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一章——太陽王(2)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十一章——太陽王(2)

在1648年8月26日,浪漫的巴黎已經不浪漫了,手裡拿的不再是高腳杯和玫瑰,而換成了火槍。憤怒的巴黎人民築起了街壘,衝擊馬薩林及其追隨者的府邸,聲勢浩大,場面驚人。別的省一看首都都鬧起來了,自己不鬧等待何時,也紛紛爆發起義。一時間,整個法國烽火遍地,狼煙四起。

馬薩林和太后安娜顯然沒想到會鬧出這麼大的動靜,一時間被嚇的手足無措,只得頻頻向剛取得朗斯大捷的孔代親王求救,讓這哥們趕緊帶著人回來。但是一向軍令如山、言聽計從的孔代卻有些猶豫了,因為這裡邊這著他自己的切身利益呢,畢竟是馬薩林引起了公憤,如果這時候自己站在馬薩林這一邊,那以後得落下個啥形象?而且孔代看著馬薩林坐的那個位子心裡也是非常癢癢的,而這恰好是一個機會。但是,最終,孔代還是站在了安娜和政府這一邊,決定率領軍隊圍攻巴黎。

就在這位老先生還在猶豫的時候,巴黎的形勢愈發的混亂,馬薩林和法國王室覺得這巴黎城實在是沒法再呆下去了,要是在呆下去沒準哪天就被那幫子“亂黨”給抓了俘虜了,於是在1648年10月,國王路易十四和馬薩林被迫狼狽地逃出了巴黎。為了平息人民的怒火,也未嘗不是孔代答應回來鎮壓叛亂的條件之一,馬薩林被放逐了。現在罪魁禍首已經有了他應得的下場,現在你們的氣也出了,面子也有了,差不多就得了,別鬧騰了,大家一起和和氣氣地過日子不好嘛。但是巴黎這回是鐵了心地要一條道走到黑了,還是鬧。

這麼一直鬧下去也不行阿,別忘了現在三十年戰爭還沒結束呢,現在外邊還打著仗呢,結果首都鬧起來了,國王都跑了,這仗你還怎麼打。法國這麼一鬧,可算是救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本來眼看著就要滿盤皆輸了,結果對手自己鬧起來了,雖然皇帝依然是戰敗,但是戰敗的代價就少了很多。最終,神羅皇帝和以法國為首的新教一方簽署了《威斯特伐利亞和約》,雖然顏面掃地,但是總歸實力沒有大損。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在這,插一下《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影響。該合約主要的規定要這幾條。第一,神聖羅馬帝國內各諸侯邦國,可自行確立官方宗教,這就是“教隨國定”。第二,皇帝承認新教在帝國內部的合法地位,新教諸侯和天主教諸侯之間地位平等,這就是宗教平等。第三條,這是最狠的一條,神聖羅馬帝國內部各諸侯邦國,有獨立自主的外交自主權,只是不能對皇帝及皇室宣戰;帝國皇帝無權決定任何重大問題,如宣戰、議和、課稅、徵兵等等。這一條,徹底打散了神聖羅馬帝國,裡邊的各個諸侯邦國有著獨立自主的外交、行政等等權力,根本就是一個個的國家,而皇帝則只不過是個被選出來的“吉祥物”而已。自此之後,神聖羅馬帝國就再也沒有了統一的希望(以普魯士為中心的德意志的統一是排除奧地利的小德意志統一,算上奧地利才是完整的神聖羅馬)。與這三條相比,其餘的比如割地、賠款等等都已經不算什麼了,經此一戰,皇帝狠狠地被打臉,自此之後,神羅再無皇帝。

現在與神羅皇帝也議和了,征戰在外的軍隊也就能調回來“滅火了”。1649年1月,戰勝孔代親王率大軍包圍了巴黎。就在剛圍上沒兩天的時候,國際上發生了一件大事,其影響不易於一場十級地震:英國人處死了自己的國王!當時,幾乎所有人都震驚了,因為之前沒怎麼幹的。雖然歐洲各國之間紛爭不斷,就是一國之君也有淪為階下之囚的時候,比如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他就在皇帝查理五世的手底下吃過牢飯,但是就算再不堪,也不會殺了國王,那畢竟是國王,君權神授,那可是在替上帝放羊呢,你要殺他?!可是這一回,英國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都不是暗殺,而是堂堂正正地審判審死了國王!那可是真有點冒天下之大不韙的感覺了。法國也不例外,所有人都震驚了,當然不同的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對於國王來說,這簡直是太可怕了,太可恨了,你們居然殺了國王?!你們居然敢殺國王?!這幫亂臣賊子,真是反了你們了!與此同時,再結合自己被攆出巴黎的窘境,保不準心一橫,手一黑,就來個肉體毀滅。對於廣大的勞苦大眾來說,就比較復雜了,肯定有人跳著腳地支援,恨不得也把自己國家的國王也給殺了,也有人覺得大逆不道,作為一個臣民怎麼能如此無君無父,也肯定有人覺得茫然失措,不知道什麼個想法。但是對於佔領法國的起義群眾來說,估計第一種居多,因為這幫人一點屈服的意思都沒有,反而生命不息,戰鬥不止。對於那些率先挑事的貴族和資產階級來說,這可就太讓人害怕了,因為自己鬧點事只不過是為了自己兜裡那點錢,可沒想著要國王的命!結果英國的同僚開了這麼一個頭,這下讓國王怎麼想?不會也以為我們也會要他的命吧?那如果真這樣認為的話還不得徹底滅了我們?再看看包圍巴黎可是百戰歸來的浴血雄師,統領他們的又是如日中天的孔代親王,很顯然是打不過阿。於是,為了自己的小命著想,這幫人向國王服軟了,在1949年3月11日,雙方簽訂了《呂埃爾和約》。但是起義人民堅持戰鬥,當然,這幫業餘選手絕對不是孔代這幫子砍人專家的對手,經過三個多月的戰鬥,最終被鎮壓下去,當年的10月21日,路易十四終於又回到了離別一年的巴黎。這時的路易已經10歲了,正常紛爭在他年幼的心裡留下了一層陰霾。

這次以高等法院為*的投石黨運動又被稱為高等法院投石黨運動,至於為什麼叫“投石黨運動”,因為在起義人民在衝擊馬薩林及其跟班的住所的過程中,使用了一種名為“福隆德”的武器,法文為:fronde,這個單詞在法語中有“投石”的意思,所以被稱為“投石黨運動”。

在高等法院投石黨運動被鎮壓之後,太后安娜馬上又把馬薩林找回來了,因為在她看來,馬薩林完完全全是無辜的,他為了國家、為了王室甘願犧牲自己,這是多麼偉大、多麼崇高!這一切都是那幫投石亂黨惹的禍!這樣一來,馬薩林高興了,但是有人就不高興了,這個人就是孔代親王。因為在他心裡,他才是這個位子理所應當的主人,別忘了,當初是誰,縱橫沙場,打敗了一個有一個強敵,獲得了一場又一場輝煌的勝利,又是誰,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剿滅亂黨,鎮壓叛亂,這個位子自己當仁不讓!可是現在太后安娜居然又把馬薩林這個傢伙弄回來了,明擺著過河拆橋阿。結果孔代親王一怒之下,就聯合幾個同樣對朝廷不滿的顯貴,密謀推翻馬薩林政府。

孔代看安娜不順眼,安娜也早就看孔代不順眼了,在她眼裡邊,孔代簡直傲慢到了極點,為王室分憂,保衛王室本來就是你們這些臣民應該做的,結果居然還想藉此邀功論賞,做你的春秋大夢去吧!要不是現在鎮壓亂黨還用得上你,我早就一腳把你踢開了。

最終,安娜先下手為強,在1650年1月18日逮捕了孔代親王及其同黨,但是一部分還是逃了出去,在逃出去的這部分人中間,就有大名鼎鼎的杜倫尼。命運就是如此弄人,在前一刻你還在為這個國家浴血廝殺,而這一刻,就將帶著刀劍與之正面較量。

當時,雖然皇帝已經同法國議和,但是同是哈布斯堡王朝的西班牙卻不甘心就此失敗,決定趁著法國內亂的機會,趁你病要你命,給這個老對頭來個狠的。杜倫尼就逃到了法國的敵人西班牙那裡,並率領一支西班牙軍隊進攻法國。但是,可能是西班牙士兵心裡對杜倫尼有成見,不願在這位西班牙最強勁的對手下作戰,於是他們就開始“消極怠工”,最終在1650年12月被王軍擊敗。

不單單有杜倫尼的外部進攻,法國內部孔代親王一方也發起了叛亂,教士也過來湊個熱鬧,不過卻是和貴族站在了一起,一起給宮廷臉色看。當時的法國宮廷內憂外患,內有親王叛亂,外有外敵入侵,整個國家風雨飄搖,迫於無奈,安娜被迫放出了孔代一夥,而作為焦點的馬薩林則毫不意外的再次遭到了流放。在這次對抗中,宮廷一方失敗了,在宮廷讓步之後,第一次內戰結束了,杜倫尼也重新回到了法國。

但是戰爭,遠未結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