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在三國教書那些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五十五章 準備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五十五章 準備

李孟羲離開了醫師營。

弟弟因為有了一個黃泥做的馬車,和一個同樣用黃泥做的拉車的騾子,而開心無比,弟弟怕李孟羲忘了給他把扁了的騾子晚上給一定給修好,弟弟於是走兩步就提醒一次李孟羲。

弟弟會因為有了玩具,而開心的用歡快的語調揹著白居易的古詩【離離原上草】。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李孟羲本來不錯的心情,因為憂心傷兵的事,而開心不起來了。

得找鋸子去,得找一個能鋸開腦袋的鋸子去,李孟羲心想。

李孟羲離開木匠營沒多久,他又來了。

不管來幾次,副官魯犁依然是很熱情的迎上來。

魯犁看李孟羲的眼神有些古怪,像是想笑的樣子。

無他,因為李孟羲臉上都是泥印,搪的跟花貓一樣。

再看看李孟羲後邊跟著的磚頭也是一臉泥,魯犁很自然的就聯想到,一定是他哥倆玩泥巴去了。

到底還是孩子。

魯犁也這麼想。

“魯犁,咱營裡有利一點的鋸子嗎?”李孟羲問。

“有啊。”魯犁不知李孟羲為何會問起鋸子,老老實實的回答,並作勢要回去給李孟羲拿鋸子。

李孟羲攔住了魯犁,“魯犁,最利鋸子有多利,能鋸開骨頭不,比如說,人頭……奧,牛頭骨?”

魯犁茫然的撓了撓頭,“俺沒鋸過牛頭啊?”

頭骨是人體第二堅硬的骨頭,第一堅硬的是牙齒。

頭蓋骨很難鋸,而牛的頭蓋骨,肯定比人的頭蓋骨厚實,也就是說,如果鋸子能鋸開牛頭,也就能鋸開人頭。

可現下,哪裡去找牛頭去試試鋸子呢?

就算真有一個牛頭,鋸刃鋸硬的骨頭,對鋸刃損傷很大。

跟鋸軟質的木頭不同,一把鋒利的鋸子,鋸完牛頭,鋸子就變鈍了。

“魯犁,你幫忙找一把最利的鋸子吧,放著別鋸木頭了,過兩天我要用。”李孟羲交代到。

魯犁認真的點了點頭。

李孟羲交代的語焉不詳,也沒說要最利的鋸子幹嘛,為什麼隨便找一把鋸子不行?

雖然心有疑問,但是魯犁把李孟羲的命令認真執行下去了。

這就是憨厚老實的木匠魯犁身上一個很不錯的優點。

要是一個聰明人,李孟羲說要鋸子,要鋸子不說吧,還說要鋒利的鋸子,要鋒利的鋸子不說吧,還說要一把最鋒利的鋸子。

要是聰明人一聽李孟羲的命令,一想找最鋒利的鋸子,不得一把鋸子一把鋸子的試?聰明人一眼看出麻煩。

然後聰明人就自作聰明的考慮了一下,找鋸子肯定鋸東西的啊,是把鋸子就行,於是聰明人就自作聰明的替李孟羲做決定,隨便找了一把鋸子。

於是,李孟羲的事就被耽誤了。

鋸子要是不利,鈍鋸子鋸頭蓋骨,對傷兵來說太折磨。

利一點的鋸子鋸下去,傷口還算是一道傷口,鋸子如果鈍,鋸來鋸去還會滑鋸,活生生的把一道傷口給拉扯的血肉模糊。

縱然最終能把頭骨鋸開放出瘀血,可後續傷口被鋸爛了,咋個癒合,豈不感染的可能性大增。

魯犁正因為為人憨厚,少了一些機靈,所以能把李孟羲說的話完全執行下去。

又因為李孟羲的命令,哪怕看起來不明所以,其實內裡全是正確的,因為命令全都是正確的,這些命令又被魯犁執行的很好,因此一個又一個的好的命令被執行,於是,木匠營快速發展。

魯犁當真是一把鋸子一把鋸子去找,哪怕鋸子木匠們正用呢,魯犁也從木匠手裡要了過來,然後用手試過鋸子的齒刃,覺得鋒利,魯犁就把鋸子要走了。

然後,在營中走了一圈,魯犁從所有鋸子中,選出了最鋒利的三把,然後再一比較,挑出了最好的一把鋸子。

按李孟羲的交代,魯犁把這把鋸子放了起來,這兩天不準使,等營正兩天後拿走用。

天色很快就黑了,木匠們開始從各個各個車裡找出一些一頭尖的木槓,把木槓釘在地上,從篝火裡

抽出燃燒著的木頭,然後把火把綁在木槓上,用作照明之用。

俗說近水樓臺先得月,木匠營那麼多木匠,自然有給自己做一些物件兒的便利。

可以看的出來,木匠們給自己做的火把槓跟之前做的那些帶擋雨板的木杆是一樣的,弄不好就是照著做的,不同的是,木匠們自己的木杆很省事,沒有擋雨板。

每一夜,木匠營都是很火光通明的,木匠們藉著火把的光,幹的熱火朝天的。

很多人是羨慕木匠們的,行軍一天三四十裡,其實不怎麼太累,晚上天一黑,就啥也幹不了了。

從晚上八點就可以去睡覺,然後睡到次日六點,每天休息時間十個小時,很充足。

很多人晚上是睡不著的,烤火烤到柴火燒盡才去睡覺。

晚上閒著沒事兒,木匠們有活幹,幹不幾天,就能領到份糧食,別人別提多羨慕。

李孟羲之前預料到的,預計不久後有各種人想混進木匠營去混糧吃,果然,已經開始有各類人等打聽能不能進木匠營了。

好在,匠營的營副是魯犁,魯犁又是個榆木疙瘩,不管是誰問,哪怕是之前鄉勇中的熟人,魯犁都老老實實的說暫不缺人。

幹活的木匠自然是越多越好的,人多,做板車的人手就多,能做出很多板車;同時做雜活的木匠越多,就能做更多的碗筷,現在軍中那麼多人,連碗不齊,很多人吃飯的時候要麼用葫蘆瓢,要麼就是竹筒。

瓢還好說,足夠大,分飯的時候,伙伕一勺飯能輕易的裝進去。要是竹筒,竹筒口比較小,把勺裡的飯往竹筒裡倒,速度比較慢,一個人慢兩秒,那麼多人,打飯的時間就浪費許久,每天趕路的時間於是就少了,影響行軍。

再萬一,因為竹筒小,打飯的時候,一勺飯半勺都從撒出來,沒盛進竹筒裡又撒到陶翁裡了,於是平添矛盾。

不管怎地,其他後勤物資難以補充,碗筷還是能少量補充的。

儘管缺人手,可木匠營不能再添人了,因為工具不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