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首任軍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三軍首任軍長周希漢(4、5)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三軍首任軍長周希漢(4、5)

“周*”在母親的身體裡,來到了革命聖地延安。

周*出生11個月後,日本無條件投降了。接著,解放戰爭也開始了。

1946年8月14日,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四縱隊及太嶽軍區部隊發起了同蒲戰役。至9月1日,連克洪洞、趙城、霍縣靈石、汾西等城,共殲國民黨軍第一戰區胡宗南部萬餘人,控制了同蒲鐵路南段100餘公裡,切斷了胡宗南與閻錫山的聯絡。打趙城的就是周希漢指揮的第十旅。

趙城是8月28日早晨打下來的。周希漢走出指揮所,回望一輪紅日噴薄而出,一道道強烈的金光,穿雲破霧而下。周希漢覺得,這太陽來得真爽!爽得就像在嘲笑和藐視那層薄霧,是那樣的不堪一擊。

就在這天早晨。周璇給周希漢生下了第二個兒子。喜訊是陳賡傳來的。陳賡在電話裡聽完周希漢彙報趙城戰績後,說:“好哇,周希漢,你這傢伙,雙喜臨門啊!得了趙城,周璇同志又給你生了個胖兒子。”

“真的?你看見了?”周希漢一下子提高了嗓門,心裡的高興勁不亞於剛打下的趙城大勝仗。周家三代單傳的歷史結束了,能不高興嗎?!

“那還假得了?本司令從不犯官僚主義。他們都抱給我看過了。那下面千真萬確地別著擼子,威風得很呢!這小子是個外交官的料,他媽的,看見誰都笑,長大了準比你有人緣。趕快回來吧,我們等著你吃喜酒呢。”陳賡在電話裡也替周希漢高興。

那邊電話結束通話了半天了,周希漢還手握聽筒,嘴巴怎麼也合不攏。

不過,周希漢就是周希漢,雖然有著急見到妻子和兒子的念頭,但他還是用了一天時間,和指戰員們一起做完了戰鬥總結後,才策馬揚鞭,趕回到周璇身邊。

一見面,周希漢先把兒子抱起來,口中問周璇身體怎麼樣,實際眼睛卻一刻也沒有離開兒子。

周璇幸福地躺在那裡,端詳幸福中的周希漢,輕輕地說:“給他起個名字吧。”

起個什麼名字呢?周希漢想起了趙城戰役勝利時的那一輪紅日。他脫口而出:“太陽。就叫周太陽吧。”

自“周*”、“周太陽”之後,大家都認為周希漢的兒子是“太”字輩,再接下來出生的子女,老三、老四應該“太”字一氣下去了。然而,周希漢自己清楚,根本不是那麼回事。這不,周璇為周希漢生下的第三兒子,也就是老三,名字裡面就沒有“太”字,因為老三叫“周南征”。

“周南征”出生在1949年3月2日。此時,周希漢已當上解放軍第十三軍軍長。

因周璇想念被日軍飛機炸死的雙胞胎女兒,這一胎懷孕時就想要個女兒。天不遂心願,老三又是男兒身。周璇便與周希漢商量,把“老三送給別人吧!”

周希漢說:“給誰呢?既然生下來了,總是咱們的孩子,怎麼捨得給別人呀!”

兵荒馬亂的,又找不到奶媽,周璇抱著比猴子還瘦小的老三,給兒子取名“周奈何”,無可奈何的意思。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周希漢一聽,連忙搖頭,說:“兒子的名字怎麼能叫這個啊?!現在部隊正準備南下,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就叫‘南征’吧。”

無可奈何的周璇只好把南征送回老家,交給姥姥。安頓好老三,又捨不得老二太陽,於是,她又把老二帶回了部隊。這樣,真正隨周希漢指揮的第十三軍南征的,倒不是老三南征,而是兩個哥哥*和太陽。

南征中的周希漢,指揮部隊鏖戰淮海,揮師渡江,橫掃兩廣,逐鹿滇南,戰績頗豐。

1950年2月,第十三軍軍部兼滇南衛戍司令部,周希漢兼任衛戍司令員一職,同時,還兼任了中共滇南工委第二書記和行署主任。周希漢是集黨政軍要職於一身。同年6月,朝鮮大規模內戰全面爆發。不久,抗美援朝開始。周希漢是1951年6月接到準備帶兵赴朝參戰命令的,他被任命為第十軍軍長。簡單地說,周希漢要率第十軍出征朝鮮。

半年前,即1950年12月26日,周璇又為周希漢生了一個兒子,取名“抗援”。

“抗援”的出生是冒了風險的。周璇憑著自己生過多次孩子的經驗和自信,否決了周希漢要周璇住醫院生產的建議。那是12月25日晚。誰知半夜,肚子裡的“抗援”開始鬧騰。此時,再想去醫院,就怕路上顛簸,把孩子生在汽車裡了。周希漢聽妻子說過生孩子的過程,沒有什麼複雜的,一把剪刀一盆水而已,總不比打仗困難吧。周希漢說,“接生,老子自己幹!”

當然,周希漢沒有忘記黨的領導。他的鄰居、政委劉有光夫婦,曾在白天看過周璇,並曾誠懇地關照過有什麼意外要告訴他們。有政委在一旁保駕,取得勝利想必更有把握。於是,周希漢把劉有光夫婦也請了過來。

劉政委的夫人劉佩雄也是“多產母親”,但卻沒有做過接生婆,心情比周希漢和周璇還要緊張。劉有光雖然是多年的老朋友,畢竟這場合插不上手,只好在一旁走來走去發口令瞎張羅。周希漢則像在沙盤前指揮打仗那樣,吩咐道:“叫他們搞點開水來!”

劉有光就像傳令兵一樣,對門外的警衛員複述:“搞兩壺開水來!”

躺在床上的周璇忍受著疼痛糾正道:“要把孩子燉了嗎?要溫水,溫的就行。”

於是,劉政委又大聲吩咐:“趕快把開水搞溫了送來!”

周璇又說:“還有,毛巾和剪刀……唉唷!”

周希漢趕忙說:“快快快!毛巾!剪刀!”

“抗援”確實能折騰,他是“臀位”,弄不好,母親是有生命危險的。周璇是幾次疼得昏過去了。周希漢遇上了比打仗難的多的難題。此時,周希漢才明白,生孩子和打仗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兒。

老四終於在12月26日凌晨3點多鍾生出來了。母子平安。剪臍帶時,周璇交代“留長一點”。這是怕挽不住結,或扎不緊。這個好辦,周希漢比量再三,“卡嚓”一聲,胞衣與兒子分離。但是,這一次周希漢留的餘地實在是太大了,以至於臍帶挽好了,還有長長的一截,直到滿月,那長出的一節似鞭子,掛在外面抽來打去。

孩子出生時,正趕上抗美援朝,周希漢和中國無數父母一樣,給老四取了一個有時代烙印的名字:“抗援”。

給兒子起好名字後,周希漢率第十軍到了河北的昌黎集結,待命赴朝作戰。沒有想到,兒子的名字叫“抗援”,然而“抗援”則未過江。1952年2月,中央軍委正式撤銷了第十軍入朝作戰的命令。根據需要,該軍一部繼續負責京津地區防務,軍直和另一部併入新組建的特種兵海軍部隊。同年3月,周希漢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參謀長。

{《首任軍長》

節五 五洋捉鱉

周希漢到海軍司令部工作時,正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初創時期,也是與蘇聯簽訂了關於三年內供海軍裝備各型艦艇81艘、飛機148架、24個岸炮連隊的炮兵裝備計劃的實施時期。

作為海軍參謀長周希漢,不得不考慮讓裝備儘早形成戰鬥力。但經過一年的訓練證明,供貨計劃根本無法實現這一目標。於是,在1953年年初,周希漢在海軍的一次黨委會上,提出了建設性建議,在三年供貨計劃的基礎止,追加兩年訂貨計劃,合成一個“五年規劃”。周希漢站在海軍建設的高度,闡述了充分的理由,並科學地拿出了可行性報告。

海軍司令員肖勁光表示認可,但要依賴國家解決。肖司令員讓周希漢再進一步論證,爭取第二年提交國務院討論。

1954年4月,周恩來總理就海軍上報的“五年規劃”召開了一次小型專題會議。會議上,與會的副總理和有關部門負責人,都被周希漢說服了,但因“國家機構經費不得超國家支出的30%”這一條規定,最終沒能透過海軍的“五年規劃”。

會議結束,海軍的將領們無聲地收拾檔案,心情略顯沉悶,準備退席。這時,周恩來走過來了,“周希漢哪,你是海軍參謀長,都快成了海軍專家了嘛!主席講,組建海軍,就是要讓海軍在五洋捉鱉。現在看來,海軍有捉鱉的大參謀長!”說完,接著問,“去過蘇聯嗎?”

“沒有。他是我們的大總管,工作很辛苦,也很刻苦,很善於動腦筋。”肖勁光司令員代答道,

“沒有去專門學過,那就更難得了。不過,也要注意勞逸結合!進城好幾年了,怎麼也沒見胖一點呢?”周恩來讚許說。

這一下,所有人都笑了起來。周希漢也笑了。

周恩來似乎意猶未盡,調動他的驚人記憶,繼續對周希漢說:“我沒有記錯的話,你好像講過,你是四個孩子的父親吧?”

“烏國燎(五個了)。”海軍副司令員方強,操著濃重的湖南平江口音糾正,並用手指指了指肚皮,接著說:“截(這)裡又有燎(了)以國(一個)囉!”

眾人又是一陣大笑。五洋捉鱉之人,也都是常人。海軍幾位領導暫時忘記了報告被否決的遺憾。

方強說的“截(這)裡又有燎(了)以國(一個)”,就是後來周希漢的寶貝女兒“嬌嬌”,大名周曉紅。

周曉紅是1954年6月19日出生的。這一天,是值得紀念的一天。這一天,中國第一支潛艇部隊——海軍獨立潛艇大隊成立。作為海軍參謀長的周希漢,這一天,他在大連旅順港。蘇聯首批移交給中國海軍的“新中國11”和“新中國12”兩艘潛艇,貨到,移交。周希漢與蘇聯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謝爾蓋將軍出席交接儀式。

當移交簽字結束後,舉行慶祝舞會時,周希漢喜聞女兒出生的訊息,情不自禁地把這一訊息告訴了謝爾蓋將軍。謝爾蓋將軍舉杯說:“我光榮地出席了中國海軍潛艇獨立大隊成立大會,更榮幸在這一天獲悉尊敬的中國海軍參謀長周希漢將軍的夫人,為他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女兒。為了分享周將軍的幸福,我提議,讓我們為這位潛艇小姑娘乾杯!”

“乾杯!”清脆的碰杯聲與舞會上的《水兵圓舞曲》交融在一起。

1955年,周希漢被授予海軍中將。1958年年底,周希漢任海軍副司令員兼海軍參謀長。1963年3月,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的弟弟張學思接任海軍參謀長,周希漢才真正放下做參謀長的工作。期間,他組織並參與了中國第一次*試驗;參與並籌劃了總參組織的以原子戰爭為背景的陸海空三軍聯合演習等諸多大事。

幾年後,文化大革命開始了。

1966年的秋末冬初的一天,北京西郊海軍大院裡,一場批鬥會即將開始。被批鬥的是海軍副司令員周希漢。

一班人馬包圍了周希漢住的小院。高喊著一陣高過一陣的口號,只差破門而入了。在夫人周璇的催促下,周希漢猶豫半天,才撥通了周恩來總理的電話。

可惜,周恩來總理不在。再撥徐向前元帥的電話。徐帥接到電話,很關切地問:“周希漢,怎麼不講話?遇到困難了吧!”

“是,他們要開我的鬥爭會,人都擁到我的院子裡了。我……”徐向前沒等周希漢“我”出下文,便說:“不要理睬他們,就在你的房裡不要動。我找李作鵬。搞什麼名堂!”

李作鵬是海軍政委。徐向前在電話裡質問李作鵬,“你們為什麼要批鬥周希漢?”

李作鵬推脫說:“馬上瞭解一下。”

徐向前斬釘截鐵地說:“我不要你瞭解。立刻把人給我撤走,周希漢家裡的一根草也不許動!”徐向前馬上和葉劍英通電話說了此事。葉劍英立刻向李作鵬下達了措辭更為嚴厲的命令。很快,周希漢的院子裡恢復了平靜。

李作鵬之所以要批鬥周希漢,是李作鵬到海軍當副司令員時,曾要撤掉海軍的技術部,是周希漢據理力爭才沒有被撤掉。這一條,成了周希漢“不講政治只講技術”的罪狀。

周希漢免去了批鬥,也沒有被打倒。因為他有了一個光榮的新職務——“毛主席塑像辦公室”副主任。不要小看這頂官帽,在文化大革命中,這可是一把保護傘。當然,周希漢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塑像工作中。在周希漢的日記中,有這麼一段話:“除去政治意義以外,毛主席塑像本身是一座雕塑藝術,涉及了建築美學的問題。塑像矗立在辦公樓前的空地上,不僅本身要具有很高的藝術觀賞性,還必須與辦公樓的建築規模和風格保持和諧統一。”

周希漢以藝術的眼光,澆築了塑像藝術意義:塑像整個高度是12.26米,它象徵著***的生日12月26日;其中,底座高5.16米,是中央發出全國開展“文化大革命”的“五一六通知”的日子;***塑像身高7.1米,這個數字剛好是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念日,表明***是中國共產黨的締造者之一。

此後,周希漢好像從人們的視線中悄悄地淡出了。1976年歲末,正式公佈的海軍領導班子中,沒有了周希漢的名字,但也沒有哪一級給他下過離休命令!他的海軍副司令員職務還算不算數呢?情況反映上去了,直到1987年8月1日,周希漢看到了自己軍旅生涯中的最後一張命令,標題是“周希漢等離休”。正文有8位海軍原領導人的名單。有人對周希漢開玩笑說:“你做什麼事都喜歡佔第一,在海軍領導人當中,離休也佔了第一位。”周希漢則笑笑說:“我實際上是已經‘離’且‘休’了多年。這張紙不過是徹底結束一切的‘離休’而已!”1988年11月7日,周希漢因骨折住進醫院,沒有想到,深夜2時許,即8日2時至2時40分之間,周希漢突然死亡,臨床診斷結論是:猝死。

周希漢安詳地走了,留給人們的是許多回味的故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