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五章——鐵血王國(13)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十五章——鐵血王國(13)

就在布勞恩正高興,正準備趁勝追擊,抓住這個總是惹自己女王生氣的傢伙,帶到女王的面前讓女王好好出出氣的時候,傳令兵一臉慌張地跑了過來:將...將軍,普魯士人殺過來了,我們的右翼已經被擊潰了!而且,少將軍,少將軍也殉國了!布勞恩一下子就想笑,開什麼國際玩笑,普魯士人怎麼過來的?我本來還打算讓騎兵從右翼迂迴呢,怎麼可能被人家摸過來?就算普魯士人真的跟自己想到一塊去了,那最起碼自己的騎兵部隊會給自己個信吧,總不可能這些人都死絕了吧?拜託,那可是騎兵,怎麼可能?!但是緊隨而來的敗報和右翼的潰兵已經證明了在布勞恩看來完全不可能發生的事就在他的眼前出現了。

現在的情形對奧地利來說就比較尷尬了,本來是自己準備打個漂亮的防守反擊,結果卻被腓特烈打了一計重重的右勾拳,把奧地利的右翼打沒了,這還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布勞恩手裡邊還沒個預備隊去重整陣線,所以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右翼一點點的崩潰,自己的中央本陣和自己的左翼就像是砧板上的核桃,普魯士的鐵錘正重重地落下來。現在這個情況只有兩種選擇,一是決一死戰,趁著普軍還未形成最終攻勢時拼死一搏,將勝負寄託在雙方將士的勇氣和毅力上,血戰沙場;一是趁著普軍還未發起總攻,抓住機會,收縮陣線,保存實力,退出戰場。如果是孔代親王,那肯定是選擇第一種,在他的字典裡就沒有撤退這倆字,可是現在面臨抉擇的布勞恩,在他的印象裡,打不過就跑這是很正常的,如果不是有著十足的把握,他是不可能將部隊投入進攻的,是個見了兔子還得好好琢磨琢磨的主。於是,他下令,全軍收攏,拋棄所有難以攜帶的輜重和大炮,輕裝簡從,撤出了陣地。

腓特烈再一次贏得了勝利,丟失輜重的奧地利軍隊只得提前回到過冬營地,徹底在1756年這一回合中提前出局。普魯士的勝利,讓被圍困在皮爾納要塞內的殘餘薩克森軍隊失去了希望,在半個月就向腓特烈繳械投降。腓特烈將他們編入了自己的軍隊,為自己的部隊增添了一萬四千人,雖然質量和忠誠都有些差,但是總比沒有好吧。

腓特烈在薩克森不但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而且還找到了大義的名號:在搜查薩克森首付德累斯頓的時候,發現了薩克森參與瓜分普魯士的檔案。當腓特烈將這些檔案公之於眾,顯示自己是受害者,面臨著被以奧地利大公瑪利亞為首的聯盟瓜分風險的時候,瑪利亞立馬就站了出來,生成這些檔案都是腓特烈偽造的,大家想想看,之前腓特烈這個傢伙都幹了點什麼事,屢次不宣而戰,視條約為無物,說出去的話還不如放出去的屁,就這樣的人,大家覺得應該相信他嗎?!這完全是這個卑鄙小人的藉口,完全是血口噴人,完全是惡人先告狀!希望廣大的小夥伴們趕緊伸出援手,讓我們一起讓這個把戰火重新帶到歐洲的兇惡侵略者以應得的下場!!女王的一席話,聽得圍觀的小夥伴們紛紛點頭,就是,肯定是普魯士編造的謊言,走,大家一起上,削他丫的!這時候輪到腓特烈傻眼了,這什麼個情況?!自己可是拿著確確實實的證據呢,你們居然相信瑪利亞這個婆娘的一席之話?!你們的腦袋進水了吧?!當腓特烈得到這樣的結果之後,不知道他是不是對之前的所作所為有些後悔,雖說真理永遠在大炮的射程之內,但是名聲這個東西,有的時候還是有著相當大的影響的。

除了腓特烈的名聲之外,他對薩克森的處理可以說讓德意志的小諸侯們都心肝亂顫,薩克森這也太慘了,萬一真的讓這個傢伙獲勝了,那薩克森的現在是不是就是自己的未來?!不行,不能讓他丫的得逞,兄弟們一起上!兔死狐悲之下,德意志的諸侯們全都站在了奧地利這一邊,在1757年1月17日的帝國會議上,大家一致同意對普魯士宣戰,並建立一支帝國軍隊,共同對抗普魯士。帝國上下居然達成了一致,這確實很罕見。

在奧地利爭取帝國內部支援的時候,俄國這一邊也傳來了好消息,在2月2日,奧地利和俄國相互保證,將各自派出八萬人的軍隊進攻普魯士。拉攏俄國之後,也不忘了催催法國,因為奧地利和法國曾經簽署了防禦條約,當奧地利被侵略之後,法國有義務站到奧地利一邊。拜腓特烈的那張臭嘴所賜,路易十五的小情人蓬巴杜夫人開始吹枕頭風,路易十五在條約、名譽和枕邊人的三從作用之下,也十分爽快地加入了戰爭。在1757年5月一日,法國正式捲入了戰爭,不但給予奧地利每年1200萬弗洛林的戰爭援助,而且還直接派出了一支十萬五千人的大軍。而且,法國還拍著胸脯保證,除非奧地利重新把西里西亞的場子收回來,那法國將永遠都不和普魯士講和,法國將是奧地利最堅強的後盾!當然這個後盾不是白當的,法國這又是出人、又是出錢的,奧地利怎麼也得表示表示吧。奧地利表示好說好說,只要幫我們把西里西亞奪回來,把腓特烈這個該下地獄的傢伙送進地獄,我們願意把奧屬尼德蘭全給你(法奧邊境的五座城市給法國,其餘的給西班牙,法國和西班牙都同一王朝了,那還不是穿一條褲子)!

奧地利也不枉拉攏一直惦記著普魯士的波美拉尼亞的瑞典,承諾只要瑞典出兵一起打普魯士,你瑞典不是想要普魯士的波美拉尼亞嗎?小意思,等到將來戰爭勝利之後,那塊地盤就是你的了!並且沒錢沒關係,我和我兄弟法國有錢,軍費我們出了!瑞典一看,這是大家一起打普魯士的節奏啊,這普魯士要是還能打贏,不,這要是還能打平,那真的就是逆天了!本著有便宜不佔是王八蛋的原則,瑞典也派出了兩萬五千人,準備也來分一杯羹。在這之後,波蘭也加入到了反普同盟,原因很簡單,波蘭的國王就是被普魯士滅掉的薩克森的選帝侯。

至此,整個歐洲大地上,除了英國、丹麥、荷蘭、瑞士外,都站到了腓特烈的對立面,要聯合一起絞殺普魯士。在歷史上,似乎只有拿破崙時期的法國這麼幹過,一個人單挑全世界!但是法國體量比普魯士要大多了,拿破崙時期,法國人口2800萬,而現在的普魯士,卻只有區區450萬人口,法國國土集中,三面環海,西南與西班牙交界是綿延的比利牛斯山脈,東部邊界有著高聳的阿爾卑斯山,有著湍急的萊茵河,而現在的普魯士,國土四分五裂,國內地勢平坦,四戰之地。如果普魯士真的能夠在這種令人絕望的環境中,依然能夠生存下來的話,那除了奇蹟,真的是找不到任何可以形容的詞語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此時,普魯士唯一的盟友就是英國,而這個盟友再看到大家一起打小普的氣勢之後,嚇得有點慫了,畢竟人太多了,而且,如果要站在腓特烈這一邊的話,那英王的老家就要成為反普同盟的盤中餐了。就在英國還在猶豫到底饞不摻和的時候,奧地利又給出了一個致命的誘惑:英國你和法國在全世界愛怎麼打怎麼打,殖民地愛這麼掙怎麼掙,只要你不摻和到歐洲大陸,那我可以保證你的漢諾威絕對不會少了一星半點。這個誘惑可真的是有點大啊,但是越是誘人,就越是危險,如果真的讓法國戰勝了普魯士,法國就將稱霸歐陸,即使英國佔領了所有的法國殖民地,也於事無補,英國將從此以後唯法國馬首是瞻。最終,在1757年1月英國和普魯士簽訂了第二次同盟條約,答應給他軍事援助,並且還會派兵,自己保護自己的漢諾威。但是,好景不長,當初力挺支援普魯士的國務大臣的老皮特因為觸怒國王卷鋪蓋卷回家了,對普魯士的援助也就擱淺了,在之後將近一年的時間內,都是腓特烈自己一人孤軍奮戰。雖然他有著一支16萬人的大軍,但是他的對手們卻已經集結了一支三十多萬人的大軍!而且腓特烈只能不斷勝利,任何一次失敗,都可能讓他萬劫不復。

在1757年的4月5日,瑪利亞的丈夫,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身份又給腓特烈扣上了一頂大帽子,正式宣佈腓特烈是一個不法之徒,這種傢伙已經不受帝國法律的保護了,所有善良的人都應該和我們一起,共同討伐這個人類的敗類。

很顯然,腓特烈對自己多面臨的形勢非常的清楚,早在1757年的1月10日這一天,他就向柏林的大臣下達了一項秘密的指令:假如我戰死了,一切事務必須絲毫不變地照常進行,假如我不幸被俘,嚴禁為我個人抱有絲毫顧慮,或者對於我在被俘期間所寫的片紙有絲毫尊重。其實普魯士的唯一希望,就是腓特烈,就是腓特烈的軍事天才,如果腓特烈也失敗的話,那普魯士的毀滅將再算難免。

如果普魯士想掙命,那唯一的機會就是趁著發普同盟完成軍事動員、將部隊派到前線之前,趁著自己已經準備好的部隊,以動打慢,以又準備打無準備,各個擊破。腓特烈將他的第一個目標放在了奧地利,因為奧地利不但離自己最近,自己的軍隊就在奧地利的邊上,而且在先前的戰鬥中,已經損失了一部隊力量,再加上奧地利在摩拉維亞和波西米亞的軍火庫儲存著大量的武器和糧食,這些物資對於普魯士軍隊來說是非常寶貴的。於是,腓特烈兵分三路,殺向波西米亞。(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