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雙鷹旗下最新章節列表 > 110、助力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10、助力

助力到了5月,戰火繼續向東蔓延。~頂點說,..

德軍和頓河聯軍沿頓河而上,在5月中旬收復了齊姆良斯克。而奧匈和義大利聯軍則向格羅茲尼挺進。

由裝甲集團在前開道,滾滾的鋼鐵洪流轟鳴著向前。雖然多雨的初夏季節泥濘的道路拖累了奧意聯軍的腳步,但軸心國的軍隊還是如同疾風一般,橫掃著北高加索地區,向裡海沿岸刮來。

進攻迅猛的軸心國坦克叢集沖垮了蘇軍西南方面軍和高加索方面軍的層層防線,如決堤的江水,在北高加索的山地間、在卡爾梅克荒涼的曠野上橫行無阻。

自從開戰以來,蘇軍還是第一次遇上德奧軍隊真正的大規模反擊,雖然法國戰役已經證明的德奧陸軍“閃擊戰”的威力,這次俄國人再次嘗到了法國的已經品嚐過的滋味。

利用裝甲部隊實施“閃擊戰”的精髓是利用航空兵奪取空中優勢,並配合地面的軍事行動。蘇軍裝備的戰機數量實際上要比德奧聯軍要多,但效能落後,根本無力與德奧進行空中對抗。而且他們的空軍指揮體系混亂,特別是機場的防空系統薄弱,高射炮裝備數量嚴重不足,這造成絕大多數蘇制戰機在遭受突襲時在地面就被擊毀,損失慘重。

軸心國的反擊僅僅開始了不到兩個月,蘇軍就損失了11000多架作戰飛機,已經徹底喪失了制空權。更為嚴重的是,蘇軍的後勤管理混亂,且沒有防空部隊的掩護,在空襲中損失極大,造成大批前線急需的軍火、食物和油料補給基地被摧毀。

由於缺少燃料補給,大量的蘇制坦克在撤退中不得不被丟棄。又造成了蘇軍的戰鬥力被嚴重削弱。

在北高加索,高加索聯軍在奧匈大軍的支援下,發起全面反擊。失去制空權的蘇軍由於後勤補給困難,不得不節節後退。蘇俄外高加索方面軍被圍困在以巴庫為中心的數個裡海沿岸的港口一帶,作著最後的掙扎。

1941年對於同盟國而言,無疑是黑暗的一年。在歐洲。大英帝國如同被關進了牢籠中,海面上與外界的聯絡已經被切斷,遲暮的皇家海軍根本無力與德奧在海上爭鋒,只能困守英倫三島。在東南亞,緬甸已經淪陷,軸心國的戰機以緬甸為基地,開始不斷地對印度和馬亞半島的重要的軍事目標進行轟炸。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英國人在這一帶的空軍幾乎被消耗殆盡,而日軍的第三和第五航空聯隊也遭受到嚴重的損失,難以補充。所幸的是美國空軍在這裡還是派出了兩個航空聯隊。1000多架作戰飛機來支援馬來亞的防禦。

美國雖然已經宣戰,它那龐大的戰爭機器已經開動,但美國想要重整軍備還需要時間。雖然美國為同盟國的英國、蘇俄和日本提供了不少的物資援助,但卻遲遲不肯派出海軍和地面支援部隊。

根據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的估計,至少在194年中期以前,美國都無法向海外派出陸軍力量。而且在這之前,海軍也無法抵擋德奧艦隊的攻勢。

在美國的總體戰略中,東南亞已經被當成了一個“棄子”。它的作用只是為了遲滯軸心國的進攻速度。

歐洲與中國的海陸聯絡再次被打通,德奧援華物資已經能夠透過仰光至臘戌的鐵路和滇緬公路運送到中國國內。不過現在。中國人已經不再特別需要槍炮彈藥等普通的軍火,而是希望得到大量的坦克和飛機等裝備,當然需要更多的是各類金屬加工機床和各種電子、通訊、電器方面尖端的工業技術。

僅僅在幾年的時間裡,中國的重工業生產就已經達到了象法國、義大利這樣的中等發達工業國家的水平,880萬噸鋼鐵年產量和16.7萬臺的機床保有量更是遠超義大利,甚至已經超過了英國和日本。工業規模僅僅排在美德俄奧之後。位居世界的第五位。

更重要的是中國的鋁生產達到了年產噸的規模,已經超過了奧匈,排在美國之後,成為世界上第二大鋁生產國。

另外,中國和緬甸本身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兩個鎢礦砂出口國。另外就是對德奧兩國正在試驗的火箭和噴氣式渦輪發動機至關重要的鈦金屬礦藏。

雖然有足夠的鋁和鋁合金,但中國目前受限於航空發動機的產量,每年的飛機產量大約在7000架左右,這基本上能夠滿足與日軍的對抗需要,因為日本人每年的飛機產量也差不多如此。

但在南洋戰役開始後,由於在馬來戰場和泰國、緬甸、越南戰場上的巨大損失,日本的飛機生產已經遠遠不能彌補戰場上的損失。即使背後有美國的支援,日軍的航空兵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出現了下滑的趨勢。這迫使日軍不得不又從中國戰場上抽調第六航空聯隊來加強馬來戰場上的空中力量,這又進一步消弱了中國派遣軍的實力。

在滇緬交通線被打通後,隨著大量德奧機器被運進中國,更進一步增強了中方的工業能力。僅僅數月的時間,中國的坦克、汽車和飛機生產就出現了明顯的增長,這又繼續拉大了中日陸軍裝備之間的差距。

而從中國輸入的鋁、鎢、鈦、銻等戰略金屬又進一步增強了軸心國的軍工生產能力,這又保證了軸心國集團在蘇俄戰場和馬來戰場上一直保持著裝備上的優勢。

日本是個很奇怪的國家,在受到打擊後,不但沒有收縮兵力,反而從中國戰場和國內又抽調了大量的兵力投入到南洋和太平洋上島嶼的防禦上。

作為軸心國遠東陸軍總司令的威廉?李斯特大將和遠征艦隊司令的維爾莫茨?揚克爾上將對此也百思不得其解,難道他們不知道如果日本海軍艦隊如果遭受重大損失之後,這些困守孤島的陸軍就會成為任人宰割的物件?!

在佔領錫蘭、緬甸、安達曼群島和尼科巴群島後,遠征軍航空兵已經有了足夠的立足空間,現在就是與日軍在進行著一場劇烈的消耗戰。隨著歐洲增援的航空兵陸續抵達,軸心國遠征軍漸漸取得了馬來戰場和中南半島上的空中主動權。

隨著陸軍航空隊逐漸接管了這一帶的海空防禦任務,軸心國遠征艦隊已經能夠從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所承擔的防禦任務中投身,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積極的進攻當中。(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