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二章——太陽王(13)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十二章——太陽王(13)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結束了,現在讓我們盤點一下各國在戰爭的得失。

法國看似是第一贏家,畢竟法國的主要目的已經達到了:最終奪到了西班牙的王冠,但是法國在爭奪王冠的過程中,損失慘重。最主要的,是西班牙和法國永遠不能合併,也就斷了法西聯合帝國的念想。其次,落到路易手裡的,是一個殘破不堪的西班牙,不但損失了本土之外的大部分歐洲領地,而且具有重要戰略位置的直布羅陀還落在了英國手裡,自此之後就沒要回來;海外貿易中還被英國壟斷了三十年獲利頗豐的黑奴貿易。不但如此,路易在法國人心中的地位已經不是法荷戰爭之後了,被崇敬的成稱為“太陽王”。而且法國被嘩嘩的戰爭經費拖垮了,經濟瀕臨崩潰,除了人禍再加上天災,整個法國在戰爭期間大概損失了200萬的人口,佔到當時法國總人口的十分之一。位於北美洲的殖民地也給丟了,軍事力量受到嚴重打擊,海軍基本上全軍覆沒,陸軍也只剩不到十萬人,曾經傲視歐洲的軍事力量煙消雲散。可以說,路易用自己的聲望、用一個繁榮的法國,用強大的軍事力量,換來了一個同樣殘破的西班牙,還是只能拿不能吃的西班牙。

我們接下來再來看看西班牙,路易朝思暮想,曾經發動了兩次繼承戰爭的西班牙。當年路易去了西班牙的公主這一點也不知道是福還是禍,如果沒有娶的話,可能也就沒有了這兩場戰爭,可能路易對尼德蘭的野心就不會那麼強烈,但是這一切也只能是我們想想而已。歷史吸引人的地方就在於這種不確定性,我們可以大開腦洞,但是讓人上火的也是這種確定性,無論你的腦洞有多大,你的想法有多貼近現實,但是歷史已經書寫,早已不可改變。西班牙在這次戰爭中可以用這樣的詞來形容,喪師割地,喪權辱國。首先大片的領土沒有了,其次自己的家門口被別人佔了,還下了大炮。自己做生意還被人壟斷了,傳統的殖民大國的地位眼看著就要不保了,國內貧困交加。但是西班牙也不是沒有好處,俗話說破而後立,西班牙在經過大破之後,在廢墟上建立新的西班牙,一個統一的西班牙。從這一角度來看,也不算是完全的壞事。

對於荷蘭來說,荷蘭的面臨的局面和法國差不多,首先,荷蘭成功的阻止了法國在尼德蘭地區的擴張勢頭,保障了自己的獨立地位。但是荷蘭人為此付出的太多太多。首先,連綿的戰爭已經將要榨乾荷蘭人的錢包,經濟負擔過重,是當時整個歐洲稅收最多的國家。在17世紀中期出現的那種富足的場景煙消雲散。因為經濟的衰退,從而導致荷蘭軍事力量的衰退,無力維持龐大的海軍,在與英國、法國的海外貿易、海洋霸權中的過程中,逐漸被落下,逐漸從歐洲第一梯隊中掉隊。最重要的是,荷蘭人那種血性不見了,在荷蘭人追求獨立的時候,那可是經過了八十年的艱苦卓絕的抗戰,是咱們中國八年抗戰的整整十倍。在法荷戰爭中,為了抵抗法軍的進攻,荷蘭人可以掘開大壩,放水淹沒自己歷代生存的家園,慘烈程度可以和咱們中國抗戰期間國民黨掘開黃河花園口大壩相比,只不過荷蘭人是自己決定掘開的,而中國的花園口那是被代表。在這場戰爭中,荷蘭人取消了聯省執政,開始各自為政。“海上馬車伕”的榮耀開始離荷蘭而去。

接下來再說英國。對於英國來說,這場戰爭打得很值。在戰爭之前,荷蘭、西班牙和法國的海軍都不弱,但是戰爭結束之後,西班牙和法國的艦隊在戰爭中損失殆盡,荷蘭的海軍因為經濟問題也實力衰退,透過這一場戰爭,英國不但狠狠打擊了西班牙和法國這兩個有力的競爭者,還順帶著將自己的盟友荷蘭也給算上了,自此之後,英國艦隊可以在地中海和大西洋上縱橫馳騁,正式走上了海上殖民強國之路。其二,英國獲得了西班牙三十年的黑奴貿易壟斷權,歷史課本上曾講過三角貿易,那就是黑奴貿易,在廣闊的南北美洲都需要大量的黑奴作為勞動力,黑奴貿易獲利豐厚,影響巨大。1688年,英國爆發了著名的“光榮革命”,開創了英國歷史上不流血政權交接的先河,在這次政變中被趕下臺的英王詹姆士二世逃亡法國。詹姆士二世和他的兒子一直想回到英國繼續當自己的國王,法國為了噁心噁心英國,也存著萬一哪天真的再將詹姆士二世這一系扶上英國王位,給自己找個強力夥伴的年頭,就一直留著,但是現在也不行了,戰敗的法國必須驅逐詹姆士二世的兒子斯圖亞特(他老爸已經在1701年去見上帝了),並且還得承認英國自己指定的王位繼承人。雖然英國在戰爭中也是花錢如流水,但是因為自身強大的海軍和有利的地理位置,它的本土並沒有收到戰火的波及,比起交戰雙方來回拉鋸的尼德蘭戰場、義大利戰場和西班牙戰場,那真是好了太多太多。總的來說,雖然英國出錢出力,但是沒打破自己家裡的瓶瓶罐罐,而且還把競爭對手落在了後來,可以說這錢花的非常的值。

接下來說奧地利,也就是皇帝。奧地利在戰爭中獲得了大片的領地,可以從側翼威脅自己的老對手法國。而且,在戰爭爆發之前,奧地利剛剛取得了對奧斯曼帝國的大捷,大大提升了國際地位,在經過這次戰爭,打敗了巔峰狀態的法國,從而使奧地利的國際地位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奧地利在結束了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之後,抓住時機,繼續進行與奧斯曼帝國的“聖戰”,從而鞏固了自己的國際地位。奧地利國際地位的提升,以及戰爭的領導,暫時抑制了帝國內部諸侯的離心傾向,憑藉著巨大的威望,也團結了國內。經過戰爭的奧地利越發強盛。

最後,要說的是一個新生的小國家——普魯士。在1701年,作為支援皇帝對法國開戰的交換條件,勃蘭登堡選侯成為了普魯士國王,從而打破了帝國內部只有一個王國的傳統。新生的普魯士王國雖然並沒有在戰爭中大放異彩,但是這個國家卻帶給歷史驚人的影響。這個國家,也將是我們下一個專題的主角。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可以是路易十四統治期間最後一場戰爭,也正是這場戰爭使得路易之前所有的一切毀於一旦。歷史上對路易這個人的評價很多,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千古一帝,是法百年難遇的卓越的君主,也有人說他的才能其實還不如他的老爸路易十三,更遠不如平定胡格諾戰爭的亨利四世。亨利四世自不必說,紅衣主教黎塞留曾經這樣評價過“輔佐“他的老上司:唯有雄才大略的人才能知人善任。也就是說,路易十三用人不疑,知人善任,認命了自己。有人說路易十四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就,是因為他的爺爺和他的父親為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只要是個正常人坐到法國國王的位子上,都能夠將法國帶向巔峰。也有人說路易十四是真真正正地王者,如同他的稱號一般照耀在大地上。

在這,我不想神話路易,也不想去貶低,我只想做一個在我看來儘可能客觀的評價。

路易也是人,他的行為肯定也會受小時候所發生的事的影響。路易小的時候,爸爸死了,缺少父愛的關懷,在這之後,又趕上了法國的投石黨叛亂,被迫兩度被自己的臣民攆出自己的首都巴黎。這一切都會在年少的路易心裡留下深刻的印象。為了不再被自己的臣民趕出去,路易覺得要將所有的權力都集中在自己的手中,只有所有人都聽我的,我才能做坐穩。其次,巴黎人民熱愛暴動的“愛好”也讓路易十分不舒服,但是又不能所有巴黎人離開巴黎,這又不現實,於是,他就重新建了座凡爾賽宮,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路易在馬薩林死後開始親政的時候,十分勤勉,堪稱模範國王,精力充沛,鬥志昂揚,並且在治理國家的過程中,也確實做到了黎塞留曾經評價路易十三的話:唯有雄才大略的人才能知人善任。而且路易十分耐心的聽取臣屬的意見,再做決定之前總是先要詢問一番。

但是路易也是人,只要是人,那肯定就會有缺點,就肯定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路易愛慕虛榮,好大喜功。而且,路易的學問貌似不太好。想想也對,不論誰小時候一直顛沛流離,估計也學不到哪去。路易的教育程度也導致了路易之後的決策判斷。在路易聲威沒有那麼高的時候,他還能聽進去,可是當路易威望越來越高,地位越來越穩固之後,他也就變得越來越固執,從而做出一些相當不理智的舉動。

歌德曾經說過,人的罪惡一般都是受他所處時代的影響,而他的德行才是他自己的。路易十四確實犯過許許多多的錯誤,但是這些錯誤有的是自身,有的是時代的影響。今天仍處於太陽王光輝被澤的法蘭西,已經學會原諒他為了造就法蘭西的偉大而幾乎毀滅法蘭西的事實,太陽王的光輝將作為法蘭西最輝煌燦爛的標記,在歷史的夜空中熠熠閃光。(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