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在三國教書那些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八章 詩八百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十八章 詩八百

李孟羲能一心三用,一邊跟劉備說話,一邊照看弟弟,還一邊編甲。

磚頭越來越調皮了。

李孟羲要把改好的鐵胄戴弟弟頭上。

“不戴!俺不戴!”磚頭捂著小腦袋,一頭把自己腦袋扎進一堆包袱之中,說什麼也不肯戴沉甸甸的頭盔。

李孟羲無奈,只好作罷。

形式最簡單的扎盔成功做了出來,李孟羲考慮做更複雜的進階版頭盔。

一般中國的古裝電視劇中,出場的士兵的頭盔都沒有對面部的防護。

而在國外的影視劇中,經常看到有把面甲一揭下來,就能把腦袋全部遮擋住的板甲盔。

這麼一比較,好像中國古代甲具疏於對面部的保護一樣。

其實中國古代的軍事科技領先世界很久,鎧甲的防護面積長期遠超周邊的地區。

影視劇的道具大多很不考究,與影視劇不同,漢代哪怕更早的秦代,都有大批的能防護住面部的鐵胄。

李孟羲現在要做的,就是這種除了眼睛露出來外,頭部其他面積完全防護的頭盔。

這種更複雜的頭盔,大體結構依然是像一個桶狀,戴頭盔的時候,就像把一個桶露在頭上,然後,眼前挖出來一長溜用於觀察外邊的視窗,頭盔大致就是這個樣子。

已給磚頭做好的頭盔,像個帽子,要把帽子改成摩托盔,就得接著往下編。

李孟羲忙著編頭盔,沒時間陪弟弟玩,弟弟在車上滾來滾去,嘴裡一邊滾,一邊語調奇怪的揹著昨天教他的詩。

劉備聽到,大為驚奇。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劉備聽了幾遍之後,大致確定了,是這四句。

在心裡默唸了數遍,只覺韻律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雖說通俗直白,可最後一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句,暗藏哲理。

初聽此詩,劉備甚感新奇。

“孟羲,詩是你做的?”劉備問。

李孟羲抬頭,一臉茫然,“啥?”

“”離離原上草。”

“奧。”李孟羲撓著頭,“不是我,是家師所作。”

李孟羲不想剽竊古人,於是把這詩推給了根本不存在的老師。

劉備一聽,竟然信了,他問李孟羲老師的名諱。

李孟羲摸了摸鼻子,忍俊不禁,“家師閒雲野鶴,從未透漏過名姓,他叫什麼,我也不知。”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李孟羲胡亂編個理由,搪塞過去了。

而且看樣子,劉備信了,他真的相信李孟羲有一個閒雲野鶴一般的老師,不然,無法解釋李孟羲年不滿十歲,一身學問。

劉備又把四句詩

吟哦了一遍,感慨到,“你老師真是奇人也。”

李孟羲笑而不語。他又低頭編甲。

片刻後,“其實這四句詩後,還有四句。”李孟羲幽幽說到。

“奧?”劉備忙勒住了韁繩,讓馬慢行,劉備探身,看著李孟羲,要他快點說後四句詩。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離別情。”

李孟羲沉吟,把整首詩全背了出來。

這首詩精華只在前四句,李孟羲把後四句背出來,劉備默唸了一遍,覺得後四句差點意思,甚至有點覺得狗尾續貂,不由覺得可惜。

有珠玉在前,後四句實在單薄。

磚頭滾了過來,他用小腦袋擋在李孟羲的眼睛和手裡鐵胄之間。

弟弟瞪大著眼睛看著李孟羲,“哥你說的什麼嗎?”弟弟問。

“沒有說什麼啊。”工作被弟弟打攪了,李孟羲無奈。

“你說的不是離離原上草嗎?”磚頭用手捏著哥哥的耳朵,要哥哥認真跟他說話。

弟弟的語言能力太差,他說話也就李孟羲能理解透徹。

弟弟是問,你說的不就是離離原上草嗎,後邊的是啥?

後邊的四句沒背的價值。

李孟羲抽了抽鼻子,“磚頭,教你背別的詩吧。”

磚頭一聽,眼睛瞪大更大了,“什麼嗎?”

“跟著我讀啊,鵝~鵝~鵝,”李孟羲連鵝三聲。

弟弟咯咯的笑了。

鵝鵝鵝,跟什麼奇怪的叫聲一樣。

李孟羲無奈,“鵝鵝鵝,曲項向天歌。”只好兩句連一起。

弟弟這才跟著讀了。

然後是,“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磚頭跟著讀了好幾遍,突然問,“是大鵝嗎?”

“對!就是大鵝。”李孟羲笑了。

這首詩挺好,挺適合教小孩兒的,弟弟讀了兩遍,就能聽懂是說的鵝。

“鵝咬人可疼了哥,我可小的時候,鵝咬我指頭了。”

弟弟一本正經把手指伸過來,指著手指說鵝咬的地方。

李孟羲笑得不行,他摸了摸弟弟的腦袋,“你小時候?你現在就是小時候啊。”

“是可小可小那時候。”弟弟爭辯,說他很小很小的時候被鵝咬了。

至於怎麼被鵝咬的,弟弟也說不清。

鵝,大公雞,狗,是農村三霸。

不說弟弟了,李孟羲前世小時候也被鵝給追著跑。

想到了小時候,李孟羲傻笑著停不下來了。

再聊著聊著,兄弟兩個不背詩了,開始聊鵝怎麼做

好吃。

李孟羲一會兒說清蒸,一會兒誰紅燒,一會兒又說烤,一會兒又說醬滷,弟弟聽的快流口水了。

“那好吃嗎?”弟弟一臉的憧憬,他憧憬著哥哥把大鵝給做成好的他,然後他啊嗚就是一口。

“可好吃了!”李孟羲擦了擦嘴角。

說著說著,他自己也要流口水了。

再說半天沒聲音的劉玄德,劉玄德在旁聽到了詩,然後又背了下來。

“孟羲,這也是你老師所作?”劉備好奇的問。

“嗯!”李孟羲點頭。

把詩推脫給根本就存在的人,他一點兒心理壓力都沒有。

劉備大奇,“這第二首詩,亦是上佳之作。冒昧一問,孟羲,你老師做過多少詩?”

小時候有過一本書,叫《唐詩八百首》。

“老師作詩,有八百首。”李孟羲想也不想,就答到。

“八……八百?”劉備驚愕,舌頭有點打結了。

這一下,把劉備驚的不輕。

世間當真有人能做八百首詩不成?

劉備的懷疑很正常,不同於唐代,造紙術取得突破近展,印刷術也有極大進展。

漢朝蔡倫雖然改進了造紙術,但紙張的產量依然低到令人髮指,這個時代,竹簡記錄文字依然是主流。

所以,在唐朝流傳下來八百首詩,和跟從漢朝流傳下來八百首詩,不是一個難度。

劉備或許不知,有的人不止能做詩八百首,唐朝的李白,據傳一生作詩幾千首。

回過神來,劉備忙問,“孟羲啊,你老師如此人物,八百首詩,你記了多少?”

這把李孟羲給問住了。

到底自己,會背多少詩呢?真算不出來,八百肯定是沒有的。

“我記得多少,一時半會兒,也梳理不清。”

“只是老師學問,我未得其一二,當真是一大憾事。”李孟羲心有感觸,感慨不已。

唐詩宋詞,那麼多。

可前世除了學校學的,其他課外讀物,讀的很少。

全唐詩何止萬首,李孟羲會背的,估計連一百都沒有。

李孟羲說未得老師之一二學問,劉備也為他感到惋惜。

到底是何等人物,才能教出李孟羲如此俊才呢?劉備好奇。

好奇的同時,劉備有些為李孟羲不公,李孟羲那位神仙一樣的老師,既然教了李孟羲,為何不教他軍略?

難道不知,此子於軍略一道,天賦異稟嗎?!

既然教了人家,為什麼又不好好教?

當真是,誤人子弟!

想到此處,劉備氣的一拳砸在了自己大腿上。

李孟羲看著突然發火的劉備,一臉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