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三章——太陽王(4)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十三章——太陽王(4)

1658年,杜倫尼率領軍隊進攻敦刻爾克,對,這就是那個在將近300年後創造了奇蹟的“敦刻爾克大撤退”的那個敦刻爾克。西班牙軍隊在總司令唐胡安的率領下,應戰杜倫尼。在這次交戰中,出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杜倫尼率領的軍隊中有著英國人的身影,而西班牙一方,也有著英國的旗幟。這到底是怎麼了,難道是英國人腦抽了自己打自己?

其實不然,就在西班牙和法國掐架的時候,英國發生了一件大事,爆發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最終議會一方在克倫威爾的帶領下打敗了國王查理一世,並且還把查理一世點了天燈。查理一世的兒子查理二世流亡歐洲,歐洲各國為了各自的利益,或是支援查理,或是和克倫威爾結成同盟。英國和西班牙之間早在光榮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時候就已經結下了樑子,雙方甚至還爆發了一場大海戰。到了克倫威爾當家之後,克倫威爾早就眼紅西班牙獨霸海外了,趁著西班牙和法國大戰分不開身的時候,突襲了西班牙的海外殖民地多明尼加。克倫威爾的這一暗箭讓西班牙國王腓力四世怒不可遏,直接就宣佈支援查理二世的正當要求,法國人本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原則,與克倫威爾結盟。之後,法國和克倫威爾達成協議,克倫威爾派出英國最精銳的新模範軍六千人在杜倫尼的會下作戰,而杜倫尼則打下被西班牙佔領的北部重鎮敦刻爾克。

在唐胡安得到敦刻爾克被圍的訊息之後,找急忙慌地就帶著人過去了,而且怕時間來不及,還想著把大炮給扔了,全軍輕裝簡從,直撲敦刻爾克。孔代親王一看這傻小子要犯渾,要把大炮給扔了,立馬就不幹了,唐胡安這個草包不知道大炮的重要性可身經百戰的孔代知道,他力勸唐胡安別把大炮給扔了,但是人一旦這個渾勁兒要是起來了,就沒那麼容易下去了,這位仁兄就是不聽,覺得自己比孔代還牛呢。

當杜倫尼得知西班牙援軍訊息之後,列陣應敵,在1658年6月11日,戰鬥開始了。杜倫尼手底下有六千騎兵和八千步兵,還有10門大炮,而唐胡安手底下有八千騎兵和六千步兵,但是沒有大炮。雙方的兵力相當,但是法軍這一方佔有火力優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法軍在西方,西班牙軍隊在東方,雙方在海邊列陣。就憑戰場選擇這一點,就可以判斷這個唐胡安是個不折不扣的草包,因為在三十年戰爭中,西班牙艦隊被荷蘭艦隊打的全軍覆沒,也沒有閒錢去造船,這就導致英法聯軍佔有海上優勢,也就是說,杜倫尼是右海軍軍艦的艦炮作為支援的,西班牙軍隊不但要地方正面空投過來的炮彈,還得時刻小心著遊弋在海上的軍艦會不會也給自己來上幾發。

其二,唐胡安選擇海邊列陣的時候,想得挺好,自己挨著海邊的右側有著大海為依託,自己只要顧好左翼,就可立於不敗之地。但是他忘了一個常識,那就是大海可是會漲潮落潮的,當海水落潮,他的右翼可就有了一個大口子。讓這麼一個草包帶領西班牙軍隊,那杜倫尼真是不想贏都難。

在清晨8點左右,戰鬥正式打響。新模範軍的戰鬥力果然不是吹來的,相當強悍,經過苦戰奪取了中央偏右的沙丘制高點,佔據了有利地形。這時,西班牙軍隊中支援查理的英國士兵在查理弟弟約克公爵的帶領下,也是死戰不退,兩邊的士兵一見,根本都不用進行站前動員,全都紅著眼睛嗷嗷叫地衝上去了,戰鬥異常激烈,進入了白熱化。

就在雙方膠著的時候,大海退潮了,西班牙陣型的右翼出現了致命的空當!老辣的杜倫尼當即抓住了戰機,馬上派出了騎兵預備隊,準備直插西班牙右翼,從側翼擊潰西班牙軍陣。為了保證行動成功,他又調動艦炮全力支援騎兵的衝鋒。最終,在強大的艦炮火力下,在呼嘯的騎兵衝擊下,西班牙軍陣開始崩潰。

正在左側督戰的孔代親王知道這個訊息之後,就知道要壞事,但是現在趕過去已經來不及了,只能也學對面,玩命衝鋒,在杜倫尼擊潰自己右翼之前,搶先鑿穿法軍的軍陣,才有可能轉敗為勝。

孔代親王率軍發起強大的進攻,但是最瞭解自己的是自己的敵人,更何況還是自己曾經的親密戰友,杜倫尼顯然已經料到了孔代親王的應對措施,親自帶領軍隊支援被孔代進攻的法軍右翼。孔代親王的進攻向來是侵略如火,狂飆猛進,但是杜倫尼讓孔代知道了什麼叫不動如山,忍爾狂風暴雨,我自巋然不動。孔代親王的三次進攻一次比一次猛烈,就連他本人都衝鋒在前,但是依然在杜倫尼的銅牆鐵壁面前撞了個頭破血流,連他的戰馬都戰死了,差一點把他自己也給搭進去。

在孔代還在為了勝利玩命進攻的時候,西班牙軍隊的右翼已經被杜倫尼打垮、摧毀,眼看大勢已去,敗局已定,為了避免更大的損失,孔代率領本部人馬掩護潰兵,保障全軍撤退。最終,杜倫尼以較輕的代價贏得了沙丘之戰的勝利,敦刻爾克守軍眼見援軍無望,也放棄了抵抗,於11天之後開城投降。

沙丘之戰,杜倫尼打垮了西班牙人的戰鬥意志,最終,西班牙國王腓力四世被迫在年底同法國簽署了《比利牛斯和約》。和約規定,割讓法西邊界的魯西榮、安圖瓦、富瓦等地給法國,同時被迫將公主瑪麗嫁給已經20歲的路易十四,並且西班牙要給法國50萬金埃居的陪嫁,這在當時是一把筆錢,說白了就是戰爭賠款。這下,就讓法國人有了繼承西班牙王位的機會,可是西班牙不幹阿,別忘了哈布斯堡家族和法國之間梁子結的太深了,估計寧願把西班牙給毀了,也休想讓法國人當西班牙的國王。法國覺得自己有繼承權,西班牙說你就不能繼承西班牙,兩人都想動手,但是都已經筋疲力盡,既然打不起來,那就只能談了,最終,雙方各退一步,西班牙只要把公主的嫁妝給付清了,那法國就承諾放棄西班牙王位的繼承權,但是如果沒付清,嘿嘿,那可就別怪我把醜話說前頭了。

本來是打算趁著法國發生投石黨內亂的時候,趁機佔個便宜,結果沒想到最終不但沒能沾上便宜,反而把老本也給賠進去了,真應了咱們中國的老話:偷雞不成蝕把米,賠了夫人又折兵。

在1661年,路易的老師加臣屬,忠誠的馬薩林病逝,在臨死前,馬薩林囑咐路易一定要親自掌權,不在任命宰相。路易欣然接受,沒準心底裡他也是這麼想的。當時,法國宮廷都認為重臣尼古拉斯會成為馬薩林的繼承人,接過宰相的權杖,權傾天下,但是很快路易就讓這個留言不攻自破:他以貪腐的罪名把尼古拉斯打發回家了。從此之後,這位年僅23歲的年輕國王,開始親政。剛路易十四宣佈親政之後,很多人都在發愁,因為這位公子哥之前雖然頂著個法國國王的王冠,但是屁事沒做,一天到晚的就是吃喝玩樂,在這之前還有個馬薩林,現在馬薩林死了,這位不著調的國王打算親政了,願上帝保佑吧。

人們忐忑不安地看著路易十四管理國家,結果使人們大跌眼鏡,路易親政之後,跟之前就好像完全換了一個人,是個工作狂,每天工作八小時以上,幹勁十足,精神飽滿,而且事務處理起來井井有條,絲毫沒有新手剛接手時那種手忙腳亂的樣子。人們吃驚之餘,也對路易另眼相看。

一個國家想要強盛起來,只靠國王自己肯定不行,那得忙死他。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如果沒有強有力的臣屬輔佐,這個國家也好不了。路易十四非常幸運,他的手底下正好有這麼一幫人,幫著他打天下。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有哪些人把路易推上了“太陽王”寶座。下面,就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有請這幾位嘉賓出場!出場順序不代表各位嘉賓的排名順序,排名不分先後,切記,切記。

首先出場的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大名鼎鼎的鐵血雙雄孔代親王、杜倫尼元帥!這兩位只要一同出現在戰場上,那就代表著勝利!他們,已經成為了勝利的化身,無往不勝的常勝將軍!孔代親王雖然在法國內亂中站在了國王的對面,而且還領著西班牙軍隊進攻法國,實屬十惡不赦,但是最終路易十四原諒了他。杜倫尼就不用說了,無論是在鎮壓法國投石黨運動還是與西班牙交戰,都充分證明了自己鋼鐵般的忠誠和令人驚嘆的指揮藝術,更可貴的是這麼有本事的一個人,還是非常謙遜的一個人。一個忠誠、有天大的本事、而且還不居功自傲的部下,那是不可能不討上司喜歡了,在1660年,杜倫尼受封“國王陛下的陸軍大元帥”這個獨一無二的頭銜,可見其榮寵。這兩個人,將是路易手中武功高強的劍客,揮舞寶劍,為路易東擋西殺,南征北戰。

只有高手還不行,需要鋒利的寶劍讓劍客發揮出最大的實力,那是誰為法國磨利了寶劍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