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甲午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1136 曾紀澤在維也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136 曾紀澤在維也納】

“就因為德國比奧匈帝國強大的多,我才會覺得奧匈帝國是我們最佳的結盟物件,因為,他們不會隨便跑到亞洲來,分量也夠,可以和英國人,法國人在同一水平線說話,有足夠的國際話語權。”萌總裁解釋道,“如果我們跟德國人結盟,德國人除了會指手畫腳之外,還有可能會介入亞洲事務,請神容易送神難。”

卡特莉娜卡芙公主點頭道:“原來是這樣,皇上想的真多,這些國際關係,我都沒有太多的去研究過。”

萌總裁笑道:“這主要不是我一個人想的,李鴻章和曾紀澤都是這種看法,我們要依靠德國人,但是能跟和德國人關係很好的奧匈帝國結盟,既有助於我們從德國人那裡得到技術上面的幫助,也能夠避免我們跟德國人走的太近。現在就看曾紀澤怎麼發展國際關係了。”

“但願能有好消息。”卡特莉娜卡芙公主挽著萌總裁的手,甜甜的一笑。

奧匈帝國是歐洲傳統強國(俄、英、奧、法),東歐的大帝國。

國土面積之遼闊、在當時歐洲排名第三,僅次於俄羅斯和奧斯曼帝國;總人口數量之眾多、稍遜於俄羅斯和德意志,位於歐洲第三;機械儀器製造業之繁榮、和鋼鐵軍火工業之雄厚,排位世界第四,僅次於德國、英國和美國之後。

其資源總儲備之廣泛、和動員總兵力之龐大,亦是歐洲第四,只少於俄羅斯、德國和法國;而農產品種類之繁多、和原油產量之豐富則是超越擁有精緻農業的法國和以糧食出口為導向的俄羅斯,位居全歐之冠。

斯柯達兵工廠生產的重炮武器的工藝之先進更是遙遙領先,雄踞世界第一。

還有一點,這是一個國內矛盾嚴重,有強大的資源,但是封建帝國主義的核心,使得奧匈帝國不具備稱霸世界的可能,不太可能跑到亞洲來找事,頂多是跟在別國的屁股後面吃點小屎,類似原本歷史中的八國聯軍。

這都保證了,如果華國和奧匈帝國結盟,奧匈帝國可以和華國長期保持友好關係。

這一切,都決定了,萌總裁想和奧匈帝國結盟,具有很重大的意義。

曾紀澤此時已經帶著萌總裁的親筆信,到達了奧匈帝國的京城維也納,並且受到了奧匈帝國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的招待。

其實萌總裁對於哪個列強都沒有好印象,也包括奧匈帝國。

在歷史上,幾乎沒有哪個列強沒有到華國來作過孽!

在原本的歷史中,八國聯軍以當時的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奧匈帝國、意大利王國為首的八個主要國家組成的對中國的武裝侵略戰爭。

1894年清朝甲午戰敗,更是讓西方列強對中國這塊兒垂涎已久的“大蛋糕”虎視眈眈!

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成為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導火索,以此為藉口,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之名行瓜分和掠奪中國之實。

入華的聯合國軍總人數前後約為5萬人,裝備精良,聲勢浩蕩,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徹底淪陷,慈禧、光緒等一干人逃亡陝西西安,隨後慈禧以光緒之名下”罪己詔“,通電李鴻章急速從廣東北上與洋人談和。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條約》的簽訂為結果,中國自此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給當時的國家和人民帶來了空前沉痛的災難。

八國聯軍所到之處,殺人放火、**搶掠,無惡不作!

從紫禁城、中南海、頤和園中偷竊和搶掠的珍寶更是不計其數!

八國聯軍侵華期間,清政府在民眾的壓力下,表面上向列強各國“宣戰”,暗地裡卻破壞義和團運動,向侵略軍妥協投降。

除出兵八國外,另外又加上三個國家——比利時王國、荷蘭王國、西班牙帝國。

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政府完全成為“西方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變成了“洋人的朝廷”。

雖然這種悲劇還沒有發生,但是萌總裁對於這些列強的憎惡,並沒有因此而減少分毫,反而因為重生的關係,更加憤恨!

所以,讓曾紀澤以外交副大臣的身份出訪歐洲,只不過是權宜之計,為了國家利益,找尋盟友而已,並不是萌總裁要和歐洲人親近。

弗蘭茨·約瑟夫一世是弗蘭茨·卡爾大公和巴伐利亞國王馬克西米利安一世之女蘇菲·弗裡德裡卡公主的長子,因伯父斐迪南一世無嗣,他被教育成為國王假定繼承人。

1848年曾在義大利參加鎮壓倫巴第-威尼西亞王國反抗奧地利統治的起義,當革命蔓延至帝都維也納時,奧皇斐迪南一世因精神原因被迫遜位,弗蘭茨於1月日在奧爾米茨登上帝位。

在他統治的最初10年即所謂的“新專制政體”時期,他親自制定外交政策和戰略決策,與首相和外交大臣費利克斯·施瓦岑貝格一起開始恢復帝國秩序,1850年11月以武力威逼使普魯士簽訂奧爾米茨條約,解散德意志邦聯,向奧地利稱臣,這被普魯士人認為的第二個耶拿之恥。

但首相在國內的粗暴統治和不容異己的警察機構激起了人們內心的反叛情緒,當1851年政府撤回1849年在革命壓力下答應制定憲法的許諾時,這種情緒變得更具威脅性。

撤回許諾的後果深遠,導致自由黨對弗蘭茨·約瑟夫的統治長期不信任,引發了185年在維也納行刺奧皇的企圖和米蘭暴動。

施瓦岑貝格於185年去世後,弗蘭茨·約瑟夫不再任命首相,自己獨攬大權。

他雖然很勤奮但智力卻並不高,在複雜的國際政治中常常走錯路數。

奧地利帝國在克里米亞戰爭中的錯誤主要是他自己造成的,他不顧俄羅斯帝國對他的一貫支援,調動駐加利西亞的軍隊到俄國邊境,迫使尼古拉一世從多瑙河沿岸撤軍,這造成了兩國永久的裂痕,沙皇尼古拉一世自殺前悲嘆奧地利的背叛:“我是一個世界上最大的傻瓜,居然指望別人知恩圖報。”

而西方國家則因為他並沒有直接參戰,把他看成企圖不勞而獲的奸詐人物,最後他兩頭不討好。

因為國內複雜的財政問題,他在1859年開始削減軍費,但又中了加富爾的詭計,忍不住挑撥而向撒丁王國宣戰。

沒想到抓耗子卻帶出大象,法國的拿破崙三世變臉和翻書一樣快,毫無徵兆的突然拔刀幫助弱小的撒丁,歷史上第一次透過鐵路機動迅速把10萬大軍帶到義大利戰場,預想的邊防軍懲罰作戰變成了大國間的主力對抗,弗蘭茨親在趕到戰場也沒有絲毫作用,兩軍的指揮都顯得雜亂無章,而奧地利顯得更亂,索爾費裡諾戰役的失敗嚴重損害了奧地利的軍事聲譽。

7月他匆忙的締結了《自由鎮和約》將倫巴比割讓給對手以結束戰爭。

戰敗後出現的危機氣氛促使弗蘭茨·約瑟夫重現開始注意憲法問題,憲法試驗期--聯邦制憲法和中央集團期憲法交替試行,直到1867年。

在1864年對丹麥戰爭中,約瑟夫與普魯士結成同盟,企圖以此拖延其在德意志的支配地位,但卻徒勞。

普奧獲勝後,爭吵發生了,雙方的戰爭不可避免,普魯士與撒丁結成同盟,形成對奧地利的夾擊之勢。

外交官提議透過法國拿破崙三世之手,將威尼斯讓給撒丁來避免這種不利態勢。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雖然註定要失去威尼斯,但約瑟夫卻認為不經一戰就失去一個省份有失體面,死也要死的光榮一些,遂即把善於攻擊的阿爾佈雷希特·弗里德里希·魯道夫大公和善於防禦的路德維希·馮·貝內德克調換了一個位置,普奧戰爭的結局是北方戰線失敗,南方戰線勝利,奧地利雖然失敗,並交出了威尼斯,但保證了對南方的心裡優勢。

由於弗朗茨·約瑟夫未能達成聯邦制解決方案,使各民族滿意,各民族之間的關係進一步惡化。

1867年的形式以趨於明朗,必須像不聽指揮的匈牙利人做出妥協,結果形成“帝國和王國的二元君主國”,這這個二元君主國裡,一半奧地利,一半為匈牙利,以平等的夥伴關系共存。

這一妥協給匈牙利人相當大的權利來擴大其影響,蒙受損失的是斯拉夫各民族;波西米亞人(捷克人)和波蘭人沒有分享到奧地利德意志人在帝國的奧地利部分即西半部所享有的特權;而克羅地亞人、斯洛伐克人和南部斯拉夫人則沒有分享到匈牙利人在匈牙利部分即東半部所享有的特權。

弗朗茨·約瑟夫認可了這種偏袒的做法,違反了在這個多民族國家中各民族基本平等的核心法則。

歷史上長期演變所形成的各個邦屬對皇帝的關係,為各民族對奧地利德意志人君主或匈牙利人君主的屈服所取代。

這樣國家持續不得安寧。

賦予各斯拉夫語與匈牙利語和德語以平等的最後一次改革嘗試,在奧地利德意志人民族壓力下,也為奧皇所否決。

至於承認和恢復捷克人古老的權利問題,則束縛著奧匈帝國的外交政策並威脅著它的內政。

更為不利的是南部斯拉夫問題,從1867年起,匈牙利統治下的克羅地亞人感到他們被不斷的匈牙利化,匈牙利人的統治終於使居住著斯拉夫同胞的塞爾維亞成為二元君主國的死敵。

安德拉希伯爵是弗蘭茨·約瑟夫最出色的外交大臣。

“外交副大臣先生,由於華國和別國正在交戰當中,加上有英國和法國的參與,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兩國談締結友好關係的事情,不太方便。”安德拉希伯爵禮貌的對曾紀澤道。

曾紀澤點頭道:“伯爵先生,我們華國去年已經向貴國發出了請求,並且,我們並不認為現在華國正在戰爭當中,我們只是在自己的屬地維持和平而已。”

“親愛的來自東方的朋友,你的口才很好,但是不管怎麼說,很抱歉,我們奧匈帝國沒有辦法和華國結盟,歐洲也沒有同亞洲國家結盟的先例。”安德拉希伯爵笑道,已經有要送客的意思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