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戰國風雲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三章 說魏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三章 說魏

蔡澤見魏王並不搭理自己,卻也不出言反對,知道對方認可了自己的說法,然後作惋惜的樣子,道:三晉伐秦,最多不過佔據西河之地。可趙國素來對西河垂涎三尺,韓國又不願收此塊飛地,故分西河之地者,趙魏兩國也以趙國之強,魏國之弱,王上即使可以分得西河之地,也不過方圓數十裡。傷亡數萬助趙國收復失地,而僅得數十裡之地,臣私下替王上覺得不值。

寡人可取數十裡之地,秦國卻要失數百裡之地,又是孰強孰弱呢魏王淡淡地說道。

蔡澤微微一笑,沒有直接回答,反而婉轉地說道:趙愈強,韓愈強,則魏愈弱。秦國愈弱,則魏國失一強援。待秦國不足為韓趙之慮,則王上的魏國大難臨頭矣難道王上就沒有文侯武侯之志,稱霸中原嗎

魏王不置可否,道:先生是要寡人出兵幫助你們秦國了

蔡澤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在魏王露出疑惑的表情後,一臉篤定地說道:秦魏如今都受韓趙兩國壓制,王上若肯出兵援秦,既是幫助秦國,也是幫助自己

魏王露出沉思狀,心下還是覺得不以為然。

不過,蔡澤語氣一轉,道:臣也知道,王上既不願意得罪韓國趙國,又不願意助長韓國趙國的聲勢。這次出兵伐秦,怕也是無奈之舉王上今日受制於韓趙兩國,明日亦是。長此以往,受制於他國,何以言富強。何以言霸業

王上若有一絲強魏之心,臣這裡倒有一計,可以幫助王上令魏國不容天下諸侯小覷。若是王上只願意按部就班,讓韓趙兩國召之即來,揮之即去,那臣無話可說,即刻返回咸陽。

說完。蔡澤就擺出一副隨時轉身離去的樣子。魏王心裡暗暗揣測,若是就這樣放任對方離去的,倒是魏國的一大損失。於自己名聲有損,且聽聽他的言論再說。

願聞其詳魏王微微作了一揖。

蔡澤露出心滿意足的微笑,施施然道:所謂富貴險中求,今韓國趙國聲勢已成。王上若是肯潛心發展。內結交大臣外拉攏諸侯,有十年之功,或可與韓國趙國相抗衡,若要以堂堂之兵戰而勝之,非數十年之功不可。今臣有一計,可令韓國趙國在一夜之間分崩離析,就是不知道,王上敢不敢為了魏國的國運冒險

魏王沒有立即答覆。而是露出猶豫的神色。對方把這個計策說的那麼厲害,又點名了是冒險之計。魏王自然不會輕易許下承諾。

敢問計將安出魏王慎重地說道。

蔡澤微微笑了一下,解釋道:蛇無頭不行,鳥無翅不飛,國家如指臂使,賴乎有君王重臣上下一心。若君臣反目,則外不能抵禦強敵,內不能安穩黎庶。若山河崩塌指君王駕崩,則國不能行。今韓趙兩國將會盟於洛陽,誇兵於天子面前,若是貴國肯以河東之兵猛攻洛陽,取韓王趙王之性命,則新鄭邯鄲必然大亂。王上再舉一精銳之師圍新鄭,或令韓國割地,或滅韓國社稷,皆在王上一念之間。韓國既沒,則中原無一國是魏國之敵王上復文侯武侯之霸業,指日可待。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魏王神色凜然,心裡面完全驚呆了。對方就這麼侃侃而談,難道不怕自己一怒之下把對方綁縛到洛陽,交由韓趙兩國發落嗎洛陽的會盟,魏王自己也是要去參加的。魏王可不願意冒著這麼大的風險,一不小心,自己就會被挾持為人質,偷雞不成蝕把米。更何況,自己的楚國邊境上還屯駐了不少大軍呢哪裡有多餘的兵力去攻打洛陽這分明就是秦國的借刀殺人之計

念及於此,魏王露出一絲嘲諷之意,道:先生之見,寡人不以為然。眼下楚國在南方虎視眈眈,一時不察,大梁都有危險。同時與韓趙兩國為難,先生真以為,寡人那麼好欺騙嗎寡人不是楚懷王,先生亦不是張儀,先生若是為此事而來,那先生可以告辭了

蔡澤哈哈一笑,倒是把魏王嚇了一跳。莫非這秦國的使者眼見計謀不成,一時發了瘋,魏王暗暗想道。

蔡澤搖了搖頭,充滿失望地望向魏王,道:楚國不足為慮,大梁距離新鄭不過百里之遙,大軍一日即可抵達。韓王若是身死,新鄭必然大亂,魏軍將士若是用命,十日內就可攻克新鄭。這個時候,郢都的楚國君臣怕是剛剛得到訊息,王上又有什麼煩憂的呢

一戰而亡韓趙之根基,韓趙兩國即使勉強保全社稷,也非一二十年不能恢復元氣。王上瞻前而顧左右,猶疑不決,何以對抗韓國以臣之見,數十年內,王上的魏國都要附尾韓國。可嘆,文侯武侯之志,他們的後人卻不能繼承

魏王惱羞成怒,任何一個涵養再好的人,被人說成辱沒祖先的遺志,也會氣不打一處來。更何況,魏王的涵養本來就不好。

氣極反笑的魏王冷哼一聲,道:洛陽會盟,寡人也會參加。會盟之時,寡人的魏國出兵攻打洛陽,先生這是要一石三鳥,令三晉君王皆死於洛陽城中嗎

蔡澤心裡暗喜,表面卻是不動聲色,道:臣以為,王上若要攻打洛陽,自然不宜前往洛陽。如此,可保無虞。韓國趙國即使想要要挾王上,也不可得至於盟約已定,王上大可稱病不出,或遲滯行程。待兩國國君入洛陽,再發兵攻之,則韓王趙王插翅難逃。

魏王依然搖頭,諷刺道:三川潁川上黨環顧洛陽。怕是寡人的大軍尚未渡過河水黃河,韓趙兩國已然有察覺了。一戰而削弱韓趙兩國,此事也大利於秦國。秦國為何不肯出兵呢反倒要遊說寡人,要寡人擔此大風險,秦國反而坐享其成

魏王惱怒之下,倒是忘記了,秦國東進中原的道路被魏國擋住了。有函谷關在手,加上河東郡沿途扼守著河水防線,魏國佔據了優勢。秦國想要有所作為。也要仰魏國的鼻息。

蔡澤當即請命道:只要王上肯借道,我們大秦願意出兵攻打洛陽。

魏王一愣,頓時意識到自己失言了。面露尷尬之色,道:呵呵,此事還需從長計議從長計議

蔡澤堅決地說道:王上莫非是怕我們秦國食言魏王默默地搖了搖頭。

那是認為我們大秦拿不下洛陽蔡澤又道。魏王依然搖頭。

秦國攻打洛陽確實要更加合適,原因就在於。魏國大軍皆在河東。想要攻打洛陽的話,就必須渡過河水黃河,如此聲勢浩大的渡河行動,自然瞞不住近在咫尺的三川郡。秦國則不然,有長達百里的函谷隔絕訊息,秦國只需在關中集結大軍就可一路東去,直奔洛陽,達到戰術上的突然性。另一方面。秦軍的戰鬥力要遠勝魏軍,魏王明白。只要秦國肯付出犧牲,多半可以拿下洛陽城,當然,前提是速度要快

蔡澤恍然大悟地笑了笑,盯著魏王說道:那想必就是王上擔心得罪韓國趙國

魏王默然不語,實際上卻是承認了。

蔡澤輕聲說道:想不到,王上懼怕韓國趙國到了如此程度。王上覺得,韓國之所以強,是因為什麼趙國之所以強,又是因為什麼

不等魏王接話,蔡澤自顧自地回道:趙國有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所以才能稱霸北方,經略中原。韓國有變法,當今韓王,禮賢下士,東征西討,方有今日韓國之強盛。若是沒有韓王然,沒有趙武靈王,韓國趙國的國力怎麼可以在短短數年之間,越居魏國之上呢尤其是韓國,王上定然不會忘了,七年前,韓國不過是兩郡之地,論人口,論國力,論國君的賢明大臣的能力,韓國皆不如魏國。短短七年,韓國就超過王上的魏國,王上私底下難道沒有將韓國視作禍患嗎如今擺在王上面前的就是一個絕佳的機會王上只要肯放行我們秦軍,我們秦軍就可以幫助王上解決韓國趙國這兩個禍患。王上也可以像文侯武侯那樣,建立卓絕的功勳,享受子孫後代的敬慕。即使天不遂人願,秦國突襲洛陽的計劃失敗了。王上也大可告知韓國趙國,表明此事和魏國無關。秦軍之所以可以奇襲洛陽,是因為一路上繞過了魏軍的防線。到時候,韓國趙國肯定會第一時間選擇報復我們秦國,在這種時候,又怎麼會多加為難王上的魏國呢放任我們秦國奔襲洛陽一事,事成了,魏國可以獲取無可估量的好處。事敗了,不過是受到些許的責難而已。何況,我們秦國之所以敢如此冒險,就是認為此事大有可為,成功的可能性極高。王上以極小的代價就能賺取極大的利益,臣私下覺得,此事大有可為,還請王上三思

魏王聽後有些意動,仔細想想,蔡澤說的也有道理。反正出兵的又不是魏國,魏國只需要坐看成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好了。事成了,魏國跟秦國瓜分好處。事敗了,魏國大可推脫是秦軍太過狡猾,怨不得魏國不夠小心。秦國承擔了所有的風險,魏國需要付出的就是一點微不足道的代價。成為文侯武侯那樣武功卓絕的君王是魏王一直以來的夢想,侵吞楚國的三百裡土地,侵吞秦國的河東之地僅僅是個開始罷了。只要自己點點頭,開疆擴土千里並不是痴人說夢。

先生所言不錯不過,茲事體大,寡人還需和群臣商議商議魏王已然心動,但還是如此說道。

蔡澤點了點頭,竟然沒有反對,但卻擔心地說道:王上所言不錯。不過,臣聽說,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機事不密則害成。茲事體大,王上怕是也不知道,群臣之中有哪些是偏向韓國趙國的。若是王上召集群臣議論此事,那萬一洩露出去,突襲洛陽的事情只能作罷。我們秦國只能困守關內,任由韓趙兩國一統山東。貴國也只能戰戰兢兢,聽從韓趙兩國的指派。所以,王上若是要找大臣商議此事,不過兩三人即可。何況,奔襲洛陽一事,於魏國有利無害,大臣們若是以王上為重,以魏國為重,自然會同意。言下之意,卻是暗指誰要是反對自己的主意,誰就是韓國趙國安插到魏國的奸細。

魏王淡淡一笑,也不辯駁,為安蔡澤之心,將殿外的宦者令傳喚了進來,命他速請信陵君魏無忌上大夫段幹崇覲見。

半個時辰後,兩人就入得宮來。魏王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說了一遍,讓他們二人各抒己見,拿個主意。蔡澤笑而不語地望著兩人,很是好奇,兩人將持什麼主意。

信陵君自然知道魏王心意已決,只是怕有疏漏之處,才召集自己二人過來。否則,斷然不會讓蔡澤等候在一旁,等會,只怕是自己一出言反對,蔡澤就會出言反駁吧

信陵君也不直接反對,只是輕聲問道:不知秦國想要以多少兵馬突襲洛陽會盟時,趙國所帶兵力雖然不多,但韓國委派的大軍不在少數。更關鍵的是,上黨三川潁川環顧洛陽,洛陽一旦爆發戰事,韓國大軍將源源不斷地增援貴國若是兵敗,反咬一口,我們魏國豈不是受到牽連畢竟接連繞過函谷關和陝焦兩邑,也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韓國趙國怕是不會那麼輕信我們魏國的解釋吧

魏王心裡暗暗點了點頭,自己倒是疏忽了。秦國若是反咬一口,把魏國供出來,那魏國就很不利了畢竟從函谷關到焦邑近百里,魏軍戒備再如何鬆散,也不可能讓秦軍神不知鬼不覺地越過去未完待續

:明天兩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