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首任軍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6/17)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6/17)

16

關於180師,關於抗美援朝,在第5戰役結束後回撤的表述上,尤其是對5月22至25日這4天的情況,基本上都是一筆帶過的。因為,這4天歷史,就像猢猻屁股一樣,羞紅得難以示人。

正是不敢示人,從而出現了許多不公正的、偏面的議論和結論。我想,不管你是研究歷史的也好,還是你出於好奇去窺視的也罷,都是想看到全面的、真實的東西的。因此,我想把我所掌握的檔案資料,用大事記的形式,在這裡記錄一下,讓讀者自己去判斷、去研讀。

?5月22日? 60軍接到3兵團第5次戰役第二階段結束的命令。命令中將配屬給12軍打穿插的181師、配屬給15軍的179師和擔任3兵團預備隊的180師歸建60軍,同時要求60軍擔任掩護兵團撤退任務。

?5月22日? 據《韓國戰爭史》稱,“聯合國軍”開始下令所謂的“第二次春季攻防戰鬥”,他們的主力開始全線反擊進攻。戰爭史內的《戰爭日誌》,對5月22日作了寫書:“聯軍在全線前進2公里。”“中共軍(指中國人民志願軍)放棄清平附近陣地,向北撤退。”“國軍(指南朝鮮軍隊)向臨津江推進。”

?5月22日? 據國防大學出版社翻譯出版的、由日本戰史研究普及會編撰的《朝鮮戰爭》第797頁記載:“到5月22日中午,中朝軍隊對洪川的壓力完全消失。”“這天黃昏,美軍第10軍軍長阿爾蒙德少將感到反攻時刻到了,決定明天即23日早晨轉入反攻。”

——不難看出,180師從戰役結束的那一刻開始,就處在危如累卵的境地。當然,這時的179師和181師,同樣是這樣的處境。因為,其他各軍都在行動北撤了——這一點,可以從《韓國戰爭史》中看出,“中共軍放棄清平附近陣地,向北撤退。”也可以從《朝鮮戰爭》中看出,“到5月22日中午,中朝軍隊對洪川的壓力完全消失。”——惟獨60軍這時才接到志願軍總部21日發出的結束戰役的命令。不僅如此,如果把話再說刻薄些的話,那麼,可以說,60軍先前是個空殼子,只有到了此時,各兵團都要全線北撤了,60軍才算是成建制了,而且還要掩護兵團撤退任務。

{本章節選自《首任軍長》上卷,該書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可在網上購買到實體書!謝謝您的喜歡!}

{

{本章節選自《藏九地,動九天——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十軍征戰紀實》一書,該書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可在網上購買到實體書! ~~~謝謝您的喜歡!}

{

17

5月23日的情況怎麼樣呢?我們還是一起看看這一天的大事記,再說吧!

?5月23日? 對於美軍可能出現的反擊,彭德懷是有思想準備的。但致命的是,志願軍是在“第5次戰役勝利結束”的姿態下開始北移的。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美軍的反擊則是經過長期籌劃,並精密組織下進行的。這次美軍反擊是自朝鮮爆發以來進行的最大規模的全線反擊。聯合國軍指揮官範弗裡特,為這次反擊行動制定了初步目標是“堪薩斯線”。這一天,可以說,官範弗裡特是豁出去了,他冒險將守備後方的兵力抽調一空,發動了迅猛的反擊!美軍騎1師7團突擊隊、美25師“德爾溫裝甲支隊”、美10軍“牛曼尖兵”特遣隊等武裝到牙齒的重裝甲支隊兇猛地向正在撤退的志願軍後方插去,一直養精蓄銳的13個師尾隨其後,發起了全面進攻。

?5月23日? 志願軍65軍、64軍、63軍從漣川、華川北撤。

據《韓國戰爭史》稱,“軍團長白善燁少將於6時下達命令:‘首都師於5月23日10時,從現地發起進攻,……確保京江公路。’

“接到上述命令前,師長已經做好轉入反擊的一切準備,所以命令下達到部隊,立即進行了反擊。

“第1團從現戰線向橫溪裡,車項裡方向推進,……繼續開進至榆川裡、下珍富里一線,佔領京江公路;第26團同第1團並行推進,佔領青蓮庵,昆神峰,……繼續向西北華川方向推進,在黃柄山附近切斷敵人退路。”

?5月23日? 志願軍15軍、20軍、27軍和12軍從洪川以西、華川北撤。

據《韓國戰爭史》稱,“美第3師於8時,在昨天的陣地上發起了進攻,第65團為右翼,向束沙裡進攻;第7團為左翼,從雲頭嶺進攻。兩個團於這一天下午,分別佔領沙裡和1112高地,並繼續攻擊北部。

“美第2師右翼第*進攻豐巖裡、瓦野裡、縣裡、麟蹄;中路第9團從松濤進攻掛石裡、陰陽裡;左翼第187空降團戰鬥群沿麟蹄、洪川公路進攻;第23團和法蘭西營繼續在束草裡待命。”

?5月23日? 志願軍15軍、63軍從金化、華川撤退,而志願軍60軍180師還在春川、加平、北漢江以南地區抵抗。

在60軍正面的勁敵是美軍第7師、陸戰隊第1師、在西側進攻的是美軍第9軍指揮的美24師、南朝鮮軍第2師、第6師。

據國防大學出版社翻譯出版的、由日本戰史研究普及會編撰的《朝鮮戰爭》第799頁寫道:“工兵班探雷先行,其他人員暫時停下來,1架直升機著陸了,下來的是阿爾蒙德軍長。他大聲責問,為什麼停下來?”“下達這種冒險的命令,看來是因為將軍親自查清了敵情。”

——顯見,1951年5月23日,整整一天,180師在抵抗中與各撤退中的部隊脫節了。現在,所有人都看清楚了,180師在這一天中原地等了美軍一天。就是這一天的“等待”,180師迎來了鋪開蓋地的厄運。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

按照志願軍的統一部署,西線19兵團65軍在議政府至清平一線,應該阻擊15至20天時間。60軍180師應從春川至加平間佈防,這就可依託漢江防禦。9兵團應利用昭陽江和華川湖佈防。

如果按照這個計劃,扼守聯合國軍的進攻是可以的。但是,志願軍司令部的命令只傳達到兵團一級,軍只知道全域性的大概,師根本不知道全域性的情況。如此,各部隊對機動防禦的理解有所不同,從而對掩護任務的理解和執行情況,自然產生了不同。

中部戰線,兵力薄弱,50公里寬的正面,只有180師一個師在擔任掩護任務,因為兵團二梯隊部隊早已撤離。

志願軍總部領導規定各部23日晚轉移,3兵團領導命令22日晚轉移,60軍領導命令180師夾北漢江佈防,且將主力置於北漢江以南。讀者朋友,看清楚了嗎?從志願軍總部到作戰師,轉移的時間和部署相差多大啊!

當然,在3兵團存在的問題,在9兵團和19兵團同樣存在。那麼,各部執行起來,步調不一致,轉移時間不一致,就不是偶然性的了。

60軍軍長韋傑從偵察得來的情況中,瞭解到從洪川方向出發的美軍坦克、機械化部隊沿公路向正屏山、春川方向開來。這時,如果不採取得力措施,美軍很快會抵達軍指揮所,突破兵團指揮所,後果不甚設想。

情況緊急,韋傑軍長命令180師控制正屏山以南公路,抗擊美軍;命令179師加強大龍山防禦,並以一部兵力控制春川西北公路。

——這樣處置,單從戰術上說,是完全正確的。但是,全線都在北移的情況下,在寬大正面上,僅靠一個兵員極為不足、糧彈告罄的師,顯然勉為其難了。

60軍決定這樣處置,並將處置情況以“韋(傑)袁(子欽)查(玉升)鄧(仕俊)”的名義,向上級報告,並重申了本軍3個師的任務。為了使這個部署得到上級的指示和友鄰的協同,60軍還將這份報告通報給了兵團各軍並上報志願軍司令部。電報的報頭是這樣寫的:“志願軍司令部、兵團並12軍、15軍:依兵團令我軍部署如下……”

這份於5月23日21時發出的電報,沒有收到任何反映,只得到本軍各師在苦戰的報告。

戰術上正確而戰役上判斷錯誤的處置決定,就這樣,打了水漂。猶如一塊鐵餅,丟進河裡,只聽得“撲嗵”一聲,便沉到了河底。沉到河底的鐵餅,引來了無數魚蝦,爭相戲耍。

180師就像這塊鐵餅,在漢江南岸與美軍先頭部隊對抗。538團和539團以“傷亡慘重”的代價,才擊退了美軍的先頭部隊。雖然扼制住了美軍的進攻速度,但426.4高地被美軍佔領了。

此時,情況更為嚴重的是,180師右翼友鄰部隊開始撤離。180師立即向軍領導報告這一情況。軍領導臨時決定,180師主力撤過北漢江,在北漢江北岸防禦。

180師接到軍的命令,開始收擾部隊,準備轉移。這時,兵團又來了一個新的命令:

……由於運力缺乏,現戰地傷員尚未運走,12軍5000名傷員全部未運;15軍除已運走外,現水泗洞附近尚有2000名不能行動之傷員;60軍亦有1000多名傷員。為此決定,各部暫不撤收,並於前沿構築堅固工事,阻擊敵人,運走傷員之後再行撤收,望各軍以此精神佈置並告我們。此外各部除以自己運輸力量運傷員外,並組織動員部隊,特別是機關人員甚至幹部全體參加抬運傷員,以期將傷員迅速轉運下來……

電報的意思是清楚的,要求各軍組織好傷員的轉運,在傷員沒有轉運下來的時候,不要扔下傷員而撤走,如果自己的傷員轉運下來,就可以撤退。應該說,這個電報沒有錯。無論從任務、從階級感情來說,都是必須傾全力進行掩護以保障傷員的轉運的。但是,就是這麼一封意思清楚的電報,60軍領導卻理解成為:“60軍必須掩護全兵團的傷員轉運”。於是,60軍立即給180師打電報,將剛剛命令180師立即轉移到北漢江防禦的電令改為:“繼續位於春川、加平、北漢江以南地區防禦”。

於是,180師不但沒有撤退,又立即命令已經向江北轉移的部隊掉頭回走,重新進入陣地。

就這樣,180師又失去了一次生還的機會。

5月24日很快就來臨了,這一天的情況更是一團糟……

{本章節選自《首任軍長》上卷,該書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可在網上購買到實體書!謝謝您的喜歡!}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

{本章節選自《藏九地,動九天——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十軍征戰紀實》一書,該書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可在網上購買到實體書! ~~~謝謝您的喜歡!}

{