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從紅樓開始的名著之旅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二十七章 無事獻勤勤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二十七章 無事獻勤勤

話說完顏阿骨打強撐著身子的不適,在與穆栩會過面後,回到大營當天便一病不起,連續幾日噩夢不斷。

完顏吳乞買等人見此情況,哪裡還敢撤兵,只得下了死命令,一面讓巫醫為完顏阿骨打盡心診治,一面防備定襄軍來襲。

如此又過得五六日,完顏阿骨打忽然於一日深夜驚醒,謂左右道,“離開上京城多日,該回家去啦!”

眾人聽到這話,心中皆是咯噔一下,腦海升起不祥之感,又不忍心勸說,遂強忍悲痛連夜拔營東去。

路上,因完顏阿骨打的病情反覆無常,以及天降大雪,待金軍回到大定府時,已是次年一月。

這時的完顏阿骨打經過病痛折磨,人已然瘦成了皮包骨頭。

見英明神武的兄長成了這個模樣,卻依然要堅持起行,完顏吳乞買領著一干子侄,泣血拜道,“目下天寒地凍,兄不如在大定府駐蹕數日,待來年春天萬物復甦之際,再起駕不遲!”

完顏阿骨打拒絕道,“不可,朕怕等不到那個時候了。”

接著,他就閉上眼睛,又輕輕交代道,“你們且退下,傳朕旨意,明日還都。”

完顏吳乞買還想再勸,卻被身後的大定府守將,他的義母弟完顏闍母拉住,見其輕輕搖頭後,他心下長嘆一聲,只得率眾退下,依照完顏阿骨的吩咐行事。

接下來隊伍一路緊趕慢趕,可雪天道路難行,到底沒有趕回上京城。當隊伍行至長春州時,完顏阿骨打便出現了迴光返照之狀,他自己對此也是心知肚明,當即就召了眾人前來囑託後事。

看著神情悲傷的兄弟子侄,文字武將,完顏阿骨打卻灑脫的反過來安慰眾人道,“朕這一生能帶我們女真人崛起,不再被契丹人壓迫,便已心滿意足、功德圓滿,沒什麼可遺憾的,眾卿無需難過。”

然後,他將完顏吳乞買叫至身前,輕聲叮囑道,“時至今日,耶律延禧已喪盡國土和臣民,逃去雲地避禍,遼國算是徹底滅亡,從此不用再放在心上。

南朝趙佶輕佻無狀,望之不似人君,早晚為冢中枯骨,實在不足為慮。西夏李乾順不過中人之姿,守成有餘,進取不足,亦不足為懼。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唯一可慮者,雲地穆栩也。此人年紀雖輕,但處事幹練,從其過往來看,既知人善用,又能把握天下大勢,怕會是咱們金國日後勁敵,不可不防也!”

講到這裡,完顏阿骨打已是氣息不暢,大聲咳嗽起來。

完顏吳乞買見狀,忙親自服侍完顏阿骨打喝了碗參湯,又輕撫其其背,好一會才讓其緩過勁來,繼續說道,

“可惜朕天不假年,如若不然,定要除去此人,為我金國免除後患,如今卻只能交給你了。你千萬記得,沒有將穆栩除去之前,萬不可大舉南下侵宋,否則必為此人做了嫁衣,切記,切記!”

完顏吳乞買雖覺得兄長有些小題大做,太過高看於穆栩,但為了讓兄長走的安心,他還是鄭重答應下來,表示自己一定銘記於心。

見此,完顏阿骨打終於洩了那口氣,覺得渾身疲憊,不由再次閉上眼睛,陷入昏迷之中。

當天夜裡,完顏阿骨打在睡夢中闔然長逝,為自己輝煌的一生劃上句號,享年五十有六。

《金史》是這樣評價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太祖英謨睿略,豁達大度,知人善任,人樂為用。金有天下百十有九年,太祖數年之間,算無遺策,兵無留行,底定大業,傳之子孫。

《金史》可不是女真人自家所修,而是後世蒙古人撰寫。

以蒙古人和女真人的仇恨,尚且能給完顏阿骨打這麼高的評價,通篇下來皆是讚美之言,可見其作為一代雄主,確實是實至名歸。

而隨著完顏阿骨打的去世,天下格局就此發生大變。

就拿金國政局來說,倘若完顏阿骨打在世,金國最終仍舊免不了會南下侵宋,但至少時間會推遲不少,也不會選擇在與宋朝尚有盟約的情況下,就悍然撕破臉皮。

可換成完顏吳乞買繼位則不然,雖有太祖臨終之語言猶在耳,可金國一眾高層貪婪的目光,還是死死盯向關內膏腴之地。

之所以會如此,原因很簡單。

一來,完顏吳乞買並不將穆栩放在心上,也清楚自己這個皇位不能服眾,遂想著建立遠超兄長的功業,企圖以此來壓制國內反對之聲。

二來,以完顏宗翰兄弟為首的實力派,早就對繁華的中原之地垂涎欲滴,如今沒了其父的掣肘,頓時個個摩拳擦掌,準備帶兵南下大肆劫掠一番。

可以這麼講,把完顏阿骨打的遺言拋諸腦後,不是一個人的主意,而是整個金國高層集體的決議。

只能說強盜始終都是強盜,哪怕他們穿著再華麗的外衣,也掩飾不了其內心的貪婪和短視。

難道完顏阿骨打不想入主中原嗎?答桉當然是否定的,那其活著時為何不揮師南下,道理其實很簡單。

那是因為完顏阿骨打心心念念的,是要將金國建成一個正規國家,所以他不願輕易背盟,生怕會影響金國的大國聲譽。

可惜他的一番苦心,卻並不被一眾兄弟子侄理解,在他屍骨未寒之際,這些人已經開始制訂南下侵宋的計劃。

而好死不死的,宋朝偏偏也給了金國出兵的藉口。

原來卻是童貫奉趙佶之令,二度北伐燕地時,雖汲取了前次教訓,選擇步步為營、穩紮穩打之策。

但由於宋朝連年用兵,更是幾次都以西軍為主力,使得這些人馬早就兵困馬乏,再加上朝廷又無故拖欠其軍餉,導致士兵皆無戰心。

如此一來,本該是推枯拉朽、一戰而定之事,卻被童貫生生打成了僵持戰,讓宋朝上下顏面盡失。

就在趙佶為北方戰事憂心不已,猶豫要不要徵召定襄軍之時,金國又再次遣使來朝,提出要履行前番盟約,出兵攻打灤、平、營三州,為宋朝分擔壓力。

面對這突然送上門的好意,大宋君臣倒也不是全然沒有懷疑,像是鄭居中、李綱、趙鼎等人就道,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建議趙佶不要答應。

而李邦彥、蔡攸幾人則持有相反意見,他們認為可以答應,給出的理由是,金國同為大國,不至於為此失信,畢竟其也是有所求的。

是的,金國當然提出了條件。金使高慶裔信誓旦旦的道,“我大金此番願意出兵,一者是念及兩國之好,不願行背盟之舉。二者乃是為了剿滅遼國殘餘勢力,以告慰我太祖皇帝英靈。”

為了增加信服度,高慶裔還提出,待事成之後,要將蕭幹、張覺、蕭奉賢女等遼國貴胃交給金國處置,同樣灤、平、營三州的百姓也需遷徙至關外遼東。

正是這最後一條說辭,徹底打動了原本就有些心動的趙佶,讓他以為金國此番是為了劫掠人口財富而來,遂不顧朝中有識之士勸阻,毅然決然的同意了金國出兵一事。

於是,到了宣和五年四月中旬,金國兵分兩路南下,一路以完顏宗弼主將,完顏婁室副之,出兵三萬攻打古北口。另一路以完顏宗翰為主將,完顏闍母副之,率四萬大軍,以榆關為攻擊目標,直取灤平營三州。

光是應付宋朝大軍,就已讓蕭幹等人竭盡全力,哪裡還能再擋住遼人的苦主金國?

何況此次金國出兵極為迅捷,一下就打了蕭幹他們個措手不及,以至於遼軍在面對如狼似虎的金軍時,根本就沒有組織起有效的抵抗,稍一接戰便一觸即潰。

到了這般境地,蕭幹心下自是清楚,再選擇與宋軍糾纏下去,已經沒有一點意義,遂當機立斷於某日夜裡退兵,一路逃回了燕京。

回到燕京之後,蕭幹第一時間就找來姐姐蕭普賢女和張覺,與他們商議起眼下出路。

蕭奉賢女即便素日表現的再是強悍,可說到底還是女子之身,此時突聞噩耗,當即慌了手腳,沒有一點主意。

反倒是張覺道,“金人殘暴不仁,每攻陷一座城池,必要劫掠當地百姓為奴,以充實其京師之地。本官添為遼興軍節度使,怎可坐視治下百姓遭此劫難?無論如何,我都要回平州去,率軍阻止金人暴行。”

雖然張覺此話說的很是大義凜然,但蕭幹卻明白其私心所在。至於緣由嘛,無非是張覺祖籍平州,張家更是當地數一數二的大族,讓其眼睜睜看著家族遭難,他當然不樂意了。

不過到底同僚一場,蕭幹還是勸道,“張兄,俗話說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目下金人勢大,不可力敵也,我等應當儲存有用之身,來日再尋女真蠻子報仇雪恨!”

張覺聽出蕭幹話裡有話,不禁好奇道,“四軍大王難不成已想好了退路,總不能是宋朝吧?”

蕭幹苦笑道,“別人去投尚可,但我此次可是大大得罪了宋國,要是冒然前去,必會死無全屍。”

說到此處,想到事到如今,也沒必要再行隱瞞,他便索性直言相告,“昔日林牙大石西去之時,曾建議我等到了山窮水盡之日,去投奔穆栩,我思前想後,覺得未嘗不是一條出路,兄不如同去如何?”

哪知張覺聽後,想都未想就拒絕道,“那穆栩只是一地節度,將來如何擋得住金人?再者,你莫要忘了,他可是那位的女婿,要是其一心要為岳父出氣,我等豈不是羊入虎口?”

說罷,想到平州隨時都有傾覆之險,張覺也懶得再與蕭幹浪費口水,隨口祝其好運後,便匆匆帶兵直奔平州而去。

待張覺走後,方才一直保持沉默的蕭普賢女才道,“張覺的話未必沒有道理,咱們不如再斟酌一番?”

蕭幹沒好氣道,“我的好姐姐,刀刃都已架在脖頸,哪裡還有時間再耽誤?我知姐姐是因三弟之仇,以及顧忌耶律延禧那廝,才不想去投穆栩。

可為今之計,雲地已是咱們最好的出路,不去投奔穆栩,就只有降了宋金二國一途。

先說宋國,咱們已投過一次,人家現下豈能再信我等?而金國嘛,不提也罷,與其落到那些蠻子手裡,我寧願自行了斷。”

經蕭幹這麼一說,蕭普賢女也想起來金國昔年攻打遼東時,對遼國宗室的所為,立時打了個寒顫,忙道,“也罷,那就去投穆栩,只希望其不要受耶律延禧挑撥,尋我等晦氣。”

蕭幹見說通了姐姐,不由松了口氣,還笑著安慰其道,“姐姐大可放心,那穆栩乃梟雄之輩,想來他收留耶律延禧那廝的目的,除了是看蜀國公主面子之外,未嘗不是借其身份收復我遼人遺民之心。所以,我們前去必然無事。”

“好,那我們分頭行事。我去召集府上親卷,你派心腹守住北門,咱們今夜就走。”

“是,小弟這就去辦。”

蕭幹應了一聲,轉身就往外走,卻被蕭普賢女喝住,“且慢,你此行最好隱秘一些,千萬莫要走漏風聲,不然後果難料。”

“不錯,姐姐提醒的是,小弟險些壞了大事!”蕭幹停住腳步,想到城內那些兩面倒的傢伙,心下徒然一驚,急忙鄭重點頭。

姐弟二人計議妥當,隨即就雷厲風行的行動起來。到了當日晚間,趁著夜深人靜時,他們悄悄帶上千餘心腹,從北門出城,徑自直奔居庸關去了。

次日天明,城內一眾當地豪強左等右等不見蕭幹露面,這才驚覺情況不對,等尋到留守府卻發現早已人去樓空。

這些傢伙面面相覷半晌,立即慌亂起來,現場吵吵鬧鬧不斷,最後盧家家主盧克明站出來提議道,“各位,且稍安勿躁!既然蕭幹那廝跑了,咱們也不能坐以待斃,不如就此大開城門,派人去迎宋軍前來如何?”

“我等前番曾隨蕭幹叛亂,宋國會不會清算我等?”有人說出了在場大部分人的顧慮。

聞言,老奸巨猾的盧克明陰笑道,“反正蕭幹已逃,我等乾脆就將責任全推到他身上。再者法不責眾之下,宋國若想燕地日後得以安生,就離不開我等幫助,不怕他們敢日後清算。”

“對,盧家主說的在理!”

“就這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