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幻想 > 日耳曼全面戰爭最新章節列表 > 047 區域性的勝利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047 區域性的勝利

理論上,能夠和整整五個軍團三萬多羅馬士兵打成平手,已經算得上是個不錯的成績了。

問題是,這次的戰鬥,比爾及人派出了一萬五千人,而北方高盧部族聯盟則有兩萬人,總計三萬五千人。

而且,在五個軍團的羅馬人中,拉比努斯只在中央派了三個軍團,分別是四十一、四十二、四十三軍團。

剩下的兩個軍團裡,四十四軍團在右翼,直接攻擊不列顛人——如前所述,不列顛人的軍隊也有一萬多人。

四十五軍團則在左翼,直面萬尼烏斯組織起的附庸軍團——這支隊伍包括厄爾維幾人、阿洛布羅及斯人、阿爾比西人、馬西利亞人,以及之前在圍攻馬西利亞城時表現傑出的南方高盧部族奴隸——這支軍隊的人數,也足足有上萬人。

換句話說,儘管眼下高盧人和羅馬人達成了初步的平手,但實際上卻是用了五萬多近六萬人,和羅馬的三萬多人打成了平手。

不過,僅僅是如此,萬尼烏斯已經感到謝天謝地了——至少,在帶著一大堆奴隸什麼的倉促面對蓄謀已久的羅馬軍團時,他們沒有直接潰敗下來。

但是,萬尼烏斯很清楚,眼下的僵持和對峙只是暫時現象——也許比爾及人還稍微可靠一點,但那些未經訓練的高盧人雖然剛開戰的時候能夠保持高昂的士氣,但要不了多久,在承受了一定的傷亡之後,就會不可避免的潰敗了——在和凱撒作戰的八年裡,高盧人就是這麼一次次的被擊敗的。

所以,要麼在戰局發生大的改變之前解決戰鬥,要麼萬尼烏斯就只好看著高盧人潰敗了。

然而,戰勝羅馬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還沒有投入戰鬥的軍隊只有兩支,馬克曼尼野戰軍團,以及萬尼烏斯自己的禁衛軍團。

其中,禁衛軍團守著各種糧秣物資,而且還要承擔起給高盧人提供士氣鼓舞的職責。

而馬克曼尼野戰軍團的戰士們雖說來自相對比較靠南的地區,但和溫暖潮溼的地中海比起來仍舊是寒冷地區的來客,而且並沒有經受太長時間的耐熱訓練,體力也沒有保障——眼下,這個軍團還因為沒得到萬尼烏斯的進一步命令而呆在原地,保持著戰備狀態,並且派出了騎兵前來向萬尼烏斯請示進一步的命令。

遲疑了片刻,萬尼烏斯命令馬克曼尼野戰軍團向左翼運動,對和不列顛人作戰的那個軍團展開包圍,並擊潰那支軍團。

在擊潰了敵人之後,馬克曼尼野戰軍團就地休息,而不列顛人則要進一步向中央進攻。

而馬克曼尼野戰軍團休整完畢後,如果戰鬥還沒結束——考慮到高盧人那悲劇的戰鬥力,以及目前尚不明確的不列顛人的戰鬥力,這是很可能發生的事情——那麼馬克曼尼野戰軍團就要繼續向後延伸,之後從背後攻擊羅馬人。

命令下達之後,馬克曼尼野戰軍團很快就運動了起來——這個時候,羅馬人右翼和不列顛人對抗的四十四軍團的騎兵已經潰敗下來,並躲到了步兵陣列的後面,而步兵則已經在和不列顛人交手了。

不列顛人的精銳部隊,是那些使用製作精良的雙手劍的貴族武士們。

然而,雖然那些鋒利的雙手劍在面對一般的刀劍時甚至能夠做到一擊斬斷,但面對羅馬人堅固的大盾牌時卻顯得有些無力——伴隨著不列顛武士的奮力劈砍,盾牌往往被砍開四分之一的距離,之後就將雙手劍卡住——如果不是不列顛貴族武士們多半有鎖鏈甲護身,這個時候羅馬人發起的反擊已經足夠要他們命的了。

這樣突擊了一陣之後,失了銳氣又損失了些人手的貴族武士們便紛紛後撤,將第一線交給了那些配備盾牌的劍手,自己則用長劍在後排發動突刺——這樣,不列顛人的陣線才重新穩定下來。

與此同時,馬克曼尼野戰軍團排著整齊的陣列,堅定而穩健的繞過交戰的戰線,做出了包抄的姿態。

見到這一幕,羅馬人不久之前才被擊潰的騎兵連忙重新整頓隊伍殺了回來,試圖阻止馬克曼尼人的行動。

但馬克曼尼人毫不遲疑的將日耳曼爺們槍的槍陣指向騎兵,並展開衝鋒。

騎兵被逼退的同時,其餘的步兵已經運動到了第四十四軍團的側翼——伴隨著第四十四軍團的動搖,突擊步兵和重灌精銳斧兵幾乎是同時展開了衝鋒,狠狠的撞上了羅馬人的側翼。

儘管隊形和不列顛人一樣,是持盾斧的突擊步兵在前,持雙手斧的重灌精銳斧兵在後,但顯而易見的,面對大盾牌的時候,斧頭比劍要好用得多——這一點,從羅馬人的慘呼驚叫聲和不斷退縮的防線就可以確定。

面對同時來自兩個方向上的打擊,第四十四軍團的新兵們顯而易見的動搖了。

然而,和萬尼烏斯所期待的潰敗不同,這些經過了訓練的羅馬士兵們在百夫長的帶領下並沒有發生潰敗,而是向著中央收縮陣型,試圖和自己的兄弟軍團聯結在一起。

伴隨著馬克曼尼人的不斷推進,羅馬人不住的後撤。而馬克曼尼野戰軍團的司令官也找到了不列顛人的首領,轉達了萬尼烏斯的計劃——不列顛人完成側翼包抄,馬克曼尼人則繞背攻擊。

不列顛人大吼著將這個命令傳達了下去,之後開始一段一段的接替馬克曼尼人的陣線,將羅馬人右翼的戰線完全包圍起來。

而馬克曼尼野戰軍團的戰士們則撤了下來,在日耳曼爺們槍陣列的保護下休息,並補充淡鹽水,準備新一輪的突擊。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原本,中央陣線的比爾及人和高盧人久戰不下,已經有些動搖了。

但不列顛人在左翼的勝利極大的鼓舞了他們——看到不列顛人已經取勝,並且將敵人驅向中間,對敵人展開了包圍——這樣,只要他們再堅持下去,勝利就必然會到來。

與此同時,隆隆的戰鼓也在他們背後響起,再次極大的鼓舞了他們,使他們重新振奮精神,和對面的羅馬人戰鬥在一起。

看著數十名戰士賣力的敲打著巨大的牛皮鼓,萬尼烏斯無奈的嘆了口氣。

牛皮戰鼓是日耳曼人傳統的“軍樂器”之一,而且是最為有效的軍樂器——在一個部族進行遷徙並遇到敵人的時候,或者是被敵人打上門來的時候,日耳曼人就會在這鼓點聲的激勵下作戰。

不必回頭,只要聽到背後那急促得近乎瘋狂的戰鼓聲,日耳曼人就知道,他們的母親、妻子和兒女正在他們身後注視著他們的武勇,期待著他們的勝利——而如果他們失敗,那麼他們的母親、妻子兒女就要被別人欺侮或是殺死。

只是這種想法,就足以讓最怯懦的人鼓起勇氣,面對十數倍的敵人死戰不退了。

但遺憾的是,這只是對日耳曼人而言——按照日耳曼人的傳統觀念,就算最怯懦的日耳曼人也比最勇敢的高盧人更勇敢。

而實際上的情況,也差不了多少——至少,在萬尼烏斯訓練過日耳曼人的軍隊之後,是如此——日耳曼軍隊作戰憑藉的是長期艱苦的訓練所磨練出的堅毅、頑強的性格;而高盧人作戰仍舊憑藉一時血勇。

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如果將之前面對羅馬人進攻時高盧人的主動迎擊視為一鼓作氣的話,那麼眼下的高盧人雖然仍舊奮勇作戰,但已經算得上是再而衰了——接下來,戰事的進展,就看馬克曼尼野戰軍團能否在三而竭之前完成決定勝負的背後一擊了。

不過,這種判斷基於一個條件——萬尼烏斯的禁衛軍團並不投入戰鬥。

雖然萬尼烏斯很希望不必投入禁衛軍團也能解決戰鬥,但這並不代表他真的會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盟軍全面潰敗而坐視不管——事實上,直到現在為止,萬尼烏斯都在很緊張的觀察著整個戰局,而禁衛軍團的全體戰士也已經嚴陣以待,隨時可以投入戰鬥。

就在萬尼烏斯擔心馬克曼尼野戰軍團不能及時的完成背後包抄任務的時候,卡羅指著右邊靠近地中海的山坡叫嚷了起來:“看那邊!”

萬尼烏斯一轉頭,頓時緊張起來——在卡羅所指的方向,也就是自己軍隊的右翼,羅馬第五十五軍團和厄爾維幾、阿洛布羅及斯、馬西利亞、阿爾比西亞人以及釋放奴隸聯軍交戰的方向,揚起了一陣煙塵。

從那高高揚起的煙塵來看,來的顯而易見是一支規模不小的騎兵部隊。

在左翼,萬尼烏斯已經可以認為取得了勝利,而接下來的事情就是擊潰中路取得全勝殲滅敵人了。

但中路的三個羅馬軍團在匯合了第四十四軍團之後,陣型依舊很穩固,暫時沒看出來有潰敗的姿態。

而右翼的聯軍全部是高盧人,其中還有不久之前還支援羅馬人的傢伙,本來就不是很可靠,如果再被新到的羅馬騎兵部隊來個側翼衝擊,很可能就此潰敗……(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