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宰執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38章 豈與群蟻爭毫芒(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8章 豈與群蟻爭毫芒(六)

.26dd.已經是一年之中最熱的一段日子,雨水雖然不少,但掛在天上的豔陽,依然是熾烈得能將地面曬得裂開來

船艙兩邊的窗戶敞開著,兩岸的堤壩草木清晰入眼,就是感覺不到一星半點來自於水面上的涼風

隨行的伴當給韓岡打著扇,但照樣還是熱,如同蒸籠一般

韓岡已經懷念起京城的日子,到了夏天,半年前存放在冰窯裡的冰塊,就能拿出來用了可惜襄州冬季無冰,否則以韓岡的身份,在船艙裡放上十幾桶冰塊來降溫還是不難的

離唐州已經不遠了,堤岸上的行人也多了起來,最多半日功夫就就能抵達

從五月開始動工,方城埡口的軌道已經快要修成了韓岡在家休養了沒幾日,就又要離開襄州,前往唐州完工在即,他這位主事者在情在理都得去一趟,總不能就此袖手不理

不過配套的設施還沒有修好軌道兩端連線的都是運河,要將貨物從水上轉到陸上,再從陸上轉到水上,兩處的港口要有一年轉運兩百萬石到三百萬石的能力,眼下只能運送築路原材料的碼頭運力當然是遠遠不夠

在沈括主持堰壩船閘等工程完工前,方城埡口軌道至少要撐上四五年的樣子,碼頭上的建設自然不能偷工減料倉庫棧橋什麼的,都得修好想要投入使用,大約得等到九月底的樣子

船已經多起來了方興在韓岡身後說著,轉運使的勾當官透過船艙敞開的窗戶,望向水面極目一望,漢水之上,大小船隻已是數以百計,當是聽說襄漢漕運快要開通了

商人若是耳目不靈,又怎麼做生意韓岡輕笑了一聲

他的表弟可是早在李信任職荊南的時候,就將順豐行的招牌掛到了襄州來雖然一直以來,擺在外面的只有個小門面,但當韓岡將有意重啟襄漢漕運的想法在信上說過之後,馮從義預計到了漕運暢通之後的情況,便立刻在襄州城外的漢水邊買了十幾頃地,準備修建庫房

不過這一片地離著後來確定要擴建的碼頭位置稍遠,雖然有些讓人遺憾,可不招忌諱也算是個好處且只要將軌道一建,也不會比碼頭邊的庫房差到哪裡

另外一件讓韓岡很滿意的就是馮從義不僅僅是一家賺錢,還拉了一批隴西豪商過來一起置地秦鳳熙河的都有,甚至還有幾家有錢且有見識的蕃部,要藉著襄漢漕運這個東風,將勢力在荊楚之地擴張開來隴右京城廣西還有荊楚,隨著韓岡的步伐,一個名為雍商的團體,也正在逐漸形成之中,並逐步擴張著勢力

方城山擋了襄漢漕運百多年,人人望之興嘆如今能有暢通無阻的一天,全都是龍圖的功勞韓岡正想著雍商集團未來的發展,方興則在一旁將馬屁拍得興致高昂

好了韓岡搖搖頭打斷他的奉承,還不到慶功的時候,等到冬天,第一船糧食運抵京城,才算是初見成效

方興躬身受教,韓岡指著外面的民船,漕運開通是九月底而到十一月中旬,京畿的河道就要上凍了三十天到四十天的時間,能運送多少綱糧入京,就決定了這一次能收到多少功勞襄州眼下的綱糧有一百一十萬石,這是定例要送到揚州走汴河的但等到秋天完稅之後,還將有六十萬石入庫舊年也是同樣要運去揚州,等明年開春汴河漕運重啟之後,一併送入京中今年就不一樣,有了襄漢漕運能透過襄漢漕運從這六十萬石裡面送多少入京,就看你的本事了

韓岡是將今年漕運傳送的工作交給了方興全盤處置,方興明白機會難得:龍圖放心,下官一定竭盡全力

韓岡點點頭,這件事交給你我也就放心了辦得好的話,明年我薦你入襄漢發運司,也便是順理成章

方興用力的點頭,臉上帶著興奮和期盼像他這樣的沒有一個進士出身的官員,想要從選人轉官已經千難萬難,再想從京官晉身朝官,那就難了別說是韓岡的幕僚,就是宰相的幕僚,都少有機會能轉官已經三十多歲快四十歲的的人了,一造青雲的機會就在眼前,哪裡可能會放過

知道方興不可能會懈怠,韓岡也就不會費口舌輔佐他韓岡開通襄漢漕渠的這份功勞,足夠方興晉身朝官行列了為了主持襄漢漕運,朝廷肯定要成立一個的發運司衙門,方興雖然遠不夠資格擔任發運使沈括肯定夠資格,就不知道他願意還是不願意但晉的朝官充任發運判官,只要加個權發遣的字首,也能勉強夠得上

韓岡望著舷窗外的粼粼水光,襄漢漕運一通,荊湖京西的戶口自當日漸增多,兩廣藉此也能與中原聯絡得加緊密看著只是條補充汴河水運的漕渠而已,但實際上,卻事關天下的百年大計,不得不慎重

韓岡眼光之長遠,早已將方興懾服,他很鄭重的再次行禮:下官明白,一定會慎重小心,盡心盡力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在船艙中沒有熱多久,韓岡所乘的官船便到了唐州城外的碼頭上,事前得到通報,沈括已經出城來迎接,正站在棧橋上

勞煩存中兄久候

韓岡下了船便上前行禮,一起一拜,卻對沈括臉上的傷視而不見想來沈括也是希望所有人都不去關注他家後院葡萄架子的事

玉昆,襄漢漕渠這麼大的事,你可是放得開手沈括笑著抱怨,在這棧橋上等著你到沒什麼,隔幾日就要幫你跑一次方城縣,可是馬都跑瘦了

能者多勞韓岡笑笑,又疑惑的問道,方城山中的軌道,按部就班而已,又無大事,存中兄怎麼數日一去方城

山洪難道不是大事沈括反問

難道是壞了堤壩,還是毀了道路韓岡隨口問著其實看到沈括臉上的表情就清楚了,要是當真發生這等情況,沈括不會這般輕鬆

七天前,唐州暴雨下了兩日,方城山山洪直洩而下方城埡口中的溪水暴漲,差點就淹上了堤壩,幸好兩座木橋修得堅固,在水中紋絲不動雨停後的幾日,橋下洪水滔滔,而橋上照樣是車輪滾滾,一點也沒有受到影響這是李誡的功勞啊

韓岡聽著沈括的介紹,滿意的點著頭唐州緊鄰襄州,暴雨山洪的訊息早就收到了當時韓岡還提著一份心,現在看來,還是多慮了

經受住考驗的當然不是當初韓岡與李誡說定的石拱橋從山裡採石,再運來修起,就算只是數丈跨度的小橋,以此時的工程技術水平,也要一年半載的時間

軌道對於襄漢漕運來說,本來就是暫時性的替代品,最終還是要修建水道,讓船隻可以從襄陽直抵京城在韓岡的計劃中,也只是讓軌道從礦山和碼頭進入道路交通的範疇,同時儘快打通襄漢漕運

所以最後還是決定使用木質結構的橋樑李誡帶著幾名大工匠絞盡腦汁的去設計,最後造出來的木橋,雖然是拱橋的形制,但橋面的坡度足夠平緩,比起汴河上常見的高拱如虹的虹橋,適合有軌馬車的通行

兩座建的木拱橋透過了洪水的考驗,而這段時間每日都有大量的原材料從橋上透過,最重幾乎達到三萬斤的有軌馬車,木質的橋樑也承受了下來日後改運綱糧,也就沒什麼好擔心的了

韓岡聽沈括說著前些日子的山洪,一起往城中去

進了城,韓岡突然想起了什麼:對了,襄州的港口正要擴建,漕司也需派人去配合州中只是韓岡身邊人手不足,不知存中兄可有何推薦不待沈括提名,韓岡跟著道,存中兄家學淵源,想必博毅的治事之材也是極好的

沈括的臉上有些尷尬,他的長子博毅,前些日子被張氏找了個藉口趕出家門,不得已安排在府外居住,時不時的還送些錢過去但這件事給張氏知道後就是不依不饒,當著兒女的面大罵沈括

韓岡眼下指名長子博毅作為他的幕僚去襄州,肯定是知道此事後,幫他一個忙就在馬上向韓岡行了一禮,卻不再多說什麼

韓岡平平淡淡的點了點頭,也不提這件事了他雖然身在襄州,但耳目還留在唐州,總不會對鬧得這麼大的事情毫不知情

自家的私事,鬧得遠近皆知,沈括免不了有些尷尬靜靜的陪著韓岡走了一段路,才忽然指著前面一排樓閣那是唐州城中的驛館,近就任信陽軍的範堯夫剛剛到了唐州,正在驛館之中,不知玉昆你見與不見

存中兄是說笑,去信陽軍怎麼可能會走到了唐州來難道範堯夫迷路了不成韓岡雖是這般說,但也明白沈括就是說笑,也不會拿著毫不相干的範純仁來開玩笑

可範純仁要想上任,從穎昌府今許昌直接南下就行了,經過蔡州就是信陽軍,這一條路幾乎就是向南的直路,有必要走唐鄧,多繞個幾百不對,韓岡搖搖頭,這一千裡都有了

韓岡想不明白,到底有什麼事情,值得範純仁繞這麼遠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