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在三國教書那些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一章 可以兵法教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十一章 可以兵法教之

再說李孟羲,他躺著板車中,手臂背在腦後,手枕在胳膊上,眼睛出神的看著天上的太陽。

他看的投入,以至於在磚頭看來,李孟羲眼珠都不動了。

李孟羲像是掛掉了一樣。

磚頭很擔心哥哥,他用小手在李孟羲臉上晃了晃。

李孟羲被驚醒了,突然看到一顆腦袋離自己很近,他嚇的啊的一聲坐了起來。

咚!

腦袋相撞的聲音響起。

李孟羲捂住腦袋,疼得哎吆一聲。

顧不得疼,他趕緊去看磚頭,磚頭揉著額頭小腦袋,一臉想哭,又沒有到哭的臨界值,哭不出來的模樣。

李孟羲趕緊安慰弟弟,他用手輕輕揉著弟弟的額頭被撞到的地方,滿懷歉意,“呀!疼不疼啊磚頭。”

李孟羲一鬨,就把弟弟哄好了。

磚頭一點沒有怪哥哥的意思,他看著哥哥咯咯直笑,“二哥你咋撞住我頭了?你咋撞住我頭了?”

說著,弟弟伸出小手去摸李孟羲額頭被撞紅的地方,“二哥你撞的疼不疼?”弟弟天真的問。

李孟羲只好回以尬笑。

讓弟弟躺在一邊,李孟羲攬住弟弟,不讓亂動。

李孟羲認真的在觀察太陽。

見李孟羲往天上看,磚頭也往天上看。

天上沒有好看的東西,看一會兒,磚頭就無聊了。

“二哥你在看啥嗎?”

“在看時間。”李孟羲磚頭跟弟弟說。

李孟羲伸手捂住弟弟的眼睛,“磚頭,你不要看太陽,傷眼睛。”

“什麼是太陽嗎?”磚頭抓開李孟羲的手,好奇的問。

太陽不就是太陽嗎,還能是什麼。

李孟羲很快就想到,太陽是個比較正規的學術性的稱呼,而弟弟可能沒聽過太陽這個詞。他稱呼太陽,應該是用比較鄉間的俚語來稱呼的。

可是鄉間俚語該怎麼稱呼太陽呢?這把李孟羲難住了。

李孟羲實在不知道,該怎麼用另一個詞稱呼太陽。

難道要他來用恆星來稱呼嗎?

“就是那個,”李孟羲指著天上的太陽指給弟弟看,“就是那個白的,圓圓的那個,就是太陽。”

“那個不是日頭嗎嘛?”磚頭趴在李孟羲胸口,抬頭看著太陽反問。

原來叫日頭,“頭”發輕短音,跟饅頭的發音類似。

“日頭。”李孟羲嘴裡念了兩遍,“嗯,對。日頭就是太陽。”

李孟羲有事幹不覺無聊,可弟弟在好動又貪玩的年齡,讓他呆在空間狹小的車上,跟圈起來差不多。

於是李孟羲一心二用,一邊想著該如何根據太陽判斷時辰,一邊跟弟弟講故事

講的故事很老套,就是月亮上嫦娥,有月桂樹,還有一個搗藥的玉兔的故事。

對,還有一個不知道為什麼非要拿斧頭砍樹的吳剛。

磚頭問的問題總是很奇怪,他會問砍人家的樹沒人打他嘛,他還會問,兔子不是會把草藥吃了的嘛,為什麼要搗搗再吃。

問題雖然稀奇古怪,但磚頭一點不懷疑故事的真實性,他真的認為月亮上有個人拿斧頭砍人家的樹,還有個兔子長的跟人那麼大,還不吃草,把草搗成糊糊不知道幹什麼用的。

李孟羲用盡方法忽悠弟弟,忽悠起弟弟來他可一點也沒有心理負擔。

這有意思的哥倆兒,前邊駕車的老鐵聽著哥倆兒的談話,臉上的笑意就沒停過。

太陽裡沒有月兔,有的是三足金烏。

磚頭果然問,什麼是三足金烏。

李孟羲解釋說,就是一頭張了三隻腳的雞。

磚頭一聽,雞腿可好吃了,長三隻腳的雞,豈不是就有三個雞腿吃了?

磚頭趕忙要讓哥哥有空給他抓只三足金烏吃。

李孟羲樂了,“行!”他一口應承了下來。

磚頭小腦袋便又想了,咋個去天上抓嘛?

“咱騎個大鳥,坐大鳥身上,不就能上天了?”李孟羲騙弟弟說。

磚頭一臉的憧憬,能騎起來的鳥,得多大啊,家雀肯定不行,家雀還不夠一口吃的,老鴰(烏鴉)也不行,老鴰不吉利,喜鵲斑鳩都不行,不夠大。

磚頭沉浸在了騎大鳥往天上飛的想象之中,終於安靜了一點,李孟羲了可以專心思考自己的問題了。

話分兩頭,再說關羽。

因為後軍輜重隊落在後面,前軍也不得不停下來等關羽部。

一方停下,一方緊趕慢趕的追趕,終於在下午時雙方匯合了。

著急趕路,關羽衣服被汗塌溼了,背後的衣服緊貼在背上。

見前方劉備正立馬於道旁等著,關羽心頭一熱,趕忙催馬趕過去。

“大哥!”

雖然關羽誤事了,劉備卻並無責罰之意,他面帶笑意,從馬脖子上取下掛著的水囊遞給關羽,要關羽先喝口水歇歇再說。

關羽也不推辭,拿起水囊給灌了兩口,然後用袖子一擦嘴巴,把水囊還給了劉備。

劉備越是不責怪關羽,關羽越是羞愧。

“大哥,某拖延了大軍行程,某……”關羽當場認錯。

“唉。”劉備揮手制止,“想必雲長非是有意,其中必有緣由。”

關羽也不矯情,這事就算過去了。

“這事倒與孟羲有關。”關羽沉聲說道。

“奧?一說李孟羲了,劉備就不由身體

微側,一副迫不及待要聽的模樣。

於是劉備和關羽兩人策馬慢行,邊行邊聊。

關羽認真了細說了從昨夜紮營開始,到今日諸事。

說到李孟羲談及春秋,一句“孔子作春秋,亂臣賊子懼。”一語驚兩人。

昨夜驚關羽,今日又驚了劉備。

當說起,“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之時,劉備驚訝更甚,他噫了一聲,用手摸著頜下短鬚,沉吟到,“嗯,語義似有未盡之處。”

李孟羲這一段話並沒說完,劉備打定主意,要擇機問問。

然後關羽就便說到了今日演陣,李孟羲種種意外之舉,以及兩人暢談陣法的種種所得。

關羽細陳和李孟羲共談的軍略四十餘條,一一說完,劉備不由大開眼界。

四十餘條軍策,涉及軍陣,選鋒法,號令,破陣之術,軍備,軍心,軍律,等等等等。

其涵蓋之廣,加之無有任何故作高深之處,劉備完全聽懂了條條軍策所指何意。

聽關羽片刻所談,讓劉備頓生一時所得,甚於以往所知兵法之總合之感。

單單聽關羽陳述,劉備一下對錐陣的理解有了以前從沒達到過的高度。

這很正常,李孟羲幾乎是按兵家先賢走過的路重新走了一遍,把錐陣解析了一遍,通了其原理,可不就一兩句話就把陣法說清了。

“一為人力集中,二為人力投放,兩者兼顧,如此錐陣勝於長蛇縱陣者。原來如此。”劉備喃喃自語,緩緩點頭。

末了,劉備長嘆一聲,“孟羲何言不知兵也!”

劉備一時間認為李孟羲是有意藏拙,不肯全力相助。

這麼一想,劉備不由內心失落,悵然無比。劉備又確定自己所想,於勒馬問向關羽。

關羽沉思良久,突然笑了。

“大哥不必憂慮。我觀孟羲乃坦蕩之人,他自言不知兵事,當是真話。”

“大哥還不知,孟羲他不識時辰。”

劉備愣了下,“啊?”的一聲驚異。

然後關羽就跟劉備說了,李孟羲連一天的時辰都不清楚。

劉備將信將疑,但看關羽言之鑿鑿,劉備姑且信了。

劉備猶豫了下,跟關羽交代到,“那日中軍大帳,孟羲他不願在軍中任職,自說未曾學過安營紮寨諸事,還要你我教他。想來孟羲生性謹慎,無有十分把握,斷然不會掌兵。”

“雲長,你即熟讀兵書,且不可藏私,當用心指點孟羲才是。”

關羽心說,李孟羲此子聰慧非常,還用指點嗎?但大哥有交代,他認真應下了此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ps:已簽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