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甲午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1107 卡住日本咽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107 卡住日本咽喉】

“皇上,物有陰陽,事有緩急,皇上的事情這麼多,其實,很多事情,都不是馬上能夠解決的,我的看法是,不能解決的事情,就先不用解決,過一陣,自己就解決了。”李鴻章向萌總裁建議道。

萌總裁一汗,你這話,跟沒有說,有什麼區別?

李鴻章笑道:“皇上可能認為我是在亂說,但這是我為政三十年的心得了,很多事情的確是這樣的,如果沒有切實想好利弊,就盲目的做出決定,倒不如輕鬆的面對,先不去管,為好。”

萌總裁點頭道:“老師的意思,我明白了。最近安排一下鐵路總公司的事情。”

“好的。”因為仍然涉及到外交,所以,萌總裁主要交給李鴻章辦了。

人盡其用,萌總裁還真不覺得,李鴻章在最高管理層,會比他手下的任何人差,趙輕蘿和卡特莉娜卡芙公主再有天賦,也趕不上李鴻章的經驗,李鴻章在華國,肯定不能跟在清廷一樣。

華國的鐵路總公司設立於上海,並在天津、漢口各設一分局。

開辦伊始,請部分官款為開辦經費,同時請各地方官幫助招集商股,使之據有100萬華元的資本。

此後,該路從南北並舉,今年已經正式建成通車,改名為京漢鐵路。

其間,還修築了正太和汴洛路兩條支路。

在長江流域和東部沿海地區,修築天津至鎮江、山西經河南至長江沿岸、九龍至廣州、浦口至信陽、蘇州經杭州至寧波五條鐵路。

萌總裁在卡特莉娜卡芙公主和李鴻章,李泰熙的陪同下,親自視察日本的這條鐵路線。

從下了火車開始,就沒有休息,前線的戰報,在第一時間,彙報到了萌總裁這裡,其實已經不能算是戰報了,應該說是情況而已,因為仗已經打完了。

日本人居然沒有反應過來,到現在為止,甚至連抗議的公函都沒有發到長崎去。

主要是因為日本人的交通太不便利了。

“依著我看,不要派兵駐紮了,把這些鋼軌,拆除,運到朝鮮鋼鐵廠去。”萌總裁對卡特莉娜卡芙公主和李鴻章道。

李鴻章沒有說話,他是老成的性格,不是萌總裁問道他頭上,他一般都不會主動,這是萌總裁比較煩李鴻章的地方。

李鴻章也知道萌總裁煩他這一點,但是這是他這麼多年養成的個性,實在是沒有辦法說改就改掉。

卡特莉娜卡芙公主笑道:“可以的,只是這個工程也不小,需要上萬民夫。”

萌總裁看向李鴻章,“你覺得怎麼樣?”

“我也覺得可以。”李鴻章本來又習慣的想要自稱臣,或者老臣,硬生生的改成了我,在萌總裁這裡說話費勁,也是李鴻章不敢隨便說話的原因。

萌總裁笑道:“老師,你放輕鬆一些,我看你說話是真費勁,你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在華國,只要不涉及貪腐,你不隨便殺人,在我這裡,是不存在犯錯一說的。”

李鴻章笑道:“我不是不想說話,卡特莉娜卡芙公主說的很好,我沒有什麼好說的,拆除鐵路,似乎是最好的辦法,也是唯一的辦法,不能佔領,可不就拆除嗎?我建議,把下關城,到長崎的鐵路沿線,最好是洗劫一遍,強徵日本的民夫!”

萌總裁一驚,李鴻章要麼不說話,一說話,還真的有點嚇人,“對日本人這麼狠,會不會引起他們全國的憤慨,奮力抵抗?”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李鴻章正色道:“我建議皇上,先殺掉個幾萬人!日本人抵抗過英國人,法國人,美國人嗎?他們哪個列強在日本殺人少了?日本人也沒有抵抗過西班牙人,荷蘭人,據我所知,在日本殺人越多的列強,越是受到日本人的尊重。”

列強在日本也殺人,也殖民,但是為什麼都沒有對大清國這麼狠?

明治維新前後,日本一直飽受西方列強的侵略。

治外法權(喪權辱國)、租界(割地)、不平等貿易條約(間接等於賠款)比比皆是。

但是日本骨頭越來越硬,現代化的進度條讀的快,迅速擺脫了侵略。

1858年日本江戸幕府與美國、英國、法國、荷蘭、俄國簽訂《安政五國條約》,被迫允許開放長崎、橫濱、神戶、新潟、函館五處港口。1859年至1869年之間,這五處港口和東京、大阪陸續開埠,設立外國租界(日語中稱為外國人居留地)。

第一次鴉片戰爭是因為林則徐扣貨抓人禁止通商,所以英國毛了要派遠征軍。英國認為中國是因為不和他通商才導致英國正常貿易逆差,所以要中國開口岸。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因為傻比鬼佬認為開的口岸還不夠多,所以中英貿易還是逆差。於是找了個藉口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

帝國主義擴張只想要兩個東西,第一是廉價的資源,第二是可以傾銷廉價垃圾產品的市場。中國沒有資源,但是中國有這些垃圾產品的市場。日本以上這些東西都沒有,最多算是個小市場,所以基本沒什麼值得侵略的價值。

中國除了煤炭,沒什麼有價值的資源,連優質鐵礦都沒有。

真心是沒人想要地,所謂瓜分只是想肢解你,因為太大個,人家不好控制。

也只有傻吊日本人跟吃錯藥了一樣,跑中國來硬是要佔地,搞到最後佔領軍連口吃的都沒有,還得從本國運。

打了幾年除了掏了點媒,毛都沒得到一根,八年抗戰日本一直在找重慶想要停戰,打到最後日本實在山窮水盡了,要去東南亞搶橡膠和石油,結果導致了美國參戰。

在19世紀前期和中期,尤其是幕府開國之前,日本所經受的侵略,雖然有黑船來航、《安政五國條約》、開放通商口岸等等事件,但是無論是深度還是廣度都不如清國,並沒有被大規模入侵,這是客觀歷史事實。

是因為日本人聰明或者強大、或者值得列強忌憚嗎?

當時的江戶幕府治下,因為將近二百年的和平,日本已經是一個武備鬆弛的國家了,在西方列強面前並沒有多少抵抗能力。

清國和日本在19世紀前中期並無多少不同,同樣搞閉關鎖國,幕府的軍事實力甚至比清國還要孱弱,甚至到明治維新前期,日本的軍事實力也並不能入英法等列強的法眼之內。

1840年打到鎮江的一萬多英軍,1860年打到北京的兩萬多英法聯軍,如果扔到日本去,也照樣可以打進京都和江戶,不會有什麼別的不同。

之所以日本沒有遭受到列強大規模入侵,一個是它的地理位置,一個是它貧瘠的資源。

日本是孤懸於東北亞一角的島國,地理位置並不優越,也沒有處在當時重要的通商航道上面,對西方列強來說,大規模入侵日本有實際上的難處(英國能夠入侵清國,是因為有印度這個基地和跳板),而且很顯然勞師動眾,佩裡准將率領幾艘黑船轟開幕府大門的時候,首要目的是想給美國未來去遠東的商船和艦隊提供一個補給點。

當然,如果日本擁有令列強垂涎三尺的資源的話,那麼在19世紀那個年代,就算地理偏僻它仍舊會招來西方國家的大規模入侵,可是它沒有。

當然,這絕不是說日本一直都很貧瘠,實際上在江戶時代前期(17世紀),日本是一個出了名的富國——因為盛產金銀,它甚至被馬可波羅在遊記裡面稱作“黃金之國”,也被後來的西班牙人和荷蘭人稱作是富庶的天堂。

黑川金山、湯之奧金山和佐渡金山等等,都是當時世界上較大規模的金山,在德川幕府前期,這些金山成為了幕府的重要財源和財政支柱。

除了金山之外,日本還有不少大規模的銀山,規模都是當時的世界前列。

所以,在16-17世紀,西班牙人和後來的荷蘭人,包括後來的清國人,都是透過和日本貿易,獲得了鉅額的財富。

日本也跟清國做生意,甚至是把清國當成了主要的貿易物件。

在1715年幕府頒佈的《海舶互市新例》當中,幕府規定清國一年可以來船10艘進行貿易,交易金額限定在000貫之內,而荷蘭人的交易額限定為一年1500貫之內(貫是當時日本的重量單位,約為.75千克左右)。

由於當時日本的出口量小進口量大,日本與外國的貿易帶來了驚人數量的貿易逆差,這種貿易逆差的後果就是金銀大量流出。

根據日本幕府自己的統計,從1655-1715年,60年間日本流出黃金9萬7600兩,銀7萬400貫,佔當時黃金產量的一半、白銀產量的四分之三,這也是幕府痛下決心頒佈《海舶互市新例》限制貿易規模的原因。

而到了19世紀,因為西洋人的壓迫,金銀的流出速度再度加速。

佩裡准將黑船來航之後,1854年簽訂了《日美和親條約》,幕府答應了全面對美國開放通商,結果西方其他列強蜂擁而至,最後達成了《安政五國條約》,列強都獲得了和日本貿易的片面最惠國待遇。

這些商人利用條約從日本攫取了巨大利用,其重要的一環就是利用日本金銀比率比外界低(當時日本金銀兌換比率是1:10,而英國等國家是1:0),大量用白銀套購日本黃金。

短短十幾年間,日本的黃金就再度大量流出,幕府財政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也正是因為財政的失敗,所以維新黨人才可以那麼容易推翻接近兩個半世紀的幕府統治。

更為可怕的是,此時日本的礦山經過了多個世紀的開採,已經變為枯竭狀態,佐渡金山等大型金礦在近代的產量變得十分低下,再也無法和鼎盛時代相比。

於是經過幾個世紀的碌碌無為和對清國以及西洋人的貿易失敗,日本原有的貴金屬已經大量流出,從人人稱羨的黃金之國變成了一個貧瘠的國家,和透過絲綢、茶葉等貿易積累了幾百年白銀的清國相比,無異於是一個沒有任何侵略‘價值’的國家。

如果日本還有大清那樣多的財富,那麼在那個弱肉強食的時代,不管日本幕府或者日本朝廷有多麼體制開明、多麼勵精圖治,他們都肯定將會面臨到西方列強的侵略,因此重要的不是它怎麼樣,而是它是否值得侵略。

當然,堪堪躲過了19世紀中前期的西方侵略狂潮之後,日本並沒有浪費自己的幸運,在明治時代經過仁人志士的痛定思痛,終於改變了之前幾個世紀的碌碌無為,以積極的姿態參與到世界當中,並且以超乎於常人的努力,改變了日本在貿易上的極弱狀態,成為一個工業先進國家和貿易出超國家,重新積累了鉅額財富,最後變成了世界的列強之一。

當然,在萌總裁的這個時空中,這個可能性將不復存在了。

19世紀擺在美國面前的世界,是一個被列強瓜分殆盡、自己孤垂於世界島彼岸的世界。

當時美國提出門羅主義嘗試將美洲化為己有,潛臺詞其實是己方遠離傳統強國對世界島的爭奪,安心打理屬於他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本質上是孤立主義的另一種體現。

如果真的有把握爭奪世界島,誰不想參上一片呢?

當時的中國,也就是大清王朝給了美國這樣一個機會。

中國之所以沒有成為殖民地,完全是因為它太大了。

大清國這樣的龐然大物,不僅有著以億計數的單一民族人口,還有著以千年為單位的大一統傳統。

既要專心經營殖民地又要警惕其他的列強的歐洲諸國,到底有哪一個列強有這樣大的胃口把中國吞下去?

隔著千山萬水的情況下?

英王可從來不介意完成雙帝偉業名垂千古。

不過列強雖然吞不下來,但他們把中國大分八塊的努力可一天都沒有停止過。

在這些列強中,只有美國人是反對肢解大清帝國的。

羅斯福曾經直言:“我真誠地希望不要分割中國,這樣做將對任何人都不好。”在他之前的美國人說過很多類似的話,其實也一直在做著類似的努力,比如所謂的門戶開放政策。

太平洋的確容得下中美兩國,但他們中間還有一個日本。

185年美國將軍佩裡開啟日本國門,劊子手斬斷幕府遺光迎來了維新時代,從此日本天皇****開啟君主立憲,迅速成長為一個外向型的資本主義帝國。

日本1867年才開啟維新,為什麼僅僅8年之後就成長到足以侵略外國?

答案還是美國人。

美國看穿了歐洲列強勢力輻射的極限,他們貪婪的長舌被大清這塊肥肉纏住,既沒有能力也沒有興趣繼續向東。

當時列強在日本的勢力,其實是根據各自世界範圍的實力產生的慣性延伸,比如英國在日本市場的地位。

但美國人不同,他們需要打通一條從西海岸到清帝國的海路,並儘可能保證這條路是在美國人自己的手上,為此他們用有些難看的吃相吞併了夏威夷。

他們也需要一個可以站立起來的日本,來打破局勢代替自己站在直面歐洲列強的第一線。

所以他們才會那麼迫切的開啟日本國門,並拋開列強獨自支援日本走上開放擴張的道路,比如允許日本拿回關稅權,比如默許日本吞併琉球,默許日本侵略臺灣朝鮮,拒絕在前期調停中日戰爭等等。

只不過美國也沒想到大清和沙俄是這麼不爭氣,以至於日本被自己縱容成一隻怪物。

“我同意。”萌總裁當機立斷的對李鴻章和卡特莉娜卡芙公主道。

卡特莉娜卡芙公主點頭道:“的確,要有能力打我們,他們早就打到長崎來了,不殺一批人,的確不足以震懾日本人。我們的最終目的,只是要拿到長崎,取得對日本的永久性通商特權而已。”

李鴻章點頭贊同,“對,列強開啟清國的門,是為了通商,我們開啟日本的門,也是為了通商,如果通商的條款被日本政府承認,那麼,西鄉隆盛這一塊,便可以問我們買軍火,就有能力,抱住九州島。”

萌總裁大喜,這不是出來辦法了嗎?

“解決了美國人之後,英國人和法國人有什麼態度嗎?美國國內知道這件事情了嗎?”萌總裁問卡特莉娜卡芙公主。

“沒有,各方面都一點動靜都沒有,美國人沒有長距離無線電,應該還不知道我們全殲了薛佩爾的部隊。”卡特莉娜卡芙公主笑道。

“隨時注意動態。”萌總裁點點頭,“晾他們也不敢有什麼動靜,想在亞洲同華國過招,得有穩定的後勤基地,陸戰,我們誰也不怕!我們現在已經在日本登陸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