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在三國教書那些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九章 一日十得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十九章 一日十得

關羽生生壓下去了怒火。

“請。”李孟羲再請,請關羽親自去向鄉勇們一問究竟。

關羽看了看李孟羲,又看了看呆在一旁遠遠躲著的鄉勇們,冷哼一聲,袖子一甩,去了。

“眾軍聽令,列陣!”

關羽朝鄉勇們吼了一聲。

鄉勇們不敢遲疑,譁啦一聲跑了過來,在關羽面前兩步,成方陣列隊。

目的達到了,關羽自會認識到他麾下的小兵們有多能幹。

李孟羲拿過弟弟手裡的魚掂起來看了一眼,“走,磚頭,咱把魚擇(zhai)了。”

說著,李孟羲帶著弟弟繞過校場,特地到了很遠的去河下游擇魚去了。

魚不大,是比巴掌略大的鯽魚,俗稱鯽魚殼兒。

李孟羲好奇的問,“磚頭,這魚在哪逮的?”

在一邊玩水的磚頭立刻叫站了起來,指著更下游,邊走邊指,“在那兒,在那兒。”

說著,磚頭小腿倒騰著,還繼續在朝下游走,他要帶哥哥去看逮到魚的地方。

“回來回來!”李孟羲叫住了趟著水要走遠的弟弟。

一個看不著,掉河裡了咋辦。

李孟羲可不會水的。

擇魚很簡單,就是把魚開膛破肚把魚腸子魚內臟全清理掉,再把魚鰓拽了就行。但需要有刀。

到了河邊李孟羲才後知後覺的發現,自己的那把短環首刀沒帶在身上,只好又去拿刀。

去車上拿到了刀,聽到了關羽訓斥士卒的聲音,李孟羲笑了一下,帶弟弟繼續擇魚去了。

魚肚中有魚泡,清魚內臟的時候李孟羲捏了一下,啪的一聲脆響。

磚頭樂的咯咯直笑。

於是在擇第二條的時候,李孟羲把魚泡給了弟弟玩兒。

啪一聲,魚泡被磚頭用小手捏炸了,他開心的笑得停不下來了。

李孟羲有些羨慕磚頭,羨慕磚頭能因為一點小事就樂上很久。

魚鱗要清理乾淨,不然會極度影響口感。

可惜只有一把砍人用的環首刀,刀又又重,工具不趁手,清理起魚鱗速度很慢。

終於耐心的把魚鱗清理的乾乾淨淨,連魚鰓邊最難清理的那一點細鱗也給清理掉了,用河裡的清水把魚洗乾淨,李孟羲提著魚回來了。

昨夜的篝火早滅了,一堆堆篝火只剩燒完的灰燼在原地。

在一個沒有打火機,也沒有火柴的時代,行軍之時火種就很重要,專門有人負責保管火種。

在一輛車上,李孟羲找到了陶土盆,盆裡的木碳燒的通紅。

這就是火種。

四周掃了一圈,只見到有劈好的木頭。

於是李孟羲從柴草車上抽了根木頭,準備引火。

木頭放在

火盆裡燒了會兒,木頭被引燃了,變成了火把。

就拿著這根木頭,李孟羲回去升火。

不等他把柴堆架起來,木頭上的火滅了。

木頭沒有了明火,就只會緩緩燃燒。

無奈之下,李孟羲只得把木頭丟進柴堆裡,然後不停吹火。

親自升了一次火,李孟羲才知道,原來升火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他吹火,煙很大,黑煙嗆的他咳嗽連連。

磚頭幫忙,一樣被嗆到了。

兄弟兩人廢了好大勁,李孟羲吹火吹的都快缺氧了,才成功把火升起來了。

這讓李孟羲認識到,在東漢末年,他自己連火都不會升,生存能力接近於零。

同時李孟羲還聯想到如何弄出更方便的火種呢,發明火柴不用想了,不可能,化學不好。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煤球呢?或許行。

煤的熱值很大,三顆煤球就可以燒一天。

大軍行軍之時拉上一車煤球,就等於拉了十幾車幹木頭,很節省運力。

而且嘛,煤球不怕受潮,用煤球儲存火種也方便,只用每天換一次煤球就行了。

不像用木頭,得安排個人隔一會兒就得添柴。

可是,漢朝人有用煤炭嗎?漢朝的煤礦在哪?李孟羲一無所知。

明火有了,火焰引燃了幹樹葉和乾草,火苗一竄老高。

用洗好的細樹枝把魚穿起來,然後就在火苗上烤著。

橘紅色的火苗舔魚身的油脂,發出滋滋的聲音。

很快,魚被烤的金黃,一股魚肉的焦香飄了出來。

磚頭眼巴巴看著烤魚,他咬著指頭,都快要流口水了。

“二哥,俺能吃了不?”

“等關將軍來,咱一塊吃。”李孟羲一邊翻著烤魚,一邊目光向營寨東側望去。

關羽遲遲未來。

工具還是有限,烤魚的木棍烤著烤著就要燒著了,這讓李孟羲很不爽,他想要鐵的烤籤,而且烤籤一段得有木護手防燙。

他不是單純的為了吃。義軍的烹飪方式太簡單了,翻來覆去,只有煮一種烹飪方法。

若是哪天發了肉,還是煮。

說“八百裡分麾下炙”,炙,說的是烤牛肉。

可見古代軍旅之中,炙烤也是重要的烹飪方式。

既然燒烤很普遍,那麼用好用的燒烤工具,就屬於後勤保障的內容。

人均一根燒烤籤而已,用不了太多資源。

想法敲定,李孟羲決定時機成熟,弄些鐵籤出來,如果條件允許,一個小燒烤架也是可以的。

烤魚只能烤到魚外面的一層,魚腹中是烤不到的,只能是把外邊烤好的吃完,再繼續烤裡邊未烤到的。

最低階的炙烤方式,總有不足。

還是得燒烤架,火力均勻,效率高,溫度也高,即不會把魚烤糊,而且溫度能把魚腹中的肉也給烤熟了。

李孟羲目光頻頻東望,關羽再不來,魚就要烤糊了個鬼了。

終於,沒讓李孟羲再久等,關羽出來了。

遠遠的就看到了李孟羲哥倆在烤魚,關羽略停了一下腳步,他神色有些複雜。

把鄉勇們聚集了起來,一一問過,從頭到尾,竟然,一百餘人,人人能有所言。

今一日之收穫,讓關羽頓生光陰不負之感。

舒了口氣,關羽朝李孟羲哥倆走去。

走近了,一看李孟羲臉上的花貓一樣,關羽樂了。

關羽來了,終於可以吃魚了。

李孟羲迫不及待的把烤好的魚遞給了關羽。

“來,關將軍,邊吃邊談。”李孟羲笑著說道。

李孟羲遞給關羽的烤魚是三條魚中最大的那條。

關羽看了看手中之魚,再看李孟羲手中之魚,他不動聲色的把李孟羲的魚拿走,而把自己的魚換給了李孟羲。

李孟羲愣了下,然後朝關羽笑了笑,不由分說的,李孟羲把大魚又塞到了弟弟手裡,換了弟弟的小魚。

在漢末三國,有孔融讓梨的典故流傳後世。

今有魚三條,李孟羲讓大魚給關羽,關羽再讓大魚於李孟羲,李孟羲又讓幼弟,如是三讓,情誼在不言之間。

魚烤的剛剛好,焦香可口。

“將軍可有所得?”李孟羲抬頭問。

“頗有所得。”關羽頷首。

“奧?”李孟羲再問,“將軍有何所得,不妨說說。”

關羽爽朗的哈哈笑了,笑得直搖頭,“孟羲啊,你是在考教於我?”

李孟羲嘿嘿一笑,“算是吧。”

李孟羲認為關羽和部下溝通的能力有所欠缺,故有一問。

李孟羲竟然直說就要考教,關鍵是關羽認為李孟羲考教他是理所當然。

只見關羽稍作沉思。

“所得其一,錐陣中陣,最少三列同前。”關羽言到。

“嗯。”李孟羲點了點頭。

“所得其二,為大椽破陣之法。”

“嗯。”李孟羲又點頭。

“所得其三,為衝車破陣之法。”

“嗯。”

“所得其四,為地趟刀破陣之法。”

“所得其五,槍陣以四列為最,薄者不足御眾敵,厚者後難擊前。”

“所得其六,盾兵衝陣,刀劍初無用,左手持盾,右手握刀頂盾,雙臂之力皆發於盾,如此,槍戳矛搠,盾穩而不墜。”

“所得其七,槍陣禦敵,貴在同一,一人刺,而眾人不同,則刺敵者僅一人爾;眾人皆刺皆收,刺敵者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