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三朝帝師,從永樂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五十三章: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五十三章: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

一開始朱瞻基覺得蘇澤所說的不妥,有點與民爭利的感覺,朝廷怎麼能做如此強盜行徑呢。

可他細細一想,似乎只有蘇澤所說的辦法好像才能讓朝廷以最小的代價打通京畿一帶的交通。

承包給商人,收過路費,朝廷得了好處,連通了京畿一帶,商人也得了好處,可以收取過路費,從而謀利,其他交過路費的也得了好處,交通便利了,能運送更多的貨物了。

交通便利的好處自然不用多說,朱瞻基自然也知曉其中的利害,越想越覺得這路得修,不但得修,還得修好。

略一沉吟,朱瞻基就將此事記在了心裡,準備回宮之後稟報上去,具體是個什麼章程還得看朝廷得意思。

反正朱瞻基是覺得,與其要修泥路土路,還不如用上水泥,只要水泥的造價不高,朝廷還是有餘力去承擔一部分的。

蘇澤倒是沒想那麼多,修不修路的全看朝廷的意思,他只管賣水泥就是了,修西山到京城的路是因為要運煤,可對於連通京畿一帶的交通蘇澤有些別的想法。

水泥路雖然要比泥路要好上不上,但蘇澤有些看不上眼,比起修水泥路,他更想修鐵路,只是如今沒那個條件罷了。

鐵路倒是能修,可造不出來蒸汽車,修出來也是白搭,之所以提及讓朝廷來主導修路一事,完全就是想探探路,若是商人承包修建水泥路做的不錯,那麼日後修建鐵路什麼的也可以承包出去。

在清風縣他是沒這個機會去試驗的,整個清風縣都算是他的,他就是最大的商人,清風縣就那麼丁點大的地方,能有多大的工程需要承包出去?

提了一嘴修路的事情,蘇澤繼續帶著朱瞻基往外走,也懶得騎馬和坐馬車了,反正也就幾步路的事情,他主要還是想帶著朱瞻基多看看,去看看百姓真實的一面,而不是奏摺上乾巴巴的幾行字。

蘇澤帶朱瞻基參觀的第一站便是西山的農業區,這時節雖然還不到播種的時候,但已經有很多農戶在田間忙碌了,主要進行的是犁地,修渠之類工作,為接下來播種做準備。

西山這裡的農戶成分很複雜,一部分是之前京城周邊的流民轉化而來,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去礦上挖煤的,蘇澤也不勉強,而是在西山這邊給他們分了田。

還有一部分則是後來京城周邊幾縣沒地種的百姓了,一聽說西山這裡分地,還不收賦稅,很多百姓拖家帶口的就來了西山。

最後一部分則是清風縣人,清風縣這幾年大搞商業外貿,賺了不少銀子,很多清風縣的百姓在清風縣的工廠裡面賺了不少銀子,這銀子多了自然要想辦法賺更多的銀子。

當聽到蘇澤要在西山這裡搞一個農業示範區的時候,很多兜裡有錢的清風縣人都跟著來了西山想跟著發筆小財,他們倒不是只是單純為了種地,而是承包了一大片土地,自己當農場主。

清風縣的土地貧瘠,種不出來多少糧食,西山這邊雖然也很荒蕪,不過地還是要比清風縣的地肥沃很多的,所以西山這裡就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種地方式,便是土地承包制。

你可以在你承包的土地上種糧食,也可以種水果,有財力的還可以搞大棚種植,蘇澤倒是樂見其成,他也很鼓勵這種行為。

原本荒蕪的土地已經被規劃出來大大小小的種植區域,田間地壟上不時都有人在上面穿梭行走,忙碌。

蘇澤和朱瞻基走田壟上,靜靜的看著這一幕,身後則是蘇五,餘佳等人遙遙地在後面跟著。

蘇澤大大咧咧的一屁股坐在了田壟上,指著田間忙碌的百姓對朱瞻基說道:“你看,原本這裡是荒蕪一片,可經過了百姓的辛苦勞作,要不了多久,這地裡就會長出糧食。”

“雖然西山這裡的地頭幾年都是不用交賦稅的,可百姓種出來了糧食也不能全吃了,多出來的糧食他們會賣出去換錢,置辦家當,朝廷可以透過買賣將糧食收上來,充盈國庫,雖然看起來朝廷虧了,花了銀子買來了糧食,可咱們要看得長遠一點。”

“百姓們糧食種出來了,就能填飽肚子,從朝廷這裡得了銀錢,又能改善生活。”

“而百姓透過賣糧食得來得錢總得花出去吧,這銀子流通在市場上,被商人賺去了,朝廷再透過收商稅的方式收取銀子上來,朝廷也不會虧到哪裡去。”

“你之前擔心朝廷鼓勵商業,工業發展,導致沒人願意去種地了,在我看來是不必要的擔憂。”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無論貧富貴賤,總得要吃飯吧,只要人還需要吃飯,那麼糧食就是必須的。”

“而朝廷要做的,不是因為擔心沒人種糧食導致朝廷缺糧,壓制商業和工業的發展,而應該讓百姓們看到種糧食的有利可圖。”

“以往朝廷收賦稅收的都是糧食,在我看來還不如收銀子,首先是糧食不便儲存,其次便是運輸不便,賦稅收取銀子就可以從百姓手裡買糧食,而百姓看到了種地有利可圖自然就不用擔心沒人願意去種糧食了。”

“朝廷現在的政策雖然重農抑商,但也談不上有多大扶持,因為朝廷沒有給予農民福利,助推農業發展。”

“與其擔心工商業發達了沒人種地,朝廷還不如多想想如何助推農業發展,保護農民的利益。”

說到這裡蘇澤搖頭不已,統治者重視農業、抑制商業的初衷是好的,一是商人貪婪,狡詐,二則是古代統治者認為興商傷農。

古代統治者雖然重視農業,但這種所謂的重視,完全上升不到“扶”的地步。

因為封建社會沒有“給予農民福利、助推農業發展”的動機和職能,關鍵也沒有這個能力。

個別地區,個別時段以及個別官吏,或許會有,但不具普遍性,倒是也有統治者會體恤百姓,免除賦稅之類的,可這完全起不到扶持的作用。

同理,抑制商業,也就那麼回事,既然沒有能力扶助農業,那自然也沒有能力抑制商業。

頂多搞點兒流於表面的整改運動,商人不許衣綢、不能乘馬、不得為官。

但時間長了,也就該啥樣就啥樣,商人有錢了,照樣歌照唱、舞照跳。

久而久之,重農抑商也就成了一個笑話,壓根沒起到半點作用,農業沒有發展起來,商業也沒有發展起來。

蘇澤能理解古代統治者重農抑商的想法,甚至在蘇澤看來,重農抑商不止是統治者的必選項,而且是社會和民眾的潛意識,是生產力不發達的必然選擇。

俗話說的好,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

但古代工業,是嵌入到了農業和商業之中的,雖然工商業往往並提,但工業更多地融於農業。

每年九月以後的農閒時節,農民會從事一些諸如食品加工、紡紗織布、農具修理、製革製陶以及貨物運輸等工商業活動。

生產力的水平就那麼高,所以工業很難成為一個獨立的產業部門。

或許,在有些地區會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產生一定量級的精細分工,甚至還有一批世襲匠人,但仍舊不具普遍性,古代的所謂工業,只能是從屬地位。

大明此時就是如此尷尬的一個情況,一直重視的農業呢也就那樣,就更別提不受重視的工業和商業了。

南北兩宋雖然軍事拉跨,可文化和經濟卻是相當發達的,若要問哪個朝代的商品經濟發達,那麼宋朝絕對是榜上有名,並且是霸主級別的朝代。

雖然在明清時期的資本主義萌芽開始的萌生,但是相對於當時的整個世界來說,並沒有很突出。

宋朝在當時確實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經濟強國,宋朝的疆域收縮,北部邊界背壓縮到黃河流域,這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疆域最小的朝代,甚至還沒有秦王朝的大。

即使宋朝的疆域收縮嚴重,但是,也不妨宋朝成為世界性大國,宋代的海上絲綢之路是當時單量最大的海上貿易,從海上泉州,廣州等地出發,途徑東南亞地區,到斯里蘭卡,印度,再到中東,非洲等地,絲綢之路都是世界絕無僅有的壯舉。

也只有當時這樣有著強大國力的國家由此行為,其他的國家其造船技術與國力根本不能撐得起這樣的國際遠航貿易,中國的絲綢之路其實更多的宣揚國威,並不是真正的以賺錢為目的。

宋朝的開封,揚州等地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其《清明上河圖》就是最好的見證。

宋朝要是經濟不發達的話,每年給遼金那麼多的歲貢從何而來?

明朝雖然相對來說經濟也不差,但工業水平卻是沒能提升上去,在明朝經濟高度繁榮時,生產技術卻沒有太多改變,仍像以前那樣不成規模。

而西方國家卻在這個時候,已經開始出現大規模工廠,其生產效率越來越高,最終醞釀出了工業革命,從世界範圍來看,明朝末期時已經逐漸失去領先地位。

大明其實真正強盛的也就開國前幾朝,後面其實已經開始走下坡路和吃老本了,尤其是在土木堡之變後。

蘇澤為何一再強調收商稅的重要性就在於此,銀子都進了士紳和豪商的兜裡,朝廷沒錢那可不行,想幹什麼都幹不成。

大明其實是有資格也有資本去發展工商業的,只是一直被統治者忽視了,蘇澤要扭轉這種錯誤的觀念,與其擔心工商業的發展抑制了農業的發展,還不如想想辦法如何保護農民的利益。

蘇澤在西山之所以要建立一個農業示範區的目的就在於此,他要證明只要保護了農民的利益,不但百姓的生活更富足,朝廷也不用擔心沒人種糧食。

西山這裡沒有士紳的盤剝,也不用交賦稅,能種出糧食全是百姓自己的,是自己吃也好,賣錢也好,這種情況下那些百姓自然會想法設法的多種些糧食出來。

不但如此,蘇澤還會在西山這裡試驗新培育出來的糧種,意在提高糧產量,想要興農的方式有很多,完全不需要壓制工商業的發展來達到興農的目的。

現在只是西山一地,未來這種政策還會慢慢的以京城為中心推向全大明,等到了那個時候,朝廷就不會再擔心沒人種地了,而是要擔心穀賤傷農該怎麼辦了。

古代農業不發達的原因有很多,生產力低下是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農戶的利益沒有得到保證。

宋朝由於各種自然條件的先天不足,百姓克服了很多困難,在一些惡劣環境下也能開墾荒地,農民的耕地規模,面積提升了很多,也由於農民的生產技術得到發展,所以生產力也是有所提升,還出現了畝產四石的記錄。

而大明就算是夏麥秋粟,糧食產量翻倍,也才三點二石,還不如宋朝,由此可見工商業發達並不是導致農業不發達的根本原因。

朱瞻基學著蘇澤的樣子蹲在了田壟,看著那些勞作的百姓沒說話,腦海裡還在思考蘇澤所說的話。

之前他還在疑惑蘇澤為何不在西山收稅,原來打的是這個主意,是否可行他暫時不清楚,但他知道,西山這裡的百姓生活會越來越好是一定的,唯一需要擔心就是朝廷的利益要如何保證。

蘇澤的話其實不難理解,說來說去還是要犧牲那部分得到朝廷優待的人的利益,去滿足更多人的利益。

蘇澤拍了拍屁股站起身來,伸了個懶腰說道:“走吧,看完了這裡,咱們再去礦上看看。”

他似乎真的只是帶朱瞻基到處走走,到處看看,看完了農業,接下來就要去看工業和商業了。

朱瞻基點了點頭,亦步亦趨的跟在蘇澤後面,去礦上的路上有許多人看見了蘇澤立馬遠遠打招呼,有人喊少爺,有人喊東家,顯然是認出了蘇澤。

倒是沒人認出朱瞻基來,還以為是蘇澤的隨身小廝呢,壓根沒多少人在意朱瞻基的存在。

朱瞻基也是無語了,想他無論什麼時候什麼地點都是人群中最耀眼的那顆星,說是眾星拱月也不為過,可唯獨在西山和清風縣是例外,雖然是因為沒人認出來他來吧,可他心裡還是有些不是滋味。

尤其是看到那些百姓看到蘇澤,一個個熱情的停步行禮的時候,他心中愈發不是滋味了。

恰好在這個時候,他聽到旁邊路過的兩個的行人竊竊私語道:“誒,跟在東家身後的那人是誰,以前怎麼沒見過。”

另一名行人瞥了一眼朱瞻基,隨即回道:“不認識,穿著和鎮國衛那些人一樣的衣服,估計是保護東家的兵士吧。”

“也是,東家這樣的大人物,出門身邊肯定有人保護的!”

兩人扛著鋤頭走後,朱瞻基低頭撇了撇自己身上的軍大衣,這次是真無語了。

沒人認出他來也就算了,畢竟他臉上也沒寫著皇太孫三個大字,他身上穿著的還是鎮國衛的軍大衣,真不能怪別人誤會。

他又抬頭看了看前面大步行走,和百姓談笑風生的蘇澤,心中暗暗發誓,他下次再和蘇澤一起出來,一定要擺出儀仗,擺出他皇太孫的派頭,好好殺一殺蘇澤的威風!

他不是為了證明他有多了不起,而是為了證明他不是路人甲!

他有些明白蘇澤為何讓他沒事就來西山轉轉了,還真是走在路上不擺出儀仗都沒人認識他的。

反觀蘇澤,那些百姓大老遠的就站在路邊駐足了,直到蘇澤走遠了之後才會繼續挪步,蘇澤和他們搭兩句話一個個的還露出了受寵若驚的表情。

他都看傻了,蘇澤在清風縣被百姓擁戴也就算了,畢竟他在那裡經營了三年多,可西山蘇澤才來多久就如此得民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