然有這麼多寶貝,誰都沒心思打仗了,都去搶財寶了,過了這村可就沒這店了,手快有手慢無阿。

最終,查理靠著這些財寶,躲過了一劫。

雖然查理乘興而去,敗興而歸,但是查理很顯然並不承認自己的失敗,他回國之後,又做了點什麼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