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首任軍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二章 大別山的冬天(5)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二章 大別山的冬天(5)

5

克服了無後方作戰的種種困難,六縱在劉鄧大軍編成內在大別山站住了腳。

這讓蔣介石極為憂慮,生怕劉鄧大軍渡過長江。1947年11月7日,蔣介石發布命令,成立“國防部九江指揮部”,由國民黨國防部部長白崇禧坐鎮指揮。

華中是白崇禧的老巢。

儘管白崇禧與蔣介石勾心鬥角,但這一次,白崇禧卻十分賣力地執行蔣介石的命令。11月27日,白崇禧調集了優勢機動兵力——

以國民黨軍第六十三師和第六十九師擔任江防,又從豫皖蘇、山東調來第九師、第十一師、第二十五師、第二十六師和第二十八師,加上原來在大別山的第七師、第十師、第四十師、第四十八師、第五十二師、第五十六師、第五十八師、第八十五師、第八十八師這9個師,共15個整編師30萬人的兵力,再加上空軍和海軍的配合,企圖分進合擊,徹底摧毀大別山根據地。

白崇禧向15個師同時命令,“分進合擊。行動時間定在12月3日。”

國民黨軍的大規模行動,使大別山的形勢頓時緊張了起來。中央軍委原計劃劉鄧、陳粟、陳謝三大主力會師中原,破擊平漢路顯然較為困難。

12月4日,劉伯承和***根據各方彙集的情報報告中央軍委:“現大別山地區情況較緊張。第四十八師已佔立煌,第五十八師主力到商城,第七師已佔太湖,第二十八師一個旅佔廣濟。並又悉:第二十五師將到羅田、英山,昨日第十師、第十一師在光山以南向我進攻,第八十五師附第十一師之第一一八旅在黃陂。因此,平漢路破擊必須推遲,陳謝、陳粟均不再受該戰役之約束。”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報告中,同時提出了解放軍的作戰方案:

一、乘機先將第十縱隊向桐柏軍區、第十二縱隊向江漢軍區展開;

二、野戰軍尋機殲敵一路,打退敵之進攻;

三、以後再找良機破擊平漢路。

顯然,這個作戰方案是劉伯承和***分析了國共兩軍情況後的結果。一是,國民黨軍兵力佔有絕對優勢,而且密集靠攏,野戰軍一時難以捕捉戰機。二是大別山根據地尚未鞏固,中心地區山高路險,不便於大部隊機動。三是,大別山人口稀少,糧食也很困難,不能採取集中主力與敵硬拼的打法。

12月8日,劉伯承和***再次致電中央軍委,提出對策:“敵向大別山進攻,已發現有33個旅近80個團,每路為兩個師以上。其目的似在迫我向西、向北。根據現況,我不能過早佈置主力作戰。而我實力只能殲敵孤立的一個師,多便吃不消。故我決心將王(宏坤)縱、趙(基梅)縱迅速進入桐柏山、江漢區。其餘主力適時分遣集結,依託大別山作寬大機動。必要時可暫時渡淮河機動,把敵拖一時期,再打中等殲滅戰。此次為我反攻後之最大考驗,處境確有困難,惟士氣頗好。但須有友鄰部隊有力配合,拖散一部敵人。”

頭一天,國民黨軍先頭部隊第四十八師、第五十八師到達商城一線,第十師、第十一師到達光山、經扶,第七師、第二十八師到達羅田。

大別山的地兒越縮越小了,劉鄧大軍的形勢日見嚴峻。

12月8日,野戰軍指揮部在禮山(今湖北大悟)縣門前灣開會研究對策。決定採取“避戰”方針,部隊分頭行動,跳出國民黨軍的包圍圈,利用大別山複雜地形與國民黨軍周旋。

為保證部隊行動迅速,便於打仗,司令部通知各單位輕裝上路。輕裝下來的東西,全部分給老百姓。軍用物資則就地掩埋隱蔽。同時,指揮機關一分為二,設“前批”和“後指”。***、李先念、李達帶領“前指”500餘人和二縱、三縱、六縱在大別山地區堅持鬥爭,劉伯承、張際春帶領“後指”及中原局機關900餘人和一縱向淮河以北轉移到外線作戰。

“前指”所率隊伍轉移之途是,路窄,水多,霧大。人都面對面了,還看不見。六縱在“前指”的指揮下,緊張地在行軍途中……(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