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城市密瑪最新章節列表 > 第257集 訪根慕聆3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57集 訪根慕聆3

第二天下午,幾經周折,城市密瑪四個人來到洛陽東關,一條名叫東通巷的北頭,現在的洛陽市24中學家屬院,這裡就是在網上查到的傳說中的老子故宅。三間大正殿,三間大後殿,整個建築為青瓦青磚土木結構。密葉迦:“看樣子是近幾年新建的,儘管做成了古董的感覺,但一看就是新的。”瑪莎莉:“天鵝姐姐,我看這是個特別精緻的古建築,你看磚啊、木頭啊、雕刻呀都是古典的,你怎麼看出來是新的?”密葉迦:“第一,老子那個時候,中國的古建築還沒成型,你看三國比老子還晚很多年都沒有雕刻,建築都很簡單。”市未舒:“天鵝說的很對,中國現在的古建築都是明清時期的,連唐朝的幾乎都沒,還哪裡有上古時期的建築。”城太郎:“那這個做的也太假了吧?”“假不假,有什麼關係?那不就是給後人一個紀念憑弔的地方嘛。”城市密瑪四個人循聲望去,剛才說話的是一個老者,只是這個老者好像比鹿邑的邑閒老者年輕一些,但鬍子都頭髮都是全白。這位老者看著城市密瑪四個人說:“城市密瑪組合,你們來的好快呀。”密葉迦知道這就是邑閒老者說的在洛陽等待的那個神人,於是笑盈盈地開口道:“老爺爺您好!讓你久等了。”白髮老者:“我還是來晚了,我估計你們這幾天會來,但沒有想到今天就到了。我叫洛書,讓我認認你們,這個高個子的叫市未舒,美國人;這個氣質特別好特別美麗的女孩子應該就是密葉迦,德國人,這兩個一個是城太郎,中國人,一個是瑪莎莉,日本人。我沒說錯吧?”瑪莎莉笑著說:“洛書爺爺,準確無誤。”市未舒:“洛書爺爺,這個地方是老子在洛陽住的地方嗎。”洛書老者:“是呀,儘管房子是前些年新蓋的,但地方的確是。現在這裡是儒道兩家經常交流思想的地方,所以,按照現在的使用要求從新翻建了一遍。現在這裡是我在管,今天你們就住在這裡。”

密葉迦:“洛書爺爺,現在這裡人少,也還不到吃飯的時候,你就給我們講孔子問禮的事吧。”洛書老者:“走,到側面的那個茶室裡去。”大家跟著洛書老者來到茶室,這是個新古典茶室,裡面的陳設都是名貴的古典家具,還有一個很清秀的茶藝女孩兒來服侍大家,今天有老者在,市未舒不好與這個茶藝女孩兒說話,瑪莎莉看看市未舒,密葉迦也看看市未舒,市未舒誰也不理,面無表情的坐著。洛書老者出去又忙活了一陣回來坐下,喝口茶開口道:“你們要聽孔子問禮,其實書上網路裡都有,但是那些都是瞎杜撰的,包括這個24中學西門外河邊豎的一個孔子入周問禮樂至此的石碑。但有一點是真的,孔子和老子在當時這個地方,也就是老子的家裡討論清楚了後來孔子整理的上古時期的重要經典的思想方向。”市未舒:“那孔子來這裡不只是問禮?”洛書老者:“問禮只是一個說法,其實是求教,因為孔子聽說老子是一個很有智慧的人,所以就來求教,因為孔子這個人很謙虛,只要你有比他更高明的地方,他一定會向你討教,那怕你是大字不識一個的農夫。”密葉迦:“既然孔子向老子求教,那麼老子也應該算是孔子的恩師,怎麼後來又分成了道家和儒家兩個流派呢?”洛書老者:“老子和孔子並沒有分什麼流派,也沒有自稱什麼道家代表,儒家代表,這些都是後人幹的缺德事,平心而論,儒道本來就是一家,你們可以讀一讀南懷瑾的書,他講的很清楚。你們如果讀過《道德經》又讀過《四書五經》,你們就會發現,儒家的仁修和關於人性的論述與老子《道德經》的論述是一致的,也就是說,孔子透過向老子請教,透過與老子的深度交流,完全接受了老子的思想體系。只不過老子的《道德經》強調的是,認識萬事萬物的科學規律的重要性和人尊重這些天道的重要性;孔子以及儒家體系強調的是仁修和人性問題,單獨把人的德拿出來研究。為什麼會這樣呢?孔子從與老子的交流中,和從當時的社會裡看到,整個華夏大地上人性太差,必須要專門研究人性,必須要讓所有人敬畏天道,只有這樣這個世界才能美好。”密葉迦:“他們討論不止這些吧?”洛書老者:“孔子問禮期間,老子對其大加教誨,並邀請孔子遊覽了周天子召見諸侯和舉行國家大典的明堂、祭祀祖先的太廟,祭天地的社壇等,從而對制定了西周禮樂制度的周公更是崇拜。洛陽之行,孔子擴大了眼界,增長了知識。回魯國後,一心一意修編上古文化經典《詩》《書》《禮》《樂》《易》《春秋》。”市未舒:“洛書爺爺,我們看到的孔子對老子的評價是不是真的?”洛書老者:“孔子對他的弟子們說:我知道鳥可以在天空飛,魚可以在水中游,獸可以在大地跑。會跑的,能用網捕捉;會遊的,能用鉤子釣;會飛的,能用箭去射。但是,龍,我不知道該如何了,它能騰雲駕霧直上九天,我所拜訪的老子,就好比一條龍!這一段應該是真的,孔子對老子的確非常非常地敬佩,佩服的五體投地。”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密葉迦:“洛書爺爺,老子在洛陽生活了多少年?”洛書老者:“老子一生主要活動都在東周的國都洛陽,從20歲入周到70歲出函谷關,在洛陽生活了半個多世紀。也就是在我們現在待的這個地方生活了大半輩子”。密葉迦:“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是當著老子的面說的嗎?”洛書老者:“應該是,當時是老子請孔子到處參觀訪問,到了黃河岸邊,看見河水滔滔,濁浪翻滾,勢如萬馬奔騰,聲如虎吼雷鳴。孔子佇立岸邊感嘆道:“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黃河之水奔騰不息,人之年華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處去,人生不知何處歸?”聞聽此語,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間,乃與天地一體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壯、老之變化,猶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則本性不亂;不任自然,奔忙於仁義之間,則本性羈絆。功名存於心,則焦慮之情生;利慾留於心,則煩惱之情增。”孔子還解釋道:“吾乃憂大道不行,仁義不施,戰亂不止,國亂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暫,不能有功於世、不能有為於民之感嘆矣”老子道:“天地無人推而自行,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為之也,何勞人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無、所以榮、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順自然之理而趨,遵自然之道而行,國則自治,人則自正,何須津津於禮樂而倡仁義哉?津津於禮樂而倡仁義,則違人之本性遠矣!猶如人擊鼓尋求逃跑之人,擊之愈響,則人逃跑得愈遠矣!”稍停片刻,老子手指浩浩黃河,對孔子說:“汝何不學水之大德歟?”孔子說:“水有何德?”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也;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孔丘聞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頓開茅塞也:眾人處上,水獨處下;眾人處易,水獨處險;眾人處潔,水獨處穢。所處盡人之所惡,夫誰與之爭乎?此所以為上善也。”老子點頭說:“汝可教也!汝可切記:與世無爭,則天下無人能與之爭,此乃效法水德也。”孔子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淺,終生難忘。弟子將遵奉不怠,以謝先生之恩。”說完,告別老子,與南宮敬叔上車,依依不捨地向魯國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