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超級大獨裁者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五十章 改變對華政策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五十章 改變對華政策

亨利親王原本要去中國,肯定是詢問調查了不少關於中國的資料,此時正好用上了。-< >-./-< >-百度搜尋

聽到威廉二世問話,他不慌不忙的回道:“中國其他幾支軍隊都沒有什麼,與帝**隊比起來,還相差甚遠,但是唯獨中國的定遼軍,在魏季塵此人的帶領之下,訓練方法竟然比起帝**隊來,還要嚴苛,如今他們也經過了檢驗,確實是一支與帝**隊不相上下的強軍啊。”

威廉二世不信的問道:“定遼軍有如此厲害?”

德國人向來以他們的陸軍為傲,此時亨利竟然說定遼軍與德國陸軍不相上下,相信無論哪個德國人都會不以為然的。

而亨利卻慎重的點了點頭,這些都是定遼軍中的德國教練上報的。

他們上報的情報裡面,對定遼軍讚譽有加,甚至提出帝**隊要向定遼軍學習。

一開始亨利親王還不以為意,但是當定遼軍入臺灣之後,快速的解決了日本軍隊之後,就由不得亨利心中起了一些改變。

亨利繼續說道:“俄國人現在與帝國越行越遠,和法國越走越近,有情報顯示,不久前他們又從法國人那裡貸了一筆很大的款,對於俄國人的態度,帝國還是需要多加考慮的,再加上中**隊還是有一些戰鬥力的,因此,我建議陛下對中國的態度還是改變一下。”

威廉二世先是冷哼一聲,對俄國人表示不滿,不無譏諷的說道:“俄國人欠了法國佬的債,所以也變得沒有骨氣了,現在又要去求中**隊幫忙,俄國不愧是淪為歐洲三流的國家啊。”

“至於中國。”

威廉二世一時間也做不出決定來,要他放棄,他心有不甘啊,好不容易找到了這個藉口,又好不容易讓軍隊事實上的佔領膠州灣。

就如此放棄,恐怕連上帝也不會答應啊。

但是,亨利又說得不錯。

“陛下,”

亨利叫了一聲,想到自己懷裡揣著中國人十多萬兩的公關費,覺得還是要做一點事,否則連上帝也不會放過他。

威廉二世疑惑的看向他,等著他繼續說。

“李鴻章不久前表示願意與帝國在其他方面進行合作,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李鴻章來到德國之後,先後與俾斯麥、亨利等對德國政府有一定影響力的人見面,他自然把中國那一套都帶過來了。

而亨利親王原本就不贊同以武力迫使中國就範,因此也就裝著勉為其難的收下了這筆公關費。

清政府不肯在領土上面讓步,但是卻願意在其他方面給德國政府一些好處。

在亨利看來,這簡直就是大好事一件,何必要弄得兩敗俱傷,不如悶聲發大財的好。

“合作,怎麼個合作法?”

威廉二世有些好奇的問道。

“中國人準備修建好幾條鐵路,願意採購帝國的材質和火車,另外一方面,清政府歡迎帝國公司前去勘察中國礦產資源,以股份合作制度,優先出口這些戰略資源到帝國。”

威廉二世來了精神,他之所以想佔領膠州灣,除了想在遠東有一塊海軍基地外,更重要的是窺視那裡的資源。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現在中國人願意和德國公司合作,雖然要一定的花費,但對德國這個戰略資源睏乏的國家來說,無疑是天籟之音。

“那中國人需要一些什麼呢?”

威廉二世雖然心中高興,但是還沒到忘乎所以的程度。

既然在名義上是合作,當然是各取所需了。

亨利一笑,毫不在意的回道:“中國人還能要什麼,除了槍炮船艦之外,我想不出他們還想要什麼了。”

“那倒是。”

威廉二世同意的敲了敲桌子。

清政府已經向德國訂購了好幾艘艦船,這些都是錢啊。

德國人巴不得清政府把所有的訂單都往他們身上扔,奈何,清政府為了平衡,又向英國訂購了不少的軍艦,要是能夠把這些生意都弄過來,德國政府的收入絕對不菲。

亨利眼珠一轉,說道:“這次中國人除了想購買一些槍炮生產線工藝圖紙和戰列艦外,還希望我們幫助他們恢復擴大他們的旅順船塢。”

這是魏季塵和劉步蟾商議之後,提出來的要求,雖然魏季塵能夠從系統中購買船塢等,但是沒有人才,一切都是枉然啊。

德國人來幫助修築船塢,正好能夠讓中方技術人員多學習一些東西,等到自己要建造船塢、造船廠的時候,自然就是一件水到渠成之事了。

威廉二世想了想,確認道:“是之前中日戰爭時,中國被破壞的那個船塢?”

“正是!”

“還是等到如今的中日戰爭結束之後再說這些事。”威廉雖然心動,但是還想最大的爭取一些利益。

“陛下,中國人也開始和美國人接觸,要是我們不積極回應,這筆大生意就會落入美國佬的口袋中,對我們的損失不可估量啊。”

“那好,就由你全權負責此事,與李鴻章接觸,要是能拖到戰爭結束之後才確定更好。”

見大事已定,亨利大喜,他還等著拿收尾的錢呢!當然是越快辦好越好了,那裡還管戰爭結不結束。

中**隊擊敗日本軍隊,收復臺灣,讓列強各國都起了一絲好奇心,究竟這個國家在過去短短一年的時間內,發生些什麼事呢,竟然表現出了如此大的差距。

列強對中國的態度都稍微發生了些改變,以前是不把中國當人看,現在是稍微當成人看了。

列強各國開始注意到定遼軍的勢力,而英國方面,在莫德的推動下,更是先走一步,開始與遼東相接觸。

不去管國外,國內對魏季塵的熱捧卻在繼續,而且有越演越烈之勢。

自從定遼軍收復臺北之後,各地的大小報紙幾乎都是圍著魏季塵,圍著定遼軍轉。

收復了臺北,各地民眾認為就已經收復了臺灣,至於臺灣上面還有一些日本軍隊,那就是盤踞在那裡的餘孽了。

各地報紙,尤其是遼東方面的報紙,把魏季塵誇得是天上少有,地上無雙,很多報紙都吹捧過頭了,要不是李雲飛嚴厲把關,相信還有很多超出規格的文章會刊載出來。

李雲飛知道,必須要把握好這個度,收復臺灣這份大功勞決定不能被清政府據為己有,更不能讓清政府乘機收取民心,但是也不能讓定遼軍的實力一下子暴露得精光。

因此,這段時間有的李雲飛頭疼的了。

譚嗣同和林知行卻不管這些,有了林知行的《新視野》,早就註定了魏季塵時常要上這份報紙了。

《新視野》已經成為遼東,甚至整個東北地區,最有名、發行量最大最廣的一份報紙,已經成為了遼東政府的喉舌。

為了把這份報紙辦成大眾之報,林知行可是煞費苦心,首先完全就是在虧本賣報,其次,一些版面,譚嗣同建議使用白話文,能夠讓民眾很清楚的瞭解其中的意思。

當然,一份報紙光有文字也是不行的,還得圖文並茂,你看不懂字沒有關係,總看得懂圖片。

《新視野》也因此被一些文人所詬病,認為是一份粗鄙之報,但是,他們一邊罵卻一邊買個不停。

由於本書-< >-百度關鍵字排名不穩定,為方便下次閱讀,請ctrl+d新增書籤喔,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