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戰國風雲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六章 韓國的條件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六章 韓國的條件

悄然間,已經是四月下旬。啟封城派往大梁求援的使者一波接著一波,但大梁的回覆永遠只有一個,要援兵沒有,如果要加官進爵的詔令,予取予求。魏王的要求只有一個,哪怕晉鄙全軍戰死,哪怕啟封軍民十不存一,啟封也絕不能丟失

在這樣的要求下,晉鄙知道,任何的心慈手軟都會讓啟封有城破的風險。城中無論老幼,無論貧富,係數都被晉鄙編入了預備隊。為了節省物資,晉鄙甚至將全城的糧食集中起來,實行配給制,每家每戶每日提供最低限量的糧食。雖然餓不死人,但足以讓人沒有力氣。如果想要吃飽,那也很簡單,必須為守衛啟封做出貢獻。無論是搬運石塊封堵城門,還是製造箭矢挖設壕溝,都可以。

晉鄙已經決定,在城牆後面再營造數條防線,哪怕啟封城破了,己方也可以依託防線,層層阻擊。這啟封城,就是自己五萬大軍的埋骨之地,不過,在此之前,自己一定會拉足夠多的韓軍陪葬

一開始,這樣的橫徵暴斂自然讓全城百姓激憤起來,但晉鄙不為所動,只是幹淨利落地斬殺了鬧事的數百人。面對血淋淋的屠刀,所有倖存的百姓理智的閉上了嘴巴在嘗夠了捱餓的滋味後,即使再心不甘情不願的人也會老老實實地參與到守城當中。

很顯然,在城頭上守城最危險,但待遇也最高。晉鄙把府庫裡的財帛全都拿出來,用來犒賞守城有功的人。每一名韓軍按照職位的高低。有著不同的價格,魏軍可以憑藉殺敵的數字。得到相應不同的獎勵。這些被特殊標記的財帛,是啟封城唯一可用的貨幣。可以用來換取最迫切的糧食甚至珍貴的肉食。在這個軍功決定一切的時期,這也意味著,守城有功的人幾乎可以為所欲為,除了殺人。

啟封城已經瘋狂了,晉鄙為了鼓舞士氣,出此下策,把全城的百姓綁架到自己的戰車上面對韓軍連綿不絕的攻勢,啟封城內沒有人知道自己能不能活過明天,醉生夢死也就成了常態。

韓軍在傷亡了一萬五千人後。依然拿啟封城沒有任何辦法。領軍的蒙驁乾脆留下五萬韓軍圍困啟封,自己率領大軍主力直奔大梁城而去。

強攻一個傾盡舉國之兵誓死反撲的國家並不明智,在沒有瓦解魏國的意志前,韓國也知道這不是一個滅魏的最好時機。和談也就成了戰爭之外的另一個手段,更通俗地說,戰爭不過是政治的延續。如果可以在談判桌上取得想要的利益,完全沒必要付之戰爭。戰爭,只有在未開打前最具威脅。一旦刀斧加身,對方稍微佔據些許上風。就有極大的變數。上兵伐謀的道理,韓國不會不遵從。典客陳筮就是帶著這樣的目的前往大梁,試圖瓦解魏國的鬥志,讓韓國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想要的土地。

面對陳筮的到訪。魏王神情複雜地接受了對方的求見。魏王也是無法,雖然信陵君已經被自己派到臨淄遊說齊王,但遲遲沒有好消息傳來。魏王總不能把全部的希望都放在信陵君身上。如果還有和韓國和解的可能,魏王也不願這場戰爭一直持續下去。即使魏國最後勝利了。也是慘勝,何況。魏王現在看不到魏國一點獲勝的可能

兩人見面後,陳筮神色倨傲地對魏王遙遙施了一禮,興師問罪道:吾王視魏國為兄弟之邦,視王上如兄長,魏國如何敢勾結秦國,興兵討伐洛陽莫非,王上一定要置吾王趙王於死地方肯罷休

魏王惴惴,望了眼身邊的上大夫段幹崇。段幹崇示意魏王委曲求全下。在魏國得知陳筮來訪的時候,就斷定了這是韓國釋放出來的一個和解訊號。魏國能不能把握住,就要看自己的表現了。

段幹崇以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之事勸解魏王,眼下魏國國事艱難,為了保全社稷,魏王需要做出些犧牲。這種犧牲自然是牽扯到魏王的架子聲勢。當然,犧牲也不是沒有限度的,否則傳出去也會被他國恥笑,韓國也會變本加厲敲詐魏國。具體的操作段幹崇會在一旁呼應。

按照設計好的臺詞,魏王施禮歉然道:此皆寡人一時糊塗也韓王若能不計前嫌,解大梁之圍,寡人願意將太子質於韓國,唯韓國馬首是瞻。函谷關百里之地,亦雙手交於韓國,惟願兩國交好,合力抗秦

魏國太子是魏王匆匆選立的,年方不過五歲,在魏國看來,這已經足夠顯示魏國的誠意。至於割地之事,則顯得十分小氣。這也是因為魏國不知道韓國的底線,如果一下子許諾太多的土地出去,韓國會索要更多反正韓國已經攻克了函谷關,魏國先做個順水人情,表明不會爭奪就是了其他的條件,慢慢談。

陳筮聽後卻是連連搖頭,道:函谷關並陝焦二邑,已然歸於韓國。王上此言,未免有慷他人之慨之嫌且夫,此次洛陽之險,吾王險些喪命,若不是社稷神靈保佑,韓國國祚難安。如今,韓國舉國義憤填膺,欲要踏破大梁方消此恨若是王上只願意付出這個條件,這議和之事,不說也罷

魏王神色一凜,已然確定和韓國議和有的談。只是,韓國果真不滿意魏國提出的條件。那韓國,到底要割魏國多少肉,放魏國多少血才甘心呢

魏王故意擺出一副愁眉苦臉,一臉肉痛地說道:那韓國以為,當如何才妥當

陳筮淡淡地說道:前車之鑑,後車之師。為了防止魏國再和秦國勾結,魏國怎麼樣也要避嫌,勢必不能和秦國再接壤。所以,除了函谷關並陝焦二邑。這河東全郡當彌補我們韓國在此次洛陽之戰的損失

魏王心裡一顫,對方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就要分走魏國好不容易守住的河東郡和河東郡的八萬百姓。如果就此答應的話,那魏國這些年所賺得的土地完全給韓國作了嫁衣。要知道。當初為了交換陝焦二邑和答謝韓國出兵幫助魏國拿下函谷關,魏國可是付出了兩百裡的土地,雖然這兩百裡土地地廣人稀,但也是實實在在的兩百裡土地啊所以,實際上魏國相比七年前,還平白損失了兩百裡土地

魏王望了眼段幹崇,示意段幹崇出來反駁下。魏王這個時候如果出言反對的話,就代表魏國反對,這種討價還價的事情。也只能是臣子來做才合適。

段幹崇立即出言道:魏國願意把年幼的魏國太子送到新鄭為質,典客大人難道還認為魏國沒有誠意嗎河東已然是魏國的飛地,貴國若要取之,魏國自然無法阻擋。但天下也會認為今日之韓國,巧取豪奪,尤勝往日之秦國,必生警惕忌憚之意。若是秦國聯合山東五國合力攻打韓國,韓國又如何應對不如留下河東,以此彰顯韓國的仁義。魏國上下必當感激涕零,唯韓國馬首是瞻。且河東在魏國手上,韓國可以不損一兵一卒,以之為秦趙韓三國的緩衝之地。太原上郡內史之兵。若要進入中原,無法由河東借道,豈不甚好

陳筮望了眼段幹崇。搖頭拒絕道:此上大夫一家之言。在韓國看來,河東扼守中原。若要保三川之安,必要保河東不失。但若是秦國大舉進犯。魏國一時不察,我們韓國又救援不及時,河東必然易主。到時,不僅魏國損兵折將,我們韓國也會不得不抽調大軍沿河水黃河佈防,勞民傷財

言下之意卻是質疑魏軍的戰力,更深層地說,韓國暗示自己不放心把河東交在魏國手上,擔心魏國勾結秦國,再上演一番引狼入室的戲碼。

這八萬百姓,一郡之地,魏國自然不肯輕易放棄。或者說,可以放棄,但要得到想要的保證。所以,發現陳筮說得堅決,段幹崇換了個角度,問道:如果我們魏國願意獻出河東全郡,韓國可以說服楚趙兩國就此退兵嗎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如果只是韓國索要一郡之地,趙楚兩國只是索要幾個城邑的話,這樣的條件未嘗不可段幹崇心裡暗暗想道。

陳筮確定地點了點頭,道:可以但有條件。畢竟,兩國既然已經出兵,又受了不少損失,魏國不補償一些的話,趙楚兩國必然不肯退兵

段幹崇皺了皺眉,道:願聞其詳心裡面卻在默默祈禱,對方千萬不要大開口。但理智又告訴自己,韓國不可能不獅子大開口,趁機徹底解決魏國這個心頭大患。這不僅僅是談判的技巧,也是一個無可辯駁的事實,一山不容二虎,中原,只能有一個霸主。

河水黃河以北的魏土皆入趙,鴻溝睢水之間的魏土皆屬楚。

此事萬萬不妥王上萬萬不可答應上大夫段幹崇急切地對魏王說道。如果按照陳筮的說法,魏國將損失一半的國土,這和滅國又有什麼區別和滅國唯一不同的是,魏國還能苟延殘喘,以最末流的國家的身份。

魏王難得的惱羞成怒,憤憤然道:典客不要欺人太甚

陳筮也不著惱,只是淡淡地說道:王上以為,魏國還有別的選擇嗎

段幹崇跳出來說道:我們魏國有河水天塹,趙國大軍逡巡河北,難以渡河南下。楚國貪生怕死,只要我們可以說服齊國派兵搶奪淮泗之地,楚國必然萌生退意。到時候,只剩韓國一支孤軍,典客大人覺得韓國的勝算又有幾何韓國強則強矣,我們魏國確實不是對手。但大梁城經營數十年,乃是中原數一數二的堅城,大不了我們魏國死守大梁,韓國又能奈我們幾何

陳筮聽後卻是笑了,盯著段幹崇看了一眼,又不經意地掃了魏王一眼,長嘆道:難道魏國都認為大梁堅不可破

就在魏王段幹崇疑惑之際,陳筮搖著頭,指著城外河水黃河的方向道:大梁城雖然堅固。但卻有一死穴,王上可曾知曉

魏王有些不信地搖了搖頭。道:寡人倒是不知。

所謂成也水,敗也水。大梁乃鴻溝濊三點水加一個歲。念hui,四聲水睢水丹水四河交匯所在,依水而建,可謂天塹。然一旦敵軍渡河抵達大梁城下,卻可以以水攻打大梁。大梁的地勢相比河水要低一兩丈,敵軍完全可以挖設溝渠,水淹大梁。即便王上的大梁擁兵十萬,糧草充沛,一旦大梁城破。又有何用陳筮語出驚人道。

魏王段幹崇臉色大變,這的確是大梁的死穴,沒想到韓國早就知道了。如果韓軍真的渡過了河水,一旦採用此計,魏軍也只能出城與韓軍野戰了和韓軍野戰魏軍實在沒有必勝的信心但就這麼束手就擒,答應韓國的條件,魏國又心有不甘。所以,一時之間,魏國君臣居然都沒有說話。

少頃。上大夫段幹崇才幹笑幾聲,道:典客大人言重了大梁擁兵十數萬,數十萬勤王之師源源不斷而來又怎麼那麼輕易讓韓軍渡河成功呢

陳筮也不拆穿,只是淡淡地說道:王上大梁的安危皆在王上的一念之間這條件。王上覺得

魏王面露猶豫之色,既不想得罪韓國,又不想答應韓國的條件。只能求助似得看向上大夫段幹崇。段幹崇微微搖頭,示意不可輕易答應。

想道信陵君臨行前的一席話。魏王像開了竅一般,突然說道:魏國的土地。皆是歷代先王披荊斬棘,篳路藍縷開拓而來寡人雖然不宵,也萬不敢輕易斷送魏國的社稷楚國,寡人願意歸還之前侵佔的所有土地。趙國,頓丘以北,寡人可以割讓。其他的皆是非分之想在寡人看來,趙楚兩國把手往中原伸,對韓國也沒有半分好處吧何不保全魏國的實力,讓魏國成為韓國的東方屏障,牽制趙楚兩國呢

陳筮一愣,隨即笑而不語。魏王趁機說道:若是韓國非要逼迫寡人割讓河東河北和鴻溝睢水之間的魏土,寡人也只好向齊國臣服,想必齊國也不會坐視韓國獨霸中原。到時中原生靈塗炭,最終得利的還是秦國啊魏國要麼成為韓國的東方屏障,要麼成為韓國的生死大敵,皆在韓國的一念之間

陳筮終於語氣鬆動,道:王上之言聽起來也有一定的道理魏王臉色隨之一喜,但陳筮語氣一轉,說道:不過,魏國又如何來證明自己的心意我們韓國相信,並不代表趙國也會相信

段幹崇皺了皺眉,問道:那依照典客的意思,我們魏國如何做,才能取信趙國

在段幹崇看來,這應該是韓國在故意為難魏國。誰不知道現在趙國唯韓國馬首是瞻了只要韓國同意了,那趙國絕對沒有反對意見。段幹崇下意識地認為,韓國這是要給魏國設套。

方法倒是簡單,如今趙國已經攻克了朝歌,這割地嘛,至少也要割到朝歌陳筮先說出了第一個要求。

魏王段幹崇皆是暗暗點了點頭,這和自己所說的頓丘以北相比,不過多出來數十裡之地,倒也無關緊要。

見魏國君臣沒有反對,陳筮繼續說道:另外就是三晉如今聯合,首要就是抗秦,魏國若是不與秦國反目成仇,趙國自然不會相信魏國是真心抗秦當然,我們韓國也不會讓魏國吃虧,這佔據的秦國土地,魏國也會分一杯羹。

魏王段幹崇相視苦笑,就算得到了秦國土地,那也是一塊飛地。對魏國如同雞肋一般,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似乎是韓國打算用來捆綁魏國的手段。

陳筮自然知道魏國君臣在擔心什麼,因此語出驚人地說道:這新佔的秦地,起初必然不多,本著公平的原則,所以我們韓王,願意不索取河東郡,將河東郡留給魏國,以便魏國經略秦國

魏王第一個反應就是這是韓國的陰謀剛才陳筮還信誓旦旦地表示,魏國不交出河東就可能和秦國再次勾結所以,堅決不能讓魏國和秦國搭界但現在願意不要河東,讓魏國可以經略秦國。如此前後不一致,沒有陰謀才怪

但接下來陳筮解釋道:王上可能有所誤解我們韓國不要河東全郡,但為了可以及時增援貴國,防備秦國攻入河東,還是希望可以佔據安邑以東的數個城邑當然,為了平息國內反對的聲音,也為了貴國的安全,這河水以北,朝歌以西的幾個城邑,也希望可以獲得

雖然陳筮說得委婉,但魏王卻是聽出了其中不容置疑拒絕的語氣。看來,這才是韓國真正的目的。一方面,將魏國推到抗秦的第一線,另一方面,打著維持三晉聯盟穩定的旗號,佔據和河東富庶程度不相上下的河北之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