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登上皇位的我很慌啊!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四十八章冬季攻勢(十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四十八章冬季攻勢(十七)

堵住城內敵人的出路,李孝恭立刻呼叫了飛艇前來轟炸。

西域之戰結束之後,西域所有的飛艇就在高昌待命了,為的就是隨時支援西突厥的戰事,所以以一接到李孝恭的訊息立刻就起飛了。

之後李靖又派出了駐守高昌和玉門的五萬大軍進入西突厥,開始清理西突厥南方的部落。

李孝恭堵著千泉城的時候,執失思力帶著的三萬騎兵在千泉外圍已經殺瘋了,僅僅是三天的時間便有近十萬人死在了他們的馬蹄之下。

這時唐軍的飛艇也快到了,李孝恭命令執失思力停止屠戮,開始收攏草場上的牲畜和殘餘的牧民。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飛艇此來一路上都是過載飛行,飛到千泉的時候燃料消耗的差不多了,而且時間已經是夜幕降臨了,沒敢在空中多停留,在地面唐軍的信號彈指引下立刻轟炸敵人。

此來的飛艇有二十三艘,其中六艘運的是燃料,其他的十七艘則是帶著三十四噸的航彈和燃燒彈。

三十四噸彈藥從天而降,千泉變成了一片火海,大火燃燒了整整一夜,也就是之前千泉剛剛下過大雪,消融的雪水限制了部分火源的蔓延,否則這一夜的大火就能把千泉燒成一片白地。

饒是如此,城中的突厥人也是損失慘重,五萬多人葬身火海,所有的糧草物資付諸一炬。

一場大火讓統葉護喪膽,在沒有喝任何人溝通的情況下就直接向唐軍宣佈投降了。

看著被煙火燻的灰頭土臉的統葉護,李孝恭和執失思力等唐軍將領很是無語。

貌似......這次勁兒又使大了!

李元喆交待的是戰爭打到逼得統葉護來談判就可以了,大唐要在談判桌上宰西突厥一刀,沒想到統葉護比吐谷渾還不耐打,直接就投降了。

這下輪到李元喆犯難了。

整個冬季攻勢的目的就是佔領西域和削弱三國,沒有太多的領土要求。

大唐的人口太少了,要是有個五六千萬人,李元喆就敢把這些地方全吃下。

可惜唐初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口數量上的短板,軍隊的戰鬥力再強也有力有未逮的時候。

打的下吃不下的尷尬局面至少還要在延續很長一段時間。

李元喆不是那種好大喜功的人,對傳統帝王追求的開疆拓土興趣不大,除非是一片土地上有可供大唐發展的資源。

不巧的是西突厥境內還真的有許多他想要的東西,比如高品味的銅礦、鎳礦、以及劉曉峰和曹曼等群員所需要的鈾礦。

所以讓李元喆放棄這次的領土要求也是不可能的,在聊天群的小生態中技術和資源是僅次於積分的基本生存前提。

在技術上不佔優勢的前提下,資源就是他能不斷從其他世界獲取支援的資本。

想到這一點,李元喆又對聊天群的拉胯任務機制產生了濃濃的不滿之意。

好幾年都不發任務了,他和群員們甚至懷疑聊天群是不是故意在限制他們的發展。

不談那個不給力的聊天群,李元喆在思考如何處理不經打的西突厥。

伊吾與長安之間的電報通訊忙活了三天時間,李元喆與朝中的意見達成一致,參照對吐蕃的處理意見給統葉護髮去了一份兩國之間的和平協議。

協議規定主要有三項內容。

一是西突厥成為與吐谷渾同性質的大唐附屬,國內的經濟和軍事要受到大唐的節制。

二是戰爭賠款問題。西突厥需要向大唐支付總計四百五十萬貫的綜合賠償,賠款可以分為十年還清。

三是戰後的領土問題。西突厥作為戰敗一方,要將西突厥王庭以北的到金山的領土割讓給大唐。

這三條之中不包擴西突厥向大唐稱臣一類的腦殘條目,大唐要的是實實在在的利益,不是虛名。

吐蕃還能在停戰條件上討價還價,西突厥卻是連還價的勇氣都沒有,大唐也沒有給他們還價的餘地。

要麼選擇接受大唐的條件,要麼大唐直接將千泉城連帶城裡的所有西突厥高層一起清理掉。

大唐就是這麼霸道,一點都沒有考慮所謂的上國氣度。

上國氣度這種東西只在雙方勢均力敵的情況下才有價值,老子比起強,為毛要自縛手腳?

葛爾東贊趕到伊吾城的前一天,統葉護與西突厥各部頭人就在協議上簽字蓋章了。

大唐雖然嘴上說的是收復前漢故地,但卻沒有在協議中提一嘴的相關話語。

不知道西突厥高層是怎麼想的,但在李元喆心裡,這份協議就是大唐內部的一次區劃調整而已--反正用不了多少年,整個亞洲都會是大唐的,到時候誰還會在乎一份協議的內容有沒有問題?

搞定了西突厥的處理結果,葛爾東贊也到了伊吾城,李元喆親自接見了他。

畢竟是個歷史名人,李元喆還是很好奇的。

只不過一見面剛談了沒幾句李元喆就失去了興趣。

葛爾東贊與沒有接受過倖存者培訓的房玄齡、杜如晦和宇文士及等大唐名臣沒有什麼不同,只能說是時事造英雄的產物,有能力,有雄心,但是見識還是短了一些,對未來沒有什麼明確的認知。

這樣的人在大唐的朝堂上一抓一大把,也就是能稱得上是一個強人而已,其他的也就那樣,沒有什麼值得特別關注的地方。

葛爾東贊的姿態放的很低,力圖挽回一些損失。

只是面對強勢的大唐帝國皇帝,他口中的各種說辭沒有任何作用。

李元喆懶得再和他耽誤時間,要不是想讓自己的兩個孩子見識一下國與國之間的本質,他早就結束了這場無意義的會面。

李元喆讓趕過來的唐儉去和葛爾東贊談具體的細節,然後就帶著兩個兒子乘飛艇到西域各地的戰場去視察了。

此時的西域在唐軍的梳理下顯得特別的安靜。

一座座昔日喧囂的城池變成了空城,抵抗者葬入了滾滾黃沙之中,投降的也被遷徙到隴右道去了。

地廣人稀的隴右道得到了一次人口補充,十幾萬西域各國的年輕女子和孩子會漸漸融入當地的社會,更多的西域人口則是被送入關中,各地的駐軍將對這些人口進行語言和技能培訓,等到他們學會大唐官話並能適應大唐的生活之後,他們會獲得大唐的戶籍,成為朝廷的佃戶,幾代之後,他們便是真正的唐人了。

大唐需要更多的人口,只靠國內的自然增長速度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李元喆不會浪費西域的幾十萬青壯人口。

唐軍在西域之戰中幾乎全滅了各國的軍隊,剩下的都是沒有什麼戰鬥能力的老弱婦孺,在大唐強大的文化影響下,他們會很快融入大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