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城市密瑪最新章節列表 > 第195章 般若世尊3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95章 般若世尊3

小比丘含笑看著大家,幾分鐘後小比丘開口道:“各位賢達,你們起來吧。”大家聽著無比親切的話語,起來很自然的坐到小比丘的對面。瑪莎莉:“小師傅,你看我適合出家嗎?”小比丘看著瑪莎莉笑著說:“你們幾個裡面,你是最適合出家的。”市未舒問道:“為什麼?”小比丘:“她天性好,和我一樣,真性情,很善良,最重要的是,特別能給大家帶來快樂。佛祖出家修行的目的,就是讓所有人都快樂。”市未舒對瑪莎莉說:“那你出家吧,就給小師傅做徒弟。”小比丘:“剛才已經說好了,就差在這個河裡洗腳確定。”市未舒、城太郎、密葉迦三個人拉著瑪莎莉到河裡洗腳,瑪莎莉慌了,大聲喊:“導師救我,導師就我,導師救我……”小比丘看大家都鬧夠了,瑪莎莉也真誠地反誤,讓大家放開,很嚴肅地說:“放生,哪裡來的哪裡去。”瑪莎莉趕忙來到小比丘跟前跪拜,拜完開口道:“謝謝導師,關鍵時候還是導師才能救我。雖然小女子不出家,但導師我是認定了,每年這個季節,我都會來這裡拜看導師,小女子再拜導師。”說完又拜了三拜。小比丘看著瑪莎莉真誠的樣子,笑著對大家說:“她的模樣和行為,佛祖看見了也高興。人類如果都這樣真誠、平和、友善、愉悅,般若世尊的目的就達到了。”密葉迦:“小師傅,你很會教導人,不像其它寺廟裡的,不是讓背誦佛經,就是讓捐款,其實你這樣在不經意中就能讓我們領略到了世尊的般若智慧,並能變成日常行為習慣,再感染他人,久而久之,這個社會就會好起來。”小比丘:“這位姐姐賢達,你已經有般若智慧了,我還不如你,你要不要見見我的導師?”密葉迦:“他會見我們嗎?”小比丘:“只要是我讓他見,他一定會見。”密葉迦萬分激動地說:“那就明天吧,明天一早我們在瑪雅·黛維女神廟前見面。”小比丘:“那裡人多,你們到藍毗尼北面的那個小樹林裡,我導師經常在那裡給我講經說法,在那裡大家都輕鬆。”

第二天一早,瑪莎莉、城太郎、市未舒在密葉迦的帶領下,都穿著一襲的灰色居士服,光著白嫩的腳丫子,踩著乾淨整潔的泥土來到昨天說好的地方。遠遠就看見一高一矮兩個穿著深橙色比丘服的小比丘和他的導師。大家畢恭畢敬地來到兩人面前,使以九十度鞠躬拜禮,小比丘的導師還禮後說:“其實不必多禮,看你們都是淨心之人,心性善美,老比丘我很高興,來大家就坐。”小比丘的導師說完,大家往地下一看,六個圓墊子圍成個半圓狀,小比丘讓大家坐到墊子上,端過一個水盆讓大家淨腳,又遞上毛巾把水擦乾。小比丘的導師:“看你們白白淨淨,知書達理,應該是來自發達世界裡。”密葉迦很恭敬地把四個人的來歷一一做了介紹。小比丘的導師:“很好,你們的做法很像佛祖,也是為了這個世界上受苦的眾生,我應該感謝你們!其實你們和我們做的都是一樣的事,只是方式方法不同。”市未舒聽到這樣的話很驚訝地問:“導師,沒想到你的胸襟如此豁達。”小比丘的導師:“不光是佛教,世界上主要的幾大宗教都是為了一個目標,讓全人類生活在輕鬆愉悅裡,讓這個世界上的所有生靈和諧共處。只要目標一致,不僅要包容還要相互鼓勵相互學習才對。”密葉迦:“導師,聽說你的智慧很高深,已經達到般若的境界,我們還是想聆聽您,親自給我們宣講佛祖釋迦牟尼成佛說法的故事。”小比丘的導師:“是不是小比丘告訴你們的?”密葉迦:“是我們從與小比丘師傅的談話中感覺到的。”小比丘的導師:“其實他現在講的也已經很不錯了,他講與我講都是一樣的效果。”密葉迦:“小比丘師傅主要是給我們講了釋迦牟尼般若世尊從出生到來開王宮前的故事。”小比丘的導師:“好吧,那就我接著給你們講後來的故事。”

小比丘的導師:“釋迦牟尼一開始時是修苦行,後來體會到真正的修行是離開苦樂二邊的中道修行,於是捨棄無謂的苦行,走過尼連禪河,接受牧女乳糜之供,恢復了健康後。來到伽耶山菩提樹下,以吉祥草敷設金剛座,東向端身正坐,發誓:“我今若不證,無上大菩提,寧可碎此身,終不起此座!”他在樹下靜坐49天,以超凡悟性克服了內外的種種“魔障”。徹見自己本來面目,止息一切妄想無明,終於在十二月初八日,夜睹明星,正觀緣起法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世人尊稱他為“釋迦牟尼”,時年5歲。”

小比丘的導師:“釋迦牟尼佛成無上正等正覺後,為令眾生入佛知見,以無量的善巧和方便開始了45年的說法。在45年的弘化生涯中,最初釋迦牟尼宣演《華嚴經》二十一日,後因觀機逗教,又說《阿含經》十二年,《方等經》八年,《般若經》二十二年,《法華經》和《涅盤經》共八年。釋迦牟尼應才施教,點化迷萌,感化無量數人求皈受戒,改惡修善,得大解脫,乃至了悟無上菩提。如釋迦牟尼在波羅奈斯城外的鹿野苑,向阿若憍陳如等五人,宣說四聖諦、十二因緣、三十七菩提分、五蘊、四禪等,五人聽後當即皈依了釋迦牟尼,成為最初的佛弟子。與此同時,度拜火教外道優樓頻羅迦葉三兄弟,以及令外道領袖舍利弗、目犍連皈信佛教。釋迦牟尼的弟子有頻婆娑羅王、波斯匿王等各國國王,及王妃韋提希夫人、末利夫人,也有低下階層的蓮花色、摩登伽等。釋迦牟尼度阿那律、難陀、阿難陀諸王子出家,也不捨棄理髮匠優波離及擔糞的尼提。總而言之,釋迦牟尼的弘化是以慈攝眾,以法領眾,以智教眾,以法養眾。”

小比丘的導師:“到了晚年釋迦牟尼仍然孜孜不倦,帶著弟子四處行化傳教,並開示弟子們要“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臨入涅盤之際,仍然不捨任何眾生,接受一位一百餘歲的外道須跋陀羅,成為最後的弟子。釋迦牟尼即將入滅,雖然令弟子們悲痛不已,但是誠如釋迦牟尼的教言所說:要釋迦牟尼永久住於世間,這是違背法性的自然規則。釋迦牟尼是宇宙真理的示現者,不能違背法性。釋迦牟尼又開示弟子說:如果你們不能依照我的教言而行,即使我活了千萬年,於汝何用?如果你們能依教奉行,亦如我永久住世。你們要堅定信仰,皈依法,依法而行,不皈依其他;你們要精進修學聖道,解脫煩惱,住心不亂,這才是我真正的弟子。釋迦牟尼明示弟子不要傷心,因為天地萬物有生就會有死,合會必然有別離,這是無常真理的定律。釋迦牟尼最後針對阿難所提出的四個關鍵問題,開示弟子們在佛入滅後要以戒為師、以四念處安住、以默擯置之調伏惡人、在一切經首安立如是我聞令人起信。並再次叮嚀弟子,要常常思慕釋迦牟尼的生處、悟處、說法處、涅盤處。最要緊的是要身常行慈、口常行慈、意常行慈。對眾弟子交代好一切,釋迦牟尼即入涅盤。”

密葉迦:“導師,現在的經書很多,到底哪些是釋迦牟尼般若世尊親自說的法?”

小比丘的導師:“釋迦牟尼說法都是由弟子口傳。因此很難斷定那一段論述是原話。他滅寂後幾個世紀內,佛教徒舉行數次結集大會,確定教義。釋迦牟尼認為一切無常,無論是外在事物或個人的身心總體,都不斷變化。釋迦牟尼不承認事物之中有必然的或根本的實在。他認為我體並不存在,認為一切事物沒有不變的我體,人處在生死輪迴之中,而生存必有痛苦,把現實人生斷定為“無常”、“無我”、“苦”。根據這三種基本事實,釋迦牟尼總結出“四聖諦”。苦諦謂世俗世界的一切,本性都是苦;集諦謂貪為苦因;滅諦謂苦因可滅;道諦即滅苦之道。“苦”的原因在於每人自身的“惑”、“業”所致。“惑”指貪、嗔、痴等煩惱,“業”指身、口、意等活動。“惑”、“業”為因,造成生死不息之果。釋迦牟尼根據四聖諦提出十二因緣,謂“無明”(無智)緣“行”(善惡行業),由不懂佛教“緣生法”之理,故有種種世俗思想行為生起。“行”緣“識”(心識),“由引業力,識相續流,如火焰行,往彼彼趣,憑附中有,馳赴所生,結生有身”。“識”緣“名色”(名稱與物質);“名色”緣“六處”(五感官與意識);“六處”緣“觸”(感官與事物的接觸);“觸”緣“受”(由接觸而產生的感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生存);“有”緣“生”,“生”緣“老死”。此十二支為一總的因果迴圈鏈條,每兩支間順序成一對因果關係,而配合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又可概括為兩重因果:由無明、行二“支”作為過去因,識、名色、六處、觸、受五“支”則成為“現在果”;由愛、取、有三“支”作為“現在因”,生、老、死,則成為“未來果”。此稱“三世兩重因果”。據稱,人一有生命之個體,在未獲“解脫”前,均須依此因果律於“三世”、“六趣”中生死流轉,永無終期;人們的貧富貴賤壽夭等差別,以及存在於社會中之中不平等,即植根於此。為了擺脫上述生死輪迴之苦,釋迦牟尼提出“八正道”,即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和正定,人經過八正道,即依經、律、論三藏,修恃戒、定、慧三學,徹底轉變自己世俗慾望和認識,超出生死輪迴的範圍,達到這種轉變的最高目標,叫做“涅盤”或“解脫”。這些法理,包括在“四聖諦”、“十二因緣”、“五蘊”等最基本的教理之中,成為以後佛教各派教義的基礎。”

密葉迦:“導師,能不能給總結一下釋迦牟尼般若世尊的一生與各個地方的因緣?”

小比丘的導師:“你們記住這個七條,這個七條就是釋迦牟尼般若世尊與這些地方的因緣。

1、出生——藍毗尼園:公元前565年4月8日釋迦牟尼佛降臨在這裡;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成長——迦毗羅衛國:釋迦牟尼誕生後在這裡的王宮裡生活了9年;

、出家——阿拔彌河:釋迦牟尼在阿拔彌河邊的羅摩村山林中出家苦修;

4、成道——菩提伽耶:釋迦牟尼在這裡的一棵菩提樹下靜坐49天成佛;

5、示法——鹿野苑:釋迦牟尼佛在這裡宣說了四聖諦、十二因緣,八正道;

6、講經——祇園精舍:《金剛經》、《佛說阿彌陀經》、《楞嚴經》等經典均在此宣說;

西天靈山:《法華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大般若經》等在此說法;

桑克希亞:釋迦牟尼為母親說法後(《地藏經》)乘金色天梯降凡處;

7、涅槃——拘屍那羅:公元前485年月15日釋迦牟尼佛在這裡涅槃。”

密葉迦:“導師,在釋迦牟尼般若世尊法理指引下,又領略了您的教誨,我把現代社會三大方面的相互關係總結了一下,您看是否合適。

宗教:是為了善意的修正人性。

文化:是為包容的和諧社會。(不傷、包容、合作、互助)

科學:是為真實的認知世界。”

小比丘的導師開心的很滿意的笑著說:“你也具備了般若智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