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新勢力:遼東我稱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四章 早做打算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四章 早做打算

司馬師第一次看到父親露出這樣的神色,不禁戰慄,小聲道:“父親,你的意思是——”

“噓,噤聲。”

司馬懿為人謹慎,唯恐隔牆有耳,導致全族惹禍上身,難得地露出陰狠之色:“且記住,不論如何,都不可跟他人講起來。為父一生謹言慎行,自入仕為官,便恪守此句。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太祖武皇帝就是雄猜之主。建安六年,太祖聞為父之才,欲闢為官。為父見漢室方微,不願屈曹,辭以風痺不能起居。我常年臥床不動,太祖兀自不信,派密使夜往探之,看看是否真的有疾。”

這一樁將近三十幾年前的往事談起來,司馬懿臉上仍是略有懼色,雖然曹操早已亡故,可談起來仍有餘威。

司馬師從未聽父親談及此事,心下一陣膽寒,問道:“後來呢?被密使發覺是裝病的麼?”

他輕笑一聲,搖頭道:“若知是裝病,恐為其所害,為父僵臥於床,密使挺劍刺我,只抵眼睛不過毫釐的距離,我依然一動不動,密使以為我是真的患疾,這才離去。”

“父親受苦了。”

司馬師心想父親竟能隱忍到這一地步,若是長劍再刺近一二寸,可就當場要命了。試想若是自己碰到這樣的事,或許能忍得住僵臥不動,可臉上細微的表情,必被密使所察。

要以這般泰山崩於前面不改色的境界,當真是千難萬難。

司馬懿冷笑道:“武皇帝為人多疑,偏信什麼鷹視狼顧、三馬食槽的讖言,我多次示之以忠,不敢稍露跡象。文帝繼位為人寬厚,設立的九品中正制也偏向我等世家大族,使文帝得世家之望。臨至託孤,為父與司空陳群排在末輔,曹氏宗親排在前頭。而這一次……”

司馬師心中不禁一跳:“父親的意思是,陛下若是不幸駕崩,仍舊託孤於父親?是了,父親畢竟是三朝元老,且功勳卓著,陛下託後事於你,也是理所應當的。”

談到當今的聖上,司馬懿尤為忌憚,陰森道:“可別小瞧了當今的陛下,他的心思之縝密,為人之刻薄寡恩,決非常人所能想象。只可惜了他這個年紀,如能天假二十年,或許會不一般,可如今……也僅此而已了。”

司馬師猶豫道:“若是陛下駕崩,恐怕就要從遼東撤兵了。”

“為父回去即可,爾等留下。”

他沉吟少許,低聲道:“陛下龍體垂危,必召我班師回朝。可遼東未平,我一人回去即可,你則以戎衛邊患之名,留在幽州。名託禦敵鎮守邊關,實則養寇自重。”

頓了一頓,沉吟道:“毌丘儉為主帥,你為副將,要想辦法分走一部分的兵權……到那個時候,即便朝中有變,也可以有個照應。”

司馬師心中大震:“朝中有何事?”

“曹氏宗親與我勢同水火,必然想辦法攻擊、排擠於我,剷除異己之事,歷朝歷代自古已然。”

司馬懿不屑一笑,哼道:“自曹休、曹真死後,曹氏宗親就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人物,陛下是聰明人,會使左右平衡之術,託孤者肯定是宗親跟大臣各半。”

“是,陛下為人……著實不凡,每當進宮,孩兒總是謹言慎行,生怕為陛下所忌。”司馬師答道。

司馬懿捋須道:“陛下是聰明人,可也為聰明所誤,膝下子嗣中的清河王、繁陽王未及成人便早夭不壽,僅存剩下的九歲曹旬、八歲曹芳。曹旬體弱多病,難堪太子之位,這樣算下來,順位繼承人也就只有曹芳一人了。”

“陛下怎會選一個八歲孺子為帝呢?天下之況,豈是八歲孩童能治之?”司馬師不解地問。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司馬懿冷冷道:“此處就是陛下的缺陷,寧願選一個幼子為帝,也不願在宗室擇一個成年青壯為帝。想來也簡單,自家之帝位,不是親生骨血,親侄親兄弟也不願傳讓。陛下擅長帝術,宗室跟大臣中擇出託孤之臣,互為角逐抗衡。過得七年八載,少帝長大成人也就可執掌朝政,無需輔政大臣。至於爭鬥的老臣與宗室,誰在博弈的爭衡中失勢、下獄、喪命,陛下並不關心。”

這番話透露著一場即將到來的腥風血雨,在司馬懿的口中娓娓道來,便好似再閒聊家常瑣事般,並無太大的波瀾。

司馬師心中不屑,說道:“陛下也是謹慎慣了,既是託孤,朝廷內外風雨不休,就該在宗親骨血中擇一人攬政,待少帝長大後,取回權利就是。”

他此番說辭,覺得曹睿小家子氣。

卻不知歷史上的司馬師後來也碰上這樣的情況,兒子司馬攸雖然才華橫溢,富有清名,可畢竟十歲而已。司馬師為求穩定,只得臨死前把大權全部給了司馬昭。司馬昭倒是爭氣,勵精圖治的滅了蜀國。

可問題就在於,司馬昭的權力是來自亡兄司馬師,生前也一直跟司馬攸保證王位將來是你的,眼看著除滅吳國後三國大一統,位置卻給了親兒子司馬炎。

桌上的燭臺火光在晚風的輕拂下忽明忽暗,映照司馬懿的臉色也是陰森可怖。

他吹滅了燭火,臥躺在床上,閉著眼睛,低聲道:“時候不早了,師兒,回去早些休息。今日為父跟你說過的話,牢記在心。”

司馬師不敢稍怠,說了聲“是”,轉身退出軍帳。

襄平,王宮。

聽說諸葛瑾撤軍的訊息,都在眾人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倫直稟報東吳撤軍一事,面有憂色地說:“吳國的人馬已撤,魏國的五萬援軍後腳剛到,這下可就成了我燕國直面魏國的進攻。”

公孫修早就料到吳國會撤軍,畫的大餅他已吃下去,好處又沒撈著,再拖下去只會愈陷愈深,撤軍是最好的辦法。

目前孫權考慮的是進攻合肥,而不是盯著遼東的戰役。

而且,吳國一撤軍,遼東就剩下燕魏互相撕咬,此也是諸葛瑾的釜底抽薪之計,跟自己在遼隧打著打著也撤軍,把爛攤子丟給諸葛瑾收拾如出一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