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在三國教書那些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二十七章 天地之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二十七章 天地之中

至於,如何在造船知識為零的情況下,設計出堪用的海船呢。

很簡單,試驗而已。

讓工匠按真船比例,做很多不同的船型,然後把船模型放在水盆裡,然後,就用扇子用力扇,看哪種船型不容易被風吹倒,如此,好用的海船船型不就選出來了。

還可以把船模型放在水盆裡,用力晃水盆,模仿海浪的起伏,然後看,什麼船型扛浪能力強。

東吳船隊能到達臺灣,說明東吳的造船技術很是發達。

李孟羲有信心,造出比東吳船隻先進半代的海船,所以,東吳能去臺灣,先進半代的船隻,更能去臺灣了。

臺灣是中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雖然,按歷史的發展,臺灣最終還是變成了中華版圖的一塊,但李孟羲想讓臺灣更早更快的納入版圖。

要在一個地方建立穩固的統治,最重要的,要在當地有佔據優勢主體民族。

也就是說,要讓在臺灣的漢人移民,遠比當地原著民人口多。

此時可為,源源不斷的移民就可以。

再說了,臺灣可是寶島,很適合種甘蔗種水果啥的。

要讓封建時代中原王朝重視臺灣,就要把臺灣打造成富庶之地。

【臺灣,即,交趾,可以大量種植甘蔗和推廣製糖技術,然後,可促成其成為中原王朝重要的蔗糖產地,如此,利益糾葛,縱有無能昏君,也不會棄容他人染指臺灣。】

【倭島,即,後世小日本,又稱金銀島,把日本,變成中原版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倭島遠離中原,統治成本較高,若要使中原王朝萬分重視,同樣還需用利益維繫。

日本即盛產金銀,可大規模開採金銀礦山,使之為中原不可捨棄之地。

或可改進開礦及冶煉技術,使金銀開採規模更大,金銀產量更為豐富。

開礦有火藥,足以為劃時代之變革,開礦不難。】

【冶煉礦石技術……歐洲殖民者在北美洲開採白銀時,用汞齊法,即,用水銀提取金銀,效率遠超火法冶煉。】

【火藥開礦,再加汞齊提取法,最

慢十年,便能有所成效。】

【到時,大批金銀輸入中原,上至王候貴族,下至販夫走卒,無人肯棄倭島。】

【再至南洋,呂宋諸島。南洋較遠,船隻技術不發達,移民困難重重,一時不可為。】

【南越。細思秦朝就能攻下南越,可見,攻佔南越,不難,難在長久統治。】

【欲使南越最終歸入中原版圖,難點依然在交通之上。】

【中原封建王朝長達兩千年之久,數次佔領越南,但都未能建立起長久統治。

南越問題與遼東半島問題大致類似,都是地理問題。

解決南越之關鍵,在於交通。

若修千里馳道,連線南越中原是否可行?

可行。

有水泥,便能修水泥路。

而且,水泥耐侵蝕,水泥路修好,可使用幾十年,成本雖略比土路高,但價效比極高。

不計公本,上萬民夫,縱一月只修十里路,一年便可修路百里,最多十年之功,便可修路千里。

水你泥大道直穿叢林瘴氣,直插南越,有水泥路之便利,車馬糧草及調動,迅速異常,統治南越,便有了穩固基礎。】

【南越可下,所需,只一條水泥路而已。】

【修千里之長之水泥路,比秦修千里直道更為容易。

秦人修路,用三合土之類,三合土調配之時,費時費力,不如原始水泥便利。】

由北,至東,再至南。

若他日終結漢末亂世,該幹什麼,該如何佈局千古,李孟羲已有腹稿。

寫完,李孟羲停下了筆,長舒了一口氣。

北海,草原,遼東,倭島,南越,要想把這些外圍之地納入版圖之中,窮盡一生,不見得能完成佈局。

雖說,任重道遠,但李孟羲自付,既然我李孟羲來了,難道只看看嗎,何不一試?

李孟羲捲起了絲綢。

要到遼東修水泥路,需要火藥開山技術,繼續鑿穿隧道的技術,還需要盤山公路的技術,還高架橋的技術。只因遼東多山。

不僅遼東需要類似的技術,若他日無奈

困守蜀地,蜀中也多山,想改變蜀中交通條件,盤山路高架橋之類的技術,同樣必不可少。

高架橋之類的,屬於工程技術,應該記在《工程技術》一卷。

於是李孟羲就把《工程技術》翻了出來,記下大項,【交通工程技術】

小項為,

【盤山路】,其原理為,透過增加路長,降低道路坡度,使道路坡度和緩,便於通行。

【高架橋】,以巨型水泥橋墩為橋基,可架於兩山之間,亦可架於河面之上,使天塹變通途。(注:鋼筋生產問題,竹子代替鋼筋的壽命和效能問題。)

【山體隧道】同樣需用到水泥頂和水泥柱的支撐,避免坍塌。

【汞齊冶金法】需用大量水銀融煉礦石。水銀此物,春秋時煉丹士便能煉至水銀,水銀生產技術不成問題。

【海船製造相關】可用模型試驗出抗風抗海浪的船體,而後,在漢已有的造船技術上,予以改進。

終於寫完了,李孟羲停筆,揉著發酸的手腕。

弟弟趴在李孟羲的肩頭,好奇的看著哥哥寫的這好多字。

“哥哥,你寫的俺都不認識。”弟弟說不認識李孟羲寫到字。

李孟羲笑了,手朝後伸去,把弟弟抱在懷裡,“你看看,這麼多字,你想認識哪一個,哥哥教你。”

李孟羲讓弟弟自己選字。

“哥哥,這個字是什麼嗎?”弟弟伸著小手,指向了一個字。

弟弟認識的字不多,弟弟看字就像在看圖畫,弟弟感興趣的字,就是看起來比較好玩的字。

李孟羲一看弟弟挑出來的字,笑了。

弟弟指的是【中】字。

“這個字,是中,意為天地之中。”

李孟羲跟弟弟解釋著這個字的含義。

弟弟的理解是,就是一個口字,再加一個豎的棍棍,就是棍棍沒有亂放,剛好是放的兩邊一樣。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弟弟雖說不會表達,但自己已經從字型領悟到了中字的含義。

就是棍棍放的不左不右,就是中間的意思。

正如我神州大地,為天地之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