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三章——鐵血王國(1)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十三章——鐵血王國(1)

一提起普魯士,人們腦海中出現的應該是著名的被稱之為“鐵血宰相”的俾斯麥,是讓分裂了數百年的德國重歸統一的“普魯士三傑”俾斯麥、羅恩和老毛奇,是堅忍不拔的腓特烈大帝,是大名鼎鼎的普魯士軍事改革,是在普魯士基礎上成立的、曾在精神和肉體雙重拷問世界的德國……這就是我們印象中的普魯士,一個鐵血的帝國,普魯士的故事,還要從勃蘭登堡說起。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在919年,當時的薩克森公爵為了抵抗東方的斯拉夫人的入侵,建立了勃蘭登堡,這就是普魯士的前身。在此之後,大批的日耳曼人開始遷往此地,尋找生活,這是歷史上德國農民東進運動的一個組成部分,就如同美國的西進運動,也如同電視劇《闖關東》。隨著移民的不斷湧入,隨著移民的不斷繁衍,勃蘭登堡所在的易北河和奧德河之間的大片土地都被換了顏色。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口不斷繁衍,整個地區也慢慢繁榮起來,一座座城鎮開始拔地而起,在1226年,著名的柏林城建立了。

就在柏林城建立的同時,對普魯士造成了深遠影響的條頓騎士團來到了普魯士的大地上。

當時波蘭的康拉德公爵為了擴大自己的地盤,準備動手從自己的鄰居普魯士人手中把他們家的院子劃一部分到自己的院子裡,但是沒想到自己的鄰居這麼能打,三下五除二就把自己給打不回來了,自己不但屁都沒撈著,反而讓普魯士人佔了自己的一塊院子。偷雞不成蝕把米的康拉德很鬱悶,也很上火,既然我大不了你,告訴你,我找我的小夥伴去,讓他們一起來削你,你等著。普魯士人則是唱著“我無所謂”。康拉德為了抱著一箭之仇,祭出了一個召喚小夥伴的神器——宗教戰爭,因為普魯士人信奉的是東正教,而不是基督教。在這之前,最有名的宗教戰爭就是十字軍東征,雖然就第一次成功了吧……但是每一次都是國際聯合部隊,聲勢浩大。康拉德想得挺好,自己只要登高一呼,祭出這個召喚神器,然後自己的小夥按就呼啦呼啦地都過來了,然後狠狠地教訓那些普魯士人,出一口惡氣。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沒人搭理這茬,都在一邊嗑著瓜子看熱鬧。這下情況就比較尷尬了,一方面想象中“一聲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的情景僅僅存在於想象中,另一方面康拉德還得面對自己的軍隊節節敗退的殘酷現實。眼看著普魯士人就要把自己的院子給全佔了,康拉德沒辦法了,著急了,開始有病亂投醫,開始向同樣走投無路的條頓騎士團求救,估計是要抱團取暖。但是他的這一做法,結果被證明是不折不扣的引狼入室,因為被請來的條頓騎士團也是想佔院子的。

條頓騎士團想建立一個獨立的國家,但是一直苦於沒有一個自己的地盤,所以當條頓騎士團在聽到這個訊息之後大喜過望,自然滿口答應。為了保險起見,條頓騎士團的大團長首先到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那要到了一份黃金詔書,寫明條頓騎士團不但對康拉德贈與的土地有著不可辯駁的佔有權,而且條頓騎士團從普魯士人手中搶到的地盤,那也是條頓騎士團的合法財產,並且明確表示條頓騎士團是我小弟,我罩著他的,要是誰敢動我小弟一根手指頭,我打得他生活不能自理(黃金詔書中寫道對騎士團領地的進攻將遭到神聖羅馬帝國的嚴厲懲罰)!當時的神聖羅馬帝國可不是後來的那個架子貨,雖然中央集權開始衰落,但是獅子即使在虛弱,那也是獅子,餘威猶在。得到帝國白紙黑字的保護,可以說條頓騎士團的地盤是沒人敢打主意了。

康拉德這時候開始後悔了,本來想著是找一個幫手,結果卻找來了一個強盜,可是讓他反悔吧,他又不敢,畢竟條頓騎士團背後可佔著個神聖羅馬帝國這個龐然大物。既然這尊佛來了就走不了,那我讓他來不成不就行了嘛,只要自己打敗了普魯士人,征服了這塊地方,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把條頓騎士團這個搶地盤的拒之門外,就是死過也無話可說。但是現實又讓康拉德的美夢破碎了,普魯士人勢如破竹,馬上就要衝到自己的家門口了。這下康拉德沒法了,只能讓條頓騎士團進來了,雖然這位不速之客是來搶地盤了,但是總比讓普魯士人佔了自己的院子強吧。

在1230年,康拉德在和條頓騎士團簽訂的條約中承諾:如果條頓騎士團真的那麼厲害,把普魯士人的院子搶到手了,那這塊地盤將永遠都是你的了。條頓騎士團還是覺得不保準,於是,他又找到當時天主教的精神領袖教皇格利高裡九世,從他手裡又拿到了一份黃金詔書,承認只要條頓騎士團(簡稱騎士團)搶下來的地盤,作為上帝的代言人,我就代表上帝承認騎士團是這塊土地的主人。在得到皇帝、教皇、康拉德的三重保障之後,這事就不是板上釘釘了,而是完全成了金剛石。免除了後顧之憂的騎士團,開始將他們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征服之中,而這,基本上就是騎士團的老本行了。別忘了,騎士團是在十字軍中出現的,它自誕生之日起,它的使命就是戰鬥,騎士團中的騎士那一個不是身經百戰,身手不好的早已經被自然淘汰了。雖然普魯士人把康拉德打得哭爹喊娘,但是在這群以殺人為職業的騎士手裡,那顯然是有點不夠看。自1616年開始,騎士團開始了自己的征服之旅,經過長達50多年的血腥屠殺和征服,到了1285年騎士團終於完成了征服,並在這片土地上建立了一個強大的政權——騎士團國,而普魯士是整個國家的中心。不論是騎士團本身的宗教狂熱,還是在教皇格利高裡九世手中取得的黃金詔書的規定,騎士團都有理由在自己的地盤內維持宗教信仰的統一。那些原本信奉東正教的普魯士人基本上都被殺掉了,只是因為信仰的不同,而這些人的被屠殺,也給後來的日耳曼移民騰出了地方。自此之後,普魯士真真正正成為了日耳曼人的地盤,也成為了天主教的地盤。

沒有一支強大的人,也沒有一支強大的國家。騎士團國在經歷了一段璀璨之後,也開始走下坡路了,在1410年的坦能堡之戰,騎士團大敗虧輸,並從此一蹶不振。在1466年,根據多恩條約,戰敗的騎士團國把西普魯士割讓給了波蘭,騎士團僅保留了東普魯士。

在1511年,來自霍亨佐倫家族的年僅21歲的阿爾佈雷希特被選為騎士團大團長,其後不久,德意志大地上就颳起了宗教改革的風暴,阿爾佈雷希特在路德建議下,把騎士團大團長的帽子給摘了,給自己換了一個公爵的帽子,騎士團也從一個宗教國家變成了一個世俗國家,從此之後,霍亨佐倫家族就成了普魯士的統治者,而霍亨佐倫家族資1417年起就是勃蘭登堡的統治者。到了1618年時,普魯士公國終於和勃蘭登堡正式合併,霍亨佐倫家族的頭頂上除了勃蘭登堡選侯的帽子之外,又多了一頂普魯士公爵的帽子。

勃蘭登堡和東普魯士的地理位置可以說是相當不好,是個四戰之地,周圍都是些比自己強大得多的鄰居們,比如波蘭、瑞典、帝國等等。國際上流行的那是血淋淋的叢林法則,落後就要捱打,弱小就難逃被瓜分的命運。為了自己的生存,腓特烈一世(也就是第一任普魯士國王)的老爸——還叫腓特烈,決定建立一支強有力的軍隊,可是先有人才能有軍隊,為了擴大本國人口,普魯士開始實行宗教寬容,對所有信仰的移民,表示一概歡迎,這與很多國家的宗教迫害政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而使大批被迫害的新教徒移居普魯士,信仰新教的多是一些手藝人或是商人,這些人的到來活躍了普魯士的經濟,促進了普魯士的發展。在此基礎上,腓特烈成立了一支與其人口恨不匹配的龐大軍隊,也正是憑藉這支軍隊,腓特烈擊敗了當時聲望如日中日中天的瑞典軍隊,被人稱為“偉大的選侯”,自此之後,普魯士軍隊開始嶄露頭角。腓特烈死後,他的兒子腓特烈一世成為了勃蘭登堡選侯和普魯士公爵。

隨著時間的推進和自身實力的增強,腓特烈一世開始想著如何給自己換一個帽子,把原來的公爵帽子換成了一個國王的帽子。可是又不敢,因為作為神聖羅馬帝國的一員,他知道帝國內部的規矩,那就是除了波西米亞王國之外,是不允許有其他王國出現的。

腓特烈一世一生的精力都是為了獲得國王的王冠,而他知道,這個王冠肯定不是好拿的,俗話說得好,打鐵還得自身硬,要是沒有強大的實力作為支撐,那稱王的想法也只不過是水中月、鏡中花罷了。在腓特烈眼裡邊,最強大的實力,莫過於武力武力,而展示武力的最佳舞臺,莫過於戰場。於是他積極參加各種戰爭,其中就包括反抗“太陽王”路易十四的大同盟戰爭。戰爭中普魯士軍隊的表現,讓各國看到了這個國家的力量,也為之後的王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1701年,帝國皇帝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的情景相當尷尬,陷入了孤立的境地,這時,腓特烈一世抓住機會,用自己手裡的軍隊作為條件,換取了皇帝的一份秘密條約,在秘密條約中,皇帝答應讓腓特烈戴上國王的桂冠。(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