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晚清之開著戰艦去穿越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六章 反清復明的王秋(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十六章 反清復明的王秋(一)

自從在永明城打敗清軍,林航不僅沒有閒下來,反而一直處於更加忙碌的狀態,不是安排給赫哲等三族建造城寨事宜,就是給朝鮮人安排軍火交易,十分忙碌。

不過1766年年底,卻迎來了幾個不速之客。

林航此時也算得上“位高權重”的一方大員了,不過,平時為人處世一向是與人為善,只要有找他的人,基本上都會予以接見。

這一次也一樣。聽聞有人在寒冬時節前來拜見,還是十分驚訝的。要知道,寒冷的冬季,永明城海域已經結冰,所有船隻都不能通行。即使在後世,冬季的海參崴也只能有破冰船才能出行。

來人五十幾歲,頭髮已然花白,鬍鬚同樣如此,穿著一身破舊的瀾衫,帶著瓜皮帽,一副典型的落魄文人形象。但是有一點讓別人能輕鬆的看出他的不凡,那就是他的眼神,雖然平時一般是半睜半閉的,似乎無精打采的,但是,一旦一個眼神看過來,卻有顯得十分犀利,彷彿一眼能夠看穿別人。另外一個則是一名比較敦實的青年。

久經考驗的林航被年長的書生看了幾眼都有些不太習慣,趕緊招呼用茶。

經過詢問,方才知道,他們是乘坐雪橇從冰面上來到的永明城,林航方才恍然大悟,自己是犯了低階的錯誤,光想到結冰了不能行船,卻沒想到,結冰的河面也是可以行人的。這倒也給林航等人提了個醒,以後要加強在結冰時期在永明城外海的巡邏了。否則,死字都不知道怎麼寫的了。

此人雖然是腐儒模樣,談吐倒是風趣幽默,用詞也是簡潔明了,讓人如沐春風。在表達了對新華夏戰勝滿清的恭賀之意,並介紹了自己的名字是王秋後,就直接詢問道:“請恕鄙人冒昧。不知道貴國也就是新華夏,可是華夏貴胄建立之國家?”

“不錯,我們正是大宋崖山海戰之後流落在海外的宋人苗裔,輾轉流離多地,現在已經在海外立國。雖然遠離故國多年,但對於祖國的思念,不曾或忘。現在,好不容易返回母國,卻發現,赤縣神州,顏色再變,雖然蒙元已走,卻又是滿清夷狄竊據神器,沐猴而冠。”

王秋脫下帽子,“原來貴國也是漢家後裔。不錯,當初蒙元正是我漢家洪武太祖奮起趕走到了漠北,恢復我漢人衣冠。可惜,時移世易,當初偏居一隅的滿清夷狄竟然趁闖賊、獻賊霍亂中原之際,趁勢出關,竊據我神州,千萬漢人死於屠刀之下,真是漢人心中永恆之通。”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林航詢問,“看樣子,王先生也是希望驅除韃虜的義士?”

王秋面露愁容,“驅除韃虜,談何容易啊?鄙人殫盡竭慮幾十載,敗亡卻在短短三年間。”

林航大驚,詢問道:“不知道王先生從何而來?”

“金川。”

“金川?滿清乾隆前幾年平叛的那個金川?”

“正是。”

經過詢問,林航才明白王秋的身份。

歷史上,乾隆初年,大金川土司莎羅奔奪取小金川的澤旺印信,打算征服附近各個小土邦,成為一個強大的地方政權。澤旺印信不敵,向滿清求救

1747年,清軍3萬人分兩路進討,久而無功,川陝總督張廣泗被清廷處死,改派嶽鍾琪為總兵,刻期進討。1749年,莎羅奔請降,大金川事件初步平息。

以後,大小金川之間常有衝突,到18世紀60年代,金川局勢再度緊張。1766年,在外東北已經發生戰爭的情況下,清廷依然派四川總督阿爾泰聯合9家土司會攻大金川。卻不成想,上演了清代般的無間道。小金川土司僧格桑(澤旺子)卻與大金川土司索諾木(莎羅奔侄孫)合兵一處,聯合反清。

王秋前來新華夏之際,滿清的軍隊與土司的戰鬥正處於焦灼狀態。

歷史上,自從1771年清軍敗績,清廷又將阿爾泰革職,派溫福入川督師,1773年,溫福戰死,清廷又派阿桂為將軍,增兵金川。經多次血戰,清軍死傷眾多,終於於1776年初取勝。歷時五年、死傷逾萬人、耗銀7000萬兩的第二次金川之役方才至此結束。

當平定金川幾乎將當地土著屠殺殆盡的訊息送達北京紫禁城後,乾隆皇帝竟親詣東陵、西陵,禮泰岱,告闕裡,受俘廟社,上皇太后徽號,勒碑太學和大小金川,文武官員依次封賞。如此郊勞備致,比對於開疆闢土者有過之而無不及。

後人一直不理解乾隆為何如此大費周章,花費如此精力與財力物力,平定只有十萬人不到的犄角旮旯的小山區。

聽聞王秋的解釋,才明白,表面上,清廷出兵征伐大小金川的起因是大金川土司莎羅奔幫助女兒欺凌其女婿小金川土司澤旺,並不尊奉清廷四川總督和巡撫的約束。實際上,清廷最為懼怕的是漢人與當地的苗人、瑤人諸部接近,害怕明朝遺老遺少以孤臣孽子之心,選定天高皇帝遠的大小金川為最後抵抗基地。

平定大小金川同平定雲、貴、粵的目的一樣,主要目的在於清除反清復明的策源地,搜求潛伏隱匿於苗山瑤洞的明朝遺民,打擊支援反清復明的西南少數民族的武力,以求平定西南,使清朝江山長治久安。

平定大小金川戰役中,清軍將帥極力搜求的是一位替土司出謀劃策的漢人,那個漢人正是王秋。王秋為了反清復明而臥薪嚐膽,為人機警,老謀深算,幾乎算無遺策,不僅深得土司信任,甚至還臥底清軍督帥張廣泗之側,也獲得了張廣泗的信任,甚至左右清軍的戰略部署,使清軍屢屢遭挫。後來這一情況被密報到乾隆那裡,乾隆大驚,囚禁張廣泗至京並怒而斬之。

王秋是反清復明之士,他選中大小金川為最後抵抗地,不僅因為這裡形勢險要,易出難進,而且地產金沙,其民樸質,願效死力,易於策動。綜合這些情況分析,完全可以把大小金川之戰,看作是南明遺民抗拒滿清的最後一戰,而滿清王朝和乾隆皇帝也是這樣來看待這次戰役的。所以乾隆才不惜如此大規模的戰爭投入,不惜犧牲這麼多將士,不惜殺其多員督軍大臣,甚至在第一次平定納降之後,又第二次出兵徹底掃蕩。就是因為走了王秋,擔心給反清復明人士一個再次蟄伏造反的機會。

王秋在第二次金川之戰爆發之前,就聽聞了新華夏的存在。在戰爭爆發後,為了獲得支援,即使是虛張聲勢的牽制性行動也好減輕金川的壓力啊,就打算拜訪海參崴了。一路行來也是十分艱難。先是南下,越過滿清與安南的邊境,在安南的港口登上海船北上,抵達廣州,再乘坐國內的海船繼續北上,抵達天津,在轉乘到朝鮮,又是趁著江面結冰,僱請朝鮮人的雪橇才抵達的永明城。

林航聽聞王秋的解釋,肅然起敬,當場站立,給王秋鞠躬,“沒想到王先生竟然是反清志士。以滿清此時之強盛,依然不顧生死,以性命為漢家爭一絲獨立之希望,誠為林某所敬佩。”

王秋眼中含淚,“我華夏之貴胄,落於蠻夷之手,正直志士,無不扼腕嘆息。今有貴國新華夏者,以驅除韃虜為號召。王秋雖然老朽,依然以殘軀前來,就為探尋貴國之出處,以及來我華夏之目的,以探尋可有合作之道。”

林航說道:“先生所作所為,林某十分佩服,既然先生相詢,林某不敢隱瞞。”

林航拿出了地球儀,給王秋指示一下新華夏在北美的位置。

王秋顯然明白所處大地是圓球的道理,對於地球儀並不驚奇,驚奇的卻是華夏人在地球儀所表達的精細內容。不僅滿清的疆域一目瞭然,甚至國外的地圖也是十分詳盡。好長時間沉浸其中,甚至沒有聽到林航在說什麼。

終於,王秋抬起頭來,為自己的失神道歉。

林航不以為意,繼續說道:“這北美大陸的太平沿岸的紅*域,就是我們的新華夏國土。”

王秋甚為歎服,“不成想我華夏苗裔竟然在他鄉又能建設起如此廣袤之國。貴國想要入住中原乎?”

林航搖頭,“我們新華夏國土廣袤,用之不竭,對於中原土地,並不在意。原本,身處他鄉,關心故國。不成想,早已物是人非。走了蒙元,卻來了滿清,哎……”

一聲長嘆,似乎說不盡的哀嘆。

王秋聽聞新華夏對於中原沒有太多的圖謀之心,心情放鬆的同時也是一振,趕緊解釋了太祖高祖朱皇帝的豐功偉績。

林航自然是知之甚祥,卻裝作聽得津津有味的模樣,並對高皇帝表示了一番敬意。

王秋最後說明了來意,含蓄的提出,希望華夏人能夠支援他的反清復明大業。

林航雖然巴不得有人給滿清添亂,但是首先也要知道王秋等人的實力,看看是否值得扶持。如果是扶不起的阿斗,那不是白費力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