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登上皇位的我很慌啊!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四十九章冬季攻勢(十八)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四十九章冬季攻勢(十八)

“阿耶,為什麼我們滅掉了所有的波斯騎兵,對待吐蕃和西突厥時卻要手下留情?”

李承業和李承鸞兄弟倆跟著他們的老子走過幾個小國之後終於是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李承鸞問道:“兒子聽原來的老師說過,對待外敵要斬草除根,我們明明有能力消滅吐蕃和西突厥,為什麼不一鼓作氣的消滅他們?”

李承業道:“是啊,總是聽人說中原自古就一直受到草原遊牧民族的威脅,我們有機會徹底解決他們,如今突然停下來,您就不擔心他們會捲土重來?”

“你們的想法沒有錯,但是有些片面了。”

李元喆對兩個小家夥的提問很滿意,儘管從兩個孩子嘴裡說出滅人國度族群的話顯得很是違和,但是他卻覺得這才是未來繼承人應該有的基本素質。

有聖母心的人是沒辦法領導一個帝國的,兩人在自己和倖存者的言傳身教下沒有長歪,這一點很好。

“國與國之間沒有永恆友誼,只有永恆的利益,這是國與國相處的基本前提。不過這個前提要想成立還有另一個前提,那就是國家之間的勢均力敵。”

李元喆笑著解釋道:“就像你們看到的,大唐是強大的,需要的利益只需要透過戰爭手段就能得到,武力是大唐取得主動權的倚仗,戰爭勝利,西域、吐蕃和西突厥任由我們予取予奪。”

“這種情況下佔據主動的一方很容易迷失在勝利的虛幻之中,下意識的忽略掉自身的問題。”

“大唐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沒有足夠的主體民族來支撐我們的擴張。也就是說大唐的人口太少,吃下東突厥的時候我們就已經吃撐了,經過幾年的時間,我們對草原的控制力依然不強,原有的突厥各部依然是草原實際的主人,一旦國內出現大的變動導致國力出現衰退,你們覺得執失思力或是其他的原突厥貴族還會原意安心的當大唐的順民嗎?”

“不會,他們會趁著一些機會反咬我們一口。你們也許又會問,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為什麼為父沒有把東突厥人全部清理掉?”

“所有問題的答案都在戶部的戶籍名冊上。具體的說太多你們現在也不懂,你們只需要記住,擴張沒有錯,可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胃口能不能消化掉那些地盤,在沒有足夠的能力消化掉太多的地盤前,削弱敵人,保持他們的存在是最經濟也是最有效的控制方式,等到胃裡的東西消化的差不多了,再一口吞下就不用擔心撐壞自己的胃。”

“你們看到了,西域所有的人口都要遷往大唐各地安置,這便是一中快速增加人口的方式,而且西域的原住民離開,大唐的人會逐漸遷移過來,漢人將成為這片土地的主人,以後這裡再次脫離的大唐的可能性就會降低,記住,只有當同文同種的人口成為一個地區的主體時這片土地才真正屬於你。”

李承業問道:“為什麼不把突厥人也遷入到各地去,那樣一來草原上就沒有威脅了呀?”

“哈哈,你的想法不錯,只是把突厥人遷移出草原之後草原真的就沒有威脅了嗎?”

李元喆拍拍他的肩膀,有又看看欲言又止的李承鸞,說道:“草原上的威脅並不來自於上面生活的是什麼人,匈奴人也好,突厥人也罷,他們對中原虎視眈眈,歸根到底是因為遊牧文明與農耕文明的衝突,兩種文明的不同就不說了,未來城的課堂上會講的,為父要告訴你們的是,解決草原威脅的根本方式是改變他們的生產方式。改遊牧為半定居或是定居的畜牧方式,一旦他們不再為了生存而到處遷移,他們的攻擊性也就消失了。”

“同樣的,以後我們對待西突厥和其他遊牧民族的方式也是一樣的,不過不能照搬對東突厥牧民的安排,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特點,因地制宜永遠比生搬硬套更有效。”

“例如吐蕃,吐蕃是半遊牧半農耕的社會形態,你不可能讓所有的牧民去種地,也不能讓種慣青稞的人去放牧,你們說是不是?”

兩個小家話雖然有很多點沒有聽懂,但是不妨礙他們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問題。

父子三人就這麼一問一答的在西域轉悠了十來天的時間。

兩個孩子見識過了戰場的殘酷,也見識過了大自然的強大,收穫頗豐。

李承業跳脫的性子收斂了許多,看起來有了皇子的樣子。

李承鸞雖然話還是不多,但是恢復了對事物的好奇心,與李承業私下裡的交流並不少,還會主動親近李元喆了。

等到他們回到伊吾城,葛爾東贊終於是和唐儉商談出了一個結果。

吐蕃成為與吐谷渾、西突厥地位相等的大唐屬國,唐皇冊封小頌讚為大唐邏些王。

吐蕃向大唐和吐谷渾賠償軍費四十五萬貫,分四年還清。

星星峽以西三百裡成為大唐在高原的育馬場,大唐可以在這裡駐軍,高原南部也允許大唐駐軍進入並接管當地的防務。

尺尊公主嫁於李崇義為妻,頌讚將泥婆羅作為尺尊公主的嫁妝交於大唐,吐蕃退出泥婆羅,泥婆羅成為大唐屬地。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大唐與吐蕃停戰。

到此為止,由吐蕃、西突厥和波斯挑起的西域之戰基本結束,但是大唐發起的冬季攻勢還在繼續著,唐軍在西域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不過玉門的守軍已經撤回,西突厥境內的李孝恭部也開始撤軍,星星峽的吐谷渾騎兵撤離,尉遲恭部留下建立高原馬場和訓練營地。

到七月時,留在西域的唐軍只剩下五萬,一萬五千戶大唐家庭逐漸遷移到西域。

三月到七月這段時間,李元喆又客串了一把基建狂魔,率領十萬大軍和六萬多西域人將玉門過伊吾、高昌直抵疏勒的水泥路修通,並把玉門到於闐、疏勒一線的路基修好了,剩下的工作就交給大唐第一道路建設集團來完成。

在西域晃悠了將近八個月的時間,李元喆帶著連個孩子終於回到了長安。

李元喆不太喜歡大場面,可耐不住長安百姓的熱情,迎接他的隊伍從大街一直排到了城外十里的飛艇起降場。

當文武百官看到皇帝平安歸來時,心中均是大嘆:

陛下啊,您老人家可算是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