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戰國風雲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四章 秦軍的覆滅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四章 秦軍的覆滅

你所謂的大勢就是韓國這就是你背叛秦國,歸順韓國的理由麃公一臉諷刺。

李毅點了點頭,理所當然地說道:七年之前,秦國據有天命。但如今,秦國只有八百裡關中,更被韓趙兩國困死,不能東進中原。兄長難道看不出來嗎秦王老了,這天下已經不屬於秦國了

麃公騰然起身,拔劍而怒曰:亂臣賊子,居然膽敢諷刺王上

李毅沒有拔劍相對,而是默默地搖了搖頭,嘆了口氣說道:秦王是不是老了,兄長應該比我清楚秦國以軍功立國,數十年間,之所以屢戰屢勝,不外乎軍功的刺激可如今,秦國連丟三川河東,南陽漢中巴蜀六郡之地,屢戰屢敗,士卒已經膽寒,百姓已經疲弱。秦國又要拿什麼來爭霸天下

說完,略一停頓,道:這次,秦國密謀,想要一戰降服韓趙兩國,兄長不覺得操之過急了嗎以愚弟來看,秦王之所以這麼急功近利,怕也是知道秦國的幾斤幾兩吧時間過得越久,韓國越強,秦國越弱。秦王出此下策,多半是無奈之舉再說太子柱,秦王駕崩之後,登基的一定是太子柱。若太子柱賢明,秦國尚有一線希望。但太子柱貌似仁義,實際輕佻。其才,尚不及公子勇秦王長子,早薨十之一二。以秦王數十年積攢之威,只是尚能鎮壓如今動盪的朝野。一旦秦王身死,太子柱當國。秦國內憂外患,又如何東出函谷關呢兄長不妨告訴我

麃公冷哼一聲,道:秦王老當益壯。太子柱禮賢下士,是與不是,不用你來分曉。我們秦國君臣一心,普天之下,又有誰可以攻破潼關大不了我們秦國休養生息,待山東一亂,再東渡河水。窺伺中原

對麃公的狡辯,李毅只是哈哈一笑,道:兄長說得前半句倒對。秦國此次舉全國之兵。勞師動眾,而損十數萬大軍,不能得尺寸之地秦國確實只能修養聲息。若再用兵就是窮兵黷武,滅國之道。魏國經此一敗。要麼亡國要麼沉淪衰敗。皆在韓國一念之間。魏國已經阻止不了韓國獨霸中原。趙王年幼不足為慮,齊王昏庸不值一提,楚王好大喜功,燕王瞻前顧後,皆不是明主之選。以我之見,普天之下,能一統天下者,非韓王莫屬兄長何不棄暗投明。跟隨我為韓王效力呢以兄長之才,官拜三公九卿不過在數年之間

你這是勸我投降麃公橫眉冷對。

李毅一臉肅然地點了點頭。麃公不等李毅答話,長劍出鞘,直指李毅,憤然道:秦國但有斷頭將軍,絕沒有投降之人

李毅不經意地微微後退了一步,避開麃公手中的長劍,道:成王敗寇歷史向來是由勝利者來書寫的,數十年後,誰人還知道事情的是與非,對與錯。後人只知道,是韓國一統了天下,還這個天下一個朗朗乾坤。賢明如兄長者,說不定也會被描繪成一個螳臂當車,不自量力的人兄長,難道你不覺得,天下的戰爭已經夠多了嗎唯有七國統一,百姓們才會過上好日子兄長若是願意倒戈,不止拯救了三萬個秦國家庭,讓他們的家人不承受失去丈夫兒子父親的痛苦,還能加快韓國一統天下的步伐,豈不甚好

麃公嗤笑道:你這是妄想我麃公絕不是背主之人身為軍人,馬革裹屍還是最大的榮耀投降,是軍人最大的恥辱

李毅長嘆一聲,知道自己說服不了固執的麃公,但又不忍心才華橫溢的麃公就這麼埋沒在洛陽城,化為一捧黃土,於是激將道:榮耀兄長所謂的榮耀就是封疆裂土,快意恩仇吧據我所知,兄長尚未沒有子嗣,令尊令堂又早已辭世。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兄長若是絕了祖先的祭祀,有何面目去見令尊令堂

麃公神情一恍惚,眼神裡的猶豫一閃而過,強道:忠孝不能兩全都是天意都是天意啊

天意就是秦王急於求成,陷十萬大軍於險境天意就是兄長即便抵死不降,也絕計回不了關中天意就是韓國必將一統天下兄長又何必和天意抗爭呢

哈哈哈哈我命由我不由天我命由我不由天天要亡我十萬大軍,我就偏不遂天的願麃公癲狂道。

李毅輕輕撫著劍柄,於電光火石之間,拔劍直指麃公,正色道:兄長我們好久沒有比試劍法了別說我沒有給兄長機會,若是兄長勝得了我手中的長劍,我私自做主,放你渡過河水黃河如何如果兄長幸運,也許還能殺到太原,和白起匯合

麃公面露一喜,眯著眼睛懷疑地說道:此言當真

如果李毅說得是真的,那秦軍就有了一線生機。麃公確定,憑藉自己手下的三萬大軍,面對河東的十萬魏軍,完全可以殺出一條血路。這個結果絕對是秦軍最好的出路。待在洛陽,永遠是死路一條哪怕韓軍不主動攻擊,單單是圍城也能困死糧草所剩不多的三萬秦軍當然,前提是韓軍沒有使詐但洛陽城殘破不堪,有沒有洛陽城作為屏障,對秦軍的意義區別真的不大

當真否則,猶如此案說話間,李毅一劍劈翻了眼前的書案。

麃公點了點頭,有些興奮地擦了擦掌心,道:比劍法,我還從來沒有輸給過你你會為這個決定後悔的

李毅不置可否,只是淡淡回道:我贏了,自然放兄長的三萬大軍通行但如果兄長輸了呢

輸了麃公從沒有想過這種可能,在他看來。李毅的許多劍術都是自己教給他的,即使有兩年多沒有見過李毅了,但這段時間。李毅的劍術又怎麼可能長進多少呢,自己又怎麼可能輸呢但既然李毅提出了這個問題,麃公也不好不回答。按照等價的條件來說,李毅已經允許敗北後放過己方的三萬大軍,那自己也要承諾自己失敗後要把三萬大軍交由李毅處置。但問題是,麃公絕對不會接受這個提議。萬一,哪怕是十萬分之一的可能。自己輸了,那自己就虧大發了

所以,麃公耍賴般地說道:如果我輸了。項上人頭就歸你了

按照這個條件,麃公贏了就等於拯救了三萬秦軍,麃公輸了,不過是輸了自己的性命。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李毅自然不願意答應這個條件。如果是這樣的話。自己又何必浪費唇舌和麃公周旋呢早就該伏兵盡出,一擁而上,取麃公項上首級

兄長的項上人頭似乎沒有三萬秦軍貴重哦。何況,人一旦死了,就沒了價值,兄長難道不知道李毅笑著說道,全然沒有生死對決前的緊張之意

那你說出個條件麃公握了握拳頭,試探性地說道。

條件很簡單。兄長若是敗了,我也不要兄長的首級。但求兄長供我們韓國驅使十年。李毅說出了自己的條件。

麃公當即拒絕,道:不妥不妥想要我為韓國所用,還不如殺了我這個條件不妥換一個

兄長在擔心自己的身前身後名李毅問道。

麃公不置可否,但在李毅看來,不反對就是認可。如果讓秦國知道了秦國自己的郎中令麃公居然為韓國所用,麃公就徹底淪為了叛徒,到時,也只能老老實實在韓國效忠了。無論是供韓國驅使十年也好,一年也好,秦國都不可能重新信任一個臨陣倒戈的大臣

李毅解釋道:如果我向兄長保證,在這段時間,兄長在韓國的訊息絕對不會洩露出去,兄長也不必有損秦國的利益,這個時間更是可以縮短到三年,兄長還認為不妥嗎

麃公猶豫了下,心想,如果可以做到這幾點,那也倒是不無不妥生怕惹惱了李毅,讓李毅拂袖而去,麃公終究還是答應了下來,只是補充說道:我是絕對不會輸的

李毅並不反駁,只是做了一個請的手勢。兩人各自戒備地退到亭外,長劍拖後,小心翼翼地觀察著對方的一舉一動。

麃公用兵最擅長的是用一波接著一波的連綿攻勢擊垮敵軍,尋找敵軍的破綻一擊致命,雖然他也擅長防守,但他的天性終究是進攻,也是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的理論支持者。他的劍術也如同他的用兵一般,講求的是大開大合。

李毅則不同,雖然他的劍術很多學自麃公,但卻融入了自己的風格。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劍走偏鋒。李毅的劍猶如毒蛇一般,散發著幽靈的氣息,沒有太多花哨的動作,講求的是一擊致命。

麃公手中的長劍不斷地變換著方向,接下來的待會要修改的,看到自動訂閱的不多,應該不影響訂閱正版的

麃公眼睛微微一眯,凜然道:本將軍料想,李毅還不會卑鄙到如此地步,否則,勝之不武。真要是韓軍的埋伏,本將軍未能幸免,李副將,你來接替我接管大軍不服從你號令者,校尉以下,皆可殺之諸位放心,本將軍是不會成為韓軍的俘虜的

將軍眾人神色複雜地說道。

本將軍心意已決眾將莫非以為,本將軍手中的長劍,不利乎

喏眾將只得應道。

麃公微微點頭,對使者問道:李毅小兒約定的見面地點在哪

出西門十里,一處涼亭。李將軍說,會等將軍一個時辰。

來人啊給本將軍更衣,備馬已經決定單刀赴會的麃公素來重視儀容,這個時候,更不願意落在下風哪怕實力上不如韓軍,哪怕己方已經落入九死一生的險境,但在氣勢上,麃公不願意輸給任何一個人

噠噠的馬蹄聲響徹了不過兩刻鐘,一襲黑衣黑甲的麃公一人一騎來到了約定了地點。涼亭中。一襲白衣長衫的李毅並未著甲,一把長劍隨意的系在腰間,面前不過是一罈酒。兩盞杯,遙望亭外的幾株桃花,獨飲獨酌。

馬蹄聲似乎驚醒了李毅,李毅轉過身子,剛好見到一臉肅然的麃公幹淨利落的下馬。臉上泛起宛如四月盛開桃花的笑容,李毅遙遙作了一揖,道:兄長若是來得再遲些。這壇美酒可就讓小弟喝光了

麃公冷哼一聲,面露不屑,卻是毫不客氣入座。徑自給自己滿倒了一杯酒,一飲而盡,擦了擦嘴巴,道:這酒太甜了。不好。不好

李毅苦澀一笑,道:烈酒傷身值此良辰美景,鳥語花香,喝烈酒的話與景不和。這壇美酒乃是用去年的桃花釀造的,此時來喝,剛好應景小弟一直沒舍得喝,特地留給兄長沒想到,兄長卻是不喜哎

麃公呵呵一笑。意有所指道:去年此時,你不是還在蜀郡莫非。這壇美酒,乃是用蜀郡的桃花釀造的如此,我倒是要多飲上幾杯。

李毅自然聽出麃公這是在諷刺自己賣主求榮,也不辯駁,只是輕聲說道:去年桃花今猶在,春風不識去年人這桃花是蜀郡的還是三川的,又有什麼區別呢

麃公搖了搖頭,意有所指道:區別自然大了我又不是朝秦暮楚之人,即使身化桃花,也要長在秦國

秦國李毅搖了搖頭,反問道:這桃花長在哪裡才算是秦國的桃花

麃公一愣,想當然地回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自然是秦王的治下,就為秦土長在秦土,就算是秦國的桃花

李毅哈哈一笑,說道:若以兄長的言論,秦王的詔令可以傳達到的地方,就為秦土。如今秦王的詔令不能東出函谷關,兄長可就是在韓國的土地上。不知道兄長如果是株桃花,該算是秦國的還是韓國的呢

麃公微怒,憤然道:心向大秦,無論身在何處,皆是大秦子民即使化身桃花,長在韓境,也是秦國的桃花

李毅不以為然地搖了搖頭,長嘆道:兄長這就是狡辯了桃花又哪裡來的感情兄長又何必連桃花都賦予國界當今戰國之世,爾虞我詐,戰事不斷今日秦國取韓國三川,明日韓國取秦國南陽,這三川南陽的桃花豈不是忽而為秦國的桃花,忽而為韓國的桃花,豈不麻煩桃花沒有那麼複雜,它們只是桃花而已年復一年開花結果,如此而已

花是花,人是人,花不可以選擇生長的地方,但人不可以不忠於自己的國家麃公反駁道。

國家李毅笑意更濃,說道:國家,國家,到底哪個才算是自己的國家以河東而論,初屬魏,後屬秦,七年前又歸於魏,這河東的百姓到底是秦國人還是魏國人再說這三晉百姓,他們從根源上說的晉國人,但兄長現在問問他們,有幾個還對晉國念念不忘的就拿秦國來說,秦國原本的地盤本來就是隴右的百里之地,如今的咸陽百姓是數百年前,又有幾個人會認為自己是秦國人

麃公默然不語,一時之間竟然不知道該如何辯駁。李毅繼續說道:商鞅是衛國人,卻為秦孝公所用,大秦乃有百年之強。然而,這世上卻沒有人指責說商鞅不效勞衛國,說商鞅不忠,為何申不害是鄭國人,韓國滅亡鄭國後,申不害不思光復鄭國,卻輔佐韓昭侯變法圖強,令天下諸侯不敢小覷韓國。然而,這世上卻沒有人指責說申不害不忠不義,反倒是稱讚他的人不少,這是為何

麃公這個時候反應了過來,說道:話不能這麼說,衛國不知商鞅之才,故為我大秦所用。鄭國不知申不害之賢,才便宜了韓國。對臣子來說,哪位君王哪個國家對他有知遇之恩,這個臣子才該向這個國家效忠,譬如商鞅之於秦國,申不害之於韓國。

李毅竟然點頭,附和道:兄長高見但以小弟之見,商鞅在秦國得以施展才能,申不害在韓國嶄露頭角,非但因為秦孝公韓昭侯知人善用,未嘗沒有商鞅申不害審時度勢的因素。當其時也,衛國不過百里之地,即使變法,又能強到什麼地步衛國四戰之地,怕剛一變法,內部動盪之下,其他國家就會吞併衛國相反,當時的秦國接連戰敗,秦孝公有奮發圖強之意,且秦國據有關中,遠離中原,不為當時的中原各國所重視,故可以成事。韓國滅鄭時,申不害已然為官,以申不害之才,足可以說服鄭康公變法圖強,雖然不能阻止韓國滅鄭,但也足以保全鄭國社稷十數年。然而申不害沒有這麼做,奈何就是因為申不害看出了鄭國覆滅乃是天下大勢,挽回也是無益所以,要想成事,必須順應大勢否則,一生碌碌無為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