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我能翻閱華夏圖書館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六十章 米價背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六十章 米價背後

“怪不得..怪不得..怪不得老張非要讓我上街問問,朝廷居然下了補貼糧,三石和雲福商號的一石糧食一個價錢..”

“快!老張啊,你可千萬別上套啊!”

雲福商號和朝廷的米店距離相當近,短短片刻年輕人便趕回了雲福商號,進了大門衝著夥計就開口說道:“剛才的那老張呢?”

夥計方才並未注意到老張身後的這位年輕人。

見臉色陌生,狐疑的說道:“怎麼,你找他做什麼?”

“當然是有著急的事情,我和他是一起從滿貴村來的!”

“哎呀!原來是這樣啊,張師傅正和我們掌櫃在後面談生意呢,你要不在這裡先等等,我給你倒點茶水?”

夥計眼睛咕嘟一轉,彷彿想到了什麼一般,試圖攔著年輕人不讓打擾到後面即將談定的生意。

畢竟,商號再不開張。

恐怕自己就距離失業不遠了,自家上頭的老爺一定會把自己丟出去的。

然而,心急如焚著急找到老張的年輕後生哪裡顧得上夥計說的這些,急忙擺手道:“快帶我去找他,快點!”

眼睛一瞪,莊稼地裡曬得黑黝黝的臉龐在一瞬間竟然帶上了幾分兇相。

夥計脖子一縮,說道:“那..那你隨我進來吧..”

而年輕後生就沒有再為難,反而是跟著走進了後廳,後廳空曠,放眼一看就發現村中老張正和那米店商號的掌櫃在那裡有說有笑聊著。

但後生沒有多說,反而像老張提前和自己約定好的那樣。

坐在一旁衝著老張使了個眼色..見老張已經看到,便就不再說話,而是端端坐在了一旁。

周雲海見來人並未叨擾他的生意。

便也沒有再多說什麼。

而已經心中有數的老張也沒著急,畢竟這茶葉可是個金貴玩意,怎麼著來都來了不得多喝幾口..

來來往往的磨嘰了半天,終於老張起身說道:“那周掌櫃,買糧食的事情就這麼定下來了...”

“好好好!”

周雲海很高興,這傻子上門真的不易,畢竟不管怎麼看他都知道眼前的這位老張恐怕是太久沒有來過縣裡。

不然以這人每年的窮嗖樣子,怎麼可能會放著朝廷的糧食不買,轉過頭來買自己這商號裡面的精糧。

然而一行人剛剛走到商號門口處,周雲海似乎想要示意老張先交錢啊..然而老張卻擺了擺手說道:“周掌櫃不必著急,你先從後院往出搬糧食,我這騾車許久沒有修過蹄子了,等會要拉糧食,我找個地方給這騾子修修蹄子。”

周雲海見狀沒有說什麼。

便放任二人出了商號,臨走時還殷勤的招呼夥計幫忙解開了騾車的拴繩。

“張師傅,咱們一會見啊!”

“好嘞好嘞,一會見,一會見。”

見老張沒有衝著朝廷米行那邊走,反而是衝著另外一面的反方向離去,周雲海笑著摸了摸鬍子,便頭也不回的進了商號內。

好不容易開了張,儘管數量不多,但總算給主家稍微能有個交代。

然而,走在路上的一老一小二人,面色卻盪漾著止不住的笑意,:“來來,快和我說說,這外面糧食到底什麼價格。”

後生沒有磨嘰,直接開口說道:“如今這縣城之中的街面上,已經很少有人會來雲福商號買米了,恐怕這也是今天這掌櫃如此殷勤的原因...朝廷從前幾個月開始就在縣城裡設立了皇家補貼糧,一石雲福商號的米,能買朝廷補貼的碎米三石...”

老張聞言大驚,連聲說道:“你這小子,當真?”

“當真!”

“快快!繞一圈,咱們趕快過去看看,等咱們出了城,那周掌櫃估計還等著我們前去裝米呢..”

“哈哈哈!老張啊!你果然還在記恨去年的事情!”

...

皇家補貼糧是由朱由檢提出的糧食補貼計劃,由戶部代為實施,畢竟如今主管朝廷糧食的依舊是以戶部為主。

全國的農業稅收取,也是以戶部在收。

而自從全國官員俸祿制度改革以後,越來越多的官員主動放棄了領取俸祿中糧食的部分,轉而一律採取直接折為龍元的方式。

於是,戶部國庫之中的糧食數量也在不斷向上累積。

並且逐漸豐盈的糧倉之內,還在不斷的增長。

而朱由檢在各地還設立了不少歸屬於農業部徐光啟的皇家糧庫,糧庫的主要來源自然是依照皇家統計局對全國各地糧食價格的調查資料。

從一些交通較為便利的地區收糧,再想辦法運到那些交通不是那麼發達的地區,作為糧食儲備進行入庫儲存。

海外透過荷蘭人進口進入大明的糧食數量也是極為龐大,一時半會無法消耗的大明自然也將其大量的劃撥給了農業部的皇家糧庫。

手中有了糧食。

朱由檢才敢如此大包大攬的在各個缺糧的省份開始針對糧食的價格補貼。

當然了這種皇家補貼糧也不是一點也不賺錢,畢竟眼下的大明百姓還沒有困難到那個份上。

如果真的已經全面崩潰的時候,那就不是困難不困難的問題了。

那是朱由檢已經要開始考慮如何賑災,如何挽救當地的流民如何填飽肚子了。

如今,大明的國朝稅務改革已經頗具成效。

在全國各地已經建立了完善的稅務網格,並且在與工商總局的協作過程中牢牢的掌握了全國的商業情況和資料。

而朱由檢在宮中也接到了另外一個好消息..

那就是隨著局面的逐步展開,中央朝廷終於逐步完成了對周邊數個省府的地方州縣改制,朝廷終於不用又當爹又當媽的為地方擔憂。

其實這也是朱由檢的另外一套改革制度。

也是朱由檢龐大革新中的重要一環。

因為在朱由檢看來,大明時期朝廷對地方可以說一直處於一種,該管的不管,不該管的一個不落全都管了。

朕一點好處都沒看見,但鍋卻背了不少。

這讓精明的朱由檢怎麼能夠接受...

所以如何收歸權利到中央朝廷,但將地方應當承擔的問題重新交給地方,同時還要加以節制和監督..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