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在三國教書那些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五章 無有可奔襲之兵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十五章 無有可奔襲之兵

雖然忍不住笑了,弟弟也不知道為什麼哥哥突然笑了,但是沒必要跟弟弟解釋:“其實我是在糊弄你。”沒有必要這樣解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所以劉備關羽笑李孟羲,李孟羲摸不著頭腦。

劉備之前不知張遼,今日被關羽隨口一說,才知張遼之名。

關羽雖誇張遼勇武,但劉備從關羽的話語和神情之中,猜到了實情,那就是張遼確實勇武,卻不及二弟之勇。

劉備一句沒問,卻能聽出言外之意,李孟羲無此本事。

其中微妙,只有靠李孟羲自己慢慢體悟了。

——

關羽摘下頭上綠幘巾,拿起鐵胄試著要往頭上戴。

關羽一戴,很尷尬,根本帶不進去。

“孟羲,你這鐵胄,太小了。”關羽把鐵胄還給了李孟羲,“你是給自個編的嗎?估摸也就能你自己能戴上。”關羽笑著說。

鐵胄沒問題,甲片壓的很密實,因為小巧,看著更顯精緻,可實在是太小了。

“不是給我自己編的,是給磚頭編的。我自己編,看不出是否合適,給磚頭編,合適與否,我便能一看而知。”李孟羲解釋鐵胄編的這麼小的原因。

劉備笑言,這真是以人為鏡,自己帶胄,無法自視,給磚頭帶上,一目瞭然。

劉備誇李孟羲才思敏捷,李孟羲忙說過獎。

其實先給磚頭做甲,除了方便看效果這個原因在,還有另一個原因,是為了保護磚頭,給磚頭編一身合適他穿的甲,就多了一層保障。

兵荒馬亂的,小心無錯。

前幾日,劉備關羽每夜與李孟羲暢談,總有所得。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恰如劉備和關羽之於李孟羲。

所以今夜劉備安排完中軍紮營作夜諸事之後,不親辛勞,又來找李孟羲來了。

李孟羲關羽找他,真是聊天的,於是有一句沒一句的聊著,間或夾雜著一兩句妙語,倒讓聊天的氛圍其樂融融。

可是軍略一事,李孟羲遲遲未說。

聊天間隙,劉備遲疑了下,主動問詢,“每日相問,孟羲必有看出我軍疏漏之處。不知今日,孟羲可有看出我軍一二不足?”

劉備笑問。

“額……”一時語滯。

今天好像還真沒注意,哪有問題。

李孟羲不由皺眉,冥思苦想。

片刻後,他眉頭舒展。

“若說疏漏,還真有一處。”李孟羲沉聲說道。

劉備和關羽坐直了身體,準備洗耳恭聽。

“義軍自出涿郡,行軍日程相累,當已有數百裡,敢問二位,行軍之時,士

卒可有掉隊者?是否行軍十里,兵卒前後散亂近裡,行軍至五十裡,軍卒前後拖延數里,至行軍百里之時,軍士散亂大半,已無戰力?”

劉備和關羽相視一眼,然後各自沉思。

末了,還是熟讀兵書的關羽先說道,“從涿郡行軍開始,士卒隨行輜重車隊左右,無有掉隊。”

劉備接著關羽的話,點頭說道,“確無有掉隊。”

李孟羲咧了咧嘴,他撓了撓頭,眉頭皺的更深了。

輜重車隊速度慢的跟走路一樣,保持這個速度,確實不至於有人掉隊。

李孟羲低著腦袋,看著篝火,看了良久,突又抬起了頭,目光看了看關羽,又看了看劉備,“那長途奔襲呢?士卒帶五日之糧,一日奔襲七十裡,可曾試過?”

關羽道:“未曾。”

李孟羲再問,“若今令將軍率數百卒,一日奔襲五十裡以拒敵,將軍是否能為?”

關羽手捻著長鬚,眉頭緊鎖,一雙丹鳳目微眯,“……能為。”關羽的回答有些不堅定。

“能為?”李孟羲面帶笑意,反問。

“……能……能為。”關羽再次回答,回答的更加沒底氣了。

一旁,劉備觀察到了關羽的遲疑,他心下好奇,為何熟讀兵書的雲長會在此事上失卻底氣。

關羽知兵,而劉備,卻不甚懂兵。

關羽知道一日奔襲五十裡,有多難,而在劉備想來,縱一日奔襲七十裡也不甚難。

劉備這麼想的依據是,他曾經跟叔父去販羊,一天一夜走了八十多裡。除了累點,無甚難的。

劉備單純的認為,人的體力能支撐一天跑七八十裡,幾百個人也能長途奔襲七八十裡。

以劉備有限的軍事素養,他暫時不懂一個人跟幾百人集體行動的差距在哪。

雖說,劉備早年遊學,兵法有所涉獵。

但行百步者,半九十也。

一知半解,跟完全懂,差別大了去了。

關羽說,他能帶幾百鄉勇,一日奔襲五十裡。

李孟羲笑而不語。

李孟羲一笑,關羽就坐立不安了。

在一個懂行的人面前,裝不了的。

關羽看著李孟羲,語氣很不堅定,“一日奔襲五十裡,或許可行。”

李孟羲搖頭,“奔襲五十裡,而陣容不亂,非精兵不可。而今我軍鄉勇,不堪奔襲,離精兵尚遠。”

李孟羲斷言,關羽無法率幾百鄉勇奔襲五十裡。

李孟羲話一說出口,劉備就偷偷觀察關羽的神情。

讓劉備出乎意料的是,關羽緩緩點了點頭,像是同意

了李孟羲的說法。

“白日我看輜重隊新任伯長狗子帶人折返於官道之上,來去十數回,陣容便已亂了。

取勝之道,不在一夫之勇,而在萬眾如一。今我軍鄉勇不能至五十裡而禦敵,非是力不足至,而是軍心不一。可以軍法律之,使勇者不及走,弱者不及逃;使善奔者不得快,體弱者不得落(la)。

由是五百之眾,趨十里,為五百之眾;五百之眾趨二十裡,為五百之眾;五百之眾長趨七十裡,猶是五百之眾且陣容不亂。

如此,精兵或成。”

李孟羲一語畢,關羽丹鳳眼微睜,然後嚯的起身,又嚯的坐下。

起身是因為關羽被李孟羲一語點醒之後,忍不住要立刻去拉來士兵去操練,身體不由自主的便站了起來,站起來之後,猛然想到這會兒是夜晚,為緩解尷尬,關羽又沒事人一樣坐了下來。

坐下之後,關羽搓掌嘆氣,“翼德領斥候為大軍探路未歸,大哥要看守中軍,某要看護後軍輜重,分身乏術。可惜,現下無有人手。”

說著,關羽把目光看向李孟羲。

李孟羲直到關羽在想啥,可是李孟羲知道自家的事,練長途奔襲,就得帶著人跑,幾十裡幾十裡的跑,咱這個小胳膊小腿的,你可饒了我吧。

“不行。”關羽還未說話,李孟羲就拒絕。

關羽不由失望。

雖拒絕了關羽,李孟羲還是幫忙給出了參考建議。

“我說將軍,義軍能成事之人,何止你兄弟三人,又何止我李孟羲?”李孟羲笑著說到。

“義軍已有近千戰兵,挑揀一番,便可得千里挑一之人才,何言無人?”

問題還是一樣的問題,李孟羲自始至終都認為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普通士兵也可以大有作為。

關羽不一樣,關羽很難正視到普通士兵的潛力。別說關羽了,整個大漢,又有幾人能真正重視士兵。

因為沒有人人平等,就沒有人會認為底層的人民跟自己一樣聰明一樣有能力,就不能正視底層人員的價值,反應在軍伍之中,就根本不信一個小卒能有多大能耐。

這是時代對每一個人的禁錮,非是關羽一個人的問題。

儘管,前兩天李孟羲促成了鄉勇們自發的結陣對抗,讓關羽意識到了普通士兵們也能在陣法上多有建樹,並且經此一事,關羽放心的把操練事宜大半下放給了手下的伯長們。

但雖如此,現在開始嘗試訓練能長驅五十裡的精兵時,關羽根本就沒考慮讓普通士兵來完成這件事。

一個連精兵都算不上的鄉勇,能練出幾百精兵,這是鬼故事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