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在三國教書那些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四十八章 路難行(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四十八章 路難行(一)

李孟羲縱然知道漢字是甲骨文演化來的,也知道用象形法去教弟弟以及和弟弟這般大的小孩子識字,是最好的方法。

可是,儘管知道如此,李孟羲在教育工作的道路上勢必困難重重。

除了一些簡單字型的字形是怎麼演化來的,李孟羲能猜出來個大概,絕大多數字型李孟羲沒有足夠的古文字知識去瞭解其字型演化的過程。

“火”字,中間的確是個小小的人字,這個人字,就像弟弟猜的那樣,是人的意思,左右兩邊的,應該不是代表的人的兩個胳膊,兩個點向上斜舉著,難道是代表投降嗎?

不對。

“難道是舉著火把,一個人,雙手舉著火把,所以火字會是這樣寫嗎?”李孟羲突發奇想。

一個人,雙手舉著火把,這個字形就是“火”字,很合理。

李孟羲自覺找到了答案,他左右看看,沒有火把。

晚上再教弟弟寫字吧。

馬車在土路上吱扭吱扭的行駛著,大軍行軍走的是官道,是最好走的路。

所謂的官道,就是一條也不怎麼寬,比馬車稍寬的普通土路而已,因為經常有人走,道路上的泥土被踩的很密實,比其他爛泥地稍微好一點。

連水泥也沒有,土路能平坦到哪裡去。

馬車路過一個大溝,車體狠晃了一下,車頭處睡著的車伕老鐵被這一個晃盪給晃醒了。

老鐵迷迷糊糊的醒來之後,先是忙回頭看了一眼,看李孟羲兄弟兩個還在車上,老鐵放心的繼續靠著車欄睡覺去了。

那麼晃盪了一下,老鐵還以為是李孟羲兄弟兩個誰掉下去了呢。

從老鐵這兒就可以看出,軍中現在最悠閒的職位,就是車伕,或者說是車把式。

車伕趕車的時候,就坐在車頭,也不用下地走路,別人走一天累死累活,車伕們能在車上悠哉悠哉的睡好幾個來回。

牲口拉車的時候,是不用人看的,牲口會自己跟著前邊的車隊走。

畜力車雖然功效低階

,但是屬於真正的智慧車輛。

大地上,窄窄的一條土路彎彎曲曲的延伸到遠處,路上是一輛接著一輛的馬車。

李孟羲看著寒酸無比的土路,不由心想,如果是平坦的路面,車輛能走的更快,運輸效率也就更高。

古代修路會用三合土來鋪設路基,三合土是什麼配比李孟羲不太清楚,李孟羲想到了另一種好用的玩意兒——土法水泥。

水泥怎麼做的李孟羲還真瞭解一點,前世隱約看到過,最早的水泥,是用粘土和石灰石放在一起煅燒,燒成熟料之後,再磨成粉,最終的成品水泥,就有遇水變硬的特點。

李孟羲甚至還清楚水泥路的建造過程。

那是前世,村村通工程剛開始時候,李孟羲那時還在上小學,放學之後跑去看修路,全程目睹了路是怎麼修的。

首先是,要把泥土的地基給修平,凸起地方給鏟掉,坑給填平,然後用壓路機給壓了一遍又一遍,把路壓的跟書本那麼平。

接著,就是澆築路基了。

當時村裡幹活的大人們,是用鐵板做模具,大致原理和做土胚差不多,先把模具鋪在平整的地基上,然後把水泥和沙子石子石灰等澆築材料混合起來之後,把澆築材料倒進模具中,等水泥乾涸了,一段又平整又結實的路就凝固好了。

其中還有用到震動泵,一種不知原理的震動機械,其作用是透過震動,把水泥壓的很密實,提高強度。

震動泵漢末是沒有的,也無法發明出來,但沒有震動泵也是可以的,可以用人力的方法,在路塊上放上木板,然後人站在上面踩,依靠重力一樣能把水泥壓的密實。

然後還有一種像是大熨斗一樣的,負責把水泥表面抹平的的工具,這玩意兒,漢末同樣沒有。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磨平的工具就更好找替代品了,隨便找個木板,加個把手,就可以用來進行抹平工作。

其餘的技術細節還有,比如水泥路每隔幾米,就用切割機橫著在路面切一道長痕,李孟羲猜測,這是為了防止路面開

裂。

關於水泥路的壽命和承載能力,絕對很強大。

李孟羲前世住在農村,村子靠河,河裡河沙很值錢,人們在河邊開了沙場,經常有拉滿沙子的大卡車從水泥路上走,路還沒事。

大卡車在水泥路上走了有半年,村裡人不讓他們走了,據說其他村的路卡車走多了,就給壓壞了。

壓壞的水泥路李孟羲見過不少,路基被壓的四分五裂的,都是裂口。

縱然是這樣的水泥路,依然遠比土路平坦,下雨天還沒有泥巴,放在古代,簡直是神器。

目測厚度只有二十公分厚的水泥路,能經得住幾十噸重的滿載河沙的重卡的碾壓,而漢代的馬車,就算裝滿一車糧車,糧食摞的高高的,一輛糧車,有個五六噸就不錯了。

二十公分厚的路基在漢末完全夠用了。

甚至十公分的路基也夠用的。

漢朝修路,用的三合土等原料,且工序複雜,哪裡有水泥方便。

從工時和造價來比較,當能大量生產水泥之後,依然是水泥路造價便宜。

李孟羲想著,越想越覺得,水泥有時間完全可以鼓搗一下。

所需的技術條件漢代全有了。

場地:石灰窯。

材料:粘土,石灰石。

配比暫時不知道,不知道粘土和石灰石按怎樣的比例配比,燒製出的水泥性質最好。

但這不是問題,初中物理就學過,控制變量法等科學實驗法,用一份石灰石,控制石灰石不變,然後配上用不同質量的粘土一次次燒製,多試幾次,用不了幾次就能燒製出能用的水泥。

粘土是很廉價的材料,石灰石同樣廉價,唯一費錢的可能是木柴和燒窯的人工,以及後邊研磨水泥料所需的人工成本。

燒窯跟鍊鐵,所需的溫度是不同的,鍊鐵需要很高的溫度,所以煉製單位的鐵,所消耗的燃料比生產水泥的消耗更大。

因此,以鐵的價格預估,李孟羲覺得,水泥的生產成本不會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