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幻想 > 日耳曼全面戰爭最新章節列表 > 046 尼斯城外的遭遇戰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046 尼斯城外的遭遇戰

因為對阿奎丹尼的實際情況並不瞭解,所以萬尼烏斯對自己的野戰軍團並不能做出什麼特別詳細的指導,除了四點。

第一,充分拆除羅馬人軍營的同時,在尊重當地人意見的情況下有選擇的拔除羅馬人的殖民地並驅逐羅馬人——畢竟,羅馬人在阿奎丹尼也呆了有年頭了,其中也有不少和當地人有了姻親——萬尼烏斯不希望無差別的驅逐導致當地人覺得受到了冒犯。

第二,三個步兵野戰軍團在比利牛斯山口後面一點分開紮營,成掎角之勢,讓羅馬人無法安心的集中兵力圍攻任何一個野戰軍團。而騎兵野戰軍團則在最後面單獨紮營,一來方便馳援三個營壘,二來可以確保日耳曼人的糧道不至於被斷絕。

第三,野戰軍團的糧秣由阿奎丹尼當地人供給,但日耳曼人應當從剝奪自羅馬人的財物中支付貨款,不能強取。而且日耳曼人也可以著重拉攏部分反對羅馬人比較激烈的當地人組成附庸軍隊共同對抗羅馬人。

第四,日耳曼人不需要正面作戰並擊敗羅馬人的軍隊,只需要死死守住營壘,防止羅馬人透過比利牛斯山口即可——戰鬥的勝利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徹底的擊敗羅馬,所以日耳曼人必須以阻止而不是消滅羅馬人為第一要務。

而為了強化日耳曼人的防御能力,萬尼烏斯還特別讓古德白大叔選了一部分工程部隊,跟著四個野戰軍團一齊前往阿奎丹尼人,並帶走了半數得自馬西利亞城的巨型弩炮。

接下來,則是馬克曼尼野戰軍團和不列顛聯軍的安排。

原本萬尼烏斯打算控制馬西利亞城,建設自己的海軍。但現在馬西利亞城裡的船幾乎都被進攻的羅馬艦隊摧毀了,短時間內建設海軍已經成為不可能的事情,馬西利亞城暫時也就沒有了價值。

而且,既然萬尼烏斯要以解放者自居,那麼在人家城裡駐兵也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甚至,目前這三個封鎖了馬西利亞城的軍營也閒得很不地道。

而新的、合適的駐軍地點,則是那個第六鐵壁軍團目前的駐紮地,尼斯——這裡是羅馬人長期控制的殖民地,奪取並佔領不會有任何道義上的問題。

但是,這樣一來,不列顛人和馬克曼尼野戰軍團就還要跟著萬尼烏斯混一陣。

於是,萬尼烏斯下令大軍拔營,向東進發。而得到命令的四個野戰軍團則同樣把各種需要的物資打包好,之後向西行進。

在開拔的同時,萬尼烏斯做了一件讓所有人都想不明白的事情——把被俘的羅馬使節放走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一舉動不但讓日耳曼人、高盧人和不列顛人感到不解,更讓馬西利亞人感到委屈——羅馬人摧毀了他們所有的船,還在港口裡放火,給他們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按照他們的想法,作為他們保護著的日耳曼人本該好好懲治這些羅馬人才對。

但康林紐斯很明白萬尼烏斯的意思——這位羅馬使節,以及他的衛兵們,顯而易見的和羅馬海軍的指揮者有了矛盾,而矛盾就會帶來衝突,削弱羅馬人的力量——雖然不確定會削弱多少,總比沒有要好。

不過,為了安撫受了委屈的馬西利亞人,萬尼烏斯表示會從義大利戰爭的戰利品中分出一成給馬西利亞人作為補償。

當然,同時,萬尼烏斯也要馬西利亞人抓緊時間恢復他們的船隊——無論是漁船、商船還是戰艦。

另外,萬尼烏斯也要求阿爾比西人保持自己軍隊的後路通暢,為自己的軍隊提供糧秣——等到他進入義大利後,會將這些物資補齊。

之後,萬尼烏斯就再不停留,直接揮軍尼斯。

說到尼斯,萬尼烏斯就忍不住遐想起來。

據說尼斯也是個地中海附近的港口城市,離熱那亞很近,附近該不會有湖吧?

可是,如果尼斯附近沒有湖,那麼尼斯湖在哪裡?就算尼斯湖水怪是以訛傳訛,尼斯湖總該不是吧?

萬尼烏斯這麼琢磨的時候,遠在大不列顛的尼斯湖淚流滿面,尼斯古城同樣淚流滿面。

之後,萬尼烏斯和他的軍隊被堵在了尼斯城外的一片大平原上。

擋在他們對面的,是一支足有三萬人的軍隊——然而,讓萬尼烏斯感到驚訝的是,在他對面那五面鷹旗裡,他竟然沒看到第六軍團的標誌——四十一、四十二、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五支軍團,怎麼看都是全部新募集的軍團。

換句話說,在自己殲滅了一支凱撒的老兵軍團之後,即便是拉比努斯也學得謹慎起來,帶了五個新兵軍團來和自己交戰,而把之前因為連年征戰而損失慘重編制不滿,又被解散並安置,才重組不久的第六軍團雪藏了起來。

見到這樣的陣勢,萬尼烏斯便下令停止前進——雖然敵人數量比自己的軍隊要少得多,但自己軍隊裡超過半數都是疑似患有羅馬恐懼症的比爾及人、高盧人的軍隊,再加上不知道第六軍團藏在哪,萬尼烏斯決定還是先打探打探情報,穩紮穩打再說。

一邊讓北方高盧和比爾及軍隊正面面對敵人,萬尼烏斯一邊派遣馬克曼尼人和不列顛人到周圍去採伐樹木挖掘壕溝修築營壘,同時將厄爾維幾和阿羅布洛及斯人人的騎兵組團派出去作為騎兵偵查周邊環境。

按照萬尼烏斯的想法,既然拉比努斯目前帶的也是新兵軍團,既然羅馬人的目的是守衛義大利,那麼應該也會以拖延時間為主,主力決戰為輔——甚至,很可能等到凱撒從西班牙以及阿非利加調回他的大部分老兵軍團之後再決戰——因此,拉比努斯很可能就是帶著軍團過來攔個路,做做樣子,拖拖時間。

然而,拉比努斯卻展現出了萬尼烏斯預計之外的強大勇氣——看到馬克曼尼野戰軍團、不列顛步兵和戰車兵,以及厄爾維幾騎兵隊四外散開,對面的諸多軍團齊齊吹響號角,發動了進攻。

聽到號角,萬尼烏斯一拍腦門,心道要糟——敵人是蓄勢待發,想必也是士氣高昂,而自己這邊卻是心不在焉,除了北方高盧的軍隊和比爾及的軍隊之外,就沒一支軍隊是進入了戰備狀態的——而偏偏兩支進入戰備狀態的軍隊,士氣還都不靠譜。

萬尼烏斯急急忙忙下令禁衛軍團整隊備戰的時候,高盧人和比爾及人已經毫不遲疑的發動了反擊。

在這個距離上,萬尼烏斯只能看到兩支軍隊狠狠的對撞在一起,之後就只能聽到一陣一陣的戰地喧囂之聲。

與此同時,在羅馬軍團的兩翼,也各自有一支騎兵部隊,飛快的撲向萬尼烏斯“佈置”在兩翼的隊伍——左翼是馬克曼尼野戰軍團和不列顛人的部隊,右翼則是厄爾維幾人和阿羅布洛及斯人的部隊。

面對突然發生的進攻,甚至在馬克曼尼野戰軍團採取應對措施之前,不列顛人的戰車部隊已經迎著敵人的騎兵反衝了過去,而厄爾維幾和阿羅布洛及斯人的騎兵部隊則沒羞沒臊的開始撤退。

不過,不等萬尼烏斯感到生氣,厄爾維幾人和阿羅布洛及斯人的步兵已經迎了上去。

緊接著,之前還在倉皇逃竄的騎兵們一個急停,不緊不慢的撥轉馬頭,跟著步兵一齊朝著羅馬人的騎兵衝了過去。

平心而論,高盧人的戰鬥力未必比羅馬軍團——尤其是羅馬的新兵軍團——差多少。

真正制約他們戰鬥力的,是他們的士氣而不是能力——和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的羅馬軍團步兵比起來,高盧戰士們開戰的時候總是士氣高昂,可一旦長時間不能突破,無法取得進展,很容易就會動搖,進而士氣低落,乃至崩潰。

然後,一而再,再而三的敗給羅馬人,時間長了,高盧人就會升起“羅馬人是不可戰勝的”的想法——就好像他們對日耳曼人的看法一樣。

而要達到萬尼烏斯的目的,讓高盧成為日耳曼抵抗羅馬的可靠盟友,就必須破除高盧人的羅馬恐懼症——高盧人需要憑藉自己的力量擊敗羅馬人,建立信心——毫無疑問,這些新兵軍團也是一個好機會。

雖然這麼說,萬尼烏斯還是擔心這群高盧人不靠譜,於是整頓了自己的禁衛軍團,將自己的戰旗緩緩的向著前線靠近。

此時的步兵交戰線,已經亂成了一團。

本來高盧人的步兵就以劍盾作戰為主,而羅馬人也是同樣,雙方分別以盾牌保護自己,用利劍互相劈砍刺殺,甚至直接用盾牌朝著敵人猛撞過去,試圖撼動對方的盾陣。

然而,經過萬尼烏斯訓練的比爾及人的步兵線,卻是以長槍兵為主——而面對那些配備了大盾牌的羅馬步兵時,密集的長槍卻很好的起到了阻隔作用——而且,當長槍頂在盾牌邊緣的時候,用力過猛的羅馬士兵往往因為受力不平衡而被推開盾牌,緊接著就被比爾及人的長槍刺傷。

結果,在戰鬥一開始的時候,高盧人、比爾及人的聯軍,在沒有任何外力的幫助下,勉強和羅馬人打成了平手。(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