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首任軍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六章 淮海嘯(9)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六章 淮海嘯(9)

9

事後,總前委對淮海戰役進行了總結,對取得這一偉大勝利的主要原因概括了五條。一是把握決戰時機、果斷決定就地殲滅劉峙集團的總方針;二是周密的戰役部署,正確的戰役指揮;三是上下一致,密切協同,發揮了整體作戰威力;四是發揮了政治工作的保證作用;五是依靠人民支援,做好後勤工作,為戰役勝利提供充分的物質保障。

是的,淮海戰役不是某一個人,某一個縱隊,某一個野戰軍所能獨立完成的。本書的主要鏡頭儘管對準了中原野戰軍第六縱隊,但其他部隊和方方面面也都功勳卓著。在這裡,我想用大事記的方式,再一次把淮海戰役的全景展示一下。

?1948年9月8日 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召開政治局會議。會議檢查了過去時期的工作,規定了今後時期的工作任務,並決定“人民解放軍第3年仍然全部在長江以北和華北、東北作戰”。會議至13日結束。

?9月16日 華野發起濟南戰役,至24日結束,殲滅國民黨軍第二綏靖區所部10萬餘人,解放山東省會濟南。

?9月24日 粟裕向中央軍委並華東局、中原局建議,濟南戰役結束後,即進行淮海戰設:第一階段攻佔淮陰、淮安;第二階段攻佔海州、連雲港。次日,劉伯承、陳毅、李達致電軍委並粟裕,同意舉行淮海戰役,告中野作戰部署,以期策應華野作戰。中央軍委同意舉行淮海戰役。

?10月2日 華東局召開會議,研究支援淮海前線作戰問題。

?10月5日 華野前委在曲阜召開有師以上幹部參加的擴大會議,傳達中共中央九月會議精神,研究淮海戰役作戰方針計劃等問題,至24日結束。

?10月6日 國民黨軍孫元良兵團奉劉峙令離開鄭州東移,加強徐蚌防禦。鄭州由第十二綏靖區部隊防守。

?10月7日 劉伯承、陳毅在中原野戰軍第四縱隊團以上幹部會上作軍隊建設及秋季作戰準備工作的報告。

?10月10日 魯中南軍區部隊收復臨沂。

?10月11日 中央軍委致電饒漱石、粟裕、譚震林並華東局、中原局,提出關於淮海戰役作戰方針部署的幾點意見。

?10月13日 ***在中原軍區直屬隊連以上幹部會上傳達中共中央政治局九月會議精神。

?10月18日 中原軍區發出關於鄭州作戰的基本命令。

?10月19日 陳毅、***率中野第一縱隊、第三縱隊、第四縱隊、第九縱隊向隴海路挺進。劉伯承、鄧子恢、李達指揮中野第二縱隊、第六縱隊及陝南、江漢、桐柏軍區部隊在豫南、鄂北地區鉗制張淦、黃維兩兵團。

?10月22日 中野主力解放鄭州,在老鴉陳殲滅向黃河以北逃竄的國民黨軍第二十綏靖區所部萬餘人。

?10月23日 中央軍委指示陳毅、***率中野主力東進,並統一指揮由魯西南南下的華野第三縱隊、兩廣縱隊,第一個目標殲滅孫元良兵團,第二個目標攻佔宿縣、蚌埠。

?10月24日 國民黨軍統帥部令徐州“剿總”取攻勢防禦,華中“剿總”牽制中野部隊東進。

?10月28日 中原局、中原軍區發出關於增建與發展軍區武裝的指示。

?10月30日 中央軍委指示華野、中野應同時發起進攻,使黃百韜、李彌、邱清泉3個兵團及所轄各軍,互相不能增援。

?10月31日 華中“剿總”令黃維兵團於11月10日在太和、阜陽集中,準備參加徐蚌作戰。

?11月1日 中央軍委採納粟裕建議,決定淮海戰役由陳毅、***統一指揮。

?11月2日 陳毅,***提出在徐蚌線及其以西地區殲滅孫元良兵團的3個作戰方案。

?11月3日 劉伯承、鄧子恢、李達致電軍委並陳毅、***,提出中野主力應首先截斷徐、宿間鐵路,造成隔斷孫元良兵團,會攻徐州之勢。

?11月4日 華野釋出淮海戰役攻擊命令。同日,華東支前委員會組成。豫西軍區部隊解放南陽城。

?11月5日 國民黨軍參謀總長顧祝同在徐州召開軍事會議,決定進一步收縮兵力,放棄海州,撤銷第九綏靖區,固守徐州,加強徐蚌間防禦。

同日,江淮區黨委發出加強支前工作的指示。華野主力自滕縣、費縣、向城、贛榆之線向淮海戰場急進。

?11月6日 晨,國民黨軍第四綏靖區放棄商丘東移,該城解放。海州國民黨軍第九綏靖區空運南撤,第四十四軍沿隴海路西撤,第七兵團奉命在新安鎮地區接應該軍後共同撤向徐州附近。

黃昏,華野向黃百韜兵團出擊,淮海戰役發起。

?11月7日 黃百韜兵團由阿湖、新安鎮地區開始西撤。

同日,中央軍委指示華野、中野:第一仗應力爭殲滅黃百韜兵團等部21至22個師;爾後華野即可進逼津浦路,會同中野主力打第二仗,殲滅黃維、孫元良兩兵團,使徐州之敵完全孤立起來。這一天,中野第一縱隊在第三縱隊和華野第三縱隊各一部的配合下,於商丘以東張公店地區殲滅國民黨軍第四綏靖區後衛第五十五軍一八一師。

是夜,華野第四、八縱隊攻佔邳縣;山東兵團攻佔韓莊,奪取萬年閘,包圍臺兒莊。

?11月8日 拂曉,魯中南縱隊攻克郯城,殲滅國民黨軍山東保安第一旅。同日,國民黨軍第三綏靖區副司令官何基灃、張克俠率第五十九軍全部、第七十七軍大部在賈汪、臺兒莊地區起義。黃百韜兵團繼續西撤。華野第四縱隊、第八縱隊由北向南直插運河車站,側擊逃敵;第一縱隊、第六縱隊、第九縱隊沿隴海路南側向西勇猛追擊。山東兵團指揮第七縱隊、第十縱隊、第十三縱隊解放嶧縣、棗莊、臺兒莊之後,順利透過國民黨第三綏靖區防區迅猛南下;華野第十一縱隊和江淮軍區兩個旅向曹八集、大許家、苑山之線北進。蘇北兵團指揮第二縱隊、第十二縱隊和中野第十一縱隊,越隴海路準備經宿遷、睢寧向徐州東南迂迴堵截黃百韜兵團。至此,邱清泉兵團向黃口收縮。黃維兵團由確山、駐馬店開始東進。中野第二縱隊和第六縱隊及地方武裝進行尾擊、側擊、阻擊,遲滯黃維兵團前進。

?11月9日 劉峙為鞏固徐州,令邱清泉、黃百韜、李彌兵團加速向徐州近郊收縮,令孫元良兵團由蒙城、宿縣北返徐州。

同日,中央軍委作出殲滅國民黨軍主力於徐州附近,勿使南竄的重大戰略決策。要求華東、中原、華北三大區全力保證參戰部隊和民工的供應。華野前委釋出全殲黃百韜兵團的政治動員令。華野第八縱隊搶佔運河鐵橋,第四縱隊、第六縱隊、第九縱隊渡過運河,追擊黃百韜兵團。第一縱隊在窯灣地區包圍了國民黨軍第六十三軍主力。第九縱隊在堰頭鎮殲六十三軍1個團。

這一天,劉伯承到達拓城縣,與陳毅、***會合。

?11月11日 華野第七縱隊攻佔大許家,第十三縱隊攻佔曹八集,殲黃百韜兵團先頭第一OO軍四十四師,切斷該兵團撤往徐州的退路。同時,華野第四縱隊、第六縱隊、第八縱隊、第九縱隊、第十三縱隊將黃百韜兵團4個軍包圍於以碾莊圩為中心的狹小地區內。

?11月12日 晨,華野第一縱隊在第十一縱隊一部配合下,在窯灣殲滅國民黨軍第六十三軍主力。

同日,中野第四縱隊、華野第三縱隊、兩廣縱隊進擊徐、宿段,並逼近徐州,第四縱隊在夾溝地區殲孫元良兵團第四十一軍一部。

擔任正面阻援任務的華野第七縱隊、第十縱隊、第十一縱隊,在大許家、侯集間佈置陣地,開始阻擊邱、李兩兵團東援。蘇北兵團指揮第二縱隊、第十二縱隊和中野第十一縱隊渡過運河經宿遷、睢寧向徐州方向挺進,側擊邱、李兵團。

?11月13日 華野第二縱隊在睢寧西北大王集地區包圍國民黨軍第一O七軍,迫使軍長孫良誠率軍部和第二六O師投誠。隨後,又在中野第十一縱隊配合下,在潘塘鎮以南地區全殲該軍二六一師。

?11月14日 新華社發表由***主席起草的關於《中國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的評論:指出再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可能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反動政府。

同日晚,華野司令部於土山鎮召開參加圍殲黃百韜兵團的各縱隊指揮員作戰會議,總結經驗,調整部署,改變戰法,確定由山東兵團統一指揮殲黃百韜兵團作戰。

?11月15日 華野釋出殲滅黃百韜兵團的攻擊命令。

黃維兵團主力到達阜陽,中野第一縱隊於蒙城地區佈防。第二縱隊、第六縱隊進至蒙城、渦陽地區,準備協同第一縱隊阻擊黃維兵團。

同日,中共中原局發出關於全力支援淮海戰役的緊急指示。

?11月16日 中央軍委決定,由劉伯承、陳毅、***、粟裕、譚震林組成總前委,劉、陳、鄧三人為常委,***為書記,統籌領導淮海前線一切工作。

中野第三縱隊與第九縱隊於這天凌晨攻克宿縣城,殲滅國民黨軍第二十五軍一四八師及等1.2萬餘人。

黃昏,華野主力,對黃百韜兵團發起總攻。

?11月17日 華野攻克碾莊圩外圍之大牙莊及前、後黃灘,殲國民黨軍第四十四軍大部、第二十五軍一部。

?11月18日 國民黨軍第一OO軍、第四十四軍被全殲,第二十五軍、第六十四軍傷亡慘重,第一五O師師長趙壁光率殘部2000餘人投誠。

同日,黃維兵團先頭部隊到達蒙城。中野第一縱隊、第二縱隊、第六縱隊在蒙城以北地區進行阻擊。

?11月19日 劉伯承、陳毅、***向軍委建議,戰設第二仗以中野全部和華野一部殲黃維兵團和李延年兵團為好,並提出中野擬先集中主力求殲黃維部一兩個軍。

?11月20日 中共華東局發出支前工作指示,號召黨政軍民緊急動員起來,全力支援淮海戰役。

?11月21日 華野全殲黃百韜兵團,淮海戰役第一階段勝利結束。華東軍區發出抽調基幹兵團和新兵分批補充主力部隊的命令。

?11月22日 中央軍委決定從豫皖蘇、豫西、冀魯豫三區調集糧食速運淮海前線。華中支前司令部成立,統一領導蘇北、江淮兩區的支前工作。

?11月23日 劉伯承、陳毅、***致電中央軍委,認為殲擊黃維兵團時機甚好,決心殲擊該敵。

?11月24日 中央軍委覆電劉、陳、鄧,完全同意先打黃維,並指示:“情況緊急時機,一切由劉陳鄧臨機處置,不要請示。”

拂曉,中野第四縱隊放棄南坪集陣地,誘黃維兵團北渡澮河,進入預設的袋形陣地。

黃昏,中野第一縱隊、第二縱隊、第三縱隊、第四縱隊、第六縱隊、第九縱隊、第十一縱隊全線出擊,至25日晨,將黃維兵團合圍於雙堆集地區。

?11月25日 中共中央電賀淮海戰役第一階段勝利,勉勵全體軍民繼續努力,為全殲當面敵人而奮鬥。

?11月26日 華野第二縱隊、第六縱隊、第十縱隊、第十一縱隊、第十三縱隊及江淮軍區兩個旅南下求殲李延年兵團。李延年、劉汝明兩兵團懼殲,星夜南逃。

?11月27日 8時,中野第六縱隊、陝南軍區十二旅等部粉碎了黃維兵團4個主力師向雙堆集東南突圍,第八十五軍一一O師師長廖運周在突圍中率部起義。

?11月28日 中央軍委致電總前委,指出徐州劉峙集團可能向兩淮或武漢方向逃跑,應加防範。

同日,黃維兵團因突圍未逞,就地轉入固守。蔣介石召杜聿明到南京開會,決定放棄徐州,向渦陽、蒙城地區轉進,解救黃維兵團。

?12月1日 徐州解放。渤海縱隊奉命進佔徐州。

?12月5日 劉伯承、陳毅、***下達殲滅黃維兵團的總攻電話命令。決定以中野第四縱隊、第九縱隊、第十一縱隊和華野特縱一部為東集團,以中野第一縱隊、第三縱隊、華野第十三縱隊為西集團,以中野第六縱隊、華野第七縱隊和陝南十二旅為南集團,實施攻擊。

?12月6日 中野在華野一部協同下,於16時30分對黃維兵團發起全線攻擊,攻佔李圍子、李土樓、小周莊等地,殲國民黨軍第十四軍、第八十五軍各一部。是夜,孫元良兵團單獨向西突圍,被殲滅大部,殘部約萬人縮回,孫元良隻身潛逃。

?12月7日 江淮軍區兩個旅渡過淮河,直插津浦路南段。

?12月8日 中野第四縱隊、第九縱隊、第十一縱隊攻佔沈莊、張圍子、殲國民黨軍第十四軍、第十軍各一部。

?12月9日 國民黨第一綏靖區南撤,蘇北地方武裝解放淮安、寶應。

?12月10日 ***主席、朱德總司令電覆何基灃、張克俠將軍,讚揚他們率部起義,加入人民解放軍。

同時,中野第六縱隊、華野第七縱隊在大王莊連續擊退國民黨軍第十八軍反撲。黃維兵團第八十五軍二十三師師長黃子華率部投誠。

?12月11日 中央軍委在給平津前線司令部關於平津戰役的作戰方針的電報中提出:為著不使蔣介石迅速決策海運平津諸敵南下,準備令劉伯承、***、陳毅、粟裕於殲滅黃維兵團之後,留下杜聿明集團餘部,兩星期內不作最後殲滅之部署。

?12月12日 劉伯承、陳毅司令員發出《促黃維立即投降書》。

?12月13日 經過二十天作戰,黃維兵團大部被殲,殘部被壓縮在東西不及三華裡的狹長地域。

?12月14日 中央軍委指示華野圍殲杜、邱、李的各縱隊,就地休整若幹天。

?12月18日 中央中共電賀淮海戰役第二階段取得偉大勝利。

?1949年1月1日 新華社發表《將革命進行到底》新年獻詞。淮海前線人民解放軍歡度元旦。

為配合平津戰役,從1948年12月16日至1949年1月5日,淮海前線部隊戰場休整。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1月6日 16時,華野對杜聿明集團發起總攻,當晚攻佔何莊、竇窪、李樓、郭營、李明莊等村落,殲邱、李兵團7個團大部,兩個團一部近萬人。

?1月7日 李彌兵團殘部逃至邱清泉兵團防區。華野攻擊部隊佔領青龍集等23個村落,殲滅國民黨軍3個整團,俘3000餘人,打破杜聿明集團防禦體系。

?1月8日 華野調整攻擊部署,加強西面防禦,阻止國民黨軍殘部向西突圍。同時,在南、東、北三面加強攻擊。

?1月9日 邱清泉兵團在飛機狂轟濫炸掩護下施放毒氣,向西突圍,華野第八縱隊、第九縱隊、渤海縱隊頑強抗擊。晚,華野攻擊部隊向陳官莊核心陣地及機場等地發起猛攻。國民黨軍殘部紛紛就殲,第七十二軍軍部和第四十二師殘部投降。

?1月10日 凌晨,各縱隊繼續加強攻擊,先後攻佔李彌兵團部所在地黃莊戶,及杜聿明、邱清泉指揮中心陳官莊、陳莊。國民黨軍亂作一團,整師整團放下武器投降,突出重圍之坦克均被特縱騎兵團截獲。到16時,杜聿明集團全軍覆沒,淮海戰役勝利結束。1月17日,中共中央電賀淮海戰役全勝。

{本章節選自《利劍出鞘——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二軍征戰紀實》一書,該書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可在網上購買到實體書!謝謝您的喜歡!}

{

10

淮海戰役結束了,國共兩軍決戰勝負已明。

蔣介石在任命親信陳誠為臺灣省政府主席和讓自己的兒子蔣經國把中央銀行現金轉移到臺灣後,於1949年1月21日宣告“引退”,由副總統李宗仁代理總統。

……

二十年後,王近山去淮海戰役紀念館悼念出生入死的共和國的英雄們!

那一天,王近山來到位於徐州東南郊的鳳凰山東麓——淮海戰役紀念館。當工作人員告訴王近山,淮海戰役紀念塔建築面積2800多平方米, 1959年籌建,1965年11月開放,館內藏品1.5萬多件,其中一級文物79件時,王近山說:“我是來看看我老戰友的物品!睹物思人哪,當年我縱五十一團團長楊壽山,就是在這次戰役中英勇犧牲的,我縱共英勇犧牲一千八百多人啊!”

站在紀念塔前,王近山逐字朗聲誦讀了碑文:

公元一千九百四十八年十一月六日至翌年一月十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止商邱,北自臨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進行了偉大的淮海戰役。

淮海戰役是在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戰略決戰勝利展開之際發動的。國民黨反革命軍隊南線主力蝟集徐、海、蚌地區,妄圖阻止人民解放軍南下,屏障反動統治巢穴南京,瘋狂掙扎,挽救其垂死命運。華東、中原兩大野戰軍和華東、中原、華北的地方武裝共六十餘萬人,在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和***主席的英明領導下,會師淮海,決戰中原,以氣吞山河之勢,首殲海州西撤敵軍勁旅於碾莊圩,繼殲豫南來援重兵於雙堆集,再殲徐州傾巢西逃敵軍主力於永城地區。在強大的軍事打擊和政治攻勢面前,敵軍四個半師先後起義。這次戰役,人民解放軍浴血苦戰六十五晝夜,共殲滅敵軍五個兵團、二十二個軍、五十六個師,計五十五萬五千餘人。至此,蔣匪南線精銳部隊被殲淨盡,江、淮、河、漢廣大地區遂告解放。這一戰役,連同遼沈戰役、平津戰役的偉大戰略決戰的勝利,從根本上動搖了美帝國主義扶植下的蔣家王朝的反動統治,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直搗南京、席捲江南、解放全中國奠定了勝利的基礎。

淮海戰役的勝利,是***同志偉大軍事思想的光輝體現,是人民解放軍和廣大人民艱苦奮鬥、英勇善戰的結果。戰役中,參戰部隊全體指戰員敢於打大仗、打硬仗,不怕敵人的飛機、大炮、坦克、毒氣,冒風雪,涉冰河,架人橋,闖火陣,逐村逐屋激戰,一溝一堡爭奪,前仆後繼,奮不顧身,表現了一往無前,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被解放的蔣軍士兵,立即加入人民解放軍行列,控訴國民黨反動派罪行,調轉槍口,殺敵立功。華東、中原、華北地方黨政機關和廣大人民全力支援,要人有人,要糧有糧,二百萬民兵、民工,冒槍林彈雨,忍風雪飢寒,千里遠征,隨軍轉戰,對戰役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淮海戰役中,許多中國人民的優秀兒女為人民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立下了不朽的功勳。烈士們的高風亮節,激勵著我國人民在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壯麗事業中奮勇前進!

英雄們的偉大業績與日月爭輝!

烈士們的革命精神萬古長青!

當王近山誦讀到“英雄們的偉大業績與日月爭輝!烈士們的革命精神萬古長青”時,他彷彿回到了當年的戰場,想起自己站在指戰員們的隊伍前,傳達***主席的號召,“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情景……(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