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三章——高盧雄雞(11)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十三章——高盧雄雞(11)

在查理九世簽署了《拉羅捷爾合約之後》,法國局勢再一次恢復平靜,但是在這平靜之下,卻有暗流湧動,只不過這次這股暗流不再是勢力強大的天主教一方,而是新教一方。俗話說得好,兔子急了還咬人呢,更何況是血氣方剛的人。之前天主教一方一次又一次的欺壓,一次又一次的屠殺,已經在一次又一次觸碰胡格諾派心中的底線,而亨利吉斯為了給他父親“刀疤的吉斯”復仇,竟然敢在國家的首都動手,大肆屠殺胡格諾派,而且這次還是殺得胡格諾派的頭頭們,都是些有頭有臉的人物,這就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膽了,真是都沒有王法了!他們懷著怨恨暫時隱忍了下來,舔舐傷口,磨利牙齒,準備下一次和天主教的爭鋒。

在1574年,天主教和新教之間的矛盾再一次激化。在1574年5月,當時法國國王查理九世眼看著就要找耶穌喝茶了,而他的繼任者亨利三世在新教徒看來是個不折不扣的天主教分子,在1572年發生的聖巴託洛繆慘案中,這位仁兄就扮演過主要角色,而且在接下來1572——1573年第四次戰爭中,他還率領天主教聯軍進攻法國南部的新教勢力,可以說,他之前打的這些事,沒法不讓新教徒們仔細想想今後的生活。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而查理九世最終沒能撐過5月,在1574年5月30日這一天,去找他的父親去了。其實查理九世這一生挺悲劇的,雖然自己貴為法國國王,但是卻一直活在別人的陰影下,就像個木偶。在“刀疤的吉斯”被刺殺之前,整個法國是吉斯那個圈子說了算,好不容易吉斯死了,他的老媽又站了出來,接替了吉斯公爵的位置,他自己還是木偶,直到他的生命終結,他都活在別人的陰影之下。現在,這位憋屈的國王終於不用再這樣了,他的死未嘗不是一種解脫。

也就在1574年5月,新教徒在分析完可能面對的情況之後,決定先下手為強,舉兵起事,南部省份朗格多克直接宣佈我們以後不跟法國玩了,我們自己跟自己玩,開始鬧分裂。雖然天主教一派極力鎮壓,但是新教起義如同野火般很快就成了燎原之勢,到了1575年,胡格諾派發動了全面起義,所有的新教徒全部動員起來,準備為聖巴託洛繆慘案報仇雪恨。眼看著自己的國家在內戰中支離破碎,看著曾經富饒的土地化為了焦土,看著自己的子民相互仇殺,而且最主要的是,這一切似乎沒有短時間平息下來的可能。最終,亨利三世為了平息新教徒的怒火,平息爭端,在1576年3月簽署了博利厄敕令,譴責聖巴託洛繆之夜的大屠殺,同意為死難者昭雪,這簡直義憤填膺,可是他可能忘了自己在這場屠殺中曾經扮演的角色,有些打臉啊......除了給了新教徒聖巴託洛繆慘案一個解釋之外,他還規定除了巴黎以及王室駐地,一切法國城市都具有舉行新教儀式的權力。這還不算完,本著顯示誠意就顯示到底的原則,他還決定給予胡格諾教徒擔任公職的權利,准許他們佔有在政治上、軍事上居於優勢的8個城市,在城市裡建立混合司法機構,高等法院也設立特別法庭,以保證進行公正的辯論。

亨利三世直接給了新教徒們一份大禮,這個條件可比最初的安布瓦斯敕令優厚的不知道哪去了,胡格諾派歡天喜地的準備過他們的新生活去了。可是這道敕令是讓新教徒們高興了,但是天主教這一方又不幹了,直接就炸窩了。博利厄敕令宣佈後不久,天主教一方就做出了自己的應對,就在同一年,聖巴託洛繆慘案的策劃者吉斯在北方組織了“天主教神聖同盟”,自行徵稅,自行招募軍隊,強烈要求恢復法國的宗教統一,所有人都應該在天主教的旗幟下,並把亨利三世的敕令當成了廢紙。行,你是國王,你老大,我也不跟你玩,行了吧,你不打這幫異端,老子自己去打!繞過國王,自己領著軍隊就打過去了,第五次內戰剛消停下來,第六次緊接著就來了。

在第六次戰爭中,新教一方接連失利,中部的拉夏裡戴和西部的布魯日都被天主教一方奪到了手中,形勢有利於天主教一方。最終,在1577年9月,雙方再一次締結和約,稱為《貝日拉克和約》,和約中規定取消一部分胡格諾派的特權,博利厄敕令中給予胡格諾派的自由和權利被限制,新教徒只能在每個區的一個城市內和自己的安全區內舉行宗教儀式,並且他們對於安全區的支配權也只有短短的六年。雖然和約對新教徒較為苛刻,但畢竟新教一方打敗了,無可厚非。雖然沒有把胡格諾派徹底趕出法國或者徹底人身消滅,但是也取得了相當大的成果,面對這個條件,天主教覺得還可以接受。亨利在滿足了天主教的利益之後,就過來安撫新教徒,和約中還規定,天主教聯盟需要解散,你們當初成立的目的不就是為了打擊天主教派阿,現在你們的目的也達到了,你們這個聯盟自然也就沒有存在下去的理由了。就這樣,亨利利用這次和約,打擊了新教和天主教兩方的勢力,抬高了自己的王權。這就是所謂的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亨利充分利用兩者之間的矛盾,加強了王權。

在此之後,雖然在1579年至1580年又鬧了點小矛盾,但是總體來說,法國的局勢還算平靜,在第六次戰爭簽訂的和約,可見亨利三世高超的政治手腕和權術,如果亨利一直統治下去的話,沒準天主教和新教之間的矛盾就會漸漸消弭於無形。可是,上帝對法國的考驗顯然感覺還不夠,覺得之前的考驗雖然次數比較多,但是都是屬於小打小鬧,法國想要涅槃,顯然需要更大的考驗。

很快,最終的考驗來臨了。

在1584年,亨利三世的繼任者,也就是他的弟弟先他一步去了天國。國王繼承人死了,那就在換一個不就行了,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不想當國王的人那可是不好找。可是阿,根據法國的繼承傳統,納瓦拉國王亨利就成了繼承人。本來這也沒啥,繼承傳統嘛,可是壞就壞在這個亨利的宗教信仰上,這個亨利信仰新教,不但信仰新教,而且還是胡格諾派的領袖。天主教派一看這情形,就有些上火了,不過也不是很擔心,畢竟如果現國王亨利三世反對的話還是可以換,畢竟只是個替補,可是讓天主教更上火的是,現國王亨利三世居然還打算承認。如果亨利三世真的承認的話,那納瓦拉國王成為法國國王基本就是板上釘釘了。

天主教一方一看這就不能忍了,如果你真成了國王天知道會不會來個反攻倒算,如果真帶著胡格諾派來個“我胡漢三又回來了”,根據兩者之間的血仇,天知道會不會洪水滔天!天主教一方出於自保,決定反抗這一切。既然用和平手段不能完成目的,那就拋掉他,讓我們用最簡單也最直接、最血腥的方法來決定彼此的去留吧,是昂揚而站,還是黯然退場,就憑手中的刀劍了。

天主教一方在其首領吉斯公爵的領導下決心物武力反對法王亨利三世和準國王、納瓦拉國王亨利,因為吉斯公爵叫亨利,法王叫亨利,納瓦拉國王也叫亨利,所以這第八場戰爭也被稱為“三亨利之戰”。

三亨利之戰在1585年開始,吉斯獲得了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的大力支持,之前我們說過腓力二世跟他那威名赫赫的老爸查理五世一樣,也是一個狂熱的天主教徒,而且作為積怨已久的宿敵,現在法國內亂,作為對手的西班牙如果不來渾水摸個魚簡直都對不起自己,於是腓力大力支持吉斯,甚至還直接赤膊上陣,派西班牙軍隊直接參加發國內戰。

在腓力二世的支援下,吉斯在法國南特開始重組之前被解散的天主教聯盟,當吉斯站出來之後,法國天主教地區紛紛歸附,很多重要城市如馬賽、波爾多都宣誓效忠吉斯,不但這些城市,就連首都巴黎也站在了吉斯這一邊。亨利三世迫於天主教勢力的壓力,被迫宣佈撤銷之前的和解敕令,並剝奪了納瓦拉國王亨利的繼承權。現在,一個亨利已經脅迫另一個亨利站到了一起,面對天主教一方的咄咄逼人,胡格諾派退無可退,既然已經退無可退,那就讓我們背水一戰。胡格諾派在納瓦拉國王亨利的帶領下,準備和實力強大的天主教聯盟一較高下。

雖然天主教派有國際援助,胡格諾派的國際人緣也是不錯,英國和德意志新教諸侯都是其盟友,其中英國出錢,新教諸侯出人。但是即使新教一方有著國際支援,但是實力較天主教一方來說還是相當弱小。畢竟,法國國內90%的人信仰著天主教……但是不得不說納瓦拉的亨利確實能打,在1587年10月20日帶領著新教軍隊贏得了庫特拉戰役的勝利。就在新教一方的高興勁兒還沒過呢,另一個不好的訊息就傳過來了,德意志諸侯的國際援軍被吉斯狠狠地修理了一頓。

獲得勝利的吉斯有些膨脹了,他有些不滿意亨利三世的騎牆,打算跟他老爸學習,也相當個太上皇噹噹。他率領著天主教軍隊開始向巴黎開拔,而此時的巴黎已經在天主教聯盟手裡,是吉斯的巴黎而不是亨利三世的巴黎。1588年5月,吉斯在人們的歡呼下昂首踏入了巴黎城,儼然一副統治者的姿態,並且派兵包圍了法王亨利三世的住地盧浮宮,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法王被逼無奈,逃出巴黎。亨利很識時務,在魯昂很爽快的簽署了聯盟敕令,滿足了天主教聯盟的一切要求。此時,他父親的地位正在向他招手,他真的能像他的父親那樣君臨天下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