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煌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七章 大明版紅巾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七章 大明版紅巾軍

崇禎十四年(1641年)七月二十六日,薊遼總督洪承疇終於在寧遠誓師。

他親率宣府總兵楊國柱、大同總兵王樸、密雲總兵唐通、薊州總兵白廣恩、玉田總兵曹變蛟、山海關總兵馬科、前屯衛總兵王廷臣、寧遠總兵吳三桂等九邊八大總兵,統明軍精銳十三萬人馬奔赴錦州。

七月二十八日,大軍抵錦州城南乳峰山一帶,與清軍展開激戰!

清軍統帥是滿清睿親王多爾袞,面對明軍的驟然推進,八旗軍初戰失利,死傷甚多,幾至潰敗。

此時明軍士氣正銳,短短數日內催營拔寨,屢敗八旗軍!

清軍兩紅旗、鑲藍旗三旗駐軍之地,皆被明軍所奪,洪承疇陣斬八旗將領數十人,幾乎打殘了兩紅旗。

多爾袞直接被打自閉了,命八旗軍兵退六十裡,分守各隘。

身在盛京養病的皇太極,得知前線戰況心急如焚,不顧急病於八月帶病急援錦州。

一路上皇太極鼻血直流也馬不停蹄,晝夜兼行五百餘裡,到達前線主持大局後,方才穩住清軍潰敗之勢!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正當遼東打的火熱之時,督師傅宗龍已經帶領四川、陝西的兩萬部隊開出潼關,進入河南境內。

八月中旬,大雨連綿下了數日,徐煌等人在信陽西北靠近淮河的一片廢莊中,修整了將近半個月。

相比半個月前,難民們的氣色卻好了很多,也顯出一些強壯來。

除了原來的一百多口人,期間又有不少難民前來投靠,他們都聽說有位年輕的徐公仁義,一路打擊流賊,除暴安民,於是慕名而來。

其實就來是求收容、混口飯的。

徐煌盤問了眾人的來歷,查驗戶帖後,方才收納,共收了三百多人,又從中甄選青壯為兵。

隨著手下越來越多,徐煌對兵源要求的極為嚴格,只選性子憨厚之人,那種賊眉鼠眼、滑頭之人堅決不收!

目前徐煌手下已經收滿了一個百戶所滿編一百二十人,皆為青壯。

至於他們的家人,則充當後勤隊伍,幫忙做事,燒火縫衣,打造盾牌什麼的。

所謂的青壯,並非年輕壯實的男人,只是按照年齡區分的青年人和壯年人。

亂世大災中,背井離鄉的難民中哪有什麼年輕壯實的男人,也就電視劇裡有。

大多青壯的現狀是:骨架看起來不錯,瘦弱、虛弱,因為飢餓連走路都吃力。

徐煌接收他們,給他們飯吃補充營養,這些青壯才能慢慢恢復體力,逐漸精神起來。

若不然,他們只能躺死路邊,成為一具無人收斂的枯骨。

這半個月來,徐煌認真操練,重整隊伍,不僅搞了後勤,還編了一個醫療隊,由郎中李老根帶領。

後來徐煌才知道李老根是個郎中,於是請他出手救治李輔臣的弟弟李將臣。

現如今李將臣那小子活蹦亂跳的,天天跟在徐煌身後,說要報恩。

徐煌對整編隊伍可謂是煞費苦心,沒有統一的衣服和裝備,他只能讓每個人身上綁一個相同的東西,以示同一團體,增強歸屬感。

思來想去,物資有限,他讓每個人脖子上系著一條紅巾......

人靠衣裝馬靠鞍,一百二十個青壯統一系上紅巾後,整支隊伍的檔次一下子就上來了,彰顯出一種朝氣。

正因如此,這支隊伍也被周圍百姓稱之為“大明紅巾軍”。(元末的紅巾軍是紅巾包頭)

徐煌一不做二不休,乾脆讓人唱起了紅巾軍軍歌:“雲從龍,風從虎,功名利祿塵與土;望神州,百姓苦,千里沃土皆荒蕪.......”

蕩氣迴腸的《紅巾軍軍歌》中豪言壯語頗多,非常提氣!

當年明太祖朱元璋造蒙元朝廷的反,便是從紅巾軍發展而來,也唱過這首軍歌。

朱元璋戡亂催強,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斬貪除暴,大明百姓無不懷念我太祖高皇帝。

半月以來,徐煌一邊接收難民,一邊主動出擊清掃附近打家劫舍、佔山為王的盜賊,繳獲了不少物資。

不知怎地,近日來盜賊是越剿越多,經常有三五成群的流賊出沒。

後來出去打探訊息的葉淵文回來了,還帶回了楊大庫。

一進入這莊子,乍一眼看到如此多的難民和士兵,楊大庫大為震驚,不知徐煌在搞什麼,聽表弟吳大有講述後,更是不解。

他實在無法理解接收難民能有什麼好處,錢多燒得慌?有錢有糧多養幾個家丁不好嗎?

不過楊大庫沒管這些,徐煌雖是他的屬下,但已然是一個百戶所的主官。

說句難聽的,徐煌不鳥他,楊大庫還沒辦法,除非他成為徐煌的直屬上司正千戶。

楊大庫是副千戶,沒什麼直屬人馬,身邊就七八個家丁。

那是他的私人家丁,人人裝備精良,還有馬,一般小股賊盜根本不敢劫掠他們。

在這種局勢下,楊大庫幾人還能養活馬,足見其手段,徐煌也不好當面詢問他是怎麼做到的。

簡單客套後,楊大庫步入正題,他告訴徐煌,幾日前張獻忠在信陽被老對手左良玉所敗,帶傷出商城,走英山方向,又被左良玉副將王允成擊敗,不知所蹤。

那些小股流賊,正是張獻忠的潰兵!

徐煌暗暗松了口氣,還好張獻忠往東跑了,若是往西跑,遭遇他們就麻煩了。

張獻忠的人馬再崩潰,身邊也有騎馬的老營兵,還有孫可望、李定國等一眾義子,碰上了難搞啊!

楊大庫又告訴徐煌,新任督師傅宗龍已帶著川陝大軍駐紮在新蔡,總督楊文嶽大人正帶著人馬前去會師,並傳令讓所有人前往新蔡集結。

說完正事,楊大庫命家丁取來一個長木盒子,送與徐煌,並鄭重道:“老弟,這是哥哥從楊督臣那討來的新型火銃,你應該會喜歡。”

徐煌疑惑的接過長木盒子,將之開啟,發現裡面竟是一杆火銃!

他拿起火銃細細觀看,見其製作精美,各處都經過細心的打磨,很多地方還包著黃銅,使得整銃的檔次頗高。

徐煌第一眼總覺得這火銃有種怪異感,和一般的火銃不同。

他端起做射擊姿態,這才發現,此銃沒有火繩!

原本的火繩位置的鉗口上,夾著一塊燧石,傳火孔邊多了一個擊砧,其他設定與鳥銃幾乎無異。

“燧發槍!”徐煌驚呼出口。

楊大庫也是一驚:“老弟你如何知道此銃?”

其實他也不知道什麼叫燧發槍,只知道這支自生火銃是總督楊文嶽一個姓畢的南京同僚託人送來的。

前不久剛到,還寫有一封信,說是請楊公實戰測試此銃。

楊文嶽第一時間想到了名門之後的“神射手”徐煌,因此託楊大庫尋找徐煌傳訊,並送來這支燧發槍。

徐煌不知道這些,但他知道這肯定不是楊大庫討要的,他連見楊文嶽的資格都沒有,如何討這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