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1981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八章 大飛機論證會報告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八章 大飛機論證會報告會

在上海飛機製造廠的一個角落,孤零零地停著一架外形獨特的大型噴氣客機,它已經8年沒有升空了。它就是時至今日僅存的一架由我國自行設計研製的大型噴氣客機一運1飛機。

當我越接近它,越為它著迷。我在這間廠房裡已經呆了1天,每天我只做一件事,就像是欣賞藝術品一樣,仔細地盯著這架飛機,看它的每一個部件。並用盡一切辦法來瞭解它。

198年9月26日,運1首飛上天。運1客艙按經濟艙佈置是178座,混合級佈置124座。最大起飛重量11噸,最大商載25噸,最大巡航速度974公里/小時,最大商載航程15公里。

從198年9月首次試飛上天後,飛到過北京、哈爾濱、烏魯木齊、鄭州、合肥、廣州、昆明、成都,七次飛到拉薩。運1的研製費用總計577億元人民幣,其中研製費4億元,基建費1747億元。而西方研製一架民用大型客機的費用一般15—2億美元。

運1不僅填補了我國民航工業在這方面的空白,而且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後,第五個能搞出1噸量級飛機的國家。

運1的試製,和西方先進水平還有不小的差距,有不少薄弱環節、問題和待做的工作。當時出的主要問題有:

(1)飛機的疲勞試驗尚待進行。

(2)當時選用國產高強度鋁合金LC4韌性較低,對缺口敏感性、耐應力腐蝕及疲勞性均較差。

()油耗較高。

(4)噪音較大(以上都已有改進方案)

(5)如何達到適航性要求,由於國內尚缺少權威的實際工作機構,還有較大的難度等。

但這些問題並不是不可克服的,其中第一個問題只是需要追加資金,將試驗繼續下去的問題。而質量問題只有在繼續研製過程中才能得到解決。而且這些問題恰恰說明了,我們研製幹線飛機已經前進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如果堅定不移地繼續研製下去,相信到了2世紀末,運1應該已經趨於完善並早已付諸實用,並且有了若干改進型,至少應該象運7那樣得到國內市場的認可了。

5天后上海虹橋國際機場的候機大廳站著一群飛機方面的專家,他們都是中國飛機製造業的權威。我和王悍東也身在其中,等待著安-225的到來。快到了!天空中先出現一個閃光的白點,逐漸的看到一架飛機的輪廓,越來越清晰了。突然一位白髮專家高聲叫道:“飛機上面還有架飛機。安-225上面是太空梭,我在巴黎航展上見到過。太壯觀了,有5年沒有在見到過它了!”一下子所有的專家都沸騰了,每個人的臉上都掛滿了激動。

這架巨無霸飛機降落後,第一個走下懸梯的是田紅。她是從北京登機的,也是我的代表。昨天我們通了2個多小時的電話,定下紅姐這次是以香港漢順銀行總裁的名義,來恰談這次投資。

接下來專家組立即對安-225進行生產論證。半個月的論證,得出個結論是。最少要有-4年的時間才能生產出樣機。雖說設計圖紙和飛行資料已經很全了,但是好多部件的標準我們達不到。需要飛機部件的生產廠家進行升級改造。還有些技術我們壓根就沒有,是前蘇聯壓箱底的寶貝。解讀這些技術資料也需要很長時間,如果弄懂了的話絕對讓中國飛機制造技術高不止一個檔次。

完成論證後,和專家組的成來到北京向國務院副總彙報論證總結。專家組給出的《報告》指出,中國航空工業是在前蘇聯援助下奠定基礎的。當時的做法是在中國迅速複製前蘇聯的生產工廠,按照前蘇聯圖紙生產前蘇聯設計的飛機。由於當時的歷史原因,中國航空工業的建立是從生產工廠開始的。因為中國與前蘇聯簽訂的航空工業合作協定中沒有前蘇聯支援中國飛機設計的內容,所以前蘇聯只教了我們如何生產,而沒有教給我們如何設計。

但我們國家從7年代開始設計了自己的大飛機運十。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雖然運十還存在一些問題但論上已經成熟,在這基礎上只要有2-年的時間就可以消化安-225的技術資料並實施生產。安-225是世界上最大的運輸機,在這個基礎上結合運十的經驗,完全可以設計並生產我們自己的大飛機。

大飛機,一般指起飛總重量超過1噸的運輸類飛機,包括15座以上的幹線客機。大型民用客機是航空工業的王冠,技術最複雜,質量要求最高,涉及的經濟利益也最大。大型客機能夠解決小飛機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得到規模效應,取得經濟效益,緩解機場人滿為患的困境。當我國自已大飛機的成功使中國的空中力量發生質的飛躍,使中國在軍事上更為安全。最後報告上這樣說:“國家太需要大飛機了,國家航空工業需要,交通運輸需要,軍隊需要……"

報告宣讀完後,場響起了一片掌聲。在座的有國家中央領導,航空局的領導,軍委的領導,還有最多是是航空業的專家者。掌聲最先響起來的是軍委的領導,他們的情緒也是最激動。

接下來是宣讀預算統計報告:宣讀人很簡潔只說出了一連串的數字。大飛機專案總體投資預計21億人民幣。可分為三個投資期。

第一期投資用於研發立項和籌建工作約4-5億人民幣(因為設計基礎是現成的所以比較少)投資期為一年半到兩年。

第二期投資用於生產線的組建和一些配套零件的採購約為8億人民幣(主要是大推力渦扇發動機),投資期為兩到三年。

第三期投資是飛機樣機完成後對其進行進行各項測試的改進以達到使用要求。約為-8億元人民幣,這部分投資彈性比較大,時間也比較長,需要五到八年時間。

當財務預算宣讀完畢後,場上稀稀拉拉的響起了幾聲掌聲,然後所有人都選擇了沉默,場氣氛變得很壓抑。這時一位戴著眼鏡面目略顯清瘦的老者站起來說:“各位領導快下定決心吧!我是運十的總財師吳越,當年我們研發運十花了5億多人民幣,這才過了十年,大飛機的投資就漲到了2億人民幣,如果我們現在在不搞起來,等以後在搞恐怕就是上千億了。”議主持人和總交談了幾句後對大夥道:“現在先休,明天開擴大議再來進行系統討論。”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議散後,我和紅姐在到門外找到了剛才發言的吳老。我向他先鞠躬後說道:“吳老你好,我和你聊聊運十可以嗎?”吳老上下不住打量了我一,對我說道:“娃子年紀不大嗎,這些天我一直注意你了。你這麼小的年紀怎麼參加到這個事情裡面了。”

(書友們多多投票,小弟更加努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