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快穿之回到前世去逆襲最新章節列表 > 593 那個不成材的知青回來了(51)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593 那個不成材的知青回來了(51)

陶家的日子,是越來越好了。

轉正之前,陶家的日子就已經非常不錯了,現在陶連山陶連海轉正之後,兩個人每個月拿回家的工資,就足有六十多。

更別說,還有王芬幫著做衣服賺的那些錢,那收入,竟然都可以跟陶連海相提並論了。

這可著實讓蔣荷花吃驚得很。

她從來不知道原來幫著做衣服,竟然也會這麼來錢。

當然,她也不會因為王芬這收入高,就小瞧了陶連山陶連海的工作。

畢竟,說到底,王芬這收入,是不能放到明面上去的。

關於家裡的這些收入,蔣荷花沒有瞞著大家。

而當趙秀知道大家的收入之後,在一段時間裡,她的內心充滿了自卑。

一直以來,她都覺得自己不如王芬,可卻從來沒有像是現在這樣,如此直白地面對這個事實。

趙秀倒也不是攀比的性子,也不是非要跟王芬比一個高低出來,只是一想到對家裡的貢獻,自己兩口子加起來,都不如陶連海或是王芬其中的一個人,她的心中就有些自慚形穢,似乎覺得自己拖累了大家似的。

對於她這樣的心態,陶家的人並未注意到過,趙秀也不是那喜歡到處說的性子,她就這麼悶在心中,面上當著人的時候,也總是高興的神色。

但,雲裳一早就注意到了。

正是因為注意到了,雲裳特意去青龍鎮找了一次武展俊,也沒說什麼,就是將趙秀準備的那些要送人的泡菜,每個口味送了一點給武展俊,讓他自己吃的時候,也多送送人。

武展俊是個聰明人,立馬就get到了雲裳的意思,他當下就嘗了所有的味道之後,眼神發亮。

雲裳知道,這一條線,算是搭建起來了。

果然,很快武展俊就來了陶家,在陶家蹭吃了一頓趙秀的手藝後,差點就要收拾包袱,住到陶家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當然,住是不可能的,最後倒是談成了泡菜生意。

趙秀真是做夢也想不到,她這泡菜還能有換成錢的一天。

更讓她想不到的是,那錢會來得那麼多。

泡菜剛開始做的時候,主動想要的人很少,但武展俊是個極有生意頭腦的人,加上他吃過,非常認可趙秀泡菜的味道,所以最開始,他從趙秀那邊拿到的泡菜,基本上都是裝成了一小袋的,賣其他東西的時候,作為贈品,送給對方。

果然,很快就見到了效果,幾乎近一半的人,在下一次跟他買東西的時候,都會問到泡菜的事情。

武展俊迅速地將幾種大家問得最多的口味,反饋給了趙秀那邊,讓趙秀儘量多做那樣的口味。

因這泡菜全部是陶家的人去弄的野菜,沒有成本,最多也是佐料的錢在裡面,但那成本也是極低的。所以,價格上也非常的便宜、划算。

在武展俊那邊購買泡菜的人越來越多,趙秀做得也越來越多,多得後面,便算是陶家空閒的人,都來幫忙,都完全趕不上武展俊那邊的需求。

而這個時候,光是泡菜這一項收入,每個月就已經達到了六十,等於陶連山陶連海兩兄弟的工資總和了。

當雲裳將成本刨除之後,把淨利潤告知趙秀的時候,向來內斂的趙秀,熱淚盈眶,差一點就哭了出來。

第一次,她在這個家裡,終於有一種自己不是拖後腿的感覺了。

武展俊那邊的需求太大了,如果按照陶家目前的情況來看,根本供應不上。

再則,如果他們繼續那麼大規模地收割野菜,也極容易引起村裡人的注意其實,最近蔣荷花頻頻不上工,都已經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了,不過好在她家有兩個懷孕的兒媳婦,就說身體不舒服,在家照顧,誰也說不了什麼。

畢竟,現在的陶家不一樣了,家裡兩個工人,每個人都往家裡拿錢拿糧食,根本不缺上地累積的那點工分了。

只不過,野菜的收割還是有很大的問題。

再者,現在這個時候,是禁止做買賣的,一旦被抓到了,那就是投機倒把。

別看現在陶家是不錯的,但一旦惹上了這事,命都不夠往裡填的。

而且,對現在的陶家來說,賺錢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事了。

雲裳仔細跟陶連海蔣荷花以及武展俊一起,商量了一番之後,最後大家定了下來。

以後每個月提供給武展俊的泡菜,限定在一百份之內,這樣陶家會減少一些動作,武展俊那邊也不需要將攤子鋪開,只需要跟他現在保持接觸的那些人做買賣就行。

發展新人是風險最大的事,武展俊暗裡做買賣這麼多年了,每一年發展的新客戶,從來沒超過三位數,可見他自己在這一塊也是很小心謹慎的不過也正是因為相信他,陶家才敢輕易地將泡菜這件事情交到了他的手上,一百份,已經足夠他週轉現在的那些使用者了。

但一百份也不是小數額,需要的野菜數量也是不少的。

陶家不能在大季屯弄出太多的動靜來,所幸,他們還有其他的親人。

跟武展俊確定好一百份的約定好,趁著第二天陶連山陶連海休息,加上陶連文,三弟兄,一人一個方向,分別又去了趙秀王家跟蔣家,又把三家的當家人給叫了過來。

叫這三家人過來,主要就是想要商量一下收野菜的事。

這個年代,再富有的家庭,都會去割野菜,而對大多數一般的家庭來說,割野菜更是常規的活計,更有貧困點的人家,還就是靠著野菜生存,活下來的。

陶家的人,其實自己也可以繼續收割野菜,但現在家裡的人都各自有自己的事做,兩個孕婦也不能太過辛苦,所以一家人商量之下,打算將這一部分分給趙家王家蔣家來一起做。

他們陶家現在的條件是好了很多了,也應該要帶一帶這三家了。

聽說要野菜的時候,三家的人反彈性都是不要錢的。

反正對他們來說,這就是個平常的工作,幫著陶家準備點,無所謂的。

但陶家的人如何肯佔他們的便宜。

“你們要幫我們,我們就給錢,如果你們不要錢,我們也不要你們的野菜了。”蔣荷花見大家一定堅持不要錢,只能自己站出來唱紅臉了。

“爸媽叔嬸還有舅舅舅母,你們就答應我們吧,要不然不收你們的野菜,那我們不得累死啊。”有唱紅臉的,自然就有唱白臉的,陶連海主動地接了蔣荷花的話,對著趙家父母王家父母還有蔣家舅舅一家,都是一副委屈的苦瓜臉。

“就是,你們要是不做,我們還得去找別人家。”陶連文站出來說了一句特別有道理的話,“最後錢還不是別人家的賺走了,說不定還以次充好,毀了我們這好不容易的收入項呢。”

如果是前面兩位唱白臉跟紅臉的人,已經讓趙家王家蔣家開始猶豫了,那麼陶連文的這句話一說出口,霎時就讓三家人的主意改變了。

陶杏兒再在這個時候,添了一把火,“萬一找的人,人品不行,舉報了我們家,豈不是……”

“好了好了,”蔣勇聽不下去了,“瞧你們說得,這話越說越不吉利了。”

曹氏也跟著說了兩句:“就是,這話可不好聽,以後別說了。”

“那你們是答應了?”陶杏兒立馬打蛇隨棍上。

“答應了,”蔣勇站了出來,“這錢啊,白賺不白賺,我家裡還有個要吃奶粉的小孫孫呢,有這錢,我心中也踏實。”蔣勇自己答應了,還轉頭跟著幫勸了起來,“趙大哥、王大哥,其實啊,這都是你們親家的心意,也是你們女兒女婿的心意,他們家現在好了,也幫提拔提拔我們這些親戚。再說了,也能讓他們家也輕鬆一點。這事,我看你們也答應了吧,到時候,咱們保證野菜的質量,給他們收拾得乾乾淨淨拿過來,可比他們去找外人強多了。”

趙家猶豫了片刻,最先點了頭。

三家裡面,趙家其實是最窮的,加上最近家裡最小的兒子趙大壯還受了傷,在家裡躺著,沒有收入還花錢,本來留捉襟見肘的生活每況愈下,都是靠著趙秀跟陶連山時不時的接濟,才能偶爾吃得好一點。現在這麼好的事情,擺在他們的面前,自然是答應了。

趙家一答應,王家也沒再多猶豫。

三家最後定下來之後,再細細地說了一下分工,吃了一頓飯後,就各自告辭回家去了。

走的時候,三家人的臉上,都是高興的神色,那是對未來充滿了希望的發自內心的期盼與嚮往。

接下來的日子,陶家的生活就規律了起來。

陶連山陶連海上班;趙秀負責泡菜,王芬則是負責衣服訂單;陶杏兒陶連文上午跟著陶國強蔣荷花上地,下午則跟著雲裳學習,偶爾幫著自家的兩位嫂嫂做事,當然偶爾王芬也跟著他們一起學習她自然不是為了高考,主要是學習衣服設計方向的東西,看得多了之後,陶杏兒竟然也喜歡上了。自己還親自設計了兩套衣服,讓王芬幫著做了出來之後,被村子裡幾個稍微富足一點的姑娘家看到,又給王芬拉了好幾筆生意。

輪到陶連山陶連海休息的時候,那一天,一家人都不上工當然該學習的陶連文跟陶杏兒還是得繼續學習就在家裡做好吃的,不但自家要做,還得叫來趙家王家跟蔣家的人,大家一起吃好吃的。

這可是羨慕極了大季屯裡其他的人,最近要給陶連文陶杏兒說媒的人,簡直多得陶家都有些煩了。

可他們煩,想跟陶家做親家的人可一點都不煩,有些臉皮厚的,被拒絕了一次兩次的,還能再找上門說三次、四次呢。

這也難怪大家都心動,現在陶家已經有兩個工人了,光是這一點,就足以讓所有的人聞風而動;更別說現在這陶家發達了,還知道拉拔自家的親戚光是衝著每個月陶家的人會邀請趙家王家蔣家的人,去自家吃三頓好菜,這一點,就足以讓許多的人心動了。

而藉著這個聚會之名,很長很長一段時間內,誰都沒有發現,其實趙家王家蔣家到陶家,是去送野菜的。

不但送,來的那一天,大家還都會幫著趙秀一起醃製。

趙秀的活兒是越來越輕鬆,更多的時間,又花在了跟雲裳學做新的好吃的上面,反過來,讓每一次的四家人的家庭聚會,人人都吃得越來越滿意。

在陶家的幫扶下,三家的情況也都在好轉,趙大壯的腳徹底好了的時候,還專門跟著自家父母來了一趟陶家,看到小弟弟身子靈活的樣子,趙秀喜極而泣。

再沒多久,劉小霞的父母就找上門來了。

跟原來那一世相比,這一世劉小霞的父母提前了三個月找到陶家來。

雲裳知道劉小霞去鎮上給她父母打電話的事,也就估算到了劉家父母來大季屯的時間,並提前告訴了陶家,以及陶連文。

所以,當劉小霞找到陶連文告訴他,她的父母最近就要到了的時候,陶連文一點都不驚訝。

“你有沒有想好怎麼辦?”劉小霞問陶連文。

這些日子裡,劉小霞跟陶連文最開始面對的爭端一直都沒能得到解決。

劉小霞想要陶連文去問陶連海要到工作機會,而陶連文在跟陶連海雲裳分別談過一次之後,他堅定了要學習的心。

比起最開始想要撿漏高考的想法,現在的陶連文,其實更多的是想擴充自己的知識面。因為在雲裳開始給他講課之後,他才發現了一個問題,伴隨著學的越多,他越是能感受到自己的不足,特別是以前一些想不明白的問題,在學習中,他竟然慢慢地想明白了。

所以,陶連文安定了下來,他給了自己一年的時間,他想要利用好這一年,擴充自己,如果到時候有高考,他能去參加,那是他的幸運,但若是沒有,他也相信自己一定可以透過學習,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他這樣的想法,極好,得到了雲裳陶連海以及陶家上下一致的贊同,可在劉小霞的面前,卻全部失靈。

劉小霞對於他說的什麼美好的未來都不關心,她只要他去上班,最好能在她的父母到大季屯之前,就找好工作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