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營銷號成真了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一十五章 懸念收尾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一十五章 懸念收尾

直播鏡頭前,肖旭日和《古代趣聞》的許緣緣表示會繼續追蹤化石鑑定的進展,告知大家後續結果。

這是最漂亮的直播收尾。

石英洞窟裡邊要麼沒有恐龍化石,要麼藏在紮紮實實的山腹內,很難被發覺。

聖姑山風景區連續發現恐龍化石的噱頭基本到此為止,最後能留下個疑問,使熱度得以延續,將收益最大化。

直播臨近尾聲,於閒還嘗試釣了個魚。

“有沒有哪位覺得我對葬火龍的猜測極度不靠譜,可以連麥進來,我們打個賭。”

矛頭直指傅海濤,又沒有直接點名,這一手玩得準確又高明。

直播間大多數水友都是從傅海濤那邊摸過來的,其他聞訊趕來的學者和相關愛好者也知道兩邊之間的矛盾。

彈幕一時有消停的跡象,就看傅洲研究所是否有反應。

幾秒安靜過後,傅海濤並沒有因為被挑釁失了智,跳腳進來打賭。

他心性糟糕、學術方面不完全紮實,但好歹是大家族拿錢堆出來的博士生,見過大世面,懂得權衡利弊。

此時不跳出來打賭頂多在氣勢上弱三分,就當在忙,沒看著場直播;

萬一跳出來打賭,輸了絕對沒面子,贏了也沒意思,就拿那點骨頭,於閒判斷錯誤又如何。

在沒什麼把握的前提下,傅海濤選擇沉默,暗下決心一定要在傅洲研究所這邊的化石坑裡拿出大成果。

見傅海濤沒有被輕易激將跳出來,於閒也不放在心上。

藉著彎腰整理化石的功夫,於閒從中拿起一個包好的迴旋標狀物體,稍稍開啟,在鏡頭前展示。

“各位觀眾這也是個骨骼化石,應該不屬於葬火龍,可能是其他恐龍,也可能是其他古生物暫時沒法判別。”

這番話沒有引起多大的反響。

路人們不關心一兩塊邊角骨骼碎料,學術圈或是深度愛好者知道從散碎骨骼追根朔源的難度,不做專業的檢測沒啥好討論。

看似毫無節目效果的動作,其實對於閒極為關鍵。

被保鮮膜包著的是魔鬼蛙下頜骨化石。

一直以來,學術圈質疑於閒的一點是幾乎沒有公佈具體的化石發現地點,只說大致在某個城市附近、某個地形區。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往後於閒絕對會丟擲重磅炸彈,公開寒疆高原存在魔鬼蛙。

今天的直播錄影是證據,證明於閒是在寒疆高原、聖姑山風景區、石英洞窟發現了魔鬼蛙化石。

寒疆高原更為早期的霸王龍超科成員一直沒有被發現,是因為給魔鬼蛙吃的數量減少。

這些都是今後的棋子,於閒提前給它們佔定了落位的有利條件,所有人卻無知無覺。

“今天的直播到此為止,期待後續有更多發現,各位水友再見。”

於閒和直播間裡的觀眾道別,隨著平臺程式關閉,周圍嚴陣以待的工作人員終於松了口氣,激動的情緒在體內奔湧,與汗水和疲憊交織。

“喔——”

“我們勝利了!”

“太感謝於先生了!”

要不是石英洞窟狹窄悶熱,聖姑山風景區人員都想把於閒提起來,像電視劇中的歡呼與慶賀一樣上下拋飛。

另一邊,許緣緣在內的《古代趣聞》三人組則是另一番表現。

“終於結束了…”

“我小命都要丟在寒疆高原了…”

“我好想回家呀…”

長達二十三天的聖姑山風景區恐龍化石勘探工作結束。

其中一隻將軍龍的化石還連帶著圍巖,於閒不可能用太清尸解幫他們清理,得等肖旭日找專業的科研人員進行分離,才可能和遊客們見面。

不論後續化石展覽如何安排,聖姑山風景區本月的客流量已經增長80%以上,還有源源不斷的媒體前來採訪,持續讓風景區的熱度發酵。

以往有網紅或是記者想要深入瞭解未開放的石英洞窟,肖旭日恨不得鋪紅地毯迎接他們進來。

現在有底氣了也知道恐龍資源有限不能過度消費,於是對後續的媒體團體開出高價的採訪費用,大賺一比。

賺了錢,肖旭日終於可以大大方方增加給於閒的酬勞了。

“於先生之前和您約定5萬幣的酬勞,實在是我們現金流拮据,現在經濟狀況轉好,酬勞翻倍…您看可還行?”

“肖主任實在太客氣了,同意讓我拿走那個未知化石,已經是分量相當重的報酬了。”

“哪裡哪裡。”

聖姑山風景區一行人全當於閒出於學者的骨風,才如此推託。

在他們看來那個骨頭能值什麼錢?

就算核驗出非常厲害的恐龍,也只是一小截而已,沒法放在旅遊景區展覽。

肖旭日再三表示,酬勞翻倍是必須的。

於閒不再推託,“希望今後還能和肖主任有更多合作機會。”

說心裡話,於閒當真佩服肖旭日以及合作伙伴們的誠懇態度。

聖姑山風景區門票只有50b,景區小吃、紀念品也少,這個月增加的客流量扣除相對成本,淨利潤不會太誇張。

景區更加熱門,可以預見在基礎設施方面的前期成本水漲船高。

收支相對侷促的情況下,拿到些小錢的肖旭日的首個念頭就是多給於閒酬勞。

“過些天於先生要去什麼地方?如果還在檀香市或者周邊城市,我可以幫忙打點打點食宿。”

“和起初說的一樣,我想進深山裡考察,身為古生物學者,不能因為寒疆高原條件而立而退縮。”

“於先生真是學術圈的表率呀。”

“可不敢這麼說,這口鍋太大了!”

於閒知道考古學圈子裡有許多為人師表的老教授、有學養生或者資深學者。

他們並非害怕吃苦,實在是大多上了個年紀,真的不適合進入寒疆高原折騰。

大的研究所也一樣,進入高海拔荒野的人數越多,開支成本也越高,萬一出了岔子死亡撫恤金另說,高階人才的損失沒法用金錢衡量。

這還沒考慮相關裝置、大型機械的運輸難度。

惡劣的條件隨時危及生命,對考古圈子其他組織來說的荒蕪禁地像是一扇逐漸開啟塵封石門、散去迷霧的寶庫,在於閒面前隱隱約約透射著非凡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