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在三國教書那些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七十五章 速戰兵法與久戰戰略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七十五章 速戰兵法與久戰戰略

孫武預料到,長久的戰爭,必定是越陷越深的泥潭。

可縱是預料到了戰爭拖延日久的種種後果,孫武卻沒給出如何進行長時間的戰爭所該用的策略。

縱觀人類戰爭史,最早的所有軍事策略,全都類屬速戰之策,直到在兩千年後,一個橫空出世的卓越軍事家,提出了論持久戰,這與速戰的軍事思想背道而馳,然而,效用強大。

當敵我力量懸殊,速戰之會讓我方更快失血,應儘可能的拖延敵人的力量,避免與敵重兵決戰,緩緩消磨敵人的力量。

而不與敵速戰,又如何儲存自己,消滅敵人?於是,同時和持久戰戰略一同誕生的,還有戰術層面的,遊擊戰術。

即,簡明扼要的十六字方針,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兵家鼻祖孫武崇尚速戰,其認為,戰爭拖延下去,會是最糟糕的結果。

孫武厭久戰,而李孟羲若不是來自兩千年後,他也無法接觸的到持久戰的戰略思維。

歷數春秋至今先賢兵法,皆只論速戰,未有人著述久戰如何。

古典兵法有其時代的局限性,如今,李孟羲來了。

以往兵法,只談速戰,日後,久戰兵法也會有了。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何意?

善於用兵打仗的人,兵員不再次徵調,糧餉也不用多次轉運。各項軍用從國內徵取後,糧草補給在敵國就地解決。

就糧於敵,我軍就能少支出一點軍糧,同時大軍吃從敵國搶來的糧食,這兩下一出一進,兩倍的逆差。

理想條件下,能從敵軍勢力範圍內,徵繳到足夠的糧草。但這麼做,尤為冒險,將領攻無不克就算了,若軍勢一挫,繳獲不到糧草,又該怎麼辦?

且孫武所處的時代,春秋列國紛爭,國戰之時,搶敵國百姓糧食無所謂。

可放在現下,放在未來,漢末諸侯混戰,是漢民族內鬥,且大漢失德,劉玄德志為大漢再立德行。

即為大漢立德,要立德行,搶奪百姓口糧之事,斷不可為。

且不說劉備了,李孟羲也想建立一支餓死不搶糧,凍死不拆屋,紀律嚴明的軍隊。

因糧於敵,繳獲敵軍糧草,補充自己,這可以,【取用於敵國】,漢境作戰,魏蜀吳皆是漢土,所轄之民,皆是漢民,何謂敵國?

兵法所言,取用敵國者,不可行了。

【國之貧於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近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財竭則急於丘役。】

國家由於興兵而造成貧困的原因是長途運輸。長途轉運軍需,百姓就會貧困。軍隊經過的地方物價高漲,物價上漲就會使百姓財物枯竭,財物枯竭就汲汲於應付賦役。

孫武對戰爭開啟之後的一系列後續反應,看的分外透徹。

古代交通不便,千里之遙,每運送二十斤糧,去時就要消耗其中的九斤半,回程還得給運輸隊留九斤半作為糧草,剩下的一斤,才能留下給前線士兵作為口糧。

而且,大軍出征,為了各項節省成本,從腹地往邊境運糧消耗太大,在邊地就地買糧,最為划算。

根據市場規律,大軍路過,把當地百姓的糧都買走了,後續當地缺糧,勢必物價飛漲,百姓生活受到極大影響。

而孫武就看到了這一點,自古軍隊為暴力機器,軍隊要買糧,真要低價買糧,百姓哪敢不賣?

而就算是紀律嚴明之軍,以當地糧價買糧,等大軍過後,當地因為缺糧,而物價飛漲,百姓日子依然苦不堪言。

又因為百姓錢都去買糧了,當地賦稅就教不上了,因為教不上賦稅,百姓就不得去服勞役。

故,孫武認為,但大軍過處,百姓必受其害。

從這一段,李孟羲至少學會了三點知識,其一是,糧草可在邊境地區徵集,以最大限度減少徵集糧食過程中的損耗。

雖然,現在李孟羲還未有獨領一軍的經歷,從先賢的兵書之中,李孟羲已學到了糧草徵集的相關知識。

其二,縱然

買賣公道,當一個地區糧食大量被買走之後,後續影響,依然會嚴重影響當地百姓的生活。

若因為大軍每至,百姓就過一段苦日子,下次大軍再徵軍糧,民無響應者。

當然,可以用強制命令,每戶攤牌軍糧,可李孟羲不願如此。

哪怕仗不了呢,搶百姓那一丁點口糧,李孟羲羞於為之。

春秋時孫武看到了大軍過處,百姓是如何艱苦,可能是力有未逮,孫武無力改變國家的稅收政策,無法照拂到被軍糧徵收影響的百姓。

孫武官至吳國大夫,政治權利未登至廟堂最頂峰。

要能改變邊境地區稅收政策,至少得極一國軍政大權於一手的人才行。

比如似諸葛丞相,軍政全攬,才能可知曉邊境徵糧給當地百姓帶來的影響,權利又能在賦稅等方面給邊境地區一些照拂。

不然,就只能和孫武一樣了,看到了問題,卻無力解決。

要說,軍政大權全攬,難道當真,得等諸葛丞相嗎?

李孟羲覺得自己獨攬軍政大權也是行的。

為什麼不行?是打仗不行,還是政務不行?還是資歷不夠?

打仗相關李孟羲正在學,政務相關,管理匠營也算是政務了,李孟羲管的很好。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至於資歷,呵呵了。

劉關張之外,無人可比李孟羲資歷更老了。

劉關張三人亂世開局打的第一仗,李孟羲就在了。

不過那時,李孟羲在對面,在黃金軍中。

既然邊境徵糧,會給當地百姓造成巨大的麻煩,李孟羲認為這是經濟學範疇的問題。

可以在徵糧時,以略高出當地周邊糧價的價錢買糧,這樣,等大軍過後,糧價上漲,百姓們正好拿著賣糧的錢,剛好又夠從其他較遠的地方買糧吃。

以高於平日糧價的價格買糧,可問題就在“高於”上,高多少才合適?

給的太高了,國家財政吃不消,給的不夠高,一旦缺糧,百姓錢買不到足夠吃的糧,一樣是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