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幻想 > 日耳曼全面戰爭最新章節列表 > 001 名正則言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001 名正則言順

進入比爾及地區之後,萬尼烏斯率先讓軍隊在浮橋附近修建了一座小型的橋頭堡。

之後,萬尼烏斯將軍隊向西開進,在半天路程的地方修建了正式的營壘。

營壘開始修建的同時,萬尼烏斯派遣使節找到最近的比爾及村鎮,讓他們派出人手,向諸部族的首領們通報自己的到來。

過了三天,那些早就得到訊息而聚集到一起的比爾及首領們就紛紛到來了。

這些人有使洛瓦奇人、蘇維西翁內斯人、納爾維人、阿德來巴得斯人、阿姆比安尼人、莫里尼人、門奈比人、卡來幾人、魏略卡薩斯人、維洛孟都依人、阿杜亞都其人、孔特魯西人、厄勃隆尼斯人、卡洛西人、拜曼尼人,還有最早在比爾及戰爭中率先投靠凱撒的雷米人。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總而言之,幾乎所有的比爾及部族首領都到齊了。

若是在凱撒進軍比爾及之前,那麼所有這些部族,即便是最小的部族,也能組織起上萬人的戰團的。然而現在,在經歷了幾次對羅馬人的戰爭,被殺死和奴役無數人之後,這些部族裡最悽慘的,竟然連總人口也不足萬人了。

因此,當這些曾經風光無限的高盧部族首領們看到萬尼烏斯大軍的森嚴壁壘和雄壯人馬之後,便禁不住既感到敬畏歎服,又感到唏噓傷感了。

而萬尼烏斯這邊,考慮到兵貴神速,和儘快將比爾及人的人力轉化為戰力的目的,也不和那些部族的首領們過多的客氣,開門見山的提出了比爾及人和羅馬人之間的糾紛,並明言自己正是為了解決這一糾紛而來的。

聽到萬尼烏斯的話,諸部族首領們並沒有象萬尼烏斯所想的那樣頓時感激涕零痛哭流涕的跪求萬尼烏斯庇護,而是很謹慎的詢問萬尼烏斯對他們和羅馬人之間糾紛的看法,以及想要如何解決這一糾紛。

這種試探性的態度讓萬尼烏斯感到很不滿意,但卻也在預料之中——他們畢竟是被羅馬人打得太慘了,而之前應允了幫他們對付羅馬人的日耳曼人遲遲不到,終於來了個日耳曼人卻是據說和羅馬人關係很好的。

於是,萬尼烏斯便率先展開拉攏關係的辦法,詢問比爾及人關於“比爾及人祖上是日耳曼人”的傳言是否屬實。

按照萬尼烏斯的想法,出於爭取自己支援的目的,比爾及人們會毫不遲疑的承認自己是日耳曼人後裔的。

但再一次的,比爾及人以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是有節操的——在全部的十六個比爾及部族中,承認自己是日耳曼人後裔的,只有五個,分別是納爾維人、孔特魯西人、厄勃隆尼斯人、卡洛西人和拜曼尼人。而剩下的十一個部族,雖然也承認他們和日耳曼人通婚,卻仍舊認為自己是比爾及人,而非日耳曼人。

比爾及人不肯跪求自己幫忙,又不承認自己是日耳曼人,這種態度讓萬尼烏斯有些無奈。

原本,如果比爾及人哀求自己幫助他們驅逐羅馬人,萬尼烏斯就可以順理成章的介入。

而如果比爾及人承認自己是日耳曼人,萬尼烏斯也可以以自己那個“日耳曼諸部族之王”的頭銜正式介入。而現在,萬尼烏斯自己都覺得自己是不是有些狗拿耗子多管閒事了。

不過,幸運的是,比爾及人雖然不是什麼“文明人”,但也不是無腦蠢材。

看到萬尼烏斯閉上嘴巴不出聲,就有部族首領意識到可能是萬尼烏斯找不到臺階下了,於是出聲要求萬尼烏斯為他們主持“公道”。

按照那位雷米人首領的說法,他們這些部族世代生活在這片富饒肥沃的土地上,自古以來就是這片土地的主人——這不止是人們的共識,也是神靈的意願。

可羅馬人卻不顧他們的意願,強行進駐他們的土地,在其中最肥沃的土地上建立起殖民地,肆意開墾耕種,全不顧各部族首領貴族們的權力。

更加令人髮指的是,羅馬人還肆意妄為,全不尊重比爾及人的神靈和習慣,掠走本該先給神靈的祭禮充做稅金,擄走他們的兒女當做奴隸,似的比爾及人不得神眷、妻離子散。

為了對抗羅馬人的暴政,比爾及人展開了不屈不撓的戰鬥,付出了無數的生命,卻由於羅馬人過於強大而未能成功。

所以,沒辦法,比爾及人只能期待強大而且公正的日耳曼人的幫助——將他們從羅馬人的暴政下拯救出來——而為了他們的自由,比爾及人願意讓出靠近萊茵河的肥沃土地作為酬勞。

這一番話說得聲淚俱下,感人肺腑。然而萬尼烏斯卻注意到,雷米人的這番說辭,並沒有得到其他部族首領的支援——看起來,雷米人在諸部族中,並不怎麼受待見。

於是,萬尼烏斯淡定的表示,他已經明白了雷米人的要求,但還想聽聽其他部族的要求。

萬尼烏斯的這種態度,頓時讓許多首領都疑惑起來。

萬尼烏斯召集他們,並公開表示要在羅馬人和比爾及人之間做調解人,這毫無疑問是一個訊號——日耳曼王國打算正式插手比爾及地區的事務了。

而等到他們見到萬尼烏斯的軍容之後,則基本上可以確信,萬尼烏斯是來動武的了——只不過,到底是對羅馬人動武,還是對比爾及人動武,就不好說了。

正是由於這種不確定,所以一直以來比爾及諸部族首領們都抱著一種被動應對的姿態——這樣,萬一萬尼烏斯是站在羅馬人一邊的,他們也不至於太被動。

之後,萬尼烏斯詢問哪個部族是日耳曼人,這對諸部族首領而言是一個強烈的訊號,卻也是一個不確定的訊號——如果諸部族都是日耳曼人,那麼萬尼烏斯自然沒有理由幫助羅馬人;可偏偏大多數比爾及人都不是日耳曼人。

猶豫再三,自恃和羅馬人關係不錯的雷米人主動跳出來吸引火力,控訴羅馬人,懇請萬尼烏斯的幫助。

如果萬尼烏斯是傾向於羅馬人的,自然會痛斥雷米人,但憑藉雷米人之前對羅馬的幫助,也未必會受到多麼難以接受的懲罰。

而如果萬尼烏斯是傾向於同情比爾及人的,則會當場答應雷米人的訴求——而這樣一來,其他部族也就可以順理成章的一齊提出控訴了。

可讓所有部族首領都感到無可奈何的是,萬尼烏斯竟然仍舊沒有表態的意思,還要先詢問其他部族首領的意見。

互相交換了一陣眼神之後,納爾維人跳了出來。

這個被打翻一次又一次,卻始終沒安生過的部族的首領態度強硬的表示,如果萬尼烏斯願意幫助他們驅逐羅馬人,他們願意獻出所有的土地,也可以再派出五千人的隊伍協助作戰。而如果萬尼烏斯不想得罪羅馬人,也可以提著他和全體納爾維人的頭顱去向羅馬人請功。

按理說,這個說法已經極其嚴苛和咄咄逼人。但萬尼烏斯卻仍舊一臉的雲淡風輕,繼續詢問其他部族首領們的意思。

這一回,諸部族首領們都很清楚了——萬尼烏斯這是要他們當場站隊——而且,在大部分部族、甚至是所有部族表態站隊完畢之前,萬尼烏斯是不會讓他們知道日耳曼王國的立場的。

再次交換了一陣意義複雜的眼神之後,比爾及人決定豁出去了,索性眾口一辭的控訴起羅馬人的倒行逆施。

萬尼烏斯抱著膀子一言不發,直到所有比爾及首領都停下來之後,才為難的表示,他雖然願意為諸部族主持公道,卻也不願意毫無理由的和羅馬人開戰。

聽到這種說法,諸部族首領們頓時緊張起來——按照他們的想法,接下來就該是萬尼烏斯拿他們去邀功了。

然而,緊張了半天,首領們也沒等到進來抓捕他們的衛兵。

就在首領們不明所以的時候,萬尼烏斯又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日耳曼王國雖然有軍隊,卻不可能長期駐紮在比爾及地區,雖然能在眼下為他們主持公道,可等日耳曼王國的軍隊撤離之後,比爾及人要怎麼辦呢?

這個問題,比爾及人有著很好的解決辦法——萬尼烏斯派來軍隊,比爾及人將土地割讓給他們,使他們在當地定居。

但萬尼烏斯毫不遲疑的否決了這個提議——他前來為比爾及人主持公道,是為了愛和正義,不是貪圖酬勞,而且日耳曼王國自己的土地尚且因為人手不足而大片荒蕪,哪來的人手佔領新的土地呢?

這樣的拒絕不僅大義凜然而且理由充足,卻苦了諸部族的首領們——憑藉他們各自的軍力,哪怕聯合在一起也是註定無法抵擋羅馬人的,如果日耳曼人的軍隊不能駐留比爾及地區,那麼就算眼下日耳曼人幫助他們驅逐了羅馬人,也是毫無意義的。

看到局面不錯,萬尼烏斯順理成章的丟擲了自己蓄謀已久的提議。

首先,是比爾及諸部族遷移、聯合,共同組成幾個大城市,成立比爾及聯合王國,用來集中人口增強防衛和作戰能力。

其次,比爾及聯合王國和日耳曼王國結成軍事同盟,互相承擔共同攻守的義務,而日耳曼王國則派遣軍事顧問幫助比爾及聯合王國訓練新式軍隊以提升比爾及人的戰鬥力。

第三,比爾及聯合王國需要派遣鐵匠隊伍進入日耳曼王國進行技藝上的交流,以此提高日耳曼王國的武器製造水平。

第四,萬尼烏斯負責率軍驅逐比爾及境內的羅馬人殖民地、冬令營,確保比爾及聯合王國境內不存在羅馬人的聚集區。而比爾及人則負擔在此期間日耳曼王國軍隊的糧秣物資供應。

儘管具體的細節在諸部族之間仍舊存在著爭論,但是大的原則上,諸部族首領一致同意了萬尼烏斯的提議。(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