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四章——高盧雄雞(12)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十四章——高盧雄雞(12)

吉斯有著他父親的野心,但是沒有他父親的能力,而亨利三世,也不是之前的弗朗索瓦二世和查理九世,要麼年紀太小,要麼性格懦弱,亨利三世是非常有手腕的一個人,他知道什麼時候該幹什麼事。在簽訂博利厄和約的時候,他就利用天主教和新教之間的矛盾達到了提升王權的目的,而現在,顯然不是硬碰硬的時候,如果真的死磕,那無疑是雞蛋碰石頭,現在最應該做的,就是滿足他的一切要求,任何人在成功之後都會放鬆下來,而他警惕下降的時候,也就是亨利準備出手的時候。

被迫逃亡的亨利,心中是異常憤怒的,他本來是法國的國王,結果竟然被自己的臣民攆的到處跑,最可恨的是自己居然還只能賠笑臉,只能答應他們無論什麼樣的要求,這是哪門子的國王?!老子在波蘭那邊的時候,都比這邊好得多(亨利三世在成為法國國王之前,曾被選為波蘭國王,但是因為不喜歡波蘭那邊的生活,在當了僅僅六個月的波蘭國王之後,就回國當了法國國王,至於為什麼會被選為波蘭國王,大家是否還記得波蘭那坑爹的選王制麼……)!

但是亨利是個非常有城府的人,他在滿足了天主教聯盟所有的要求之後,就在等待他們放鬆警惕的時刻。吉斯看亨利三世這麼聽話,並且還一副我很乖的樣子,漸漸地也就放鬆了對亨利的警惕。從1585年5月到1585年的12月,在裝了八個月的孫子之後,亨利終於找到了機會。

在1585年12月23日,也就是西方國家的平安夜的前一天,亨利設宴招待吉斯公爵和他的哥哥吉斯紅衣主教。吉斯和他哥哥不疑有詐,欣然前往,殊不知這宴無好宴,這場宴會,就是這哥倆的亡命之所。

估計亨利可能聽說過劉邦和項羽的故事,尤其聽說過鴻門宴,要不然怎麼幹的都和鴻門宴上差不多。只不過亨利可不是楚霸王,也沒有“沽名學霸王”,在酒桌上直接就讓自己的侍衛把吉斯兄弟倆給咔嚓了。並且,亨利應該是早有預謀,在除掉了天主教聯盟領袖吉斯兄弟之後,緊接著就派兵抓捕了其他很多的聯盟領導人。

但是,俗話說得好,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雖然天主教聯盟被亨利三世敲了一悶棍,但是勢力依舊很強大,聯盟在新的領袖馬耶訥公爵的帶領下,直接就跟亨利三世翻臉了。現在亨利有些傻眼了,這跟劇本上寫的不一樣阿,難道不應該是對方領袖一死,群龍無首,現在只要自己站出來登高一呼,那這股力量肯定是為自己所用,即使退萬步講,沒有為自己所用,那也肯定不會比吉斯更過分,畢竟可不是誰都有那個膽子幹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事。可是,這個現象就是出現了,而且天主教聯盟還不是玩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把戲了,是直接自己來當天子了,要把自己這個真命國王給一腳踢開阿。

現在的局面就有些尷尬了,本來自己是和天主教聯盟這一邊的,結果因為自己玩砸了,導致在這個聯盟已經呆不下去了,而新教那邊自己可不久之前宣佈撤銷之前所簽署的和解敕令,還把新教領袖納瓦拉國王亨利的合法繼承權給剝奪了。似乎也去不了,這天下之大,貌似沒有自己的藏身之地了。

思慮再三,亨利三世決定和納瓦拉的亨利合作,跟他站在一起。這是有他的考量的,因為現在三方中,天主教聯盟勢力最強,其次就是新教,本應該君臨天下的國王倒成了最弱小的那一派。這三者之間的關係就好比漢末時期的三國,天主教聯盟就是魏國,胡格諾派就是吳國,而亨利三世自己就是蜀國,肯定是要孫劉聯合以抗曹阿。這是其一,其二因為自己對於天主教聯盟來說作用已經不大,有沒有自己都差不多,就算自己過去了也只不過是錦上添花,不會太重視,甚至沒準非但不重視,直接將自己吃牢飯也很有可能。如果去了新教一方,那新教一方就有了大義,畢竟說到底還是受到各國承認的正經的法國國王,帶給新教的價值大得多,而且新教本來就是勢弱的一方,自己的加入那就是雪中送炭,新教一方肯定會把自己當回事。

在1589年初,亨利三世正是和納瓦拉國王亨利結盟,此時,新教德意志援軍再一次從法國的東北部進犯巴黎,聯盟一方戰敗,被迫退回到巴黎城,聯軍將巴黎團團圍住,眼看著亨利三世就可以回到巴黎接著做自己的國王了,但是他卻終將未能踏進巴黎。在1589年的8月,他在雅各賓修道院遇刺,刺殺者是一名名叫雅克?克列孟的修士,這個人是個狂熱的天主教徒,他不能容忍自己的國王背叛天主教。

在臨死前,他將法國的王位傳給了納瓦拉國王亨利,也就是之後的亨利四世,並且告誡他一定要信仰天主教,所謂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亨利三世臨死前告誡他的繼任者的話,確確實實是肺腑之言。雖然在新教傳進法國之後,得到迅速的傳播,但是法國社會的主體仍然是天主教徒,90%的人都是天主教徒而不是新教徒,如果想獲得大多數人的支援,那就必須信奉天主教,否則這些人肯定不會真心實意地跟著你走。

但是剛開始,亨利四世並沒有採納他前任的意見,可能是認為自己現在還是新教的領袖,如果在沒能將天主教聯盟打趴下之前就改了自己的宗教,很可能會兩邊不討好;也能認為自己的信仰不用換等等。不管是出於哪種原因,亨利四世剛開始的時候,還是以一個新教徒的身份宣佈自己成為法國的國王。

雖然亨利三世將王位傳給了亨利四世,即使沒有親口說,按照繼承傳統,這個位子也應該就是亨利四世的。但是天主教聯盟那邊拒不承認,你說你是國王,那你就是國王阿,比忘了之前亨利三世可是剝奪了你的繼承權了,而且亨利三世是在你們手中死掉的,誰知道是不是你們覬覦王位而故意害死的,而且亨利死的時候我們都沒在場,誰知道你說的是真的假的,而且就算是真的,那誰又能保證是不是你們逼著他說的。天主教能有一大堆的理由,不承認這個結果,其實歸根結底還是怕觸犯到自己的利益,畢竟自己當初選擇開片那就是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結果打了半天還是讓一個新教徒當了國王,合著之前打的都白打了,這怎麼可能?!

沒法,既然談不攏,那就只能接著打了。亨利四世也是厲害,帶領著軍隊屢戰屢勝,但是死活就是打不進巴黎,畢竟巴黎作為法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象徵意義巨大,只有佔領了巴黎,才能名正言順的統領法國。估計望著巴黎而不能進的亨利四世這時,才能想到亨利三世的臨終忠告是多麼的正確。於是,在這個實際情況下,亨利四世最終改信了天主教。在1593年7月25日,亨利四世在聖德尼大教堂舉行儀式,正式改信天主教。當亨利從新教變為天主教之後,新教國王也就變成了天主教國王,對於天主教來說,這個結果是可以接受的。於是,巴黎的大門向他開啟,在1594年3月22日,亨利四世凱旋進入巴黎,受到十分隆重的歡迎。在此後的四年中,法國各地紛紛歸附,亨利四世還講打算渾水摸魚的西班牙腓力二世的軍隊也給趕出了法國。

雖然現在亨利如願以償地成為了法國的國王,但是他也接過了之前三任國王所沒有解決的問題:宗教紛爭。國內的天主教勢力和新教勢力如同石磨的兩片圓石,不停地研磨法國人的血肉。如何讓石磨停止轉動,如何讓分開的兩片圓石重新組合在一起,成了擺在亨利面前的亟待解決的問題。

他的做法,很簡單,也是簽署了一道敕令,雖然之前曾經簽署了很多敕令,但是亨利四世的敕令卻最終解決了問題。在這,就顯示出亨利比較高超的手腕,他照顧到了佔法國人口大多數的天主教徒的利益,也沒有忘了給新教徒的“甜棗”,將他“和稀泥”的水平展現的淋漓盡致,並最終成功結束了長達36年的法國宗教戰爭。

在1598年4月13日,法國國王亨利四世在布列塔尼的南特城簽署了敕令,我們現在就來看看這道敕令有什麼不一樣。敕令中規定,保證不追究胡格諾戰爭中的一切行為,在這,告訴所有人,不論之前怎麼樣,現在都翻篇了,大家今後該怎麼過,就怎麼過。這肯定的阿,整整三十六年的流血衝突,不知道發生了多少次教派屠殺,如果不能放下這一切的話,冤冤相報何時了,難道真的跟吉斯一樣,彼此之間仇殺不休?如果真是這樣,法國就真完了,所以,既往不咎、從頭來過,這一條很重要。

咱們接著看,胡格諾派有信仰的自由,有權建立自己的教堂,同樣有權召開自己的教務會議,在法律上不受歧視,享有公民的一切權利,在審訊新教徒時應該組成新舊(天主教)法官聯合法庭,在政治上,享有同天主教徒一樣的權利,有權擔任任何官職,並且可以向皇帝進諫,在軍事上,允許新教徒保留一百多座城堡,還可以擁有自己的軍隊和武器。好嘛,敕令中的內容完全就是對於新教教徒的一次大解放,宗教、法律、政治、軍事各個方面都包括進去了,可以說基本上達成了新教徒的願望,胡格諾派這些年打生打死不就是為了這些麼。新教徒歡天喜地,可天主教這邊就著急了,怎麼沒我們的?別著急,下面還有,敕令規定,天主教成為法國的國教,從而保證了天主教在法國國內的統治地位,我是國教,雖然你們新教有了種種權力,但是我們是國教。從而也給足了天主教一方的面子。敕令即保障了新教徒的利益,也照顧到了天主教一方的面子,皆大歡喜。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雖然在敕令頒佈之後,天主教會和法國的高等法庭立即提出抗議,但是慘烈的戰爭讓雙方都感到了筋疲力盡,法國最終平息了下來,驚濤駭浪之後,湖面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南特敕令,作為世界上第一份宗教寬容敕令,也是羅馬帝國之後(羅馬帝國是多教並存,詳見宗教改革中基督教的發展),歐洲史上第一次的宗教並存。

亨利四世在法國之內聲望很高,一方面他結束了流血不止的宗教戰爭,另一方面,他確確實實地恢復和發展了法國的經濟,他流傳後世的名言可以作為一個佐證:要使每一個法國農民的鍋裡都有一隻雞。他的這句話還被曾經的美國總統胡佛引為了總統宣傳口號,只不過是把法國換成了美國,把農民換成了所有的美國人。

最終,亨利四世也不是正常死亡,他跟他上任一樣,死在了天主教狂熱者的刺殺之下。法國王位傳給了他年幼的兒子路易十三。亨利四世的時代過去了,另外一位偉大的人物即將登上歷史舞臺,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紅衣主教黎塞留。(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