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七章——高盧雄雞(15)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十七章——高盧雄雞(15)

正等著看好戲的黎塞留,沒想到最後是個這樣的結果。雖然哈布斯堡第二、三關過得都不太順利,就連大召喚術也不能用了,雖然一路跌跌撞撞,居然馬上就要通關了。哈布斯堡通關這個結果是黎塞留打死都不想看到的,可是現在看來似乎沒有什麼能阻擋哈布斯堡通關了。有人就要問了,法國直接對槓,不就行了,那這麼糾結。但是還真就這麼糾結,原因同樣很糾結,那就是宗教信仰。因為三十年戰爭也是一場宗教戰爭,是新教和天主教之間的紛爭,哈布斯堡是天主教,與之作戰的都是新教國家或新教德意志諸侯。法國的國教是天主教,如果法國直接赤膊上陣的話,會讓人怎麼想,其他天主教國家就會想:這就是天主教的叛徒,居然站到了信教一邊打自己人!這是為什麼法國一直在幕後攛掇而不親自登臺的原因,可是現在不行了,自己不想上臺都不可能了,因為當時的新教國家基本上都上了一個遍了,除了英國,可是當時英國國王查理一世的心思都在國內的“主教戰爭”上呢,哪有功夫操這閒心。現在除了自己,就沒別人站出來了,被逼無法,被迫從幕後走到了臺前,開始和哈布斯堡放對廝殺。從低,三十年戰爭副本也進入到了最後一關——全歐混戰,如果哈布斯堡勝利,就會通關成功,獲得那轉職機會,轉成真?神聖羅馬帝國,從而一躍成為歐洲霸主;如果法國一方勝利,哈布斯堡前三關的獎勵都會全部掉落,並且因為巨大的付出卻沒有收穫而削弱自身,法國則會踏上歐洲的霸權之路。成王,敗冦!

在正式亮劍之前,黎塞留覺得應該給自己找幾個個並肩作戰的戰友,畢竟即便自己這邊已經刷完了法國國內副本,和哈布斯堡相比似乎還是有些差距,再加上之前的屢戰屢勝,聲望高得有些嚇人,自己一個人單挑的話有些虛。在當時,黎塞留的候選戰友有四個,分別是隔海相望的英國,為自己獨立而戰的荷蘭,心懷鬼胎的德意志新教諸侯,以及沒有了獅王的瑞典。這四個潛在戰友中,英國可以直接排除;因為他還在刷英國國內“主教戰爭”副本呢,哪有功夫搭理他們。荷蘭是不用爭取的,因為荷蘭肯定會舉著雙手雙腳歡迎法國人出兵,幫著自己獲得獨立。所以,需要黎塞留爭取的就剩下了神聖羅馬帝國內部的新教諸侯和瑞典。瑞典失去了自己的獅王感到萬分的傷心,並決心為他們的國王報仇,自此之後,瑞典的軍隊就成了“哀兵”,即使之前遭遇到慘敗,但是瑞典人仍然決定堅持戰鬥,可見意志之堅定。所以,當瑞典人正憋著勁兒報仇的時候,黎塞留過來了說哥們,別傷心,我早都看他們不順眼了,我來幫你報仇。雙方一拍即合,在1635年4月,黎塞留與瑞典首相奧克森斯廷納簽訂康邊條約,決定聯合對抗哈布斯堡,不單獨與敵人媾和。黎塞留在瑞典這裡得到了自己滿意的結果,但是在德意志新教諸侯這,情況就不一樣了。他們已經被皇帝打怕了,而且戰爭中慘重的損失已經讓國內的人民不堪重負,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已經被戰爭糟蹋得不成樣子了,而且他們也不是很看好法國和瑞典的組合,最終,他們站在了皇帝一邊,在1635年同皇帝簽訂了《布拉格和約》。

在1635年5月,法國正式出兵參戰,但是就在宣戰這點上,也體現了黎塞留的政治智慧。因為哈布斯堡王朝是由兩大部分組成,西班牙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三十年戰爭的起因是波西米亞新教徒對皇帝的反叛,是一場宗教戰爭,西班牙帝國是作為皇帝的同盟加入到戰局中來。如果直接向皇帝宣戰,那就是拿著個大喇叭衝著全歐洲喊:“大家注意啦,雖然我是天主教徒,但是我支援新教,我要幫著他們打皇帝,讓新教的光輝照耀大地!”這樣一來,法國在天主教國家中的名聲就真的臭大街的。可是如果向西班牙宣戰的話,就不會有這種風險,但是能達到同樣的效果,畢竟大家都知道西班牙和法國相愛想殺的這麼多年,現在想進行點拳拳到肉的“深入交流”也是正常的,雖然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法國打的是什麼注意,但是畢竟給自己找了塊“遮羞布”不是?

在1635年,法國向西班牙宣戰,法西兩國戰端又開,法系開戰後的第三年,法國也和皇帝交上了火,至此,三十年戰爭達到了它的最大規模。法國和哈布斯堡之間有四個戰場同時交戰,西南部的法西邊境戰場,法國和西班牙本土軍隊直接交戰,在東北部的尼德蘭戰場,西班牙和皇帝的聯軍應戰法荷聯軍,在東南部的義大利戰場,是法軍和西班牙軍隊在此廝殺,法國東部的萊茵戰場,法軍和帝國軍隊浴血奮戰。其中,法國東部的萊茵戰場是戰爭的主戰場。

在這場戰爭中,法國的兩顆將星冉冉升起,繼戰勝古斯塔夫和華倫斯坦之後,統治著戰場。他們是杜倫尼和被稱為“大孔代”的第四代孔代親王。

杜倫尼出生在1611年,在法國參戰的時候,剛好24歲,正是建功立業、一戰風華的最好時刻,似乎他就是專門為這場戰爭而生的。在開片開始的時候,杜倫尼聲名不顯,畢竟只是個非常年輕的將領,法軍那是歷經血戰的精銳之師,軍中宿將名宿那是數不勝數,頭頂上那麼多大拿,怎麼可能剛開始的時候就給一個矛頭小夥子非常大的權力。可是一句話說得好,是金子總會發光,是錐子總會扎透布袋,真正的人才總有煥發光彩的那一刻。在1639年,這個時刻來臨了。

當時,杜倫尼被調到了義大利戰場,開始獨立指揮戰鬥,並為世界呈現了一場精彩的表演——皮埃蒙特之戰。首先,他先集結大軍進攻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亞歷山大要塞。可是,讓人不解的是,杜倫尼的進攻雷聲大,雨點小,並沒有多少實質上的進攻,因為杜倫尼只是在佯攻,他的目標並不是亞歷山大要塞,他是以此為餌,來釣魚。在杜倫尼進攻亞歷山大要塞不久,皮埃蒙特基本上就都知道了,皮埃蒙特各地守軍這麼迅速的知道資訊,這其中有沒有杜倫尼的功勞就不得而知了。

皮埃蒙特各地的守軍聽到訊息之後,紛紛表示要去解救自己的同僚,組成了援軍就向亞歷山大要塞殺過來了。杜倫尼得知援軍的訊息之後,心中一喜,知道魚兒已經上鉤了,現在就差自己讓魚兒把魚鉤咬得在結實點,讓它再也跑不了。當亞歷山大要塞的援軍趕到地方的時候,他們驚奇地發現法軍的包圍圈居然留了個口子,沒有完全圍上!這真是天助我也阿,援軍一邊這樣想著,一邊趕緊進城了,要是法國人發現了這有個口子那就不這麼容易了。援軍樂呵呵的進城了,並且嘲笑杜倫尼,殊不知杜倫尼就在一旁樂呵呵的看著他們進城,也在嘲笑著他們的愚蠢。就在援軍進城後不久,這些人就發現法國人把那個口子合上了,這就更證明了之前自己的看法。

法國人似乎知道要塞守衛眾多,也沒攻城,只是在那圍著,似乎是想圍到要塞裡彈盡糧絕,就讓法國人圍著吧,看誰先熬不住。於是法軍和要塞就形成了一種詭異的和平,雙方都不動,似乎是在進行一場耐力比賽。但是他們想不到的是,此時包圍他們的只是法軍的一少部分,法軍的主力已經在杜倫尼的帶領下前往他們真正的目標——義大利名城都靈。杜倫尼將援軍放進城內後,就卡死了原先留下的口子,讓魚兒要死魚鉤。接下來,他就該提起魚竿,將魚兒提起來——率領主力,前往目的地,都靈。果然,義大利戰場上,敵軍的眼光都放在了亞歷山大要塞上,完全忽略了其他地區的防守,杜倫尼帶領法軍主力出其不意出現在了都靈城下,輕取都靈。

此戰,完全展現了杜倫尼精湛的戰爭藝術,讓所有人看到了他的光芒。或許,之所以杜倫尼這麼能打,可能也跟遺傳有關,他的舅舅就是大名鼎鼎的莫里斯親王。

杜倫尼最夠年輕,最夠驚豔,但是另一位將星,卻比杜倫尼還要年輕。他就是被稱為“大孔代”的孔代親王。

孔代親王生於1621年,他跟杜倫尼相比,有著更為強硬的後臺,那後臺簡直是硬得不能再硬,比金剛石還要再硬一萬倍,他的後臺就是法國的無冕之王,紅衣主教黎塞留,他娶了黎塞留的侄女當老婆,你們說硬不硬?!有著這樣硬的後臺,再加上黎塞留確實是有伯樂的眼光,能發現孔代親王這匹千里馬,讓他年紀輕輕就能獨立指揮大軍作戰,而事實也證明了黎塞留的眼光。

在1643年5月,孔代親王受命指揮法軍在法國北部與西班牙軍隊交戰。西班牙軍隊在當時被譽為全歐洲最好的軍隊,而他的對手,則是代表著西班牙最強軍力和領導力的弗蘭德軍,堪稱精銳中的精銳,人們對其的評價非常之高——“步兵之花”。一方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一方是血戰累累、威名赫赫的鐵血精銳,雙方的碰撞,究竟會產生怎樣絢爛的火花?碰撞的結果,又是哪一方粉身碎骨呢?(未完待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