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城市密瑪最新章節列表 > 第258集 訪根慕聆4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58集 訪根慕聆4

隔天,城市密瑪組合四人,拜謝過洛書老者,又向函谷關進發,函谷關遺址在今靈寶市坡頭北,南峙巍巍秦嶺,函谷關古時候為洛陽通向西方的要塞,東指洛都,西望長安,南臨澗河,北依邙山。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大家來到關口,看到一個老者飄然而至,到四個人的面前自我介紹道:“我叫函山,請問四位是城市密瑪嗎?”四個人抱拳施禮作答:“正是城市密瑪四人,函山老人家您辛苦了。”函山老者:“幸會幸會,這是我老朽的幸事,能在這裡遇到大名鼎鼎的城市密瑪,真乃今生之榮耀。不過我要告訴你們的是,莫在這裡停留,史書記載的和大家傳說的老子在這裡幾天寫出《道德經》這事不可信。真實的事實是,尹喜被老子的智慧感染,尹喜保護老子到終南山才成書《道經》和《德經》。你們應該繼續西行到終南山的樓觀臺去。”話剛說完,這位叫函山的老者又飄然而逝,城市密瑪組合只好繼續西行。

終南山樓觀臺古塔位於西安市周至縣東南15公里處的終南山北麓,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因周大夫尹喜在此結草為樓,觀星望氣,故名樓觀臺。在這裡,老子留下五千字的一卷《道經》和一卷《德經》後,飄然離去。終南山樓觀臺,是老子避世隱居的.asxs.,也是他最終離世的終點。終南山,脈起崑崙,尾銜嵩嶽,鍾靈毓秀,宏麗瑰奇,作都邑之南屏,為雍梁之巨障。其中盤行目遠,深嚴邃谷不可探究。在這裡城市密瑪很快就見到了秦衷長者,秦衷長者帶著大家先參觀這個樓觀臺,一邊參觀一邊講解:“這裡自尹喜草創樓觀臺後,歷朝歷代於終南山皆有所修建。秦始皇曾在樓觀臺之南築廟祀老子,漢武帝則於說經臺北建老子祠。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名道雲集樓觀,增修殿宇,開創了樓觀道派。進入唐代,因唐宗室認道教始祖老子為聖祖,大力尊崇道教,特別是因樓觀道士岐暉曾贊助李淵起義,故李淵當了皇帝後,對樓觀道特予青睞。武德初,修建了規模宏大的宗聖宮。當時主要建築有文始、三清、玄門等列祖殿,還有紫雲衍慶樓和景陽樓等,成為樓觀臺的中心。以後歷代雖時有修葺,但屢遭兵燹,至清末,宗聖宮僅存殘垣斷壁,一片廢墟。此後,樓觀臺的中心便轉移到了說經臺,形成了以說經臺為中心的建築群。”

聽著秦衷長者的講解,大家來到樓觀臺周邊,這裡到留存有不少珍貴的碑刻,唐代歐陽詢撰書《大唐宗聖觀記碑》;宋米芾行書《第一山》、蘇軾行書《遊樓觀臺題字》;元趙孟頫隸書“上善池”碑等。當然,最有名的還是高文舉所書《道德經》碑兩通。其字型介於石鼓文和大篆之間,書法勁力蒼古,風格絢麗,近看是字,遠看如花,字字珠璣,如梅花初放,被後人譽為“梅花篆字碑”。兩通碑側各有七個冷僻的字,為一般《字典》所不載,據稱為老君十四字養生訣,其意為“玉爐燒煉延年藥,正道行修益氣丹”。古人雲:“關中河山百二,以終南為最勝;終南千里茸翠,以樓觀為最佳。”終南山樓觀臺以其悠久的道教歷史、動人的神話傳說和眾多的文物遺蹟,吸引著古往今來的信士遊客。參觀完這個樓觀臺古塔,秦衷長者把帶大家下山到一個山谷小亭子裡。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因為是冬季,這個亭子是專門為避風禦寒所用,四周都鑲著玻璃,在這裡大家欣賞著峻拔秀麗,如錦繡畫屏的奇峰異貌。秦衷老者開口道:“各位大俠,你們是來求證《道德經》到底是怎麼寫出來的吧?”密葉迦:“秦衷長者果然是仙道中人,這麼快就知道我們的來意。”秦衷長者:“我知道你們沒有在函谷關停留,是因為你們見到了函山。”市未舒:“秦衷長者,你們都是一起的?”秦衷長者:“我們和你們一樣,只不過我們太老了,你們很年輕。我們要做的事就是還原事實的真相,你們呢也是在尋求本來的真實。所以,見到你們,我們是由衷的高興。”瑪莎莉:“秦衷爺爺,老子的《道德經》到底寫了幾天?”秦衷長者:“先給你們糾正一下,老子寫的不是一篇《道德經》,而是《道經》和《德經》兩篇。你們想,這麼受到全世界都認可的奇書,幾天就能寫出來?你們在周遊世界,你們聽說過嗎?還有古代是用什麼東西在寫?又寫在哪裡?現在即使是很聰明的人,寫一篇文章也得改好多遍,老子再聰明他也是人,他不是神仙。所以,第一,他在函谷關沒有寫東西;第二,這個《道經》和《德經》起碼也用了兩三年的時間才最後定稿。”城太郎:“那傳說中的在這裡講經和後來的繼續西遊,是不是真的?”秦衷長者:“如果說在這裡用了二三年時間寫成了書,那麼在這期間,應該會結交很多上流社會的人士和文化界的名人,在這裡講經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一個人下了很大心血完成了一部大作,不給人看不給人講,說不通。所以在這裡講經應該是真的,當時繼續西行,我認為是假的。”市未舒:“為什麼是假的?”秦衷:“你們想,老子出關都70歲了,在這裡完成這部大作差不多75歲了,他的身體條件允許嗎?他身邊的人會讓他去嗎?再說那個時候的西域也不是華夏之地,都是外族人,人生地不熟,他幹嘛跑那去?”密葉迦:“那老子最後到底活了多少歲?終世在哪裡?”秦衷長者:“按史書記載,老子是公元前571年生,卒於公元前471年,他的壽命是100歲,當時,在終南山只是到75歲,後來如果又活了25年,應該還有大作留下來,可是沒有,我認為他的壽命最多也就是80多歲,這樣的話,他應該終世在中南山。”城太郎:“秦衷爺爺分析的有道理。終南山是歷代道教聖地,道教又是追求長生不老的,他們既然把老子捧為鼻祖,那麼,他們就一定要以老子的長壽來證明道教的正確,所以,我感覺老子的長壽是後來道教人士杜撰的。”秦衷長者點點頭說:“到底是中國人,知道中國人的弱點。”

密葉迦:“秦衷長者,老子的《道經》和《德經》是我們已知的這個世界上最智慧的古籍,是老子一個人寫的嗎?還是有其他人的幫助?”秦衷長者:“我在這裡等你們,就是要向你們告知,這一被世世代代的人們認為的天下奇書的出處。《道經》和《德經》從問世到現在一直被這個世界公認,並且科技越發達,社會越進步,對這兩部著作的認可度越高,為什麼?因為它科學系統,它是科學、哲學思想的集大成者,這樣一本書,如果獨自出自他一個人,他的確是個奇人。但老子不是奇人,他是一個非常健康非常正常的高智慧的人。這兩部著作的成就,第一,應該與他在洛陽的五十年有關,他管理這個世界上當時所有的寶貝,上古時期的所有書籍,從二十多歲到七十歲,他博覽學習研究了這些典籍,也就是他完全吸收了他以前古人的所有智慧;第二,與孔子有關,後世說是孔子問禮,實際上是相互交流學習,那麼這兩部著作裡至少《德經》有孔子的功勞;第三,與尹喜有關,按現在的科學分類,尹喜應該是一個集天文學、天體物理學、數學、氣象學、地理學等科學與一體的著名科學家,尹喜一直在樓觀臺陪伴老子,那麼至少《道經》有尹喜的很多功勞。”市未舒:“這麼說《道經》和《德經》應該是中國古代所有智者的智慧?”秦衷:“可以這麼說,只是老子貢獻最大。”密葉迦:“秦衷長者,到你這裡我們才明白道德經真實的出處,真的感謝你的。”秦衷長者笑笑說:“我也得感謝城市密瑪組合你們,這麼青春年少的幾個孩子,就有憂天下的胸懷,我們這個世界的未來應該會越來越好。好啦,我帶你們再遊歷幾個地方,去吃飯。”說完大家都起來,跟著秦衷長者走出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