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網遊 > 羅馬全面戰爭之異世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六章·方陣優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六章·方陣優劣”

好是由知識產生的,知識愈準確,好愈強烈。

——列昂納多·達·芬奇(文藝復興時期典型的藝術家)

馬其頓方陣必須和騎兵緊密配合,單純依靠方陣是不容易取勝的,馬其頓人在作戰時會把方陣排成斜陣,即直角三角形或直角梯形,斜面向外,這樣會根據具體需要從某一側包圍敵人。

一般敵人在馬其頓方陣面前不會被立刻殺的四散奔逃,除非遇到馬其頓方陣的衝鋒;這一點在戰爭中很少體現,馬其頓方陣是可以整體合一,後面推前面,然後象一堵牆一樣衝過去。

其他的非方陣的敵人象割草機一樣利索,他們大部分會為其所困,竭盡全力的躲避眾多的矛頭,而這恰恰是馬其頓將軍所要的,敵人被放在一個大大的案板上,那刀是馬其頓騎兵。

戰爭中的馬其頓騎兵非常強,整體上要好於他們第敵人,這使他們有能力對抗並擊敗(拖住)敵人的騎兵,然後繞過頭來,從後面重重一擊,像用刀剁菜板上的肉一樣。

這要求步騎協同,不能晚也不能早;另外在戰爭中很重要的是馬其頓遊擊步兵,他們主要是使用圓盾短劍著輕甲的輕步兵,善於近身,他們主要的任務是防禦方陣側後或跟隨騎兵一起進攻。

這裡涉及到一個很重要也很關鍵的問題,那是馬其頓方陣的兵種配合問題;從來不是由單一長槍兵組成的馬其頓方陣,實質上是由常備步兵、輕裝步兵、騎兵、輔助兵組成的多兵種方陣。

其中常備兵數量較多,他們攜帶馬其頓長矛(長四米,雙手操作,後期的超過五點五米;長矛末端有配重利於平衡,兼做長矛折斷時之備用武器。),直徑六十釐米的圓盾。

方陣中士兵們手中的盾牌在保護自身左側的同時也掩護了相鄰戰友身體的右側,一旦最前排的士兵倒下後,原先位於第二排的士兵將迅速填上他留下的缺口。

第一排的士兵一般都是半蹲著,將長矛對準前方,而第二排士兵則是將矛搭在第一排士兵的肩上,這樣可以增強正面對騎兵的殺傷力;而整個方陣戰術的精髓在於全部士兵同心協力、齊頭並進,臨陣脫逃者會受到最為嚴厲的懲罰。

輕裝步兵,他們的矛會在長度上短一些,盾的直徑大一些(可以遮住跪著的士兵的全身),盔甲稍輕一些,但他們的機動性更好。

騎兵,由年輕貴族組成的重騎兵,手持一根馬其頓長矛;等待作戰時,往往將長矛擱在肩上,矛頭稍向下;衝鋒時,長矛向下方刺出,刺中第一個敵人後,往往讓長矛留在敵人的身體裡不再拔出,然後,再用刀劍繼續進行戰鬥,等到戰鬥勝利結束後,再去找回那些長矛。

輔助兵,甲冑很輕甚至無甲,以標槍,弓箭和投石器為主要兵器;他們的任務是輔助方陣步兵們給予敵人的進攻部隊以遠端打擊,並在形式必要的時候掩護方陣步兵撤退。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總結馬其頓方陣的優點,無非是自身具有很高的機動性,能以完整的橫隊勇猛地衝向敵人,給尚未從騎兵襲擊中恢復過來的敵人以更沉重的打擊。

不能擺脫馬其頓方陣的追擊的披著重甲的士兵在戰場上移動的速度還比不上成陣的馬其頓人,能夠在速度上勝過馬其頓方陣的敵軍輕裝步兵又無法擊敗馬其頓方陣,這造了方陣的威名。

但是,馬其頓方陣也有一個致命弱點,那是只要設法不讓它有個統一的戰場,並且只攻其兩翼或背面,而不攻其正面,能置它於死地。

一旦對方突破側翼,矛陣中的長矛兵很難抵抗敵軍戰士的進攻;且方陣對付密集箭陣的能力非常弱,無論是輕騎射兵,還是步射集團,只要能驅散輕步兵,列陣的長矛手幾乎是任憑射殺。

如在地球的歐洲公元前371年,底比斯的戰略家伊巴密農達在琉克特拉採用集中了縱深達十六層的部隊,從方陣的右側打進去,結果破了更為強悍的斯巴達重步兵的方陣。

首先這種方陣不是全方位陣型,全方位陣型的全方位防禦的話你想想該怎麼排?大家圍著一個中心面向四面站好……可是這樣除了站在原地不動還能幹嗎?

戰場上根據形式要不斷調正方向,進攻時只能面向一個方向,全方位的長矛方陣在西方發展到中世紀後期瑞典長矛兵也使用過,不過那時的戰爭與此時不同,而且瑞典人遇到十字弩的襲擊都很自覺的撤退了,因為全方位防守只能站著不動。

更為突出的一個缺陷是,全方位的排列也需要花上很長的時間;那麼問題來了戰鬥一開始,誰會這麼排兵佈陣呢?誰又會有這麼多的時間去排兵佈陣呢?

看看羅馬人在第二次馬其頓戰爭中是怎麼擊敗這種方陣的吧,羅馬軍團的戰術組織能一個人為最小單位行動;注意,他們的排列並不緊密,當羅馬人遇上距離最近的威脅的時候,比如側翼,他們能輕鬆而簡單的朝向任何方向的正面,只要轉個身可以了。

儘管亞歷山大的馬其頓密集方陣有其獨特的靈活性,能變換成各種各樣的隊型以適應各種地形和敵人陣型,但事實上密集方陣中要達到這點還是有點麻煩的,他們的長矛用起來十分麻煩,何況還要快速的轉身?比起羅馬人,這種在亞歷山大時代非常靈活的隊型卻顯得遲鈍多了。

的確,馬其頓的密集方陣在戰鬥一開始以排山倒海之勢擊潰了羅馬人的左翼,但是麻煩很快來了,戰場上地勢起伏不平,而且馬其頓密集方陣在追擊羅馬人左翼的過程中難以保持隊型。

當羅馬人的右翼擊退了馬其頓人的左翼之時,馬其頓的密集方陣得勝的右翼卻調不過頭來了,羅馬人繞開密集方陣的正面,他們使用短劍大盾的優勢立刻體現出來。

前進中的密集方陣不可能完全的保持的非常整齊,當方陣中出現空隙,羅馬人從側翼攻入方陣;用著長達六點五米的長矛的士兵怎麼會是用短劍和大盾的羅馬人的對手?

這個時候正是一寸短一寸險,擠在一起的馬其頓人連長矛都揮舞不開,何況除了第一排,後排的馬其頓士兵並沒有重甲和盾牌,戰爭的勝負在此刻已經註定。

這也是為什麼上次白峰在排兵佈陣迎戰東部聯盟敵軍的時候,在獵豹軍團的長槍兵方陣空虛的右翼部署了以日耳曼狂戰士為核心的三千戰士,為的是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83中文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