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首任軍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二章 大別山的冬天(4)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二章 大別山的冬天(4)

4

***曾對劉鄧大軍進軍大別山估計過三種前途,“一是付了代價站不住腳,準備回來;二是付了代價站不穩腳,在周圍堅持鬥爭;三是付了代價站穩了腳。從最困難方面著想,堅決勇敢地戰勝一切困難,爭取最好的前途。”

***的話是前瞻的。一支深入國統區縱深,遠離大後方的解放軍,在重兵進攻和圍困下,能立足生根,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特別是,部隊從夏天開始千里躍進大別山,現在到了冬天的季節,缺衣缺鞋,隨之而來的困難自然變得異常巨大。不僅如此,部隊還要經常頂風冒雪,爬山涉水,甚至赤足行軍。還有,部隊嚴重缺糧,只能喝稀飯,有時數日不得一餐飽,半月不見鹽和油……部隊的供給問題,直接影響到能否堅持在大別山的鬥爭,影響到軍民關系。

在這緊要關頭,***作了兩條指示,一、“向敵軍及國民黨統治區要補充”;二、“就地取給”。

對於1947年大別山的這個冬季,眾將領們都記憶猶新。

劉伯承在1982年回憶起這年冬季時,說道:

高山鋪戰役之後,已經是露寒霜重的深秋時節。我十幾萬大軍仍然穿著單薄的征衣。如何抓住勝利後的有利時刻,儘快地解決冬衣問題,就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迫切的問題了。黨中央和毛主席時刻都在關懷著我們,曾打算從晉冀魯豫根據地送棉衣來,或送銀元來就地採購。但是,千里迢迢,封鎖重重,這是何等困難的事!因此,我們報請中央,由我們自己設法解決。解決的辦法主要是依靠群眾支援和全體指戰員自己動手。我們規定了籌借材料的政策。經過宣傳動員,廣大群眾熱情支助。我們很快籌借到大量布匹和棉花。同志們用竹鞭、樹條和自制的彈弓來彈棉花,用稻草灰染出灰布,全軍上下自己動手做起棉衣來。不久,十幾萬指戰員就都穿上自己親手做成的棉衣,冒著風雪嚴寒,信心倍增地投入了更加艱苦的鬥爭。

六縱政委杜義德在《轉戰殲敵,堅持大別山鬥爭》的這篇回憶文章中,對這年冬天是這樣說的:

高山鋪之戰的勝利,是我們在完全沒有後方依託,供應異常困難,軍隊連續轉戰的條件下取得的。這一仗,粉碎了敵人圍殲我軍的陰謀,沉重打擊了敵軍和地方反動勢力的氣焰,大大提高了部隊在無後方依託和山地條件下作戰的信心,鼓舞了群眾的鬥爭熱情,為建立大別山根據地,開創了一個新的局面。

高山鋪戰鬥後,已近初冬季節,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部隊仍然穿著單衣。嚴冬將屆,何以禦寒?晉冀魯豫老區雖已做好了十幾萬套棉服,因無法運送,可望而不可及。劉、鄧首長指示,當務之急是發動部隊,自籌自縫,解決冬衣問題。我要各旅按照分配的地區,採取向地主徵集,向商家和一部分富裕農民開借條進行籌供的辦法(全國解放後,人民政府償還了借據摺合的款項),籌集布匹棉花。發動幹部戰士動腦子,想辦法,用稻草灰代替染料,將布染成灰色。請當地老鄉傳授縫衣技術,上下一齊動手縫製棉衣。尤其是劉、鄧首長自己縫衣,劉司令員教幹部、戰士用搪瓷碗扣在布上挖領口的訊息傳到部隊,更加激勵了我們幹部戰士克服困難的信心。經過努力,全縱幹部戰士終於很快穿上了自己做的棉衣。雖然我們的棉衣經雨一淋,太陽一曬,變得灰不灰,花不花,五顏六色,但由於棉衣是我們克服了困難,自己動手製作的,戰士們穿上它,仍感到非常自豪。

六縱十七旅旅長李德生在1988年2月回憶這段歲月時,是這樣說的:

我軍遠離晉魯豫老根據地,躍進到敵佔區進行無後方作戰,首先面臨的是物資供應困難。毛主席和黨中央於9月中旬電示:“應從根本上改變依靠後方接濟的思想。”“人員、糧食、被服、彈藥一切從敵人和新區取給。”我軍初入新區,開始是利用舊保甲籌借軍糧,以後是在解放了的城鎮中徵稅和向商人籌借物資的辦法。並號召廣大指戰員發揚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自己動手,克服困難,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部隊在緊張頻繁的鬥爭中,沒有鞋子穿,就組織戰士們學習打草鞋;沒有足夠的藥品,衛生部利用食鹽水等代用品為傷員消毒,並組織衛生人員採集中草藥。最困難的階段,有的部隊20多天沒有吃到油鹽,有的部隊在斷糧的情況下,拔野菜或以清水煮馬肉充飢。高山鋪戰役之後,氣候已轉寒冷,10萬大軍尚著單薄的夏衣在山區轉戰。劉、鄧首長決心發動全軍將士自己動手,依靠群眾解決冬裝。各部隊派出採購人員,根據野司規定的政策,向商家和群眾購買、籌借布匹和棉花。幹部戰士動腦子、想辦法,用樹條製成彈弓彈棉花,用稻草灰將各色雜布染成灰色,請當地婦女傳授縫衣技術。劉司令員還親自教幹部戰士裁縫領口。全軍上下,一齊動手,終於克服困難,穿上棉衣,戰勝了大別山嚴寒的威脅,滿懷信心去迎接更加艱苦的考驗。

李德生說的“劉鄧首長發動全軍將士自己動手,依靠群眾解決冬裝”的事,作家冷夢書寫六縱十八旅旅長《肖永銀少將》一書中,有詳細描寫。這裡摘錄其中的一節:

許多年以後,肖永銀回想起大別山那個冬天,還唏噓不已:“那時候最發愁……”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夏天進大別山的單衣已經無法禦寒,而晉冀魯豫老區人民為子弟兵趕製的十幾萬套棉衣又無法運過封鎖線。為了使戰士不致凍死,各部隊自己籌集布匹棉花自己動手做棉衣。劉伯承也戴上老花鏡真正“老媽媽似地”穿針引線,大軍事家做起“女紅”也別出心裁,取得了“搪瓷碗挖領口”的專利權,部隊上上下下仿效之,居然在三九寒天降臨之前無論做工粗細全都穿上了五顏六色的棉衣,除了紅顏色白顏色“犯忌”外,抓住不管什麼顏色的布料都往身上整。旅長和政委總該比戰士穿得整齊點,兩人為了保持“本色”,用稻草灰把白布染灰,晴天倒好,遇到下雨下雪,稻草灰“經不起考驗”,結果白一片,灰一片,變成了“迷彩服”。

一天,肖永銀穿著“迷彩服”到野司去,***政委盯著他看了一會兒,“撲哧”笑了:

“肖永銀吶,你是不是該把褲子脫下來讓警衛員給你補補?”

肖永銀一摸屁股,這才發現屁股上破了幾個大洞,好在穿了幾層,不算“露腚”,他拍拍屁股,自嘲地笑笑:

“哦?才發現。沒有露肉,又不閱兵,沒什麼要緊的——我腦瓜子沒裝這些。”

夠他發愁的事兒太多。傷員沒法處理,抬著抬著就死在半路上。糧草籌集不來,有糧的地方離敵人太近,部隊忍飢挨餓。最犯愁的,是人沒鞋,馬沒掌……

一天,部隊行軍,一個戰士走過旅長身邊時,調皮地翹起一隻腳:“旅長,你看咱艱苦不艱苦?”戰士在笑,旅長卻難過得心頭發顫。戰士的布鞋,磨掉了後鞋幫,腳後跟上沾著個大冰坨子。旅長拍拍戰士的肩膀,聲音發澀:

“你是個好戰士,我這個當旅長的,不能給你搞雙鞋穿……”

他看看自己的部隊,許多雙穿著破草鞋的腳走在冰天雪地裡……淚水模糊了他的視線,他覺得愧對自己的士兵。“今晚去打浠水!”轉過頭來,他對李震說。當晚奔襲浠水,很輕易打下來,結果非常失望,總共才搞了二三百雙鞋,一個連也分不到十雙……

六縱十八旅政委李震,實在是被指戰員們戰勝無衣無糧的困難所感動的不能自已,詩意大發,仿照唐朝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的風格,寫了一首長長的詩——《棉衣歌》:

劉鄧健兒著單衣

薄衫單被不成寐

月冷霜白草悽迷

大別初建無後方

十萬冬衣何處覓

千萬將士暗思量

全軍無人不煎急

眼望嚴冬即來臨

寒風大雪以何御

百萬賊兵何足畏

三冬無衣實堪慮

生死關頭仰劉鄧

能使無衣成有衣

千萬將士自己縫

織成棉衣渡嚴冬

號令傳來人咋舌

男兒何曾會女紅

官兵束手皆無策

手持針線自傷嗟

剪裁不知怎下手

尺度難量體肥瘦

腿難盤曲腰難俯

針線那如槍應手

針刺衣襟手出血

刀剪衣袖指有缺

千次萬遍縫不成

擲衣起立罵北風

頓足出戶起徘徊

移時俯首入室來

屋角拾起未成裳

平心靜氣再思量

翻來覆去思不得

持衣出戶問女娘

大別婦女習耕作

縫衣從來靠衣匠

絕望歸來長嘆息

悔不在家學縫衣

身坐門檻手捧額

神思彷徨無主意

忽聽將校傳口語

劉鄧亦自織冬衣

全軍上下歡若狂

齊呼劉鄧壽無疆

劉鄧如此我何言

從此將士不畏難

兩人促膝細交談

三五成群相鑽研

慢把單衣比棉裳

相差只是一層棉

依照單衣作棉裳

剪裁縫合相模仿

一人作成千人會

六軍七日著新裝

新裝著上競相比

看誰新衣更合體

全軍上下喜氣飛

從此無人再傷悲

此事古今從無聞

千古奇蹟出我軍

一切困難皆可渡

全在萬眾是一心(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